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体检医生常常给我戴上一顶带有威胁性的帽子,曰“心肌劳损”,还口头警告我说,我不但“心肌劳损”,整个身体都有“积劳成疾”的迹象。这并不奇怪,我自己心中有数,几十年来,我无论在脑力上还是体力上都已经“透支”了。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在干校经常要从事“超负荷”的体力劳动,例如肩挑百斤以上的泥砖步行几里,在大田里抢收庄稼每天连续10小时以上……就算是午马,长此以往,也会累死的,至于那些没完没了的检讨材料和交代材料,在暗淡的灯光下,一写就是通宵,这真是足够使一个人“空乏其身”的。
过度的劳累会损害健康,这是众所周知的。但很少人会体会到,过度的逸豫(包括生活享受)同样也会损害健康,甚至摧毁生命。枚乘在《七发》中说得好:“出舆入辇,命曰蹶痿之机……甘脆肥酿,命曰腐肠之药。”这真是至理名言。
有不少离退休干部都诉说患上了一种“离退休综合症”,精神一天天萎靡不振,身体也一天天衰弱下去,看来主要是过度逸豫所造成的。离退休以后,一下子丢开了繁忙的工作,无所事事,一天到晚只有靠打麻将、玩桥牌、侃大山……来打发日子,久而久之,肌肉瘫痪了,脑筋也迟钝了,衰老的发展速度有时比过度劳累还要快一些。
根据我自己的体验,近十年来,健康状况最好的阶段是1983~1985年在中共中央党校编写“一二九运动史要”那3年,我的宿舍正对着警卫连驻地,每天清晨6时按照“起床号”的呼唤起来,跟着部队慢跑半小时(不强求和部队保持一样的速度),然后回来盥洗。7时进早餐。回来稍事休息就开始上班工作。中午12时进午餐,午睡1小时,下午2时开始工作。假如不开会,5时以后可以游泳半小时。学校旁边有一个人湖,水光潋滟,周围林木葱笼,真是一个最理想的天然游泳池。下午6时进晚餐。每一顿饭的主、副食都有一定的数量,前一天预订好,一菜一汤,不很丰盛,绝对没有大鱼大肉,美酒佳肴,但有足够的营养。这3早很有规律的生活,既不太劳累,也不太逸豫,给我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好处:糖尿病减轻了,精力充沛了,体质也增强了。可以说,是我晚年阶段(60岁以后)最好的几年。
[作者简介]黄秋耘我国著名散文家。他建国前,大部分时间从事军事工作和地下工作,建国后主要做新闻出版工作。现任中国广州笔会中心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主要著作有回忆录《风雨年华》,《黄秋耘自选集》,散文集《丁香花下》,《往事并不如烟》,《当代杂文选粹·黄秋耘之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