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泥
编者的话:我们祖国的壮丽山河,曾经引发多少古代诗人的瑰丽想象和创作灵感。诗人们负志游中原,吟诗走四方,给我们留下许多千古绝唱。我们的祖国,是诗的国度,山山水水都充满着诗情画意。今天,我们沿着古代诗人的足迹,去搜寻他们的遗响,在他们走过的道路上,吟咏他们的感人诗章,体味孕育千古绝唱的诗境,该是多么惬意的享受。让我们随着作者的笔,在诗境中神游,在诗情中遐想吧!
北风吹断天山草
大西北的旅行,启动了我的诗情。著名的盛唐“边塞诗人”岑参的佳篇名句总会不时地跃上我的心头和口边。
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
吹之一曲犹未了,愁煞楼兰征戍儿。
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
昆仑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船。
胡笳怨兮将送君,泰山遥望陇山云。
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
这是诗人三十四岁时,在京都长安所写的一首送友人出使河西走廊的赠别诗。
正如诗中所描写的,友人要到边地去,赤须碧眼的胡人吹的胡笳会触动戍边的士卒的思乡之情。现在天气冷了,北风吹黄了天山的草;昆仑山南的月亮将要落下,夜已深沉;诗人从长安遥望西方,无限思念友人。在边城因思乡而多愁梦的友人,怎爱听到月夜悲凉的胡笳声呢!
边塞诗,作为唐代诗歌百花园中异香独放的一枝奇葩,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定产物。
在初唐、盛唐,统治者们为了巩固边防,保持联系东西方交通的丝绸之路的畅通,为了防止北方一些游牧民族奴隶主的侵扰,戍边远征的军事行动接连不断。
在这种形势下,一些有才能的诗人,为忠君爱国的热情所驱使,(同时,也是为了求取晋身之阶)纷纷从军充职幕府,从而写出了一批以边地军中生活为题材的作品。这就是“边塞诗”,其作者就称“边塞诗人”。
在这些“边塞诗人”中,岑参是一个突出的代表。他的作品,构思新奇,语言明快,气势悲凉豪壮。人们说,诗歌是时代的一面镜子。读岑参的边塞诗,会使人在一定程度上,从一个侧面,呼吸到盛唐的那种朝气蓬勃,进取向上的时代精神。
城头月出照凉州
豪壮的诗情,促使我去追寻岑参的遗响,来到凉州(今甘肃武威)。
因为年代的久远,河西走廊又是古来兵戎常见之地,汉、唐时代的古迹都已淹没无存了。岑参诗中所提到的诸如宫邸、驿馆、戍楼、寺庙等建筑,如今竟连其遗址也不可考了。
凉州之“凉”,真是名不虚传,一下火车,袭人的寒气就扑面而来,天空纷纷扬扬飘着雪花。第三天,雪霁初晴,我探访了当地的一些古迹名胜。
在距城北二华里处,有一个大土台,叫雷台。据说是旧社会供奉雷神的地方。台上的两座木结构的大殿乃清代建筑,近年作了修葺。雷台的真正价值,在于1969年在台下发现了一座公元二世纪的大型东汉墓。这古墓虽曾遭过盗掘,但清理出的遗存尚多。最宝贵的是现已闻名于世界的那件“马超龙雀”青铜奔马。
登上雷台高耸的二层楼阁,这是一个鸟瞰全城的好地方。这时,夜幕已悄悄降临,一钩新月斜挂天上,积雪映得大地万物银光一片。此情此景,不禁使我想起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的诗来: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正如诗题所示,这是一首诗人与同僚在武威节度使客馆中欢聚夜饮时所写的即兴诗。时光飞逝,月光依旧,人间的景物全非,透过时间的重重迷雾,我仿佛又看到了一千多年前凉州客馆里明亮闪烁的烛光和交觥飞觞的身影。
诗歌难免有些夸张渲染,但,我们还是可以从诗中想象出当年丝绸之路上这座“通货羌胡,市日四合”重镇的盛况来。记得唐开元遗事《玄宗幸西凉府观灯记》有一段有趣的记载,大意说,唐玄宗于一年的元宵灯节,在上阳宫张灯结彩,各种灯火式样翻新,十分好看。这时,有一个叫叶法善的道士对玄宗说,今夜京师灯火之盛,天下各地没有比得了的,唯有凉州还不错。玄宗感到惊异,便求道士带他到凉州看看。他按照道士的嘱咐,闭上眼睛,一会儿就腾空驾雾到了凉州,果然景色非凡,但见“郡实凉州,事同仙境,红楼逦迤以如昼,清夜莹煌而似春,骄阗游看之人,千条银烛,十里香尘”。
这故事当然荒诞无稽,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年凉州的繁华。
平沙万里绝人烟
岑参当年从军出使边地所走过的地方,不论河西走廊,还是南疆北疆,我大致都到过。因此,我对他在边塞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和意境,感到特别亲切。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旅途漫漫,马背跋涉,连日子都忘记了,只记得月儿圆了两次,但目的地还在黄沙迷漫的渺茫的前方。凄苦思乡之情跃然纸上。
岑诗很可贵的一点,是他能以一种美好乐观的心情来观察和描绘当年边地荒凉艰苦的生活。下面这样的感人诗句在他的作品中是不少见的:
“片云过城头,黄鹏上戍楼。”
“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其次,岑参最善于抓住典型的事物刻画出典型的环境,因此他的作品极具感人的力量。
写奇寒: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写酷热:
“蒸沙烁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写大风:
“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他的七言绝句《逢入京使》,更是千古传诵的绝唱: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西行途中,乍逢一位赴京的使者,是喜,是羡?难以名状。心中怀念家园的万端思绪,又无由书写出来,只托使者捎上一个口信,对京师的亲人故友道声征人平安吧。语短意长,把一件生活中的寻常小事,写得如此亲切动人,要是没有高超的写作技巧和细致入微的观察生活的能力,是万难办到的。
岑参的边塞诗能写得如此感人,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他具有作为一个诗人的坦荡的胸襟和高尚的情操。他在天宝八年初赴安西任所途中所作的一首诗中,就表白了他从军戍边的志向: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摘自《人民中国》中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