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现象”的道德启示

2005-04-29 00:44陆传照
唯实 2005年3期
关键词:道德行为南通市南通

陆传照

多年来,南通市在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的过程中做出了十分显著的成效,涌现出近300个具有时代特色的先进典型。其中,扶贫济困的“莫文隋”群体、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江海志愿者服务站、支教助学的海安教师群体等典型,成为社会舆论广泛关注的焦点,在江苏省内乃至全国都产生了很大反响。作为一个中等城市,南通的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参与的广泛性、持久性和影响的深远性等特点,以至于许多专家、领导把南通出现的众多感人的先进事迹,称之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南通现象”。

“南通现象”的出现有其复杂的原因。良好的市民素质是“南通现象”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各级领导的重视是“南通现象”延续和提升的保证。而从道德建设的层面来看,“南通现象”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便是,要紧密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变化的实际,以广大人民群众为道德建设的依靠力量,以培养公民道德素质为中心,在道德接受和道德支持上下功夫,引导公民道德建设不断向深层次发展,这对于全社会的道德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道德接受是道德建设的起点。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它不能靠外在的强制力去发挥作用,而要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传统习俗等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发生影响。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人们的内心信念。因此,对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规范的理解、认同和接受,就成为当前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成为衡量道德建设成效的显著标志。

人们对道德规范的接受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是一个根据自身的情感倾向、思想观念等对外部信息进行反映、选择、解释,最后融入自身思想结构的过程。这就是说,在道德接受的过程中,受教育者同时又是接受主体,只有与主体的情感、观念相吻合的道德信息才能为他们所接受;相反,那些与主体的情感、观念相距较远的道德信息则难以为他们所接受。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主体意识,也使社会意识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然像过去那样,把一些道德规范看成是唯一神圣的东西,采用传统的居高临下的说教方法来开展道德教育,必然会引发逆反心理,使道德接受的过程中断。因此,怎样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解决好道德接受的问题,使人们能真正理解、认同和接受主流社会发出的各种道德信息,这是当前道德建设面临的一个新情况,也是道德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对此,南通市在道德建设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首先,在对道德精神的倡导和宣传中,突出强调群众的可接受性,善于把高尚的道德要求与广大群众身边可敬、可信、人人均可学习的先进典型人物结合起来,使他们身上闪烁的道德亮点,逐步转化为越来越多群众的实际行动。1995年3月,南通工学院的两名贫困学生先后收到署名为“莫文隋”的陌生人寄来的资助款。他们四处打听、寻访帮助自己的好心人,当地媒体也发表了《“莫文隋”,向您致敬》、《“莫文隋”,您在哪里?》等系列报道。出乎意料的是,人们在寻访中发现,原来在南通还有许多“莫文隋”(“莫问谁”的谐音)式的好人,如资助孤儿院的“吴铭”(“无名”的谐音)、汇款给社会福利院的“魏群”(“为群”的谐音)等。尽管这类“莫文隋”式的事迹都是平凡小事,在一时一地看来或许微不足道,但它们却深受群众喜爱,又是易学易做的好事。南通市领导敏锐地发现了“莫文隋”事迹对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价值,主要领导即亲自带队作调查研究,深入总结挖掘,并广泛征求意见,郑重做出向“莫文隋”学习的决定。正因为此,“莫文隋”的事迹很快为南通人民所认可、接受,在1996年南通市一年一度的新风先进评比中,“莫文隋”荣登榜首,并在全市掀起了群起仿效“莫文隋”的热潮。据南通市慈善会、社会福利院和希望工程办公室不完全统计,“莫文隋”事迹被广为传颂后不到3年的时间内,它们共收到捐款近百万元,其中不留名的就有一百多笔,甚至一些海外华人也加入了仿效“莫文隋”的行列。香港有位年过七旬的老太太,1997年到南通时听说了“莫文隋”的事迹,十分感动,当即赶到慈善会,一下子捐款15万元,并再三请求不要公开她的姓名。一名印尼华侨多次出资在南通办学校、建医院,当南通市提议以他的名字命名这些项目时,都被他婉言谢绝。近年来,南通市还推出了南通医学院优秀知识分子群体,以昝圣达为首的江苏综艺优秀青年企业家群体、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党支部书记叶剑生、江海志愿者服务群体等诸多令人信服的先进典型。这些先进典型的共同特点,就是他们都生活在南通的老百姓中间,他们的情况为人们所熟知,他们的事迹对广大群众来说是可敬、可信、可学的,因此,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道德精神,就易于为人民群众所认识、理解、认同和接受。

其次,在平等的讨论方式中寻求道德接受的深化途径。人们对道德信息的接受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思想观念的交流、碰撞是不可避免的,因而教育、引导必不可少。但同时又要注意避免采取那种单向的、居高临下式的“教育”和“引导”,因为这种方式只会引起接受主体情感上的抵触,不利于对道德精神的理解和接受。运用公民大讨论这种自我教育的方式来促使人们道德认识的深化,是南通的又一成功经验。南通的市民大讨论,近年来进行过两次。新世纪之初;南通市围绕“富民强市、率先崛起”的奋斗目标,组织了“新世纪南通人新形象”和《南通市民公约》大讨论。经过精心策划和组织发动,大讨论吸引了众多市民的参与,他们通过来信、来稿,畅谈自己对新世纪南通人新形象的看法,对市民公约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有力地提升了南通市民的思想道德境界。2002年6月,南通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南通日报社又组织了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南通现象”的大讨论。通过“真情回放”、“畅言南通文明”和“把脉‘南通现象”这样三个阶段的讨论,深化了人们的认识,巩固了已经取得的道德建设成果,进一步提升了“南通现象”的品位,确定了今后的发展方向。人民群众正是在这种自身广泛参与的、平等讨论的氛围中,接受着先进的道德精神的熏陶和引导,在自我教育中深化了对先进道德的理解和接受。

道德支持是道德建设不可缺少的又一重要环节。人们的道德行为是道德意识的外化,但这种外化需要有社会的支持。没有社会对道德行为的支持,人们的道德行为不可能持久,更不可能形成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当前,社会的道德支持是我国道德建设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从精神约

束的情况看,发达的分工使社会交往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开始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单位组织和单位氛围作为传统的道德调控手段,其作用力正明显降低;而与此同时,新的有效的社会评价力量又尚未完全形成,以致社会上出现了诸如见死不救、救人索财之类的“道德冷漠”现象。从硬约束的支持情况看,社会转型时期体制的不健全、法律调控的不到位,使道德建设缺乏制度的强有力支撑,从而出现了道德调节乏力的情况。怎样根据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的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为道德行为提供精神、物质和制度等方面的有效支持,这是当前道德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方面,南通同样为我们创造了很好的经验。

首先,努力构建强有力的社会道德评价力量。近年来,南通市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指示,把道德宣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根据现代社会人际交往普泛化的特点,充分利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媒体力量,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弘扬正气的道德氛围。在南通市的“两报两台”,道德宣传教育作为常抓不懈的重点,始终保持宣传有版面、有栏目、有精品,常年不断。阅读《江海晚报》的读者常常会发现,在每周固定的版面上会出现一组个人照片,照片上的人不是政府官员,也不是名人、明星,只是一些普通的市民,但他们却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江海志愿者。1998年3月31日,由南通市团市委、江海晚报社和东洋之花化妆品有限公司共同发起创办的“江海志愿者服务站”开始在报纸上公开招募志愿者,为孤寡老人、军烈属、见义勇为英雄家属、离休干部、下岗职工和特殊困难者传递服务需求信息,提供无偿服务。媒体的宣传报道和积极参与,使江海志愿者服务站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情支持,服务站从一开始注册的30多人迅速发展到现在的近万人,在年龄上也早已突破了一开始“青年”的范畴,年龄最大的是85岁,最小的只有15岁。他们中有医疗、法律、金融、电器等方面的专业人士,也有热心于公益事业的社会团体、个体户、学生,甚至下岗工人,他们用自己的爱心和一技之长,为而临困难的人们提供各种帮助,使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江海志愿者服务站的创立和成长壮大说明,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对社会的发展正发挥着越来越广泛、深刻的影响,我们应充分利用其力量,让它们在形成全社会强大的道德支持体系中发挥积极作用。

其次,把制度强制力和软约束结合起来。道德的自律是以他律为必要前提的。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正经历着各种变化和调整,使软约束的力量相对减弱,此时,制度强制力的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这一特点,南通市委、市政府在全市的精神文明建设中,把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和自来水、公交、煤气、绿化、路灯、市政、医院、商场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行业的行风建设作为重点,以“市级机关人民满意单位”、“人民满意公务员”、“诚信服务窗口”等创建活动为抓手,一方面,通过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重点人群和重点行业的职业道德素质;另一方面,把一些基本道德要求融于有关法规和具体规章制度中,融于各项管理中,依靠制度的力量对各种不良行为给予必要的制裁,从而增强道德约束的权威性。

再次,给予必要的物质保障。道德行为是个人的自觉行为,就个人而言,并不是要图什么回报,这是道德行为的重要特征。但作为社会,则应在可能的情况下给道德行为人以必要的支持,包括为他们创造必要的工作和发展环境,切实为他们解决生活.卜的后顾之忧。这实际上体现的是社会对道德行为的鼓励和支持的态度。例如,南通市有一名立志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村党支部书记叶剑生,他曾在一段时期面临资金、技术上的困难。有关部门知道情况后,主动上门提供各种服务,帮助他克服了困难,带领乡亲们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在丈夫下岗的困难条件下仍领养了4名孤儿的农村妇女邵淑华,也曾一度在生活上陷入困境。市有关部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她渡过了难关。为消除见义勇为者的后顾之忧,南通市成立了见义勇为基金会。在成立之初,即发动全市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通过每年组织义务劳动捐献一天工资的形式,筹集部分资金,使见义勇为者生活上有了保障,精神上得到关爱。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道德建设也是如此,良好的社会风气是靠社会上每个人的不懈努力形成的。南通市在道德建设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十分关注“小人物”的道德热情,为他们的道德行为提供服务、给予支持。

首先,肯定“凡人善举”。道德是善的精神,只要是善行,不论事大事小,都应该得到同样的肯定。道德建设就是要靠每个人的一点一滴的努力才能形成社会风气,由此带来社会面貌的大变化。正因为此,南通市委、市政府的领导有意识地在道德建设上引导人们关注身边的“小人物”。他们认为,树立典型,不一定都要去追求惊天动地的壮举,努力发掘群众身边的典型,是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所谓精神文明建设的“南通现象”,正是南许多并不惊天动地的“小人物”的“凡人善举”构成的。南通市自1986年在全省首创文明新风典型评比活动,至今共评选出300多名先进典型,其中90%以上是没有行政级别、默默无闻的“小人物”。而恰恰是对这些“小人物”的道德行为的关注、肯定和褒奖,使南通的精神文明建设独具魅力且卓有成效。

其次,要为“小人物”的善行提供组织支撑。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但许许多多的志同道合者一旦走到了一起,其力量就是巨大的。通过组织的形式把为善群体和需要服务的对象连接起来,这是南通市在道德建设方面的重要创举。例如,江海志愿者服务站成立后,一方面在社会上公开招募有各方面特长的志愿者,另一方面面向社会接受服务对象,在“小人物”的为善热情与需要善行帮助的人群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江海志愿者们不因善小而不为,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响亮地提出了“有困难,请找我”的口号,让人民群众时刻感到善的温暖。同时,服务站又使“小人物”的善行由自发变为自觉,由个体行为变为群体行为,使“小人物”的“凡人善举”,发挥出对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中共南通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王清明]

猜你喜欢
道德行为南通市南通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非遗南通
南通职业
南通中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远和近
论《三字经》与儿童道德行为的培养
南通市
论黑格尔的道德行为归责理论
南通市通州区粮油增产模式分析
南通市中心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