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变
- “九一八”事变前后国内外舆论研究综述
界对于“九一八”事变前后国内外舆论的研究始于20 世纪60 年代,并在80 年代中期以后有了较大进展。舆论研究涉及的媒体包括《盛京时报》《大公报》《申报》《中央日报》《益世报》《滨江时报》《国际协报》和日本的《赤旗》《劳动新闻》等,总体研究阶段可梳理为“九一八”事变前后的中国国内舆论、日本国内舆论和英美等国的舆论。一、“九一八”事变前后中国国内舆论研究“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抗日救亡已经成为中国国内报刊的宣传中心。丁淦林在《从“九一八”到“七七”期间抗日救亡
理论界 2022年2期2022-11-26
-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的应对策略
要:“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首先,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表明中国共产党抗战到底的决心;其次,通过宣传群众,扩大中国共产党的影响;第三,加强自身建设,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四,武装群众,创建党领导的武装队伍。一系列举措掀起了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热潮,推动了东北武装抗日游击战争局面初步形成。关键词:“九·一八”事变;中国共产党;应对策略中图分类号:K2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2)09-0
西部学刊 2022年9期2022-06-11
- 浅析“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流亡民众的颠沛生活
要:“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侵略者侵占我国东北广袤富饶的土地,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压榨,再加上多次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大批东北民众举家入关南迁,并逐渐沦为了难民。这些流亡民众中既包括原东北地区官员及其家属,军官、士兵及其家属,教师和学生,还包括为逃离战祸和日本帝国主义残暴统治的普通民众。东北流亡民众入关之后先在天津和北平落脚,而后开始沿陇海铁路往陕西方向,或经由平汉线南下,部分有能力的流亡民众则南迁至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地。此后随着战争形势的变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1年2期2021-06-28
- 论“九·一八”事变后文化民族主义思潮
针对“九·一八”事变后文化民族主义思潮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能够引导人们立足我国的历史发展,以全新的视角审视抗战时期社会思潮的变化,同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及全面实现中国梦找到完整的历史踪迹。【关键词】“九·一八”事变;文化民族主义;概述;思潮;研究【中图分类号】K26 【文献标识码】A“九·一八”事变后,我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民族危机,积极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推动民族复兴成为当时人们的主要任务。文化民族主义在这一时期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中国文化和历史研究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9期2020-10-21
- 英雄与时势的关系问题
,进而发生了历史事变。在英雄与时势的关系问题上,人们的看法往往是非此即彼。事实上,可根据具体事变,将其分为事变性英雄和事变创造性英雄。关键词:英雄;时势;事变英雄一词最早见于先秦时期的兵书《六韬·龙韬·选将》:“王者举兵,欲简练英雄,知士之高下,为之奈何?”英雄意为智勇兼备之人。英雄作为一个词语出现是在《人物志·英雄》中,被释为:“古人之文武茂异,取名于此,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在西方古典英雄的形象中,英雄常作为“半神”的形象出现,他们往往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3期2020-09-10
- 英雄与时势的关系问题
,进而发生了历史事变。在英雄与时势的关系问题上,人们的看法往往是非此即彼。事实上,可根据具体事变,将其分为事变性英雄和事变创造性英雄。关键词:英雄;时势;事变英雄一词最早见于先秦时期的兵书《六韬·龙韬·选将》:“王者举兵,欲简练英雄,知士之高下,为之奈何?”英雄意为智勇兼备之人。英雄作为一个词语出现是在《人物志·英雄》中,被释为:“古人之文武茂异,取名于此,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在西方古典英雄的形象中,英雄常作为“半神”的形象出现,他们往往
大众科学·中旬 2020年7期2020-06-29
-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亚洲主义”意识形态的政策化
尤其在“九一八”事变之后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它自下而上,由日本陆海军、外务省等各分支机构到最高首脑决策,经历了一个逐渐向外交国策渗透发展并最终讨论成型的复杂过程。可以说1933年斋藤内阁“五相会议”所制定的《外交方针》正是其政策化的典型表现。该方针将“协调主义”作为辅助手段,明确宣布今后日本的国策在于“实现帝国指导下日、满、华的提携共助”。这意味着“不放弃协调主义的亚洲主义政策”在当时已告形成。关键词: 日本;亚洲主义;“九一八”事变;斋藤内阁近代日本所谓的
史学集刊 2020年1期2020-02-10
- 日本人缘何一次次走向战争
何看待“九一八”事变?关东军为什么要在发动“九一八”事变之前策划这样复杂的阴谋呢?近日,一本畅销日本10年的历史书《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简体中文版首次面世。从甲午战争到日俄战争,直到二战战败,日本人缘何一次次走向战争?上至顶尖的优秀人才,下至普通的日本百姓,为何认定“唯有战争才是出路”?當时的日本人,如何看待“九一八”事变?关东军为什么要在发动“九一八”事变之前策划这样复杂的阴谋呢?近日,一本畅销日本10年的历史书《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简体中文版首次面
新传奇 2019年39期2019-11-01
- 抗战时期中共对“七七”事变的纪念
——以陕甘宁边区为中心
070)“七七”事变作为中国全面抗战的起点,具有极高的历史意义。共产党在抗战时期每年均要纪念“七七”事变,其目的则是为了动员民众参与抗战、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目前,学术界对“七七”事变纪念的研究论文主要有冯攀的《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七七事变纪念活动研究》[1],主要论述了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七七”事变纪念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纪念方式、纪念主题、特点及其社会功能。展召飞的《延安“七七抗战五周年纪念”活动研究》[2]从纪念过程、活动价值、历史意义等方面对1942年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18年4期2018-12-08
- 再现庚子事变细节
人知,但他在庚子事变期间所留下的另一本北京日记却知者寥寥。这本北京日记虽然篇幅不长,却以亲历者的视角再现了庚子事变的真相,可谓认识庚子事变真实、可靠的第一手史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与伯希和的藏经洞日记具有同等的价值。对于庚子事变,我们所常见的历史教科书大都将其定性为“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称其是“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具有强烈的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完全由民间自发的暴力运动”。这种笼统的定性虽然方便了历史叙事,却未免在细节方面失之于简略,因而也就在很大程
新民周刊 2018年17期2018-05-11
- 对西安事变的全景扫描
——李义彬《西安事变史略》评介
00006)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极其重大的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的资料和著作很多。李义彬在研究中共党史,参与写作《新民主主义革命通史》的基础上,积四十年的积累,专题深入研究西安事变。他曾于1998年出版了《震惊世界的一幕——张学良与西安事变》一书。近二十年中,有关西安事变的史料陆续公布。他又补充新史料,于西安事变八十周年之际,出版了《西安事变史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与其他西安事变著作相比,此书利用中央档案馆和俄国共产国际的档案,对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8年4期2018-02-07
- “九·一八”事变前后张学良与蒋介石对日主张比较
要:“九·一八”事变前后,围绕对日军事上“抵抗”还是“不抵抗”,外交上“交涉”还是“不交涉”,张学良与蒋介石之间意见并不一致。张蒋在上述问题上意见分歧也是其出发点不同所致。张学良是出于救东北之考虑,而蒋介石则是出于维护自己的统治乃至从张学良手中收回东北控制权之考虑。张蒋关于“九·一八”事变对日主张之争之所以总是以张学良服从蒋介石而告终,其根本原因在于张学良“抗日须全国一致”思想的影响。关键词:张学良;蒋介石;“九·一八”事变;对日主张中图分类号:K264
西部学刊 2018年11期2018-01-22
- “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大连的城市移民
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前,日本政府对中国东北的移民更多的是城市移民。本文主要就“九一八”事变前日本政府对大连地区的城市移民情况进行论述,阐释日本城市移民的职业构成、主要类型和对大连城市发展的影响,为了更好的反映日本对中国的城市移民情况,也会适当提及该时间段内日本政府对中国东北其他地区[1]的城市移民状况。关键词:“九一八”事变;日本政府;大连;城市移民移民是控制和掠夺殖民地的主要形式。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政府便开始向中国东北进行移民,到“九一八”事变前,
青年时代 2018年29期2018-01-17
- “七七”事变研究综述
根摘要:“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进攻中国的开始,是外国侵略中国的一个顶峰,它的爆发揭开了中日全面战争的序幕。回顾“七七”事变的历史,对于当今我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厘清历史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搜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七七”事变发生的原因,真相问题,国共两党对日态度,以及“七七”事变的历史意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对“七七”事变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关键词:“七七”事变;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
西部学刊 2017年7期2017-08-24
- 美国应付“七·七”事变的对策
要:“七·七”事变发生后,美国采取的对策是:第一,对中日冲突持不干预态度,避免卷入。具体表现在不分青红皂白,对中日双方同等指责;热衷于发表不痛不痒的“道义”声明;让美国驻华大使滞留北平,观察形势的发展,不要赶赴南京;拒绝中国政府调停和根据《九国公约》采取行动的要求;拒绝与英国采取联合行动;拒绝推动国联采取援华制日行动;不对中国贷款;不对中日实施《中立法》,禁止美国政府船只向中日运送军火。第二,高度重视保护在华美国侨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美国的应对举措产生了
社会科学 2017年1期2017-04-14
- 论“九·一八”事变作为二战起点的合理性
华论“九·一八”事变作为二战起点的合理性苏太华国内学术界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问题争论已久。由于意识形态和历史等原因,“九·一八”事变作为二战的时间节点往往被学界所忽视,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九·一八”事变作为中国抗战的起点自然就成为二战起点。把“九·一八”事变作为二战起点,不仅有学术上的理由,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九·一八”事变;二战起点;合理性自2014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国内学界抗战史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其中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2期2017-03-24
- “八年抗战”为何改为“十四年抗战”
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后,国民政府一直以“攘外必先安内”为借口,消极应战。而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立即通过抗击日本帝国主义、抨击蒋介石不抵抗主义的政策,在东北组织了磐石游击队、东满游击队、珠河游击队等七支抗日游击队。从1931年“九一八”到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中国各党派、社会团体主动或者被动地进行了抵御日本侵略的斗争,尤其对于东北民众,他们的沦陷与抗争都在1931年发生,十四年抗战有真实的历史事实支撑。抗日战争开端问题关系到对“九
中国领导科学 2017年2期2017-03-08
- 新史料发现:九 ·一八事变究竟何时发生
发现:九 ·一八事变究竟何时发生文范丽红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馆长、研究员)胡 月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馆员)九·一八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大的历史事件,它既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开端,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序幕。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九·一八事变专题的研究论著层出不穷,但对九·一八事变爆发的时间至今仍莫衷一是。目前,国内外主要存在三种说法:一种是1931年9月18日夜10时许;一种是夜10时20分;另一种是夜10时30分。本文主要通过
侨园 2017年3期2017-01-27
- “九·一八”事变后国联调查活动研究
要:“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军不断扩大侵略态势。中国国民政府却采取不抵抗政策,将事件诉诸国联和平解决。迫于压力,国联在“九·一八”事变后成立调查团来中国调查情况。而对国联调查活动时间、内容及态度的研究,可以窥探出国联调查团对日本的妥协、偏袒而最终助长其嚣张气焰,并导致发动全面侵华的野蛮行径。关键词:“九·一八”事变;国联;调查;研究中图分类号:K2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12-0163-02国联全称国际联盟,
学理论·下 2016年12期2017-01-19
- 《盛京时报》对“七七事变”的报道综述
工具。在“七七”事变中的报道,该报选择和报道新闻的价值标准远远背离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是日本军国主义文化殖民赤裸裸的先锋军。关键词:《盛京时报》 “七七”事变 侵略 报道《盛京时报》1906年10月18日在沈阳创刊,1944年9月14日终刊,历时38年。该报由日中岛真雄创办,是日本人在我国东北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日报,也是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在中国东北的主要喉舌,受到日本官方的积极支持和满洲铁路公司的津贴。早在“九一八”事变前后,该报就沦为日本军国主义进行侵略战争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6年1期2016-05-30
- 沈阳公布“九一八”前日本侵略档案
本发动“九一八”事变85周年。日前,辽宁省沈阳市档案馆首次向社会公布14卷沈阳县公署档案,包括“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在奉天地区非法设置警察机构、开展情报收集、掠夺土地资源及组织移民等侵略活动等内容。档案记载表明,日本通过日本军方、日本警察和南满铁路等多种力量,不断加强对奉天等地区的情报收集,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迅速占领奉天乃至东北地区提供情报。
雷锋 2016年10期2016-05-30
- “和平”观念与“九一八”事变前后在华传教士对中日关系之认识
——以《教务杂志》为中心
观念与“九一八”事变前后在华传教士对中日关系之认识 ——以《教务杂志》为中心安军杰(上海大学历史系,上海201900)[摘要]“九一八”事变前后,中日关系的变化引起西方传教士的关注。和平、军事、军国主义成为传教士讨论的热点。中日关系、和平、军国主义等词语也成为传教士话语的关键字,但和平始终是传教士所有行动和观念的最终归宿。本文以新教传教士的主流刊物《教务杂志》为主要史料,考察“九一八”事变前后传教士对时局的认识、对和平的呼吁和对中国教会对军国主义态度的认知
枣庄学院学报 2016年3期2016-02-15
- 西安事变关键三天中的周恩来
来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的作用非同寻常,但其在事变时最关键3天的具体行踪许多人却不甚了了。本文特对此做以初步的考证。事变当天周恩来不在保安 事变当天周恩来不在保安的证据主要有三: 其一,是周恩来给毛泽东的电报。1986年2月,为纪念西安事变五十周年,陕西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主编了《西安事变与第二次国共合作》图片集。该书由胡耀邦亲笔题名,政协陕西省委员会、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纪念馆、陕西省档案馆等7个相关单位与历史当事人王玉瓒、孙铭九、宋黎等35人捐献历史照片
党史纵横 2015年5期2015-06-17
- 西安事变当天周恩来的行踪考
摘 要]如果西安事变发生时,中共中央措手不及,那么负责情报工作,尤其是负责东北军工作的周恩来失职之严重是显而易见的。但历史事实形成的证据链清楚地表明,事变当天中共中央的指挥按部就班胸有成竹,周恩来更是出生入死战斗在第一线。[关键词]西安事变;毛泽东;周恩来;张学良[中图分类号] D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5)01-0005-03西安事变前后,周恩来的行踪始终是个谜,尤其事变当天周恩来的行踪更是一片空白。鉴于周恩来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5年1期2015-01-20
- 一场未遂“事变”的台前幕后
方上党委领导的人事变动,选出许多新的省委第一书记,对这一现象,应给予“积极的评价”。巴尔齐科夫斯基讲的话也是有针对性的,实际上也是支持了卡尼亚。引人注意的是格拉勃斯基的发言。格拉勃斯基是党内强硬派代表人物,同苏联大使阿雷斯托夫过从甚密。他在发言中批评了党的路线和政策,说,“在政治领域,冲突和紧张不断升级。作为政党,我们推行了一条协商与和解的路线,这实际上就是退却。团结工会正在加速向政权进军。避免了3月31日的总罢工,这只是把对抗的时间向后推迟而已……我们为
百年潮 2014年12期2014-12-19
- 用“事变”的方法写作文
,我们不妨看看“事变”作文的几个巧办法吧。一、正面事变成反面事“事变”前的样子:李白小时有一次逃学,他看见一位老奶奶手里拿着粗大的铁棒子,在磨刀石上磨。李白问:“这是在做什么呀?”“要把这铁棒磨成针。”老奶奶回答。李白又问道:“这么粗大的铁棒能磨成针吗?”老奶奶说:“只要功夫下得深,铁棒也能磨成针呀!”“事变”后写进作文:妈妈怕我学习时“投机取巧”,就唠叨着用“铁棒磨成针”的故事来教育我。其实,我最不服气“铁棒磨针”的做法。我对妈妈说:“用这样的做法来学习
小学生·新读写 2014年12期2014-12-06
- 论“九一八”事变张学良执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
要]“九一八”事变张学良奉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绝不是“听命中央”而是想保存实力,寄希望于国联的调停。张学良与日本政客有暗中交易,希望通过收买日本政客,进而放缓或者阻止日军对中国东北的侵略也是其奉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关键词]张学良;“九一八”事变;原因“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军奉行不抵抗政策未放一枪就撤出关外,致使东北三省130万平方公里的肥沃土地,3000多万同胞,4000余里铁路和无限的宝藏全部沦入敌手。全国上下纷纷谴责张学良及其不抵抗政策,进而责骂蒋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7期2014-11-11
- f日本侵华史上一桩“悬案”的历史考察
本文从“九一八”事变前美日谈判及相关电文、末代皇帝溥仪回忆材料、美国远东政策与日本解决东北问题的方案以及美国在日机轰炸锦州前后对日态度变化等方面论证了《美日密约》存在的真实性,并就美日双方签订此密约目的进行了分析,指出:承诺日在中国东北“军事占领限于锦州以北”并保护美在华利益以求得美“不与闻满洲事变”是“九一八”事变前日本武力解决满蒙问题的“权宜之计”,而美国则欲借此密约保护其在华利益不受损害,并将日本侵略矛头引向苏联以便从中渔利。关键词:《美日密约》;“
西部学刊 2014年8期2014-08-30
- 近三十年肃“AB团”和“富田事变”研究
团”引发的“富田事变”。“富田事变”的爆发,是肃反扩大化和严刑逼供及滥捕、滥杀“AB团”的结果。这一事变的发生,在党的历史上产生了深刻而深远的影响,其教训是十分沉重的。肃“AB团”和因此而来的“富田事变”是中共党史上的一个悲剧。时隔五十年,当事人回忆起来仍不堪回首。①由于该事件的复杂性,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发起整风运动,总结中共党史的过程中,就没有形成定论,建国以后很长时间里研究者也没有涉及,直到“文革”后沉默才逐渐被打破。1 肃“AB团”及“富田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12年2期2012-08-15
- 中国共产党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才确定了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这是本文在下面将要论述的。一、西安事变爆发后最初六天内中共为解决事变所采取的应变措施据《邓颖超传》所记,周恩来于1936年12月15日受命出发赴西安之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已连续开了三天。 又根据美国记者斯诺的《红色中国杂记》所述,周恩来曾告诉王炳南:当时“我们一个星期没有睡觉,想法来做出决定,这是我们一生中最难决定的事”。 由此我们便可以知晓,中共在处理事变这一问题上经历了一个短期的曲折,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中共处理事变的经过及为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2期2011-04-13
- 中国共产党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才确定了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这是本文在下面将要论述的。一、西安事变爆发后最初六天内中共为解决事变所采取的应变措施据《邓颖超传》所记,周恩来于1936年12月15日受命出发赴西安之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已连续开了三天。 又根据美国记者斯诺的《红色中国杂记》所述,周恩来曾告诉王炳南:当时“我们一个星期没有睡觉,想法来做出决定,这是我们一生中最难决定的事”。 由此我们便可以知晓,中共在处理事变这一问题上经历了一个短期的曲折,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中共处理事变的经过及为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2期2010-04-12
- 试析中间知识分子对福建事变的态度
间知识分子对福建事变的态度谷彦梅(南京大学历史系,江苏南京210093)1933年发生的福建事变引起知识界巨大震动,中间知识分子对这一事件态度复杂,有支持、同情,更多的则是谴责和忧虑。无论是何种态度,都是从当时中国的特殊局势和在此局面下福建事变可能引发的关系国家存亡的严重后果的角度进行思考的,是由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和对民主追求带有民族主义色彩的特殊政治环境决定的。福建事变;中间知识分子;态度;民主;独裁1933年11月,十九路军将领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6期2010-03-22
- 《蒲柳人家》几处时间和人物问题
商榷。1.“冀东事变”发生在何时?第42页对“殷汝耕”的注释中提到冀东事变:“1935年1月,在日本帝国主义指使下,制造‘冀东事变,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冀东事变”是发生在1935年1月吗?人民出版社《毛泽东选集》第一卷“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提到“冀东事变”,并在该文后面附有注释:一九三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日本帝国主义嗾使国民党河北省政府滦榆、蓟密两区行政督察专员殷汝耕在通县成立傀儡政权,名为“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一个月后改称“冀东防共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9期2008-09-26
- 某领导的习惯
某领导最善于把小事变大;把大事化小。因为,只有把小事变大,才能显示出领导的重要;只有把大事化小,才能看到领导的能力。二、某领导在成为领导之前,也最烦开会,他也不愿湮没在人丛里受罪。在成为领导之后,他却最喜欢开会,因为只有这一时刻,他才能更深切地感到自己的身份和存在。三、某领导出现了腐败,其实并不是思想上出现了腐化。只是因为有这样的位置,有这样的自由,有这样的方便,难免不滋生那样的冲动,那样的潇洒,那样的放纵……四、其实某领导并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领导,
杂文选刊 2007年6期2007-05-14
- 上海孤岛时期
句“上海在珍珠港事变(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前尚未沦为孤岛”说得不确,上海在八一三抗战后被日军侵占,只有租界未有日本驻军,成为孤岛,此后直至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珍珠港事变这段时期称为孤岛时期。珍珠港事变后,日军占领了租界,整个上海都成为沦陷区,孤岛时期结束,而不是珍珠港事变后上海才成为孤岛。
读书 1996年4期1996-07-15
- “阐释那不可阐释的”
·人物卷》,与《事变卷》。其实事变与人物本来难以判分。事变,总有人物作用其内;而凡为之立传的人物,究其一生,也必与若干大小事变相连。这里分列二部,大抵叙述上略有侧重而已。所选取的人物,多为失败的英雄或难以成败论的枭雄,如晁错、李陵、苻坚、张巡、韩胄、袁崇焕、吴三桂、石达开。所选取的事变,多为铸成千古遗恨的历史一页,如党锢之祸、甘露事变、靖康之难、甲申之变。作者从一个人物、一桩事件入手,述及人物与事件的社会的历史的前因与后果,及种种偶然的与必然的因素。可谓发
读书 1991年8期1991-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