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5年2月17日:小刀会起义失败,刘丽川英勇牺牲
1855年2月17日,坚持斗争达17个月之久的上海小刀会起义失败,刘丽川不幸牺牲。小刀会又名匕首党,1853年9月在上海发动起义,宣布建立“大明国”,改元“天运”,刘丽川初称“大明国统理政教招讨大元帅”,后与太平军取得联系,改称“太平天国招讨大元帅”。建立政权后,刘丽川发布安民告示,阐明起义宗旨和政策,起义队伍由开始的千人左右很快发展到万人以上。由于小刀会占领上海,清政府江南大营主要饷源的江海关税收陷于停顿,漕粮海运也深受影响,便从江南大营调兵镇压。与此同时,外国侵略者也公然提供船只、军火,支持清政府镇压小刀会起义;法国海军提督辣厄尔更直接指挥法军协助清军攻城。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小刀会起义最终失败。
1878年2月:清军收复和阗后南疆全部光复早在1865年初,浩罕的军事头目阿古柏与割据喀什噶尔地区的回族封建主相勾结,乘机自中亚进入新疆,在窃据地区建立哲德沙尔汗国。1870年,阿古柏势力扩及南疆全部和北疆部分地区。一直觊觎新疆地区的英、俄两国也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俄国并于1871年7月占领伊犁。随着外国势力的入侵,陕甘总督左宗棠力主进军新疆。1875年4月,清政府改任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5月,清军大举出关,一举收复北疆大部分领土。1877年春,清军乘胜进军南疆,在达坂城、托克逊、吐鲁番三战告捷。阿古柏见大势已去,5月底在库尔勒仰药自杀。10月下旬,清军又连克库车、拜城、阿克苏、乌什等城,阿古柏余众和白彦虎部望风披靡。12月,清军收复喀什噶尔,阿古柏长子伯克胡里放火烧城,裹胁我国居民5000多人和大批牲畜向俄国境内逃窜。1878年2月1日,清军在刘锦棠的率领下克复和阗。至此,除伊犁地区尚被俄军占领外,新疆全境收复。左宗棠收复新疆,不仅保卫了祖国西疆领土完整,对巩固北方防御也有重要的作用。
1895年2月17日: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威海卫(今威海市)是清朝北洋海军的重要基地之一。北洋舰队的指挥机关提督衙门设在威海卫港外的刘公岛上。甲午战争爆发后,港内有铁甲舰、巡洋舰7艘,炮舰、练船8艘,鱼雷艇13艘,具有相当强的战斗力。但李鸿章严令北洋海军首领丁汝昌“不得出大洋浪战”,始终将舰队停泊在港内,不敢出海与敌争锋。1895年1月20日,日军出动2万人,一路佯攻登州,主力在军舰护送下陆续在荣成湾成山头登陆,占领荣成县。25日,日军分南北两路直扑南帮炮台、北帮炮台。30日下午,南帮炮台被日军攻陷。北帮炮台守军见南岸守军伤亡惨重,便纷纷溃逃。丁汝昌率海军炸毁炮台及弹药库,以免落入敌手。2月2日,日军不战而占领了北帮炮台。3日和5日,日本舰队和占据南帮炮台的日军合击港内北洋舰队和刘公岛,“定远”舰中雷受重伤,不久自毁。6日凌晨,“来远”、“威远”等舰船被日鱼雷艇袭沉。与此同时,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祐亨写信劝丁汝昌率舰投降,遭丁严词拒绝。但随着形势的日益险恶,在北洋舰队服役的洋员伙同部分将领煽动兵变,公开要求投降。11日,丁汝昌在绝望中于提督衙门自杀。12日,营务处道员牛昶炳等人盗用丁的名义,向日本舰队乞降。16日,牛代表清军在投降条约上签字。17日,日军正式占领威海卫。清政府耗费无数钱财、苦心经营几十年的北洋舰队,至此全部覆没。
19902年2月8日:《新民丛报》创刊
1902年2月8日,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的《新民丛报》正式出版。该刊为半月刊,梁启超担任实际主编,撰稿人有康有为、章太炎、马君武、黄遵宪、严复等。辟有《论说》、《学说》、《时局》、《海外奇谈》等栏目。最初,该刊重点介绍和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文化道德思想,对我国当时的思想界起了相当广泛的启蒙作用。在1902年10月16日出版的第18号上,梁启超还发表了《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一文,有两处提到“麦喀士”(即马克思)和“社会主义”。这在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刊物上,是最早把马克思和社会主义两个译名向读者介绍的文字。但随着梁启超思想发生变化,以后的刊物上很少介绍和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文化道德思想,而把矛头主要指向当时国内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到1905和1907年,《新民丛报》成为改良派与革命派论战的主要阵地,发表了大量主张改良、反对革命的文章和言论。由于遭到革命派的严正驳斥,1907年11月出至96号被迫停刊。
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帝下诏退位
武昌起义胜利后,南方革命党人为尽快结束战争曾一再表示:只要袁世凯迫使清帝退位,同意建立共和政体,就推他为临时大总统。袁乘机进行“逼宫”。1912年1月16日,袁世凯率全体阁员上奏。良弼、载沣等多数人坚决反对交出政权。就在这时,潜伏在京城的革命党人彭家珍炸死了良弼,王公贵族纷纷逃离北京。袁世凯即利用这一时机,策动段棋瑞等46名前线将领通电要求立定共和政体。1月30日,隆裕太后召开“御前会议”,同意接受共和政体。2月3日,清廷授权袁世凯与南京临时政府磋商退位条件。经双方多次交涉,9日确定了清帝退位的8款“优待条件”:清帝退位后尊号不变,民国待以外国君主之礼;民国政府每年拨给皇室费用400万两;暂居故宫,日后移居颐和园;其原有财产由民国特别保护等。11日,隆裕太后认可了优待条件,决定清帝退位。12日,在养心殿举行最后一次朝仪,以博仪名义颁布退位诏书,宣布退位。至此,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宣告终结。
1917年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
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2月号上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该文鲜明提出文学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内容上要进行一次革命,主张必须把“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之类的封建文学和“满纸的之乎者也矣焉战”的老八股彻底打倒。并提出了“三大主义”:推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推倒古典文学,建设写实文学;推倒山林文学,建设社会文学。该文尽管缺乏分析,存在明显的不足,但坚持“文学革命”,主张以新文学代替旧文学,在总的方面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今京广铁路北段)沿线工会组织代表在郑州举行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遭到直系军阀吴佩孚的阻挠和破坏。大会代表不顾军警的武力威吓,毅然宣布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并决定将总工会迁至汉口江岸,发动工人举行总同盟罢工。2月4日中午12时,京汉铁路全线3万多铁路工人宣布举行总罢工,长达1000余公里的京汉铁路顿陷瘫痪。2月7日,气急败坏的吴佩孚命令湖北督军萧耀南派军警包围了总工会,并向工人纠察队开枪,当场打死工人32人,打伤200多人,逮捕60多人,造成“二七惨案”。京汉铁路总工会江岸分会委员长、共产党员林样谦被捕后,拒绝下令复工,被活活砍死。京汉铁路总工会法律顾问、著名律师、共产党员施洋亦被杀害。在长辛店,当3000多工人到第14混成旅部示威时,被当场打死5人,重伤30多人,被捕30多人。惨案发生后,总工会为了保存力量,9日和湖北工团联名下令复工。
1933年2月:《子夜》出版
1933年2月,茅盾长篇小说《子夜》在上海由开明书店出版。茅盾是沈雁冰的笔名。1930年4月,茅盾自日本回到上海,患有神经衰弱和胃病,无法写作,每天只好访亲问友。他的同乡朋友中,有企业家、公务员、商人和银行家,每天都发疯似的奔走于交易所,谈论着拉股子、办工厂。而这时,中国理论界正就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展开激烈论战。于是,茅盾产生了“大规模的描写中国社会的企图”。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他向“左联”请了长假,终于写出了长篇小说《子夜》。《子夜》通过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在与金融买办拼搏中破产的结局,说明中国并没有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而是在帝国主义压迫下更加殖民地化。《子夜》在艺术上也达到了相当成熟的水平,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划时代作品。解放后,《子夜》先后被译成俄文、日文、德文,行销世界。
1942年2月1日:毛泽东作《整顿党的作风》的演说
1942年2月1日,中共中央党校举行开学典礼,毛泽东出席并作了题为《整顿党的作风》的演说。毛泽东从党的建设高度,着重强调整顿党的作风的重要,指出:“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这就是我们的任务。”并深刻分析了产生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的社会根源及其对革命的严重危害,强调树立和发扬理论和实践统一、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革命学风。毛泽东在谈到解决党内思想问题时,还提出了著名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毛泽东的这篇演说,后来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成为党的建设的重要文献。
1947年2月:台湾二·二八起义
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人民脱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却又陷入国民党的专制统治和美国侵略势力的控制。但台湾人民不畏强暴,屡起反抗。1947年2月27日,国民党当局武装缉私人员在台北无故殴打女烟贩,并开枪打死群众1人,激起了台湾人民的无比愤怒。2月28日,台北市民罢市,举行游行请愿,国民党军队又开枪打死请愿群众3人,打伤3人。群众忍无可忍,起而夺取电台,呼吁全省人民支援台北人民的正义斗争。全省人民群起响应,大规模的起义爆发了。起义人民很快控制了台湾大部分地区。3月8日,国民党军队在基隆登陆,对起义人民进行血腥镇压和屠杀,被害群众达3万多人。轰轰烈烈的台湾人民起义失败了。这次起义直接配合了当时祖国大陆的解放事业,曾得到全国人民的声援和支持。
本期作者:承海
本刊与北京天山工艺品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天山杯中国近代史知识读刊竞赛”将于4月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