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爱元
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带来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经济的高速增长。面对机遇与挑战,现代企业只有敏锐掌握市场脉搏,建立高度灵活、富有弹性的动态组织形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虚拟企业的出现,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拓展空间,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的虚拟联盟,实现共同价值,是公司疆界向一个无形空间的大拓展。
信息技术改造着企业组织
自亚当·斯密于1776年提出了劳动分工的原则之后,许多企业一直遵循这条原则来构架自己的组织,分割每一项工作。这种分工的思想用于管理中,产生了许多职能部门,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沟通的工作十分繁重,整个工作效率十分低下。对此,加里福尼亚的克莱蒙德研究生院教授彼得,德拉克认为,未来的企业将只有不到今天一半的管理层级,在结构上、在管理对象和范围上,将和今天仍被我们的教科书引为典范的大制造公司没有丝毫的相似之处。未来的典型企业将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一个由大量根据来自同事、客户和上级的反馈信息进行自主决策、自我管理的各类专家构成的组织。
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光电子技术、光导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的产生,打开人类思维的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用到企业管理中,产生了许多新的生产制造系统,如: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柔性制造系统(FMS)、准时生产方式(JIT)、精益生产(LP)和制造资源计划(MRP)等。在新经济形势下,信息技术革命对企业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企业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需要法律顾问、公关、劳动关系等诸如此类的核心业务部门。在以信息为基础的企业里,拥有更加“平坦”、等级少的结构,知识集中在最底层,员工做着不同的工作,并自我指导。传统的部门以后会变成标准规则的维护者,成为专业人员培训和任务的中心。
2、企业需要明确、简单和共同的目标以指挥个别的行动。一个以信息为基础的企业的组织结构必须围绕一个对企业管理有明确规定,对企业各部门甚至个人都有明确规定的目标进行组织,它还必须根据比较预期目标和实际效果的系统反馈进行组织,这样每个人就都可以实行自我管理。
3、企业要求每个人都要对信息负责。在这个组织中,谁的工作需要从我这里获得依靠?谁才能得到我所需要的信息?经理和专家应该好好想想哪些信息是提供给他们的,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数据:首先,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其次,搞清楚为什么应该这样做;最后,评价自己做得怎么样。
4、企业要求领导要从大局出发。企业需要一种整体观念,一种由它的人员所共有的对于整体的关注。要保持竞争力,甚至可能是为了生存下去,,企业不得不把自己改造为以信息为基础的组织。越是以前成功的企业,改造的过程就越艰难、痛苦。
5、企业要建立为终身学习型组织。对此,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彼得·圣吉教授的旷世之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作了明确的描述。他认为,这个世界是一个瞬息万变的信息世界,人们不能象过去那样被动地适应,应变之道在于学习,并且提出了五项修炼的基本思想:系统思考、自我超越、改善必智、建立共同愿景和团队学习。
虚拟企业的要求
虚拟企业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目标,通过信息网络技术、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组成的临时性网络组织,它没有固定不变的组织系统,没有看得见的有形公司,但却是一个经济实体,任务完成后就宣布解散。虚拟企业的实质是发挥自身优势,对外部资源和力量进行有效整合,通过信息技术联成的临时网络组织,以达到共享技术、分摊费用、提高竞争力以及满足市场需求的目的。与各自为战的传统企业相比,虚拟企业的运作有以下要求:
1、实现核心功能与部门的分离。所谓核心功能,包括该企业拥有的专利、品牌、商标和专有技术等属于公司最主要有形或无形资产。虚拟企业突破了传统企业的有形的界限,在企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取得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企业只掌握核心功能,也即把企业知识和技术依赖性强的高增值部分掌握在自己手里,而把其它低增值部门虚拟化。
2、强化横向管理。虚拟企业强调的是横向管理,它打破了传统企业金字塔式的纵向管理模式。对于虚拟企业来说,企业内部与外部的划分已经不那么明显,企业内部各个组成团体来说,拥有很大的相对自由度和独立性,他们之间既可以自由组合,也可以自由拆分。
3、信息流支配物质流。要想使虚拟企业在项目操作上成为可能,必须把这种企业模式建立在信息技术进步的基础上。信息技术支撑的虚拟企业利用大量先进的网络应用程序来扩大其虚拟销售市场,使企业的交易成本大大减少。
4、从命令控制到集中协调。严格的等级制具有一种命令——控制结构,公司经理层作出决策,下属只能遵照执行,人为因素的制约阻止了许多具有创新性质的建议被忽略了。知识经济时代新企业模式的基础应该是对川流不息的信息的处理能力。信息技术手段的进步,使得人们之间、组织之间的沟通变得简单、有效。
5、运用现代科学的最新成果。特别是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技术的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柔性加工系统、准时生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等,在计算机上进行市场分析、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的管理,用计算机网络联结用户、供应商和销售商。
6、建立新型关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和用户四者之间具有共同命运。厂商保持与老用户的关系可以降低经营成本,对用户的深入了解也有利于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供应商不仅及时提供价廉物美的零部件,而且还积极参与制造产品开发和设计,制造商则给供应商以充分的信任,分享有关重要的信息。
7、提高员工的创新力。在虚拟企业工作的员工所从事的不再是过去那种接受上级指令,被动应付式的工作,他们要具有良好的技能,懂得运用信息,能迅速适应环境变化,能与管理部门、用户、供应商、销售商乃至社会和政府部门充分合作。在员工有较高素质的情况下,过去担负着指挥和信息传递作用的基层管理者、甚至中层管理者,都可以大大减少,组织结构向扁平化方向发展。此时,管理者的角色由监督者变为带领下级的教练,要充分信任自己的下属,授权给他们,引导他们参与管理决策。
虚拟联盟的选择
企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面对技术革新和全球竞争的压力,构架良好的企业联盟将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竞争优势,能够迅速进入市场,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减少融资与开发风险等有利条件。如果说虚拟企业效率在于把握自己的核心技术,则一个企业已很难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去慢慢积累各种成功要素了。企业之间必须加强合作,建立虚拟战略联盟,在正视对手存在的同时,谋求共同的“生态平衡”。
所谓虚拟战略联盟一般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出于对全球化市场发展的预期和实现各自公司的经营目标的考虑,为达到共创市场、共享利益等战略目标,在某些利益共同点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合作形式。这种虚拟战略联盟企业在有限资源的条件下,为取得最大的竞争优势,以自己拥有的优势产品或品牌为中心,由若干规模各异、专长各异的企业,通过信息网络和快速运输系统连接起来而组成的开放式组织形式,从而以创作组合实现全球竞争优势。
正因为战略联盟可以快速的实施,又有相当的灵活性,符合目前企业注重速度和控制成本的要求,因而,战略联盟已经成为企业优势互补、拓展竞争地位、超常规发展的重要手段。与兼并和收购不同,虚拟联盟的突出优势在于它的快速度和低风险。随着当代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战略联盟的形成也在深化和发展,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它们之间伙伴关系发展成“超级联盟”,不断加强和扩大了他们的垄断优势。
虽然目前虚拟战略联盟数量越来越多,但长期合作的联盟并不多见。如何巩固联盟,达到联盟各方“双赢”或“多赢”的目的,是管理层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地说,企业的价值取向各异,相互之间结盟后达成的共同目标也是多样化的,高建光认为企业战略联盟目标主要表现为五种形式:一是非竞争性联盟。它通常是产品纵向序列中企业的联盟,诸如制造商、供应商和分销商的联盟;二是低竞争性联盟。主要存在于同一行业内非竞争的企业之间,彼此间相互学习,提高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不视对方为主要的竞争对手;三是竞争性联盟。这种联盟的合作伙伴是直接的竞争者,彼此间相互学习,保护各自的核心能力;四是倾向竞争性联盟。这种联盟的合作伙伴通常是不相关或不同产业中的企业,它们为开发一项新技术而建立的合作关系不构成竞争性关系。
保持虚拟企业战略上的弹性化是首要的管理目标。由于新技术开发存在相当大的风险,为规避风险,企业往往把资源分散配置到众多技术开发中,各企业在合作的同时应努力保持战略上的灵活和能动,联盟企业间的关系会随着业务的开展发生变化,从而联盟的共同目标也要相应改变。协调和统一目标需要企业联盟战略双方共同作出努力,在保持联盟的“多赢”协调发展的同时,也要兼顾到其它企业的协调发展,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保持长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