课程素质化:落实高中新课程的一种思路

2007-04-23 16:27刘良斌
人民教育 2007年12期
关键词:素质新课程素质教育

刘良斌

2004年9月,广东省成为全国四个首批高中新课程实验区之一。这对高中学校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此背景下,华侨城中学综合多方意见,提出“课程素质化”的理念,作为落实高中新课程,实现学校整体性变革的操作策略。

课程素质化的丰富内涵

“课程素质化”涵盖了“课程”与“素质”两个重要概念。“课程”,近年来人们对其含义的认识日益多样化,形成了许多不同的观点。其中,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包括“学科总和说”、“教学进程说”、“教学内容总和说”等。这些观点在不同地方、不同方面影响着学校和教师的教学和工作。“素质”则是指人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相对稳定的特性,具体包括生理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等。

那么,何为“课程素质化”?它指在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的范畴内,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性主体和以学生为发展性主体的作用,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自我规划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课程素质化”将课程的知识涵盖变为素质涵盖,将课程静态的知识目标变为动态的素质目标,其目的是实现所有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

“课程素质化”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课程素质化是传统课程向素质教育的转化、融合、提升,为学校素质教育服务。学校课程是素质教育课程,不是应试教育的课程,高考是对学校素质教育进行检验的手段,不是大敌。考试素养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方面。课程素质化实践与研究寻求素质教育与学生应试能力的一致贯通,实现素质教育和国家人才选拔途径的和谐统一。

2.课程素质化的关键在于学校的一切课程要围绕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成功、成才、成长服务。它要求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自我规划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生动活泼、身心健康、基础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简单地说,课程素质化是要通过课程实现全体学生素质内化、素养养成。

3.课程素质化力图探究教师成长、學生发展与民族素质提高的和谐统一。它是实现教师的职业理想,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得以充分发挥。

进一步说,课程素质化要求教师要将课程的知识涵盖转变为素质涵盖,将课程的静态的知识目标变为动态的素质目标,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新课程目标范畴内,把过去课程目标的“社会本位”变为社会、个体、自然三者协调发展,同时改革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学生共同成长,最终促进民族整体综合素质的提升。

总之,“课程素质化”是实施高中新课程乃至素质教育的一种思路和办法。

校本课程是发展学生个性素质最重要的载体

高中新课程的核心是促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既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又强调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比较好地阐释了新世纪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这个目标如何全面贯穿和渗透到课程目标之中?这要求我们在推行“课程素质化”的过程中细化课程目标,开发相应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

“课程素质化”的课程内容也应当包括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的改善和发展三个方面,高中新课程最突出的变化是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各学科分层次、分类别设计了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的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与此相适应,高中学校要开足开齐必修课,同时开设一定量的选修课,以鼓励学有余力或希望多方面发展的学生修习。

在此前提下,我校从课程素质化的角度出发,逐步建立起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体系。学校中实施的课程既应体现国家意志,又应尽可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既考虑到我校学生的特点,又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做准备。这其中,校本课程是突出个性发展的关键,也是对以往课程体系的重大突破,对有效提升学生个性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校尝试构建了科学技术、人文、审美、心理、体育、兴趣特长和研究性学习等校本课程体系,开设了近50门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

我们认为,校本课程应该在学生智能培养中发挥其独特的、有价值的功能,弥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过于强调统一性而对个体差异的忽视。因此,在校本课程实施中,应该是以培养学生多元素质为主的教学。我们主张,学生采取多种学习模式来完成课程学习任务,教师的学习模式也做相应的调整,构建学习共同体。

围绕着“课程素质化”这个总目标,学校确立以《课程素质化的行动研究》为核心课题,运用教育科研的手段和方法,探讨课程素质化在各个方面工作中实施运用及其效果,以此来推动学校的课程改革。

课程素质化的评价策略

课程素质化的难点是如何去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

高中新课程要求改变单以学业成绩来评价学生的方式,实行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等多种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成长过程。但在实践层面,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得到广泛认可的办法。我校从“课程素质化”的要求出发,研制出了与之相配套的《学生素质化积分表》(以下简称《积分表》),作为评价手段。经过三年多的实践与探索,形成一个较完整、有效、可行的操作体系。

我们设计制作《积分表》时,主要评价内容依照三维目标体系来确定。据此,确立了《积分表》的设计原则:(1)重基础。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基本学习能力的形成,基本行为规范的养成,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身体素质的发展。(2)可量化。从某种意义上说,量化评价也有定性评价的因素,因此,《积分表》在量化项目上将以易于量化的内容为主,不易量化的则选择素质体系中必需的、最基本的项目。(3)分层次。素质构成是个复杂的体系。现阶段的《积分表》应以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较大和直接影响的项目为主,切勿求全。学生发展是分阶段递进的,对学生的发展也应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

《积分表》具有五项特定的功能:(1)记录功能。它将以量化的方式记录学生在一定时间内的综合表现,记录学生成长的轨迹。(2)评价功能。它对学生的评价是发展性评价,而不是终结性评价。(3)教育功能。它将为学校和家庭对学生个体的教育提供充分的依据,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提高教育行为的针对性。(4)指导功能。它将指导学生及时修正自身的行为,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主发展起到警示作用。(5)研究功能。它将作为校本教研的核心,学校会围绕规范课堂教学、教学能力评估等方面开展教育科研活动。

《积分表》的基本要素包括:基础知识、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效果、道德素养、身心健康、个性发展、位置变化、自我规划、教师建议。其基本结构由自然素质、道德素质、学科素质、学科综合素质、综合素质等几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分成A、B、C三级。其中,“学科综合素质”虽然设有通用常模,但根据不同学科目标会有调整,例如,理科注重解题能力,文科注重阅读能力。“学科素质”依据不同学科包含不同内容,例如语文学科包括:阅读技能、口语表达和听的技能、写作技能、课堂表现(听课注意力、课堂纪律、课堂发言)、课后作业、主动学习、学习方法、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与能力等。《积分表》考虑到学生素质的全面性和多样性,从多个层面加以考查,使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能得到表现或开发。

《积分表》有标准的操作流程。《自然素质表》每学期统计1次,由体育教师负责统计;《道德素质表》每月统计1~2次,由班主任负责统计,按时到德育处汇总;《学科素质表》每学期统计2次(期中、期末考试后),学校设立一个汇总中心,并开发了相应的一套统计软件。此外,还有专人负责对各个素质表的使用效果进行初评,以便进一步改进《学生素质化积分表》。

目前,学校实施“课程素质化”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德育工作以“全员德育”为特色,实行学困生导师制,建立了网络家校互动教育平台,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特长教育在美术、音乐、体育方面不断创出佳绩,这三个专业的学生有很多被对口高校提前录取;学校管乐团进入国家较高层次的学术交流;棒球队则作为深圳市的一张名片,多次参加国际比赛;学校培养的高尔夫苗子已成为亚运选手。“课程素质化”的实施,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真正做到了“低进高出、高进优出”。

猜你喜欢
素质新课程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
也谈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