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中学教师工作的一点体会

1962-08-16 03:35神松源
中国青年 1962年19期
关键词:四中中学教师化学

神松源

1949年3月,北京解放不久,我还在北京大学化学系四年级学习。由于工作需要,组织上调我到北京第四中学帮助工作,担任初中化学教师。当时我虽然服从了分配,对教师工作从道理上有一定的认识,工作中也能积极完成任务,但是,对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教师工作的特点,中学教师是否有发展前途等问题,都是在以后较长时期的实践中才逐步认识和解决的。这里,我简单地回顾一下自己的思想发展过程,也许对即将走上或刚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会有一些帮助。

在北京大学学习时,我的理想是毕业后从事科学技术工作,将来能在科学技术上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毕业前夕,系里的毕业班学生到东北去参观工厂。当时东北是百废待兴,非常需要科学技术干部,工厂的领导和工人对我们的热情招待和殷切期望,要求我们留在那里工作的迫切心情,更坚定了我的想法。回京后,绝大部分同学都分配到东北地区的科学研究单位和工厂,我则仍留在四中。当时,自己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一方面,受了党的教育,对教师工作的重要性有些初步认识,也感到四中很需要人,同时,在几个月工作中,我和学生之间已经建立了较深的感情;另一方面,当中学教师和自己想成为科学技术方面的专家有矛盾,并且耽心中学教师是不是有发展前途。我就在这样矛盾的状态中服从分配和进行工作。当和学生们生活在一起时,我会为教好他们而废寝忘食,在生活上也能关心他们,学生夜里病了,我背着上医院急诊;学生没有钱,我用自己的薪金替学生买药。……但是,当一想到将来的前途,想到自己的理想,心情就不愉快起来了。特别是听到分配在科学研究机关和高等学校的同学在工作上有所成就时,脑海里就浮现出一个个身穿白色工作服,操纵着现代化机器仪表,或是翻阅着成堆的书籍文献的科学家、工程师的形象;想着他们对国家的特殊贡献和个人前途。再看看自己,条件不比他们差,却只能当个中学教师,接触不到尖端科学,原来学过的一些专业知识,也将因为用不上而逐渐荒疏,个人前途自然也不如他们远大。有一次,一位在高等学校工作的同学来看我,我正穿着少先队服,系着红领巾,兴致勃勃地和学生在一起过队日。我的同学惋惜地对我说:“我不明白你为什么做这个哄孩子的工作。”他的话对我刺激很大,使我不安心当中学教师的思想更发展起来了。我再也沉不住气了,立即向领导上提出调动工作的要求。我得到的是耐心的教育和恳切的批评。团支部书记也告诉我,一个青年,首先要根据祖国的需要来确定自己的理想志愿,而不应该只从个人考虑。最后,他非常诚恳而又严肃地说:“现在你在学校里担任着很多工作:化学教师,少先队总辅导员,班主任,目前又没有适当的人来代替你,你坚持要走,是不对的。”其实,这些道理,自己不是不知道(当然知道得不深刻),只是感情上扭不过来。

使我巩固了专业思想,真正树立了教育工作事业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组织的不断教育和帮助外,有学生的期待和监督,有家长的信任和鼓励,有老师们言行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有教学业务方沥的锻炼,……总之,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懂得了教师工作的甘苦,尝到了教师工作的乐趣。有些在我生活道路上起决定作用的事情,直到现在回忆起来,感情上还很激动。

记得是1951年秋天,我带着学生在西郊农业大学露营。深夜,大部分学生都入睡了,我陪着守夜的少先队员们坐在帐篷外面。四野秋虫唧唧,高空银河耿耿。我给他们讲着星座的故事,由天文谈到化学,由化学谈到祖国建设事业的远景,接着又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使自己将来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才。孩子们听得入神,我也讲得入神,我们的情感完全融化在一起了。听我讲完后,他们都同意我的说法,并且感谢我平时对他们的帮助,希望我以后注意身体,以便更好地工作。这些,都是赤子的肺腑之言,使我很感动。

突然,一个学生发问了:“老师!听说你要离开四中,你为什么要走呢?是我们惹你生气,你不愿意教我们?”这话单刀直入。击中了我的要害。怎样回答孩子纯真的询问呢?我能把自己对教育事业不正确的看法告诉天真无邪的孩子吗?要求孩子好好学习,成长为对祖国有用的人才,而自己,能够因为追求个人当专家的理想而放弃培养他们的责任吗?这晚,回到帐篷后,我辗转驻华眠,听着孩子们均匀的呼吸声,看到他们畅游后甜睡的笑容;想着每次上课时那五十多双年轻热情、充满求知欲望的眼睛;想着当我帮助他们学懂一则难题时对我所表露的感激和信任;还想到团支部书记的话:“你坚持要走,是不对的。”……想着这些,.反问着自己,不禁流下惭愧的眼泪。这晚,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小时,却成了我生活道路上的一个转折点。我决定抛弃个人打算,留下来永远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把青春、把知识献给他们,用自己的心血,为培育祖国的新的一代而努力。

在四中,一些老教师的言行,他们对教育工作的事业心、责任心和自豪感,也对我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知名的化学教师刘景昆也是北大化学系毕业生。他从事教师工作三十多年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真是数十年如一日,课教得很出色,在学生中威信很高。从他那里,我常常得到如何作一个中学教师的启示。记得刚到四中不久,我对当时的化学实验窒流露出不满情绪,嫌屋子破烂,设备简陋。刘景昆老师知道了,颇有感慨地告诉我说:在国民党统治的时代,文化教育事业是得不到重视的,许多学校的教师讲物理,化学,由于没有实验设备,只能纸上谈兵。四中的这个实验室的确是简陋,但就是创建一个这样的实验室已经很不容易了,全靠教师们千方百计、东拼西凑。他还语重心长地说:一个优秀的教师,并不因设备的简陋而限制他的才能的施展和积极性的发挥,就是在极不好的条件下,也应该设法做出优异的成绩来。我看着他,敬意油然而生。对同样的一个实验室,我们的态度却如此迥然不同。我常常看到他留在实验室里,专心致志、兴味盎然地准备着课堂教学和源外活动中需用的化学实验。有时,很晚才恋恋不舍地离去。而我自己却对它抱有反感。显然,根本不同之处,就在于我们对教育工作的态度。

还有些老教师在批改作业时,精雕细刻,严肃认真,细心地从每本作业中验证自己的教学效果,了解同学的学习动态;记录下每个那怕是很细微的问题。在他们面前的好像不是一本本作业,而是一个个活跃着的学生。可是我自己呢,有时却把批改作业看作是负担,是没有味道的麻烦事。生活中每每遇到类似这样的事情,我总要反复思考,反复对比,借以砥励自己,鞭策自己。

此外,毕业生对我也起着教育和鼓舞的作用。在历次举行毕业生返校联欢会时,在每年假期和节日里,我的学生从各地回到学校看望我,他们有的继续深造,学理工,学师范;有的已经走上工作岗位。在他们的言谈和神态中,流露出对自己岗位的自豪感,洋溢着为祖国创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在他们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一分心血,这对我自然是一种慰籍和鼓励。有时,我常常从毕业生对我的探望、通讯中,联想到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华尔华娜的可敬的形象。她,从梳着双辫的姑娘时代开始,到头发斑白的晚年,以毕生的精力,为国家培育着人才,她自已则享受着桃李满天下的喜悦。她不也正是我学习的榜样吗?虽然我不过是一个教师队伍中的新兵,但是我已经初步从毕业生那里得到了这样的感受。

当时我不安,心教师工作,除了对它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外,另一个原因是我曾经把教中学看作是轻便的事,因而感到有些屈才。但是生活的实践,同样地给了我有力的教育。

刚到四中,看看初中化学教科书,觉得非常简单,无非是分子、原子,化合分解,氧气、氢气和水等等,理论很浅,化学方程式不多,都是自己早已熟悉的东西。所以我认为上课用不着多准备,只要服着书本讲解,增加一些材料,然后留一下作业就行了。但是一到课堂上问题就来了:看来很简易的实验,有时往往得不出正确的结果,学生常常根据教科书上讲的东西提出许多问题。我这个自命为具有专业化学知识的大学毕业生,对不少问题并不甚了解。如怎样证明原子在运动?你制出的氧气为什么有臭味,其中含有什么杂质?没有重量的物质是否存在?铁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生成四氧化三铁,而不生成三氧化二铁?二氧化锰对氯酸钾的分解为什么能起催化作用?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属于初中化学范围以内的,必须对化学基础理论有深刻理解,对有关问题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基础,才能讲得清楚,只靠初、高中化学课本和大学普通化学课本的知识,是难以解答得好的。在学生不断提出的问题面前,我才感到教初中化学并不如自己想象的那样简单,自己原来所学的东西也不是那么牢固、深刻,所掌握的化学知识也不是那么丰富。有经验的教师常把教师应该掌握的知识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作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要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决不能以杯水教杯水。在我遇到问题后,才感到这个比喻是很有道理的。教师的立场观点越正确,知识越丰富,专业水平越高深,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就越有好处。要在课堂上讲授一个原理,一篇课文,或是解答一个问题,必须具有与这个原理、这篇课文、这个问题直接间接有关的许多知识,才能讲得深刻、透彻。譬如一个语文教师讲杜甫的诗,如果他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文学修养,了解杜甫所处的时代背景,一生的遭遇,杜诗的特点,直到这篇诗的内容解释及词章结构,那么,这首诗一定能把学生引向一个很高的境界。反之,如果教师不懂这些,只是照本宣科地作字面上的解释,那就大为逊色了。当教师就像舞台演员一样,即使他在全剧中只有几句台词,出一两次场,但是他必须体验生活,研究人物性格和表演艺术,还要反复排练,才能演得逼真。这个道理我是在自己不断碰到问题后才逐渐体会到的。

学生的求知欲是很旺盛的。在课堂上和平常接触中,他们会突然向你提出一些你没有想到的问题,要求解答,这些问题有的是当时科学上还没作结论的,有的虽有肯定的答案,但自己不很了解,或是初中学生不可能理解的。它常弄得你一时不知所措。有一次,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问我:糖精为什么会比糖甜?当时,化学研究方面还没有得出肯定的答案。我因为怕学生看不超我,便作了不确切的回答。因为不懂,自然也讲不清楚,学生不满意,自己心里也颇不舒畅。学生所提的类似这样的问题很多,如牛的食物里很少有油类,为什么身体里却有很多牛油?生的大对虾是青绿色的,煮熟了为什么会变成红色?生鸡蛋和熟鸡蛋哪个容易消化,为什么?等等。虽然不能要求一个中学教师对学生提的所有问题都能回答,应该实事求是地对待。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多解答一些,对于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师的威信等方面都是有好处的。为了满足学生的要求,我往往要翻阅有关书籍,了解最新的科学成就,选择最恰当的材料。为学生解答问题,自己也感到有所提高,同时,产生了“教”而后知己之不足之感。学生的提问对我起到了勉励、督促的作用。

回答学生的问题,只是教师工作的一面,还有更重要的一面,就是要引导学生学好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材,帮助学生提高接受能力,并启发他们思老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丰富专业知识以外,必须懂得教育学和心理学,必须具有教学知识和经验。譬如说,他必须懂得整个学校教育的特点,以及中学教育这个环节在整个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应该熟悉同一时期、同一班级各种科目的进度和互相之间的联系。这样,就不会孤立地进行教学,效果就会好得多。这些知识和经验,显然不是在大学时代都能学到的。我刚教书时,对中学化学教材的整个脉络体系、目的、重点,各年级之间的分工与联系,全不了解,对中学化学与小学常识、自然课程的联系,与大学化学课程的联系,以及中学化学与中学物理数学生物等科目的联系,全不注意,对学生的基础也不甚了解。因此,备课时拿着课本钻不进去,上课时不是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以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进行系统的科学知识的讲授,而是一章章一篇篇,一段段一句句,照本宣科的讲解教科书。只注意讲的决慢,不注意学生接受的好坏;只怕被学生问住,不管学生是否理解,结果自然是事倍功半,自己也不满意。后来我注意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和接触,学习了化学教学法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又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等教师必备的知识,才逐渐弥补了教学知识的不足。通过这段实践,我对自己有了个实事求是的认识,我虽然大学毕业,但是要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原有的知识不是有余而是不足,不是屈才而是才不胜任。有些专门性的化学理论可能直接用不上,但是对化学领域中的知识学得多些,深刻些,对教好当前的课程是有作用的。何况,学无止境,教也无止境。有的同志对我说当教师是“专家”,又是“杂家”,二者又是统一的。我看说得很有道理。从教育这门学问上说是“专家”,从应该掌握的知识上看是“杂家”,要真正称得起“专家”和“杂家”,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上面所说的就是我的思想发展的主要过程。我就是这样在实践斗争中逐渐对教师工作有了正确认识最后真正从感情上热爱了教师的职业,树立了对教育工作的事业心。我深深体会到,一个大学毕业生,到科学机关或工厂工作也好,到中学当教师也好,从为人民服务这一总目标来讲,都是一样,只是分工不同而已。前者直接从事科学技术事业,后者是亲手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都是为了促进建设事业的发展。祖国的科学技术需要人才,祖国的教育事业同样需要人才;从事科学技术的人应该深钻进去在某一方面成为专家,从事教育事业的人也应该深钻进去成为教育方面的专家。一个中学教师应该有坚定不移的事业心,刻苦钻研,努力锻炼,使自己成为培养人才的“专家”。

猜你喜欢
四中中学教师化学
MTBE装置醚后碳四中二甲醚含量高的原因及优化
教师作品
从“封闭”走向“开放”——北京市远郊区中学教师教育创新的瓶颈与突破
从“封闭”走向“开放”——北京市远郊区中学教师教育创新的瓶颈与突破
What do young people worry about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江西省瑞金四中举行“微爱包裹”捐赠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