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转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2000-02-01 05:30吕秀峰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0年3期
关键词:教书育人理性观念

吕秀峰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我们首先必须从思想观念上实现以下几方面的转变。

一、从一统化的教育观向个性化的创造性教育观念转变

所谓一统化的教育观,主要是指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统一领导、统一考试、统一录取、统一分配、统一教材、统一教学方式的教育体制。一统化的教育内容、单一的教学方法、固定的教学模式、死板的管理方式,造成人才目标单一、人才标准单一,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精神非但没有受到启迪反而受到压抑。走出校门的大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优秀但能力低、创造力差、个性风采欠缺。

教育个性化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时代的发展也为教育个性化提供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技术。新时代的发展对大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全球化、社会开放化进程都要求教育要突出个性,个性是创造性的基础。突出个性,重视发展个性,正确对待和引导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对有特殊才能的学生积极引导、热情支持,鼓励人才脱颖而出,这才能使教育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从“教书育人”观念向“育人教书”观念转变

我们通常理解的教书育人,即教书不忘育人,通过教授知识,提高学生能力,从而达到培养人才的目标。但是多年的实践证明,教书育人的观念事实上是把教学放在首位,放在主导地位,教书是硬任务,有明确要求,有教育计划,有学科体系,有评价检测手段。而育人则是贯穿教学过程之中的软任务,看不见,摸不着,人人都可以说是在教书育人,但其检测、评价没有量化指标,没有科学尺度。

从教书育人转变成“育人教书”,是为了强调要把教育的立足点放在育人上,更好地体现学校教育目标、教育方针和教育功能,培育人、教育人、教学生学会做人。做人的根本是人格、人品,是思想政治道德素养,是自尊、自立、自强,是爱心、孝心、诚心。这些做人的基本原则和价值标准是需要一套科学的教学体系来完成的,学生一进入学校教育,就随着这一体系的运转接受思想政治、伦理道德、科学文化等各方面的教育。

三、从“重理轻文”观念向“文理并重”观念转变

面对高新技术发展,知识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市场流动,多元文化竞争和学科知识综合化等社会变革的挑战,大学提出了专业教育通才化、人才教育素质化的新目标,过去偏重理工科、忽视人文科学的倾向也逐步向文理并重、文理交融转变。人们正在认识到,忽视人文精神,不可能理解科学精神。许多理科大学生把科学仅仅看成是一种工具、一种能满足于某种实际功效的手段或方法,其实自然科学除了探讨科学定理、科学原理,发现自然现象,提供科学知识和促进科技进步的作用之外,它更承担着传播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思维方式、科学生活方式的作用。自然科学知识蕴含的科学精神、现实精神、创造精神,也是构成人文精神的基石。而文史哲这些人文学科,因为没有直接的功利价值,没有“工具”和手段带来的物质利益,而被人们冷落。然而正因为如此,人文精神更具有超然于物欲之上的求真、求善、求美的品格,更具有净化心灵、提高精神文化品味、塑造人生价值观念的作用。人文精神是社会精神的灵魂,是社会精神、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的基石。如果教育忽视了超然于物质之外的灵魂的追求、精神的追求,忽视了对真善美的崇尚与追求,那么这个教育就是残缺的,所培养的学生素质就不是全面的。

四、从偏重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观念向重视学生情感与理性协调发展观转变

传统教育偏重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而忽视情感体验层面的教育,偏重理性思维、抽象思维等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实践、创新、应变、交往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导致学生情感发展滞后于认知能力的发展,心理素质偏低,甚至存在很多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障碍得不到及时纠正、排除,就会导致心理疾患。

素质教育在重视德育、智育的同时,强调心育即心理素质教育,尤其强调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培养,主张人的精神世界的全面发展应该是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全面协调发展。应当指出,理性因素是人进行创造活动的基础,没有理性思维就没有认知活动、创造活动。而非理性因素在人创造性活动中也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非理性因素,如直觉、想象、预测、灵感,以及兴趣、欲望、本能、意志、信念等,是思维中更活跃、更灵性、更有冲击力的因素,往往是打破某种固定思维模式、约定俗成的观念的力量。当认识主体遵循理性认识、遵循固定思路和程序遇到障碍、难以顺利前进时,非理性因素能够帮助跳跃障碍,突破原有思维路线,达到别有洞天的境界。如果一个人的思维完全受理性支配,大脑的活动在完全有序的固定模式中进行,就会失去随机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非理性因素本身是一种混沌、冲动、振荡的力量,它为有序的理性提供机遇,提供可能,使之经过“振荡”、“间断”、“否定”,使认识产生飞跃。这便决定了素质教育必须着眼于人的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协调、全面发展,使人才具有更优秀的品质。

五、从重视单纯培养竞争的观念向重视培养团队精神转变

科技的发展、信息社会的到来使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国家地区之间,各民族各地区人民之间,政治、军事、科技、文化之间的联系日渐紧密。使人们认识到,不能只注重竞争意识,忽视协作精神的培养。事实上,为了提高生存力、竞争力,在竞争中走向合作,既竞争又合作的趋势成为主流,要求人们更加融洽、和谐。与人共处的能力是做人做事的基本能力,因此,团队精神是高素质人才必备的。

六、从单一的学历教育观念向多层次、多方位的“终身教育”观念转变(略)

作者系吉林粮食高专社科部副主任、副教授

(长春130062)

责任编辑:黎立

猜你喜欢
教书育人理性观念
欲望膨胀
钓鱼的观念
2019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启动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
当观念成为艺术
殷周时期“中”观念的生成演变
《教书育人》编辑部公示
理性思考严谨推理优先概念
2015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启事
十二星座时间观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