蹒跚学步

1991-09-27 03:00光辉
中国青年 1991年2期

光辉

1989年5月。北京人民大会堂。

60位受团中央表彰的全国各行业杰出青年正在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问候。身材矮小的张敬锋也有幸身列其中。经过团中央领导同志的介绍,李鹏总理握住他的手,鼓励他说:“你干得好啊。有志气,有胆量。要继续努力,为国家多做贡献。”

张敬锋激动得连连点头。

他今年只有31岁,是海南颇有名气的争议人物,传闻很多。有人说他是鬼机灵,也有人说他老实得近乎笨,有人说他生活奢侈,一掷千金,也有人说他舍不得喝咖啡,只喝白开水;有人说他极为吝啬,也有人说他济困扶贫,出手大方……近来又有人传他已遇车祸。张敬锋之所以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主要因为他是海南最大的私营企业家,而且那样年轻。

云里雾里。我想,找张敬锋好好侃一侃,一定是很有意思的。

A历史片断张敬锋说,我是一步步学着走的,每走一步,我都要回头看看。

这么个家出了这么个孩子改革开放以前,我们红石村在全县穷得出了名,我家在村里又是穷得出了名的。一间破烂房子。人家睡觉盖被子,我家铺着稻草盖麻袋片。吃的是只放一点米的地瓜汤,有时连盐都买不起。父母多病,弟弟又小,所以我9岁就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力。一大早鸡还没有叫我就爬起来,抓一把地瓜干揣在怀里,跟人家到40多里外的山上采药、烧炭、挑柴,天黑才回家。为了挑柴换钱,我常常在山上过夜。

不让我去,我就跳楼!

我们村有不少人家几代都没出过远门。我特别想到外面闯闯,见见世面。

1979年我报名参军,好不容易体检合格。可就在喝完送行酒的第二天,通知书下来了,没有我的名。我跑到公社去问,才知道大队的某个头头走后门,拿一个关系户把我顶掉了。我边哭边向县城方向跑,搭乘手扶拖拉机赶到县人民武装部。人武部的干部说没有办法。当时我们站在三楼的阳台上说话,我说,我恨走后门的人,不让我去,我就跳楼!武装部长讲,不要这样,慢慢讲。县委和武装部的领导了解了情况后,给我补上了入伍手续。

4万元债逼出一个强者

1984年我退伍回乡,家里还是一贫如洗。改革开放好几年了,我家还是守着这几垄地,守着贫困。我不相信我们世世代代注定贫困。我想闯一下。想出门没有钱啊,只好向亲友借了50元作路费。我四处奔走,看准橡胶木加工可以赚钱。于是在亲友的帮助下,我筹集了4万元资金,和一个朋友搭伙干起来。我们选定了牛漏镇附近的一块空地,买来设备,建起炉灶,准备大干一场。

哪晓得木头煮出来不够坚韧,大量积压。4万元就这样白白泡汤了。那个朋友溜了,只剩我一个人。债主来了,天天追着要钱。有的开始起诉。他们说:“这小子不上吊也得在牢里关上半年。”我不吃不喝躺在床上整整12天,真想死啊。想想年老体弱的父母,想想4万元债,全是农民一块钱一块钱凑齐的,我又不甘心死了。

听说三亚一家国营企业搞改性橡胶木加工出口,我马上赶去参观。我还自费到华南热带作物学院学习技术。两个月后,还是在上次输得精光的那块空地上,红石橡胶木改性加工厂的牌子又挂起来了。这回心里有了底,胆子更大了。我向附近4个大农场承包了橡胶园更新的任务,吸收了200多农村闲散劳力做工。技术过关,质量过关,短短几个月产品就出口外销,当年还清了4万元欠债,还创了外汇。除了上缴国家税金外,实现利润6万元。

1984年,是我人生道路上的转折点。

B难上加难

张敬锋常常感叹,当企业家难,当私营企业家更难、当出名的私营企业家难上加难。

难在哪里?

尽管国家法律政策明文规定,各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可是有人就是对我们另眼相待。不管上什么项目,都轮不到你。贷款也是,你是私营企业,就不给你。有的国营企业亏损几百万,上千万,照样贷款。我们这样的私营企业给国家创汇再多,贡献再大,想扩大生产规模更多地创汇,缴纳税金,人家就是不贷给你。这公平吗?

这顶帽子戴不下来

1988年,我们红石橡胶木改性加工厂,作为海南唯一的一家企业参加全国“贸工农”联合出口商品基地技术改造项目投标。8月19日,经贸部、国家计委、农业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以经贸基字第043号特急文件批准中标,并戴帽下达给我厂70万元贴息贷款指标。这笔款很快拨下来了,可就是没人通知我。我到有关部门询问,得到的答复是:“好像没有,不知道。”我第二次去问,回答是:“不给就是不给,你走吧!”

我拿不到一分钱贷款,却得到了另外几顶帽子。有人说我根本没有还贷能力,是个空壳子,说我的帐是假的,说我财务混乱,欺骗中标,等等,还抓住我为跑贷款送2000元钱的错误大做文章。我咽不下这口气,年底给省委书记许士杰同志写信反映情况。后来北京有关部门得知消息后也委派省农业厅和贸易厅的同志下来调查。

一种调查与另一种调查

(记者就此专门走访了当年受委派进行调查的同志,查阅了有关材料。)

省贸易厅、农业厅联合调查组调查报告摘录:

因为这笔中标贷款遭到百般刁难,张敬锋同志才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于去年底给许士杰同志写信。许士杰同志批示,“严肃查处”,但万宁县有关系统主要负责人不仅固执己见,还采取以攻为守的策略,急急忙忙搞了个“调查报告”,对张敬锋同志的某些缺点进行渲染……

1989年10月29日,万宁县人民政府向国家贸工农联合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办公室发函要求补拨会海公司(即红石厂)70万元贴息技改贷款,认为张敬锋的公司“是具有还贷能力和恪守信誉的”。

1989年11月27日,省农业厅、贸易厅向国家贸工农基地办发出的《关于请求落实兑现我省万宁县红石厂于1988年度中标项目贷款的报告》摘录:

到目前为止,中标已经一年零四个月了,但贷款仍未落实。我们认为当时该中标项目的70万元贷款手续是完备的,具有法律效力。

1.红石厂的指标是经过县、行政区有关部门逐级审批且有当地银行出具担保书,手续完备,具有法律效力。

2.当事人张敬锋为人正直,奉公守法,有艰苦创业和进取精神,今年末先后被评为海南特区建设十大新星之一,被团中央评为全国青年十杰并授予“新长征突击手”等光荣称号。

3.截至今年2月止,他已拥有600万元资产,仅现存精钛矿就有6000吨,价值450万元,完全有还贷能力。

4.该项目系“变废为宝”,出口创汇型项目,大有作为。两年来已完成加工改性橡胶木1.8万立方米,为国家创汇300多万美元。

记者也看到了有关部门的调查报告。报告除列举张敬锋“资金不落实”、“财务混乱”、“欺骗中标”之外,在介绍张敬锋公司基本情况时还重重点了一笔:

据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表明、该公司的经济性质为私营企业。

(要命的一笔。)

关于将来挨批斗

有的人似乎很有远见,多次向我预告:别看张敬锋现在神气,将来是要挨批斗的。你就乖乖站在戏台的边角等着吧。我说我不怕。我做的事是国家法律和政策允许的,对国家对社会有好处,怕什么。不错,我是私营企业家,但我不是旧社会的资本家,就是真的站到戏台上挨斗也会平反。我不相信改革开放的方针会变。

话是理直气壮说出去了,但我的心里很委屈。我究竟干什么错事了?我刻苦学习技术和管理知识,把原来废弃的橡胶木变成了出口产品,为国家创汇几百万美元。在政府的帮助下,我开办了工厂,共有职工1150人,工人工资最少的也在300元以上,技术人员每月收入600元以上。这难道不是对国家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的贡献?

改革开放使我这个一贫如洗的退伍军人成了“富翁”。是的,我有钱了。我个人能花多少?我不喝酒,不跳舞,不听歌,偶尔陪客人抽两支烟,每天只有4块5的伙食费。有人说我一掷千金,那是造谣。这几年来,我没有忘记家乡的父老,帮助家乡修路,架桥,建学校,花了几十万。

现在不少人来找我借钱。有人的确过份。家里添家具,儿子娶媳妇也找我,单位开支没钱也找我。企业这样下去怎么吃得消。你不给,他就讲你的坏话,说你为富不仁,说你找美女,在海口又赌又嫖。有时我真想在万宁、兴隆、大茂立三个碑,辟谣,压邪。你看,我都气得胡思乱想了。

C世界梦

那笔贷款终于搁浅了。张敬锋的企业是否也随之搁浅了呢?

外国专家看重什么?

我还是干我的。抓管理、抓质量、讲信誉。我们的橡胶木产品1985年撞开国际市场大门后,这几年产品优质率、出口合格率、完成合同率都达到了100%。我们的产品远销美国、日本、香港、台湾、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前几天美国和日本的专家和商人,由经贸部的同志陪同,特地从北京赶来海南考察我们这个生产基地。美国专家当场鉴定了我们改性加工橡胶木的质量,竖起大拇指,“OK!OK!”一位日本商人参观了我们工厂后说:“真了不起,想不到这是一个中国海南岛的青年农民创办的工厂。这个厂子职工的劳动创造热情,在日本也是少见的。”

碰杯:和中国另一个岛屿的一位青年

(1990年10月1日,人民共和国华诞,也是张敬锋人生道路上又一个灯火辉煌的小站。他的事业又一次开始。他和台商合资的海南会海工业总公司正式开张。董事长兼总经理张敬锋满面春风地走到一位和他差不多年龄的男子面前,双方碰杯。)

那位是台湾木材商人刘先生,岁数比我稍大一点。他和林先生是1989年12月自己找上门来的。他们在海南考察了8个月,最后还是选定我们会海公司作为合作伙伴。他们出设备,木材加工后,以海外市场为主,两头在外,补偿贸易,前景是不错的。我们双方初期的合作比较愉快,

时髦话题——出国

有几次出国访问的机会,我谢绝了。有人说我不想出国。怎么不想,很想。只是公司里忙得脱不开身。初创阶段什么事都要亲自去办,一步也动不了。我还想扩大企业规模,办更大的木材综合加工厂和金属冶炼加工厂,搞出口产品深加工,这样产品的价值翻倍,创汇更多。以后企业进一步发展了,我还是要出去看看,开开眼界。我做梦都想着我们的产品更多地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