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发久 焦 晶
一向神采奕奕的易发久是国内有名的成功学专家,他的名片上,列着串长长的头衔:影响力(香港)国际教育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影响力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裁等等。易发久有句口头禅:不是不可能。成功在他看来,归根溯源取决于态度。
成功的因素中最核心的是,这个人是不是一定想要成功。用心理学概念讲是自我意向。一个人自己认为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很关键。人的自我意向很奇特:认为自己是个平庸人的人,会按照平庸的轨迹改变;反之,则向相反方向改变。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个“种”从思维方式上讲,就是一个人的意识。无数的成功案例证明,所有成功人士骨子里都有相同的东西,那就是他们希望能有所成就。
在种种成功人士里,总有些人的成功看上去像是出于偶然,其实从心理学上讲,成功背后一定是有动机的。虽然说是偶然的因素,其实就像生物学上的突变一样,并非突然发生,而是一定量变的结果,只是人们没有觉察。
有了动机,下一步是把动机变成目标。而目标是否能达成通常取决于3大类因素:态度、能力以及机遇。
但归根到底,一切都源于态度。今天的能力根源于昨天练习的态度够不够,而如果明天还不具备能力,那一定是今天的学习态度有问题。常被当作不成功借口的“机遇”,也并非成功的必要条件。按成功人士的思维方式,那只不过是他去找寻的一个条件,对一个一心要成功的人来说,他迟早会碰到机遇。因为他在不断寻找机遇,并在不断地创造机遇,同时不断地准备着能力。当机遇到来的时候,他会很容易抓住。
就像牛根生,跟他同一时势的人有13亿,即使在伊利,也有成千上万的人,为什么是牛根生?其实他被迫自己创业的时候也可以不去创业。所以,所谓“时势造英雄”,其实不然。真正造出英雄的是生活在同一时势下的人对待时势的态度、把握当时环境的能力。
人们对待环境,总逃不出4大类反应:一是选择环境,这个地方不行就换个地方,一个人被环境控制3个月很正常,但被控制3年就不太正常,被控制13年就只能证明这个人很喜欢这个环境;第二是适应环境,不想改变就适应它;第三是改变环境,就像张瑞敏,把负债的国有企业改变成今天的样子;第四是抱怨环境。这四种反映都是人对生活的态度。
因此,成功是可复制的。
当然,成功需要自信。
自信一般分两大种,一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未来,这会产生自信。第二是不断成功的过去会累积自信。真正的自信来源于后者。比如你上学时当过班长,毕业后就很容易当主管,为什么,因为你觉得你以前当班长是成功的,这在心理学上叫卓越圈。成功累积成功,这是真正的自信。
但成功和失败是同一个过程,跌倒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没有一个人从没跌倒过,而最后一次跌倒,若爬起来了,人们就把他叫作成功者,不管他以前曾经失败过多少次。人们永远以成败论英雄,这是大自然法则。
而能不能从失败中爬起来,决定的因素只有一个:决心。就像太极生两易,两易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一样,决心就是太级。
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但性格是怎么来的?从社会学角度讲,性格是习惯决定的,是一堆习惯的累积。而习惯是可以改变的。一个内向的人完全可以变得外向,一个性格很开朗的人也可以变得很内向,问题是他自己是不是愿意改变。
教海豚变鳄鱼不是不可能的,是成本太高。性格是可塑造的,有些人能卧薪尝胆,有些人遭受一个小打击就可以30年低迷,这就是个性的原因。但个性的背后是思维观念,是对待挫折的态度。
挫折可以使人毁灭,也可以带给人终生的财富。就像西部牛仔大王那本书里说的,面对失败,不能顾影自怜,要说:太棒,这样的事情居然发生在我身上,是给我一次机会。不要把时间浪费在等待“贵人”上。真正的贵人不会整天帮你的,给你一抹阳光,你自己是不是能灿烂?内因永远是你自己。
但成功是为了什么要弄清楚,这决定着成功后的心态。一个真正的企业家要达到一定的境界,悟透人生。成功以及赚钱,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已。人总是要有点境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