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主任”张广沛

2001-04-29 07:39石军
人民教育 2001年6期
关键词:教职工教师队伍关心

石军

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六中学,一提起张广沛的名字,教师们都禁不住啧啧赞叹:张校长就像我们的大班主任一样,处处率先垂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带出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

张广沛常说:‘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办好一所学校的重要前提,求实的工作作风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咱们搞教育的,无论何时何地,脑子里都耍绷紧这两根弦。”这是张校长工作的准则。他告诫老师们,当教师的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充实自我;只有认真地思考,才能超越自我;只有努力地工作,才能证实自我;只有精心去育人,才能实现自我。

为了备好‘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这一课,他利用有限的时间,深入到实际工作中,细心了解并掌握到了第一手材料。夜深人静,他潜心阅读各类教育书刊,探讨教育管理的有效方法。在他的办公室里,堆满了各类教育读物和大量的学习笔记。年过半百的张广沛,如今正在职攻读教育管理研究生课程。

不仅自己学而不厌,张广沛还要求教师们也笔耕不辍。他经常组织教师交流现代教育思想,探讨现代教育管理经验,倡导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在他的带动下,教师当中掀起了一个“树师风、铸师魂、强师能”的高潮,一大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去年9月,王宪军老师作为河北省惟一的代表,被教育部选定为“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团”成员之一,受到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教育部部长陈至立等领导的亲切接见,并先后到全国各地进行巡回演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看着渐渐成长起来的干部和教师队伍,张广沛感到心里乐陶陶、暖融融的。

探索一条科研兴校的育人之路

面对发展壮大起来的学校,张广沛开始思考在改革的新形势下学校发展的新思路。作为一所省重点学校,要想进一步快速、健康地发展,出路在哪里?他废寝忘食地与教师们共商发展大计,召开各种类型的讨论会,外出考察并学习他人先进经验,规划了一条有效的发展途径,制定了学校办学的思路:依法治校,科研兴校,特色立校,质量强校。

“言必信,行必果”是张广沛的一贯作风。为了把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在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基础上,他提出“抓科研,强质量,上层次”的策略,积极承担了国家级课题3个、省级课题1个、市级课题4个,开展了一系列教育科研活动。同时,张广沛先后选派16名教师到北京、天津、山西等地的师范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课程,还选拔3名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在張广沛的倡导下,学校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科研氛围,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仅在今年就有12名中青年教师为全市教师上公开课和观摩课,并在全市评优课上连获殊荣:教师发表论文屡见不鲜;学生学科竞赛成绩也捷报频传。2000年,学校被评为“石家庄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

面对可喜的科研成果,张广沛微笑着说:“看着教师们一天天在提高,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看着学生们一个个健康地成长为国家的有用人才,我就是再苦再累,也心甘一情愿。”

开启一扇安居乐业的世纪之门

尽管张广沛工作非常繁忙,但他没有忘记与他朝夕相处的师生员工的衣食住行和冷暖忧乐口多年来,他一直奉行着“四访问”和“四关心”的工作信条:婚丧嫁娶必访,生活困难必访,生病住院必访,家庭出现重大问题必访;关心思想政治学习,关心业务水平提高,关心本职工作研究,关心生活问题解决。他常说:“工作是大家干的,成绩也是大家出的。我作为校长,能为大家排忧解难,带领大家愉快工作,就不愧对大家的信任,不愧对‘大班主任的称号。”

学校有250名教职工、48个教学班、3000多名学生,要想满足大家的各种需求谈何容易!然而,许多在别人看来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张广沛的努力下竟然都一一解决了。为实现艺术教育新突破,建起了5000平方米的逸夫艺术馆;为满足师生健身需求,建起了400米跑道的标准体育场;为改善办公条件,增加了600平方米的现代化办公设施;为解决教职工的生活困难,兴建了集中供热工程和自来水二次加压工程,把温暖送到了全校教职工家中……

为了这一切,张广沛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和汗水。为争取政策、筹措资金,他四处奔走、磨破了嘴皮。有多少个思考的不眠之夜,让他愁眉不展?有多少次不获而归,让他绞尽脑汁?有多少回累得四肢无力,让他疲惫不堪?张广沛自己已经记不清了。

就是因为他有了这样的情怀,有了这样的付出,才使得学校面貌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使得教职工人人安居乐业、奋发向上。

猜你喜欢
教职工教师队伍关心
南县:举办跳绳比赛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你的关心会不会成为别人的负担
关心
新时期高校教职工先进文化建设长效机制探析
创新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路径研究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
教育部扩大实施“特岗计划”创新教师队伍补充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