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京剧到秦腔的“闯三关”

2000-06-04 21:48陈幼韩
当代戏剧 2000年6期
关键词:引子秦腔唱腔

陈幼韩

为观众所熟悉的秦腔青年小生演员李小锋,在他奋斗不懈的艺术道路上,近来又致力于对京剧《四郎探母》一剧中最精粹的一折——《坐宫》的移植改编和再创造,决心要让这出脍炙人口的京剧名剧在秦腔舞台上也一展风采。

京剧名剧《四郎探母》是一出富丽堂皇、别具特色的传统剧目。戏的背景是宋辽战争,但内容却不在于渲染汉和契丹的民族矛盾,而着重表现在这个特定的历史动荡中人的善良和亲子之情。全剧演的是杨四郎(延辉)在宋辽之战中失落辽邦,埋名隐姓,改名木易;辽邦萧太后并不计较他是宋人,而把女儿铁镜公主嫁给他结为夫妻;杨四郎一心思念故土,十五年后,在铁镜公主的同情和帮助下盗令出关,潜回宋营探望老母佘太君和家人的故事。戏的主线和贯串情节如:在双方交战中的辽宋联姻;辽邦公主的机智盗令;杨四郎冒险越过战争边界出关见娘;佘太君没有斥他与辽邦结亲,而是被铁镜公主的善良所感动;四郎返还后萧太后盛怒要斩他,也终于化解于儿女亲情等等。自始至终都把人的亲子之情置在了民族的仇杀之上,闪耀着“人本主义”的色彩,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使这出戏赢得了多少人的同情,近百年来一直盛演不衰。

不过,人们喜爱这出戏的原因,更重要的还是它声腔表演上巨大的艺术魅力。

近百年来,经过历代京剧艺术家的精心锤炼,全剧剧情和音乐结构,初如溪流回环。渐至波潮浪涌,起伏跌宕,环环相扣,时空交织,一气呵成。其间杨延辉(生)、铁镜公主及萧太后(旦)、杨宗保(小生)、佘太君(老旦)各个行当都有精彩的大板唱段。尤其是《坐宫》一折,杨延辉思念老母、回肠荡气的大段[西皮慢板]、[二六]和铁镜公主“四猜”、华丽多姿的[西皮慢板],都是京剧艺术宝库中的名腔佳调、经典唱段。接着在说明真情后两人激情迸发的[快流水]对唱,紧张炽烈,夺人心魄,把剧情推向高潮,也是这出戏的闪光名段。要把这样一出京剧精品转化成秦腔,而且不失它的光彩,李小锋在移植改编的过程中,本着既忠实于原剧的艺术精华,又扬长避短、发挥秦腔特色的精神,一点一滴,精心琢磨,连攻三关,着实花了一番心血。

首先一关,就是杨延辉的“上场”。京剧的艺术手法是:

上念[引子]——归座,念[坐场诗]——[自报家门](内心独白)。

在戏曲表演的“写意”艺术里,[引子]是写人物之意的特殊手段,对于展示人物的身份气度和内心世界的宣叙,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出戏,杨延辉的[引子]是“金井锁梧桐,长叹空随一阵风”以诗词的语言向观众展示他身处深宫抑郁苦闷的心情。由于京剧的[引子]都是吟唱的形式,有优美的旋律和很强的音乐感染力,人物念来,韵味深长,极富于抒情的意境。可是,秦腔做不到这一点。秦腔虽然也有[引子]这种艺术形式,但都是依词干念而已,和京剧相比,就少了许多意境。如果生搬硬套,不但不能像京剧那样韵味深长地宣叙人物心境,而且上场的头一句就使人感到有损于原剧精华,未免令人失望。经过反复体验斟酌,李小锋终于决定在移植中避短扬长,采取两点大胆变动。一是舍去[引子],采用另一种传统的人物上场艺术手法,即:

上场亮相——念[上场诗]——归座——[自报家门](内心独白)

这样处理,看上去是减去了京剧[引子]这个精华,实质上避开了秦腔之短,而正是对京剧这一精华的尊重。二是京剧原诗:“失落番邦十五年,雁过衡阳各一天;高堂老母难得见,怎不叫人泪涟涟”。李小锋考虑到“剧诗”和“案头诗”不同,观众没有思索的时间,必须一听就懂,才能传情达意、打动人心,于是,就把原诗第二句“雁过衡阳各一天”改为“骨肉离散各一天”,虽然只是四个字的变动,却是为了发挥秦腔表演质朴明快的特色,力求收到使观众能够更直觉地感受到人物内心痛苦的艺术效果。这两点变动,在表演艺术上可以说是守法而不拘于法,又在常法之中。它不是对京剧原著的增删,而是化到秦腔表演上的尝试和变格。

第二关,是对杨延辉的唱腔转化。

把杨延辉思念老母的大板名唱转化成旗鼓相当的秦腔是李小锋倾注心血最多的重点。他深深知道,无数历史经验教训已经反复表明,戏曲的名腔佳调,绝不是空中楼阁,也不是少数人的宠物。第一,它必须具有人人爱听、百听不厌的可欣赏性;第二,它必须具有人们乐于传唱而且易于传唱从而传之于世的可流传性;第三,归根结蒂,这一切都决定于本剧种的强大魅力,人们一听就感到亲切热乎,循音可节,耳熟能详,然后才能化入它的声情境界,心会神通,如亲如携,倍受感染。如果一听就生辟怪异,复杂莫及,遽尔高低,无所适从,结果往往瞠然对之,陌生而过,从此昙花一现,很少有人问津,更不用说大家传唱流行了。京剧“苏三离了洪洞县”(《女起解》),秦腔“祖籍陕西韩城县”(《三滴血》)在群众中的传唱不衰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生命力,就是最现实的例子。“平易上口不见得就是浅薄,生僻繁复不见得就是高大”,这就是中国老百姓对戏曲声腔艺术的价值观。为此,小锋下决心在把这段京剧名唱转化成秦腔时,力求要像京剧那样具有自己的剧种魅力、可欣赏性和可流传性。他特别邀请著名秦腔音乐家肖炳先生仔细分析原唱,发挥秦腔板式的表现力,设计了[大塌板]、[二六]的唱腔来和京剧[西皮慢三眼]、[二六]对应,既有秦腔的原汁原味,又和《白逼宫》的声腔有别。同时更对唱段中几个“我好比”的排比句,采取了句句不同的唱法,比京剧的处理又有所发展,使声情步步升华,来宣叙人物悲痛思乡和激动难忍的复杂心情,以不负这段京剧名唱的精华。

在痛诉隐情时,杨延辉十五年来埋名隐姓的压抑积郁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对应京剧的[小导板]转[原板]、[快板],小锋发挥了秦腔[大尖板]转[垛板]再转[二六]、[紧板]的优势,力求形成一种宛如江河决口、一泻千里的气势。及至和铁镜公主的激情对唱,对应京剧的[快流水],小锋把秦腔的[快二六]加以变化,去掉拖腔而互相紧咬字尾,也取得了紧张炽烈的效果。最难的是剧终杨延辉一句“站立宫门叫小番”的“嘎调”唱法,是秦腔所没有的。小锋在这里发挥了他的嗓音天赋,一声高腔唱到#G的高八度,力求对人物的兴奋激昂,亮出同样强烈的心声。

第三关,对公主唱段的较大变动,是小锋这次移植改编《坐宫》的重要尝试。

铁镜公主的“四猜”,是京剧中极其闪光的名唱。这段唱是公主发觉杨延辉连日郁郁寡欢、暗自落泪、心中有事而“闲着也是闲着,就猜猜吧”的夫妻之间的温情闲话。正是在杨延辉内心风云翻滚的反衬下,这种闲话使宫帷之内绽放着一派家庭温馨。更重要的是,这段[西皮慢板],唱腔十分优美华丽,加之京剧的特长是每句唱腔都能引发观众美感共鸣的“爆发点”,而激起满堂彩声。对戏曲欣赏来说,观众的彩声就意味着唱腔的艺术生命力。可是小锋在千思万虑之后,却决定对这段名唱加以舍弃。其一,京剧的“四猜”,虽属名唱,但如果较起真来,它的词意颇有可商榷之处。第一猜“莫不是我母后将你怠慢”和第二猜“莫不是夫妻们冷落少欢”,无论从大局、从闺情,都在情理之中。而第三猜“莫不是思游玩那秦楼楚馆”,说杨延辉因想逛妓院而想得在那里掉眼泪;第四猜“莫不是抱琵琶另向别弹”说扬延辉看上了哪个宫女而想得眼泪巴巴。这些猜疑未免不符合相亲相爱了十五年夫妻的心态,就算解释为夫妻间的调侃说笑,也和她看见杨延辉“眼泪还没擦干”的现实不沾边,而且对于落落大方、心地善良的公主来说,也有损于她的身份、气度和品格。其二,和京剧“四猜”唱腔相对应的秦腔旦角[花音慢板],行云流水,重在唱情,而不以在唱腔上宛转多姿去激发观众美感共鸣的“爆发点”,句句引起满堂彩声为己长。要保护京剧“四猜”那样的艺术震撼力,相形之下,就显得无能为力了。硬套硬搬反而得不偿失。尤其现代观众的审美心理对节奏的要求很高,节奏的紧凑与拖沓又是和唱腔的震撼力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必须避短扬长。终于在舍去“四猜”之后,李小锋为公主另行设计了一段富有家庭温馨的[花音慢板]:“驸马爷你不必愁容满面,夫妻们恩爱情心心相连,因何故终日里愁眉不展,说出来咱与你分忧解难”来代替京剧的“四猜”,着力发挥秦腔平易,亲切、优美流畅的唱腔特色,既表现了夫妻的深情,也精炼了秦腔舞台节奏,较快地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当然,绝不是说这样大幅度的改动就比京剧高明,而是在不同剧种的转化中,致力于“避短扬长”的一个探索。

总之,移植改编《坐宫》这样一出京剧名剧,把它变成另外一个剧种的音乐形象,不是简单地换换唱腔就可以轻而易就的事。它必然包含着在总体上珍重原剧精华,而在具体环节上扬长避短的深刻构思和精心创造。李小锋对《坐宫》从京剧到秦腔的“闯三关”,是他努力攀登的一个新的起飞点。相信在各方人士和广大观众的关怀、鼓励和帮助下,一定会实现他的心愿:十年磨十剑,让这出京剧瑰宝在秦腔舞台上也焕发出艺术的光彩,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欢迎。

猜你喜欢
引子秦腔唱腔
我的秦腔半生缘
互联网时代下秦腔的传承与发展对策探索
挖掘文本特色 构建引子课文阅读教学模式
“引子”教材观:聚焦语文要素与课文范本的阅读教学模式——以部编版教材为例
我演“七仙女”
关于秦腔须生的唱腔和舞台表演艺术
浅谈京胡在荆州花鼓戏唱腔音乐伴奏中的运用
群众自发组织演唱秦腔悼念陈忠实先生
浅谈《月儿高》的演奏技法
一类导函数流行题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