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长霞 王 瑞 臧凤艳 张美婷
摘要 实验室开放是高校教育改革的一部分。本文从农业院校实验室开放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实验室开放存在的优势和弊端,实验室开放的必要性,提出了相应的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式。
关键词:开放实验室;实验教学;实验队伍
中图分类号:G482文件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7)02-0022-03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f Opening Laboratory in Agriculture Univesity //Sun Changxia, Wang Rui, Zang Fengyan, Zhang Meiting
Abstract Opening laboratory, as one part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reforems, is already becoming a new research project among modern higher education. Based on the situation of part of the agriculture universities, it is necessary to open the laborataries and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re given here.According to this , a new model has been put forward.
Key Words opening laboratory, experiment teaching, laboratory staffs
Authors address Laboratory of Agricultural Analysis,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4
我国是农业大国,如何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业人才是当前农业院校教育实践面临的新课题。本文针对农业院校实验室的现状,提出了目前实验室开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实验室开放的必要性、实验室的开放模式等。
1农业院校实验室现状
1)与世界农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有的农业科技创新水平还远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其原因之一便是培养新型农业人才的农业院校在很多方面处于落后地位。特别是对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必不可少的实验教学来讲,更是无法与世界农业发达国家的实验教学相比。虽然,我国农业院校的实验室初步实现了学科结构调整,各学科通过整合后,产生了很多的交叉点和融合点。但相对而言,仍存在科技创新力量不足,后备科研力量薄弱的问题。
2)资源配置不合理、资源闲置,这种现象在高等院校中普遍存在,在农业院校中也不例外。有些实验室设备往往出现买得起、养不起的现象,严重影响大型精密仪器的使用,造成资源浪费。部门之间相互攀比,造成资源重置。
3)实验教学内容陈旧。目前,本科生的实验教学主要还停留在以演示性、验证性实验为主,明显缺乏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地位,学生只需按照教师事先拟定的实验步骤逐步完成,观察实验开始前就知道的结果,最后提交一份实验报告,一次实验就算完成了。有些实验室每学年开出多年沿用下来的几个教学实验,几年没有变过,存在严重的实验教学内容单一、无创新性等问题。
2农业院校实验室开放的必要性
2.1培养新型农业人才的需要
我国是农业大国,特别是加入WTO以后,社会对农业型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变化,需要具有很好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型农业人才。传统的农业院校在学生的创新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培养上存在严重不足,无法适应新环境。实践证明,通过实验室开放,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对于培养出适合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是有促进作用的。
2. 2 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需要
“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思想和模式,分割了理论与实验的联系,机械式的实验教学方法使学生只能按部就班地根据预先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很难体会到实验失败和成功的真谛。在这样的情况下,实验室开放,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学生可以在实验过程中积极思维,独立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相对自由地选择实验项目、实验数量、实验时间,主动地去完成整个实验过程,学生在实验中可以充分发挥个性,培养创新能力,同时在专业知识面、协作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
2.3提高实验技术人员水平的需要
实验室的开放,必将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同时也将促进实验教师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实验室的开放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充实新的理论知识和实验知识以适应开放实验教学的需要。不但如此,通过实验室开放,还可以减少实验设备的配置套数,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优化配置实验教学资源,完善实验室管理方法,充分发挥实验室在培养新型农业人才上的优势。
3 农业院校实验室开放模式
实验室开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师提供科研场所,为社会提供分析检测服务等。因此必须针对不同的开放对象建立一套科学的开放模式,以便更好为广大学生、教师和社会人员服务。从实验室实际开放情况来看,实验室开放的对象主要有三类:一是在校本科生,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二是指校内专业教师,主要是协助专业教师完成科研课题;三是社会人员,主要是针对社会上有需要进行分析检测的单位或个人提供服务。根据开放对象的不同,作者提出了三套不同的开放模式。
3.1限制性实验室开放
限制性实验室开放主要是针对在校本科生,以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为宗旨的开放模式,推出“分级实验”的方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验水平选取不同级别的实验。
1)分级实验。
初级实验主要是面向中学阶段未接受正规实验训练的学生和实验能力较差的学生。目的是充实他们的基础知识,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基础实验技能。主要以基础实验为主,包括基本的实验操作、常规仪器的使用、基本技能的训练等。通过初级实验使学生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操作,熟悉常规仪器的使用,掌握数据处理的一般方法和原理,达到初级实验员的水平,可以作为教辅人员协助实验教师完成基础的实验室工作。
中级实验主要是面向完成初级实验训练的学生或已具备中级实验能力的学生。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学生按规定应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实验,目的是训练学生应用知识、实践创新的能力。在实验中逐步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及难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做实验准备,调试仪器完成实验。通过中级实验的训练,使学生在具备基本实验技能的前提下,进一步掌握理论与实践知识,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具备独立科研的能力。
高级实验主要是面向完成中级实验训练的学生或已具备高级实验能力的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成立兴趣小组或参与教师课题的方式完成高级实验的训练。主要有兴趣小组和参与教师课题两种形式。学生在通过前面两级实验的训练后,以实际社会生活为背景,查阅资料,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题目,组织兴趣一致的同学成立“科研小组”,将理论应用到实践,独立完成从调研、立项、结题等过程。另一种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教师已申请下来的课题,在协助教师完成课题的同时,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实验教师导师制。
新引进的青年教师在获得指导学生的资格前,都要向经验丰富的实验教师学习一到两年,并成立专家组,只有经过专家组的考察认证,完全具备了指导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才能进入实验室指导学生。
3) 建立创新实验项目申报机制。
为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学校也应筹集一笔资金作为“学生科研活动”基金。主要是针对参加高级实验的学生,对于学生提出的部分有价值的研究性课题,可由学生自己填写报告,向专家组申请专项实验经费,以资助完成课题。该课题可作为学生的毕业论文。这项工作的程序是由学生填写申请表格报送有关方面批准,批准后,经费专项用于支持学生进行开发性、研究性实验,项目完成后要通过结题检查验收。
4) “学术”研讨会。
主要是针对指导教师和学生,对于参加高级实验的学生,要求每个学生实验完成后在小组内举行有老师参加的答辩会,学生先从实验构想、设计方案、预期结果、过程、结果、结论及实验成败的关键等方面进行汇报,回答师生提出的问题。旨在培养学生对实验的统筹安排能力以及关注实验过程中每一个细节的严谨作风。
3.2 全面开放实验室
全面开放实验室主要是针对校内专业任课教师,采用预约制,实验室技术人员协助专业教师完成已申请下来的科研课题,并对相应的样品进行检测分析。专业教师具有一定的科研实验能力,无需实验人员进行单独的专业培训,但因本专业实验条件限制,有些样品的检测缺乏分析仪器无法进行,而中小型课题又无力购置大型分析测试仪器。实验室开放可以为这样的专业教师提供一个相对“独立”的实验室,在这个实验室内由专业教师自己完成申请的课题,无需将样品送到其他检测中心进行样品检测,降低实验费用。而本实验室技术人员也可以发挥自己在化学分析检测方面的优势,在课题的化学分析检测中提供技术支持,参与课题,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3.3 半开放实验室
半开放实验室主要是针对社会上有需要进行检测服务的单位或个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身的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对产品的各项指标重视程度开始上升,半开放实验室为满足上述的需要提供了便利,主要由本实验室技术人员进行检测,并由委托检测单位和个人支付实验室相对应的检测费用。
4 结束语
实验室开放,为师生的教与学提供了一个优良的实验教学和科研环境,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一个分析检测的平台,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实验室开放后,实验室的管理复杂化,实验室老师和指导老师的工作量加大等,这都需要在实践中妥善处理才能使实验室完全开放,充分发挥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