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湘华
美国有关心理学家对一些成功的名人才子,追踪数十年观察后分析,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完美结合,是得以成功的必备条件。智力因素包括记忆、语言、思维、想象力与操作能力等,非智力因素则包括性格、气概、信念、品质、情感等心理特征。
心理学认为,人虽然是万物之灵,被称作理性的动物,但许多时候也会变得非理性,做出悖理的事情来。其原因在于人并非完全受智力因素所约束,许多非智力因素诸如欲望、健康、性情等,常会影响乃至于构成一个人的行为准则。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相互结合和促进,是完善人的睿智才华的关键因素。
专家们指出,人的身心智慧发展有赖于智力活动水平,同时也依赖于与非智力因素密切相关的心理卫生状况,有实验表明,当紧张程度增加时,儿童的智商会大大降低,美国学者从近400年间出现的301位伟人中发现,他们不仅智力超群,尤其突出的是其青年时代就有与众不同的优良性格,如自信(而非任性)、乐观、进取心、百折不挠。富有创造天才的人有比一般人更热情、更有决心、更勤奋的品质。美国心理学家由此认为,在颇有成就者与平庸者之间,最显著的差异并非限于智力水平的高低,而是取决于他们的自信、进取、坚韧不拔及有自制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孰优孰劣。一些天资聪颖的人,由于从小没有注重对其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他们的“天分”往往过早坦露以致夭折,长大后多无所建树,成为平平之辈。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在小学时代成绩一般,名次常常位于班上最后几名,老师甚至对他完全失去信心。他成绩不佳的原因,并非贪玩和不喜欢做功课,而是他喜欢对课本外的事物苦思冥想,究其所以。如他为证明青草不易燃烧而干革易点燃,就用干草堆做实验,结果酿成一场火灾;又如学母鸡孵蛋而把鸡蛋抱在怀里,结果蛋被压破弄得一塌糊涂。这说明爱迪生对探索事物奥秘已达到非常热衷的程度,正是这种属于非智力因素的坚强自信的良好个性品质,拓宽了智力活动,促使他取得辉煌成就。
现在,国外专家对成才因素,已经从强调重视智力因素转到非智力因素培养上来,父母及幼儿老师在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中,既要引导进行适当的文字、算术、歌咏、绘画等智力教育,更要注意对孩子浓厚的兴趣、良好的心理品德、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同时注意用脑卫生,发展多方面兴趣,培养开朗、自信、乐观的品质,无疑,如果能重视激发孩子健康向上的非智力因素,就有可能充分发挥和拓展其熠熠生辉的聪明才智,奠定他们长大成才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