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本来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然而,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我们不能享受这烂漫的春光,心情变得异常沉重,同时格外感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真情的可贵。
“非典”无情,编读”有情。来自祖国各地的读者纷纷用不同的方式向我们表达了诚挚的关怀和亲切的慰问。万水千山,隔不断心与心的相连。你们都没事吧?”“多多保重!”“注意休息!”读者们通过电话送来这一句句暖人肺腑的话语。更让我们感动的是,大家在信件里、在E-mail中,与我们交流危难时期的生活感受和学习体会,还通过手机发来一条条幽默有趣的短消息,给了我们极大的鼓励。这一切都让我们觉得,我们跟读者虽然相隔千里,但我们心心相印。
身在“疫区”,心系读者,我们调整工作节奏,改变工作方式,也尽量跟读者保持联系和沟通。在这个非常时期里,我们会更加努力,格尽职守,精心编辑好每一篇文章,按时把每一期杂志奉献给大家。在此向所有关心我们的读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并祝福每一位读者幸福安康!
——本刊编辑部
每当紫藤花开的时候,我的心中便充满了无限的愉悦。伴随着教室里传来的朗朗书声,伴随着孩子们花廊下的嬉戏,那淡淡的、紫色的香气真让人感觉恬静、心怡!
而今。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威胁着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但不管是紧张的忙碌或是停歇的间隙,那淡淡的紫藤花香,总是静静地陪伴着我们,仿佛告诉我们:有伟大的党,有温暖的大家庭,有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抗击“非典”,必将最终赢得胜利。风雨过后,那每一年飘着紫藤花香的春天,都会如约来到我们身旁,她带着温馨,带来那鸟语花香的美好春光。
——山东 赵振香
羊年改版以来,我仔细搜寻着《人民教育》的点滴变化,与她一起分享着走向成熟的快乐。《人民教育》越来越贴近实际,贴近读者,贴近教学。《发生在课堂里的理念碰撞》、《跨越时空的隐性课堂》等好文章,充满了在教育教学实践探索中得来的智慧之语,让人读后茅塞顿开。
——山东 胡学发
读了《人民教育》今年第一期《激情与思想:我一生的追求》的文章,才知道:课,可以上得如此精彩,从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了课堂教学艺术的真正魅力。真的感谢《人民教育》,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学习的楷模,提供了精神食粮,希望今后在杂志里有更多这样的好文章。
——河南 李章岱
尽管学校长期订阅了《人民教育》,我也经常借阅,收获也着实不小,但总觉得借不是个好办法。因为贵刊太有吸引力了,好文佳作层出不穷,富有思想魅力的典型报道常常给人以震撼,使人深受启发。仅仅靠借阅满足不了自己学习、借鉴的需要,所以从2003年起,我就自费订阅了一份《人民教育》,好饱餐个痛快,自由地在上面圈圈点点、写写画画,其乐无穷。
——福建 蔡风义
我是一名一线的物理教师,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经常向教育报刊请教,《人民教育》是我特别喜欢的每期必读的刊物,但是在我们这样一所有200名左右教师的大学校只订了一本《人民教育》。所以我认为《人民教育》应该加大宜传力度,让《人民教育》拥有更多的读者,以期发挥更大作用。
——河北 李慧民
我是一名山区的教师,也是一名敢于探索的教师。自新课程在我县实施以来,我特别喜欢读《人民教育》上有关新课程方面的文章,从专家访谈到新课程征文以及教学设计,等等,我都逐篇阅读,细细品味,使我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教学栏目中,小学的文章多中学的文章少,为此我想请编辑老师也刊登一些中学新课程方面的文章,我们在一线的老师急需这方面的教学资料。
——江西 罗军辉
我们学校的学术水平和治校能力的提高,與《人民教育》卓有成效的指导分不开。我们在教学研究和课改实践中,结合新课程需要,把《人民教育》中的《优秀案例》和近两年《人民教育》中有关文章汇编成《走进新课程》专辑,组织教师学习,指导课改实践,加快了学校的课改步伐。新教师读后能悟出教学的“窍门”,少走许多弯路;老教师看后更新了教育观念,增强了教育创新的自觉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水平。
学校订阅的杂志中老师们最爱看《人民教育》,几年来,学校为每一个教师都订阅了《人民教育》。教师们觉得《人民教育》真是越办越好,说
《人民教育》是校长请回来的最好的“教育专家”。我们愿同《人民教育》一起成长,共同发展。
——广东 张槎小学
今年的《人民教育》分成了理论、管理、教学、生活四大板块。“枝密者果少,枝疏者果众”,经过修枝剪叶后的《人民教育》脉络清楚了,果实丰满了。我们特别喜欢“走进新课程气“教学平台”、“教育杂谈”这几个栏目。因为这几个栏目能够直面教学实际,拉近了《人民教育》与我们的距离,对我们当前所关注的热点和实践中遇到的难点,给予有效地指导。
我们提点建议,以往《人民教育》中的“卷首语”是我们的一份精美“甜点”.或给人以温馨静谧;或给人以清新明朗。改版后“卷首语”没有了,心中有点失落。另外,如果版面还有边角空隙时,可加点.教海拾贝”、“心灵晤对”等小短文、小诗歌就更好了。
——哈尔滨市 南马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