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育装备投入与装备人员管理现状研究

2007-03-06 07:17于晓荷胡又农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7年2期
关键词:教育装备投入人才培养

于晓荷 胡又农

摘要现代化的教育装备及其应用是教育现代化的前提。要使得教育装备发挥其最大的效用,离不开完善的教育装备管理体制和高素质的教育装备人才队伍。从北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高度上探讨教育装备人才培养的目标方法等问题。

关键词 教育装备;投入;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82文件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7)02-0001-03

Educational Equipment Input and Management Status Quo Research in Beijing//Yu Xiaohe, Hu Younong

Abstract Modern educational equipment and its application is the premises of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It's impossible to exert the best utility of education equipment without the perfect management system and educational equipment talent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regarding talents training target and method from realizing educational modernization point of view.

Key words educational equipment personnel; educational equipment; talents taining

Author's addres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Department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37, China

2010年北京教育改革发展的总目标是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其标志为:各级各类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基础教育高标准高质量均衡发展;职业教育更加发达;高等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城乡教育差距显著缩小;学习型城市初步形成;教育的学习服务能力、人才支持能力、知识贡献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显著增强;初步构建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现代教育体制和体系。从目标中可以看出,基础教育方面强调了教育质量、均衡发展和人才支持,在教育教学日益信息化、技术化的今天,好的教育质量需要教育装备等物质方面的保障,地区间的均衡发展需要装备分配的平衡和均衡的人才比例做支撑,那么北京市中小学教育装备人员的现状如何呢?是否和装备的投入量相符?如何培养使他们协助北京2010年率先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呢?

1 北京市中小学教育装备的投入情况

教育装备是发展教育事业基本的物质基础,是传递信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的教学工具,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物质保障和重要载体。在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知识经济日趋完善和发展的今天,教育装备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巨大作用。教育装备是用以实施和保障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包括教学类和非教学类所有软硬件设施或资源的总称。北京市中小学投入装备主要是与中小学正常教学活动相关的所有的设备,包括与中小学课程如物理、化学、生物、劳技、音体美、计算机、语言、电化、自然等相关的装备、试验仪器和图书;与教学环境相关的试验室、多功能教室、图书馆、音体美教室等;与学校思想、健康教育相关的所有宣传资料、宣传设备、保健设备等。其中主要的装备有实验及功能教室、实验与功能教室配套的装备、计算机、校园网装备和图书馆设施装备等。

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统计的数据得:

图1 北京市中小学教育装备投入金额(万元)走势图

从图1中两组数据可以看出,北京市在中小学教育装备上投入的金额每年呈稳步上升趋势。2004年4月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实施首都教育发展战略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在依法确保'三个增长'的基础上,实现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逐年增长。"按照这个要求,到2008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由2003年的3.95%提高到4.5%;到2010年,全市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总量将有可能在现在基础上翻一番。装备经费的大量投入包含着装备数量和质量投入,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相应数量和素质的教师与之配套。要让教育装备更好地服务于师生,充分发挥其价值,就离不开高素质的教育装备人员。

2北京市中小学教育装备人员情况

2.1中小学教育装备人员的分类

教育装备人员包括从产生教育装备需求到装备的最终报废的全过程的全部相关人员,该过程包括规划、论证、引进、设计、开发、配备、管理、保障、报废处理等。我们可以把相关人员分成如下几类:教育装备管理人员,教育装备使用人员和教育装备的研发人员。

教育装备管理人员是从产生装备需求到装备报废的全过程中教育装备需求的统计人员,标准和决策的制定、论证人员,教育产品的评审人员,采购人员和检验人员,也包括装备入校后,各中小学学校内部的相关的管理人员。

教育装备使用人员就是学校的课程教师和部分实验型教师,包括生物教师、化学教师、物理教师、自然教师、计算机实验员以及所有相关的实验型教师、图书管理教师等。

教育装备生产研发人员是各教育产品生产厂家从事生产和研发的人员,本文不在此讨论。

2.2 中小学教育装备人员的特点

2.2.1身份的多重性

中小学教育装备人员在学校中往往担任着双重的身份,他们是装备的管理人员同时也可能是主要课程任课教师、辅助教师,或者为学校的行政工勤人员。

2.2.2知识背景的多样性

由于目前教育装备对其管理和使用人员没有明确的专业学科背景限制,经过短期的培训和学习就可以担当此任,这种性质决定了教育装备人员知识背景的多样性。

2.2.3业绩考核的复杂性

中小学教师业绩的考核主要靠他们的教学成绩和学术科研成绩,装备人员身份的多样性决定了对其工作考核的复杂性,难以有一个明确和完善的考核体系进行考核。

2.2.4学科知识的单一性

中小学教学实验和装备管理配备是一个整体,各个学科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学科之间的整合有利于教学质量。而装备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教育背景和工作性质等原因,往往只是偏重于一种学科知识,对整个装备实验体系没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北京市教育装备中心2000年~2004年的数据进行搜集、分析和整理统计出的中小学教育装备人员数量的走势图(如图2):

图2 北京市中小学教育装备人员数量走势图

从图2可以看出,北京市中小学教育装备人员的数量5年之内呈下降趋势,产生这种趋势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北京市中小学学校数量和学生数量的减少。

1982年,北京市出生人口创下了18.2万的历史最高点,从1983年到1985年,出生人口由14万、13万一直降到12万,1987年出现反弹,当年出生了17万人, 1988年以后,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直到1990年的8.7万历史最低点,而此后再也难见到出生率大的反弹曲线。出生率的这一走势使自1995年起至今,先是小学学龄儿童锐减,继而在1997年后,初中学龄人数下降。这使得2003年是高中入学学生最多的一年,而此后则持续下降,大约在3~4年时间,下降到高中生源不足10万人。也就是说,北京市到2010年普及12年义务教育时,高中生源已大幅度下降了,比2003年下降了近一半多。小学、初中和高中生源的减少必然导致学校的减少和教师的减少,这种情况,将导致教育装备教师供应在数量上出现问题。

3 二者之间关系的分析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一方面是北京市教育装备金额投入量的逐年的稳步递增,一方面是教育装备人员数量有可能地逐年减少,如果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2010 年北京市要在全国率先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就需要有一定数量和一定素质的教育装备人才做保障。相关的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4对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4.1定位培养目标,优化专业设置

对教育装备人才的培养首先要确定培养目标,其总目标即最终目标就是通过对教育装备人才的培养,为北京2010年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做好铺垫,使得教育装备人才的素质结构和数量结构与教育装备的情况相吻合。

在培养方式上,可以分两个阶段依次进行讨论,一是在师范院校内开设相关的专业,培养全方位的实验型教师。课程设置方面应该包括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所有课程,同时也应包括装备管理和装备使用方面内容。通过这种途径,可以解决、缓解北京市中小学实验教学普及率高、教育装备投入量大与教师数量减少的矛盾。但是此种方法的缺陷是,该学科设置不是中小学教育的重点,在师范院校学生选择学习方向和今后的就业方面可能会存在问题。

二是在相关的专业中增加实验教学、装备管理和装备使用方面的课程。通过这种方案,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将来的岗位上能够教学实验双肩挑,这样,通过利用高等师范院校基础学科,既减少了建立新学科的风险性,也充分利用了原有的人力资源,不至于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此种做法的弊端是无形中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并且教师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涉及到的知识面不宽,不利于具有高综合素质的优秀教师的形成。

4.2转换人员的角色

人员角色的转换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装备人员向教师角色的转化,一种是教师向装备人员的转化。传统教学模式下,装备人员是教学的辅助人员,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成绩这个指挥棒来进行的,在中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之际,教育注重的是学生的能力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对所有教师的要求应该有新的变化,无论是专职教师还是教育装备人员,他们的角色都应该发生变化,向教师和装备人员职能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教育装备人员就不能只以教学辅助人员的角色出现,专职教师也不能完全是教学的角色。

4.3完善人员考核制度

对中小学教育装备人员的考核工作是人才培养的一项基本工作,中小学教育装备人员和教师的工作性质不同,决定了他们应该有不同的考核制度。考核不仅是教师德、能、勤、绩全面发展的保障,也是激励教育装备人员和合理安排他们做到人尽其能的重要手段,考核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直接关系到教育装备人员职务聘任工作的成败,关系到他们的培养与提高、使用与管理。考核时应遵循客观、公正、准确的原则和充分听取意见的民主原则。为保证考核结果做到客观、公正、准确,在对考核时还应充分听取本人、其他教师以及学生的意见。为正确、有效地对教师进行考核,还应在客观、公正、准确原则和听取意见原则的指导下,确定客观、明确、合理的考核标准和考核内容。应当对装备人员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四个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应根据不同项目的重要性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比值,建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这样才能反映教育装备人员的真实情况,提高其工作评价的科学性。

4.4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通过改革原有的薪酬制度,突出薪酬激励功能,将教师薪酬与其岗位职责和工作绩效紧密挂钩,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克服平均主义。

通过整合人才理念,建立双重职业生涯路径,向教育装备人员和教师提供平等的职业发展机会,培育教师的认同感,开放多种通道,将教师的发展期望与学校的发展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树立人才竞争的观念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教师任用和管理制度,实行岗位聘任制度。

教育装备人才培养是一项周期性比较长的工作,其结果的验证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在实际工作中,怎样使人才优化配置,怎样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环境和体制,在如何科学地测评人才,如何有针对性地引进、激励和培养人才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教育装备投入人才培养
西部地区幼儿园健康体育活动的开展与实施
西部地区省属本科高校教学经费投入优化路径研究
东营市创新投入机制 发展现代林业
天津市卫生资源投入分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