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旷

  • 中国古代“乐圣”师旷的音乐贡献研究
    古代瞽师代表——师旷,凭借精湛的鼓琴技艺、音律绝学,被后人尊称为“乐圣”。师旷善于用琴声表现自然界的声音,民间传闻,师旷抚琴,可令吃草的马儿都立足聆听,他的代表作有古琴曲《阳春》《白雪》。《左传·襄公十四年》记载,“师旷侍于晋侯”,由此可见其生活于晋悼公、平公执政时期(公元前573年—公元前532年),是我国史书记载最早的音乐大家。《淮南子》云:“师旷譬而为太宰。”他最早提出“民贵君轻”观点,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其职责小到乐器摆放位置与出演

    艺术科技 2023年9期2023-06-25

  • 师旷的眼睛
    王鼎钧师旷研习音乐,造诣未精,发觉“艺之不成,由心之不专,心之不专,由目之多视”。就用艾叶熏瞎自己的眼睛,使自己心无旁骛,终于成为中国古代的大音乐家。这个故事是教我们做瞎子吗?不是,它只是鼓励我们专心,专心始能有成。“老天很吝啬,他只允许一个人一生做好一件事”,这话虽然有些过分,却很值得人们警惕。为什么专心才会成功?这是因为世界上的大多数人都不肯专心。人生原是一种竞赛,不肯专心的人,不啻自動放弃了锦标,让别人后来居上。到了现代,学问与技术都愈专愈精,而社会

    意林·作文素材 2023年1期2023-05-30

  • 师旷的眼睛
    王鼎钧师旷研习音乐,造诣未精,发觉“艺之不成,由心之不专,心之不专,由目之多视”。就用艾叶熏瞎自己的眼睛,使自己心无旁骛,终于成为中国古代的大音乐家。这个故事是教我们做瞎子吗?不是,它只是鼓励我们专心,专心始能有成。“老天很吝啬,他只允许一个人一生做好一件事”,这话虽然有些过分,却很值得人们警惕。为什么专心才会成功?这是因为世界上的大多数人都不肯专心。人生原是一种竞赛,不肯专心的人,不啻自動放弃了锦标,让别人后来居上。到了现代,学问与技术都愈专愈精,而社会

    意林·作文素材 2023年1期2023-05-30

  • 珍惜当下
    而学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③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④乎?”平公曰:“安⑤有为人臣而戏⑥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⑦昧⑧行乎?”平公曰:“善哉!”(选自汉·刘向《说苑》)【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晋国国君。②师旷:一个盲乐师,他名字叫“旷”,但不姓“师”,因为他是当时著名乐师,所以叫“师旷”。③暮:迟。④炳烛:点燃蜡烛。⑤安:哪里,怎么。⑥戏:戏

    小学生优秀作文(高年级) 2022年5期2022-05-31

  • 炳烛而学
    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③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④昧行⑤乎?”平公曰:“善哉!”选自西汉·刘向《说苑》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师旷:晋国乐师,双目失明。③炳:点燃。④孰与:表示比较,相当于“与……比,哪一个……”。⑤昧行:在黑暗中行走。1.解释:①暮 ②安敢 ③善2.翻译:

    意林·少年版 2022年3期2022-04-04

  • 师旷劝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鉴赏空间师旷,是春秋时晋国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音乐家,在艺术上取得了极高造诣,为世人所共仰。晋平公年七十想学习,却担心为时已晚,师旷运用比喻、对比等方法来劝他要“炳烛”而学。这三个比喻,巧妙地点明了老年时读书

    初中生世界 2021年9期2021-12-01

  •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與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译文: 晋平公对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烛灯呢?” 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国君的?” 师旷说:“我这个双目失明的臣子怎么敢戏

    雪豆月读·中年级 2021年8期2021-09-13

  • 抚琴韵律高风行——先秦晋国乐师师旷音乐教育思想的挖掘与剖析
    陈之地。音乐鼻祖师旷,晋国乐师,字子野,春秋时期晋国杨人(今洪洞县曲亭镇师村),自幼腹藏珠玑,满腹经纶。虽目不能视,却听觉敏锐,善抚琴,在音乐上享有着极高的地位。他精通五音六律,作《阳春》、《白雪》、《玄默》等琴曲,教君臣,扬正气。以音乐步入政治仕途,先后历事晋悼公、晋平公两代国君,几乎参与了晋国内政、外交、军事等一系列事务,是历史上极少的以音乐辅政的大臣之一。一、师旷的音乐教育思想音乐是人情感的表达,其文化含英咀华,足以使人达到净化心灵的境界。西周王朝,

    黄河之声 2021年13期2021-08-15

  • 师旷劝学
    胡远师旷,字子野,先秦著名音乐大师,古人称其为“乐圣”。他尤其擅长弹琴,辨音能力极强,是神话传说中顺风耳的原型,民间附会出许多师旷奏乐的神異故事。鲜为人知的是,师旷的政治业绩并不亚于其艺术成就,他几乎参与了晋国内政、外交、军事等一系列事务,辅佐君王治国安邦。晋平公在70岁的时候,觉得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实在是太有限了,依然希望多读点书,多学点知识。可是70岁再去学习,困难是很多的,晋平公对自己的想法不自信,于是便去询问师旷:“你看,我已经70岁,的确老了,可是

    老友 2021年4期2021-05-23

  • 师旷劝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选自《说苑》,程翔评注,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鉴赏空间师旷,是春秋时晋国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音乐家,在艺术上取得了极高造诣,为世人所共仰。晋平公年七十想学习,却担心为时已晚,师旷运用比喻、对比等方法来劝他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2021年3期2021-05-14

  • “好话与真话”主题写作详解
    背!”失明的乐师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琴在墙壁上撞坏了。晋平公说:“乐师您撞谁呀?”师旷故意答道:“刚才有个小人在胡说八道,因此我气得要撞他。”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呀。”师旷说:“唉!这不是为人君主的人应说的话啊!”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他。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我要把这件事(或“师旷讲的话”)当作一个警告。”你在网络上参加了一个名为“读史明智”的社群,社群围绕上述材料组织了一次交流分享。上面故事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1年9期2021-03-15

  • 炳烛而学
    平公对晋国的乐师师旷说:“乐师,寡人的年纪已经70 岁了,很想学习,恐怕为时已晚了。”师旷说:“君侯,既知时间已经晚了,为什么不点亮蜡烛呢?”晋平公想:我说时间晚了,是指年纪大了,而不是指时间到了夜晚,他却让我点亮蜡烛,这不是开玩笑吗?晋平公想到这里,就对师旷说:“乐师,寡人虽无太大作为,但怎么说仍是你的国君,哪里有做臣下的戏弄国君的呢?”师旷说:“臣虽双目失明,但还不至于眼里没有君。臣的话自有臣的道理,怎么敢戏弄国君呢?”晋平公说:“乐师,你说说有什么道

    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 2021年12期2021-02-14

  • 师旷论学
    摇星/图晋平公对师旷说:“我已经老了,深感自己学识浅薄,很想继续精进自己的知识,但恐怕已经晚了吧。”师旷却说:“君上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晋平公见师旷不回答他的话,反而说些无关紧要的事,不免有些生气,说:“你身为臣子,怎么能用言语戏耍君主呢?”师旷赶紧向晋平公施礼,说:“我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么敢戏耍君上啊!只不过我曾听人说,年少时学习,就好像刚刚出生的太阳,蓬勃有生机;壮年时期学习,就好像正午的太阳,炽热有活力;暮年时期学习,就好像烛火之光,虽微弱却也明

    幽默大师(漫话国学) 2020年11期2020-12-29

  • 要想从头再来 就从现在开始
    龄的晋平公对乐师师旷说,他很想学习,但自己年岁已高,恐怕太晚了,于是师旷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意思是说,少年好学如同初升太阳那么鲜亮,壮年好学如同中午的阳光光芒四射,老年好学如同燃烛照明。刘向在这个故事中讲的是学习,告诉人们无论什么时候开始学习,都为时不晚。同样,做任何事情,只要你想做,只要你认为值得做,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看到了那西下的夕阳吗?它发出的光和热,依然能映照出一片片绚丽耀眼的晚霞。从现在开始

    保健与生活 2020年22期2020-11-23

  • 师旷撞晋平公
    话谁敢违背啊?”师旷正在晋平公跟前侍奉,听到这话,立刻拿起所弹之琴朝晋平公撞去。晋平公被师旷的这一举动吓了一跳,他赶紧收起长袖躲避,琴却因撞到墙壁损坏了。晋平公很生气,说:“师旷,你怎么能撞我呢?”师旷说:“回君上,刚刚有个小人在这殿上胡言乱语,我出于不忿这才撞了他。”晋平公觉得奇怪,说:“哪里来的什么小人,刚刚说话的人就是我。”师旷故作惊讶说:“呀!刚刚竟然是君上您在说话。这可不是君主应该说的话啊!”群臣见师旷这样放肆,都向晋平公请命要将师旷处死。晋平公

    幽默大师(漫话国学) 2020年11期2020-11-07

  • 古人丰富多彩的夜生活
    达让人折服,那么师旷所说的“炳烛夜读”就值得我们学习了。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师旷师旷是春秋时期晋国人,是一位传奇人物。他虽是一位盲人,可他也是著名的乐师,善弹琴,博学多才,有“师旷之聰”一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小古文,就体现了师旷的智慧。我们一起来看看: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初中生学习指导·提升版 2020年7期2020-09-10

  • 古人劝学
    :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晋平公是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师旷是晋国乐师。师旷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从文中可以看出,晋平公在70岁时想学习,但担心已经晚了。因此,师旷说,为什么不把蜡烛点燃呢?师旷用的是一个比喻,

    初中生学习指导·中考版 2020年4期2020-09-10

  • 好学的三个比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选自汉·刘向《说苑·建本》)【译文】晋平公向师旷问道:“我年龄七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怎么不点燃蜡烛呢?”师旷回答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晋平公说。“盲臣怎么敢戏弄自己的君王呢?我

    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 2020年16期2020-06-22

  • 不乱看
    他捶的钩很有名。师旷研习音乐,造诣未精,发觉“艺之不成,由心之不专,心之不专,由目之多视”,就用艾叶熏瞎自己的眼睛,使心无旁骛,终于成为中国古代的大音乐家。这是一个不忍多看的故事,师旷如此决绝,为了成就自己心心念念的音乐事业,竟然残忍地将自己的眼睛熏瞎,这种做法虽然不可取,但是他用血与痛提醒你,专心的重要性。蒋勋画了一幅取名《云淡风轻》的画,在云门剧场展出,就只展这一张画。他说他喜欢这个展示空间,以前带朋友去罗浮宫,最害怕被问哪张画还没看到。他说,美术馆像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0年3期2020-02-24

  • 炳烛而学
    平公对晋国的乐师师旷说:“乐师,寡人的年纪已经70 岁了,很想学习,恐怕为时已晚了。”师旷说:“君侯,既知时间已经晚了,为什么不点亮蜡烛呢?”晋平公想:我说时间晚了,是指年纪大了,而不是指时间到了夜晚,他却让我点亮蜡烛,这不是开玩笑吗?晋平公想到这里,就对师旷说:“乐师,寡人虽无太大作为,但怎么说仍是你的国君,哪里有做臣下的戏弄国君的呢?”师旷说:“臣虽双目失明,但还不至于眼里没有君。臣的话自有臣的道理,怎么敢戏弄国君呢?”晋平公说:“乐师,你说说有什么道

    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 2019年12期2019-12-26

  • 学习是一生的事
    乐师也是他的好友师旷说:“我现在已经70多岁了,很想学些知识,会不会太晚?”师旷笑笑说:“既然晚了,为什么不点蜡烛呢?”晋平公听后生气地说:“你身为臣子,我身为君王,你居然敢这样戏弄君王?”师旷不慌不忙地解释说:“晚了就点蜡烛,这是人世间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哪有戏弄的意思呢?另外,蠟烛还有别的道理。少年时爱好学习,就像日出的光芒;壮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太阳升到天空时那样明亮;到老年时还能爱好学习,就像点燃蜡烛发出的光亮。蜡烛的亮光虽然微弱,但同没有烛光在昏暗中

    健康人生 2019年11期2019-12-06

  • 孤峰琴台
    古迹当谜猜。比如师旷,春秋时期那个字子野的晋人,一位操琴大师,虽是一位盲人,却有“师旷之聪”的高誉。他所创作的《阳春》《白雪》《玄默》,直到今天也还没有来者。因为曲高和寡,缺少知音,传说的他便常常携琴到大山里,到太行山那座孤峰之上,把琴弹给山听,弹给水听,弹给百兽与鸟儿听,弹给孤云与落日听。师旷的琴声与风声,雨声,鸟声,虫声,松涛声,落叶声,初冬雪花的匝地之声,融和在一起,揉合在一起,日臻完美,方成为《阳春》,成为《白雪》,成为旷世绝响。还有一位俞伯牙,楚

    雪莲 2019年9期2019-11-25

  • 不乱看栀子心香
    他捶的钩很有名。师旷研习音乐,造诣未精,发觉“艺之不成,由心之不专,心之不专,由目之多视”,就用艾叶熏瞎自己的眼睛,使心无旁骛,终于成为中国古代的大音乐家。这是一个不忍多看的故事,师旷如此决绝的做法虽然不可取,但他用血与痛提醒你专心的重要性。记者采访村上春树,问他的生活是怎样安排的。村上春树说,他的生活准则是:“不说泄氣话,不发牢骚,不找借口;早睡早起,每天跑十公里,坚持每天写十页,要像个傻瓜似的。”像个傻瓜似的生活,集中精力写作、跑步,保持充沛的精力,时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9年26期2019-09-12

  • 无边寂静的世界图景
    讨进军路线。长者师旷献计说,前方中路是广阔沙地,左侧是一条峡谷,只能容纳两三个人通过,右侧高山,是一座巨大的天然屏障。如今我军长途奔袭,士兵疲惫,宜先休整三天。敌军数倍于我军,以我对高鼻王的了解,他最有可能把大军驻扎于屏障之下,在广阔的黄沙地上摆开阵势,妄图以逸待劳。我军将士以奔走迅疾、攻击勇猛见长,当从中路开进,到达空旷的原野后,摸清地势和敌情,再寻战机将敌军一击而倒。美翼王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右侧虽然是高山,但经前方细探回报,有一条山路,可以通向敌军的

    作品 2019年8期2019-09-10

  • 炳烛而学
    文吧。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晋平公:春秋时期的晋国国君。2.师旷:晋国的一位盲眼乐师。3.暮:晚,迟。4.炳烛:点燃蜡烛。炳:点燃。5.孰与昧行乎:比起在昏暗中行走,哪个好呢?孰与:与……相比。 昧:暗。昧行:在昏暗中行走。本文节

    阅读(高年级) 2019年6期2019-08-27

  • 音乐发烧友惨遭板砖
    弹完,晋国的乐官师旷就按住琴弦,强制喊停,还吓唬他们说:“这是亡国之音,是当年一个乐官专门为商纣王所作的,谁听谁倒霉。”晋平公不信邪,说:“你别拦着我欣赏神曲,我一定要听完!”听完之后,他畅快不已,问:“世上还有比这更好听的音乐吗?”师旷说:“有,但您听不了,因为您的道德修养不够。”晋平公心痒难忍,非要听,师旷只好给他弹了。音乐果然特别好听,晋平公的欣赏能力也不差,感动得热泪盈眶,马上起身给师旷敬酒,请他再弹一首更好听的。师旷是个老倔头,还是说他的道德修养

    百家讲坛 2019年8期2019-07-13

  • 乐师涓考略
    师涓;靡靡之音;师旷;郑卫之音;雅乐;俗乐【中图分类号】J60                               【文獻标识码】A一、师涓的音乐水平与政治地位《吕氏春秋·长见》记载:晋平公铸为大钟,使工听之,皆以为调矣。师旷曰∶“不调,请更铸之。”平公曰:“工皆以为调矣。”……至于师涓,而果知钟之不调也。[1]这则故事常被用来证明师涓的音准水平,但大家往往忽略了最后的“至于师涓,而果知钟之不调也”,晋平公找师涓证实,是否从一个侧面可以反映出当时师

    北方音乐 2019年2期2019-06-11

  • 不乱看
    他捶的钩很有名。师旷研习音乐,造诣未精,发觉“艺之不成,由心之不专,心之不专,由目之多视”。就用艾叶熏瞎自己的眼睛,使心无旁骛,终于成为中国古代的大音乐家。这是一个不忍多看的故事,师旷如此决绝,为了成就自己心心念念的音乐事业,竟然残忍地将自己的眼睛熏瞎,这种做法虽然不可取,但是他用血与痛提醒你,专心的重要性。记者采访村上春树,问他的生活是怎样安排的,村上春树说,他的生活准则是:“不说泄气话,不发牢骚,不找借口;早睡早起,每天跑十公里,坚持每天写十页,要像个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9年4期2019-05-04

  • 山西历史文化名人师旷信息考辨
    山西历史文化名人师旷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官,《左传》记载了一些他的事迹片段,这些记载是相对真实的材料,而对于一般民众,更多的是通过一些小说、故事来认识师旷,比如“师旷劝学”“师旷鼓琴”等。但无论小说也好,故事也好,都与历史真实存在着差距。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不断被各种小说、故事神化的真实人物,师旷的许多信息也就被掩盖了起来,值得我们进行一番梳理。一、师旷的姓、字(一)师旷之字我们称其为“师旷”,则其名为“旷”,这是没有疑问的,但师旷的字是什么,却不为人们所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1期2019-01-14

  • 师旷以琴谏君
    师旷虽说是个盲人,但他精通音律,琴艺尤为超凡,十分神奇。据说,当师旷弹琴时,马儿会停止吃草,仰起头侧耳倾听;觅食的鸟儿会停止飞翔,翘首迷醉,丢失口中的食物。晋平公亲耳聆听了师旷的传神琴艺,便封为他掌乐太师。每逢自己无法解决的难事和军国要事,他都召师旷垂询。晋平公的王宫修缮一新后,又铸了大编钟,乐工们都以为此钟是合于律制的,但师旷用手轻轻一弹,认为不合。经过校正钟律,果然发现此钟的音响是不协调的。晋平公制成一张琴,大琴弦和小琴弦音高相同,他让师旷来调整它。师

    小天使·三年级语数英综合 2019年2期2019-01-12

  • 师 旷 论 学
    文白对读晋平公问师旷:“我今年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恐怕已经晚了。”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呢?”平公说:“你扯到哪儿去了,哪有做臣子的来戏弄君主的啊?”师旷说:“眼睛看不见的我哪里敢戏弄君主?我听说:少年时好学,就如同刚刚升起的太阳;中年时好学,就像正午太阳的光芒;晚年时好学,就像把蜡烛点燃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在黑暗中摸黑走路,究竟哪样好呢?”平公说:“说得真好啊!”小名片师 旷字子野,春秋时著名乐师。他是个盲人,故自称盲臣。他博学多才,尤精音乐,

    作文小学中年级 2018年12期2018-12-26

  • 师旷的眼睛
    圆,则两皆无成。师旷研习音乐,造诣未精,发觉“艺之不成,由心之不专,心之不专,由目之多视”。他用艾叶熏瞎自己的眼睛,从此心无旁骛,终于成为中国古代的音乐大家。这个故事是教我们做瞎子吗?不是,它只是鼓励我们专心,专心始能有成。“上天很吝啬,他只允许一个人一生做好一件事。”这话虽然有些过分,但很值得人们警惕。为什么专心才会成功?因为世界上大多数人不肯专心。人生原是一场竞赛,不肯专心的人,不啻自动放弃了锦标,让别人后来居上。到了现代,学问与技术都愈专愈精,而社会

    文苑 2018年10期2018-11-15

  • 不乱看
    他捶的钩很有名。师旷研习音乐,造诣未精,发觉“艺之不成,由心之不专,心之不专,由目之多视”。就用艾叶熏瞎自己的眼睛,使心无旁骛,终于成为中国古代的大音乐家。这是一个不忍多看的故事,师旷如此决绝,为了成就自己心心念念的音樂事业,竟然残忍地将自己的眼睛熏瞎,这种做法虽然不可取,但是他用血与痛提醒你,专心的重要性。记者采访村上春树,问他的生活是怎样安排的,村上春树说,他的生活准则是:“不说泄气话,不发牢骚,不找借口;早睡早起,每天跑十公里,坚持每天写十页,要像个

    做人与处世 2018年18期2018-10-19

  • 师旷的眼睛
    圆,则两皆无成。师旷研习音乐,造诣未精,发觉“艺之不成,由心之不专,心之不专,由目之多视”。他用艾叶熏瞎自己的眼睛,从此心无旁骛,终于成为中国古代的音乐大家。这个故事是教我们做瞎子吗?不是,它只是鼓励我们专心,专心始能有成。“上天很吝啬,他只允许一个人一生做好一件事。”这话虽然有些过分,但很值得人们警惕。为什么专心才会成功?因为世界上大多数人不肯专心。人生原是一场竞赛,不肯专心的人,不啻自动放弃了锦标,让别人后來居上。到了现代,学问与技术都愈专愈精,而社会

    意林原创版 2018年7期2018-07-31

  • 师旷的眼睛
    圆,则两皆无成。师旷研习音乐,造诣未精,发觉“艺之不成,由心之不专,心之不专,由目之多视”。他用艾叶熏瞎自己的眼睛,从此心无旁骛,终于成为中国古代的音乐大家。这个故事是教我们做瞎子吗?不是,它只是鼓励我们专心,专心始能有成。“上天很吝啬,他只允许一个人一生做好一件事。”这话虽然有些过分,但很值得人们警惕。为什么专心才会成功?因为世界上大多数人不肯专心。人生原是一场竞赛,不肯专心的人,不啻自动放弃了锦标,让别人后来居上。到了现代,学问与技术都愈专愈精,而社会

    文苑·经典美文 2018年5期2018-05-19

  • 春秋“乐圣”师旷述论
    【摘要】师旷是春秋时期著名的音乐家、思想家与政治家。他审音律,善鼓琴,艺术成就承袭了春秋晋国的整体音乐风貌,以其卓越的音乐才华,被后世尊称为“乐圣”。文章就此对师旷长期从事的音乐实践活动进行论述,并以此为切入点,深刻挖掘和探究其音乐思想观。【关键词】师旷;音乐实践;音乐思想【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一、师旷生平所谓“师”,此处并非姓氏,春秋时,在乐师名前冠以“师”字,表示一种尊敬含义,故此时乐师统称为“师”。关于师旷的官职,《左传·襄公十四年》

    北方音乐 2018年16期2018-05-14

  • 师旷的眼睛
    圆,则两皆无成。师旷研习音乐,造诣未精,发觉“艺之不成,由心之不专,心之不专,由目之多视”。他用艾叶熏瞎自己的眼睛,從此心无旁骛,终于成为中国古代的大音乐家。这个故事是教我们做瞎子吗?不是,它只是鼓励我们专心,专心始能有成。“上天很吝啬,他只允许一个人一生做好一件事。”这话虽然有些过分,却很值得人们警惕。为什么专心才会成功?因为世界上大多数人都不肯专心。人生原是一种竞赛,不肯专心的人,不啻自动放弃了锦标,让别人后来居上。到了现代,学问与技术都愈专愈精,而社

    读者 2018年5期2018-02-08

  • 活到老学到老
    古 人师旷是一位双目失明,但博学多才的老人。有一次,晋平公向师旷求教说:“我现在已经70多岁了,很想学些知识,恐怕太晚了吧?”师旷回答:“晚了,为什么不点蜡烛呢?”晋平公没有听懂他的话,生气地说:“哪有为臣的这样戏弄君王的!”师旷说:“我怎么敢跟您开玩笑?我记得古人说过,少年时爱好学习,就像日出的光芒;壮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太阳升到天空时那样明亮;到老年还能爱好学习,就像点燃蜡烛发出的亮光。蜡烛的亮光虽然微弱,但同没有烛光在昏暗中愚昧地行動相比较,哪一个更好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7年48期2018-01-16

  • 师旷妙语劝说平公学习
    有一天对一个名叫师旷的著名乐师说:“我已经是70岁的人了,再想学习恐怕太晚了吧?”师旷是个聪明人,他故意问:“晚了,那为什么不把蜡烛点起来?”晋平公认为师旷很不礼貌,生气地说:“我跟你讲正经事,你怎么能开玩笑?”师旷就认真地对他说:“我听人家说过,少年时期就刻苦好学的人,好像早晨的太阳,前途无量;壮年时期开始刻苦学习的人,好像是烈日當空,虽然只有半天,可是锐气正盛;老年时期才开始刻苦学习的人,好像是蜡烛的光,虽然远远比不上太阳,但是比在黑暗中瞎碰乱撞,可要

    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 2017年8期2017-08-22

  • 师旷:俺就是那神仙顺风耳
    上,名列第二位的师旷,绝对是一个曠世罕见的奇人。你想想,以一介凡夫俗子的身份,居然也能混进神仙的圈子里,了不得啊!在煌煌五千年中华文明中,又有几人能够享受这样的高级待遇呀?师旷,字子野,山西洪洞人。他是我国春秋时期首屈一指的音乐家,更是一位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和博学多才的学者。师旷不仅勤奋好学、博闻强记,而且精通音乐,耳朵的听觉更是十分了得,对音律的分辨能力极强,精准度极高。话说,在我国神仙名单上,赫然有着千里眼和顺风耳名字。虽然这老哥俩的地位并不高,但是在民

    琴童 2017年4期2017-06-14

  • 活到老学到老
    师旷是一位双目失明,但博学多才的老人。有一次,晋平公向师旷求教说:“我现在已经70多岁了,很想学些知识,恐怕太晚了吧?”师旷回答:“晚了,为什么不点蜡烛呢?”晋平公没有听懂他的话,生气地说:“哪有为臣的这样戏弄君王的!”师旷说:“我怎么敢跟您开玩笑?我记得古人说过,少年时爱好学习,就像日出的光芒;壯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太阳升到天空时那样明亮;到老年还能爱好学习,就像点燃蜡烛发出的亮光。蜡烛的亮光虽然微弱,但同没有烛光在昏暗中愚昧地行动相比较,哪一个更好一些呢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6年40期2017-04-12

  • 弹不出乐曲的琴
    春秋时期晋国乐师师旷弹得一手好琴,但他生而无目,故自称盲臣。有一天,晋国国君心血来潮,请人为其做了张特殊的琴。此琴做工考究,上面镶嵌了金石美玉,而且,这张琴,不仅琴弦长短一样,甚至连粗细也完全一样。师旷开始弹琴,但他试了很多遍之后,却怎么也弹不出完整的旋律。师旷仔细地摸过琴弦后,问国君道:“这张琴的琴弦难道是一样的吗?”国君兴奋地说:“是啊,这样精致的琴弦,长短粗细完全一样,是世间独一无二的。乐师您看不见,否则一定会惊艳于这把琴的完美。想必,它也能弹奏出世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2016年46期2017-03-07

  • 师旷妙语劝说平公学习
    ●文/张素燕师旷妙语劝说平公学习●文/张素燕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平公,有一天对一个名叫师旷的著名乐师说:“我已经是70岁的人了,再想学习恐怕太晚了吧?”师旷是个聪明人,他故意问:“晚了,那为什么不把蜡烛点起来?”晋平公认为师旷很不礼貌,生气地说:“我跟你讲正经事,你怎么能开玩笑?”师旷就认直地对他说:“我听人家说过,少年时期就刻苦好学的人,好像早晨的太阳,前途无量;壮年时期开始刻苦学习的人,好像是烈日当空,虽然只有半天,可是锐气正盛;老年时期才开始刻苦学习

    小学教学研究 2017年24期2017-02-26

  • 凸面镜
    ,皆刮磨令平,此师旷所以伤知音也。(选自《梦溪笔谈》,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7月第1版)鉴赏空间我国历史上曾经产生过无数的能工巧匠,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开创了令人叹服的高超技艺,凸面镜的制作就是其中之一。工匠师傅制作时反复测量镜面的大小,通过调整镜面的凹凸程度做到人脸的大小与镜子照出的形象的大小相配,足见古代工匠的精巧与智慧之处。读有所思1.古人铸鉴为什么“鉴小则凸”?请用原文回答。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师旷“伤知音”的原因。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2017年2期2017-01-20

  • 新泰“乐圣”师旷文化遗迹与思想研究
    超新泰“乐圣”师旷文化遗迹与思想研究□于 超乐圣师旷春秋末鲁国平阳人(今山东新泰人),晋悼公和晋平公时期晋国著名的盲人乐师,师旷的音乐才华冠盖当世,后人称他为“乐圣”。在新泰,关于乐圣师旷的文化遗迹包括新泰师旷墓、岱庙石阙、亡佚的师旷著作《师旷》。师旷具有“好乐无荒”的音乐理念、乐与政通的音乐思想、以音不调为耻的音乐审美观念;师旷的政治思想包括“爱民”“惠民”人本思想和法德并施的治政理念;师旷还有“秉烛之光”的论学思想。新泰师旷;乐圣;历史遗迹,文化思想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4期2016-12-28

  • 弹不出乐曲的琴
    位著名的乐师名叫师旷师旷双目失明,却凭借在音乐方面的卓越天赋和超于常人的努力,弹得一手好琴。據说,当师旷弹琴时,进食的马儿会停止吃草,仰起头来侧耳倾听;觅食的鸟儿会停止飞翔,落在树梢静静欣赏。晋平公得知师旷拥有如此才能,破例封师旷为掌乐太师。不久,他心血来潮,请匠人为师旷打造了一张特殊的琴。此琴选料精良,做工考究,雕刻着各种精美的图案,还镶嵌了金石美玉。而且,这张精心打造的琴,不仅琴弦长短一致,甚至连粗细也完全一样。师旷试弹了很多遍,怎么也弹不出完整的旋

    意林·少年版 2016年10期2016-09-10

  • 师旷调琴
    弦与小弦同②。使师旷调之③,终日不能成声。公怪之。师旷曰:“夫琴,大弦为君④,小弦为臣⑤,大小异能,合而成声,无相夺伦⑥,阴阳乃和⑦。今君同之⑧,失其统矣⑨。夫岂瞽师所能调哉?⑩”(摘自《郁离子》)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晋国国君。②同:指粗细相同。③师旷:字子野,晋国乐师。④君:起主要作用的。⑤臣:指起辅助作用的。⑥夺伦:扰乱了次位。伦,条理,次序。⑦阴阳乃和:高音与低音才能和谐。阴阳,这里指大小弦所发出的高低、大小、强弱的乐音。⑧君:这里指晋平公。同之:

    作文·初中版 2016年6期2016-06-12

  • 聆乐观舞决战事
    略支援部队干事)师旷是春秋末期著名的乐师,生而无目,辨音如神。有人认为,《西游记》中的顺风耳就是以师旷为原型的。师旷主要生活于晋平公时期,他不仅音乐艺术出众,而且在政治上也多有建树,主张“君必惠民”。“师旷撞平公”是个著名的历史事件。一次,晋平公和群臣喝酒正酣,得意地说:没有谁比君主更快乐,因为只有君主的话没人敢违背。师旷听了,拿起琴就朝他撞去,说:这不是做君主的人该讲的话。晋平公受师旷影响,非常重视音乐。甚至在长年的对齐国作战中,屡屡有音乐因素对战事的决

    军营文化天地 2016年2期2016-04-05

  • 弹不出乐曲的琴
    位著名的乐师名叫师旷师旷双目失明,却凭借对音乐的卓越天赋和超于常人的努力,弹得一手好琴。他还通晓当时各国的民歌和乐器调律,深受人们的尊敬。据说,当师旷弹琴时,吃草的马儿会停止吃草,仰起头来侧耳倾听;觅食的鸟儿会停止飞翔,落在树梢静静欣赏。当时,晋国国君晋平公得知师旷拥有如此才能,便破例封师旷为掌乐太师。不久,晋平公心血来潮,专门请匠人为师旷打造了一张特殊的琴。此琴选料精良,做工考究,除了雕刻着各种各样精美的图案,还镶嵌了金石美玉。然而,这张精心打造出来的

    百姓生活 2016年1期2016-02-03

  • 师旷斥“亡国之音”
    ,他就是晋国乐师师旷师旷并不是天生盲人,他因为太过聪明,眼睛看到的东西太多,以至于不能专心于音律,于是自己用艾草熏瞎了双眼。师旷精通音律,琴艺尤为高超。相传,当他弹琴时,马儿会停止吃草,仰起头侧耳倾听;觅食的鸟儿会停止飞翔,翘首迷醉,丢失口中的食物。晋平公见师旷有如此才能,便封他为掌乐太师。晋平公新建的宫殿落成,要举行落成典礼。卫国国君卫灵公为了修好两国关系,率乐工前去祝贺。卫灵公一行走到濮水河边,天色已晚,他们便在河边倚车歇息。时值初夏,皎洁的月亮高挂

    小天使·五年级语数英综合 2015年9期2015-09-09

  • 听《阳春》《白雪》
    说《阳春白雪》是师旷所作。韩非子笔下的师旷比司马迁笔下的师旷有意思,也就是更为生动。这或许就是体裁不同笔法有别吧。《阳春》《白雪》,已经是高雅的代名词,但我听来只觉得生气勃勃、欣欣向荣,甚至稍嫌刚直了一点,并没有多少书卷气。由此推断,即使不是师旷所作,这曲子也是大有年头的。无论是《阳春》,还是《白雪》,都带有青铜器的重量、庄严、肃穆,对我而言,也就有些不可亲近。我知道《阳春》《白雪》的好,却不能亲近。它是庙堂之器,本不是我这个贱民能够感受的。上海博物馆的青

    东方艺术·国画 2015年1期2015-05-18

  • 论“师旷小说”与汉小说家之《师旷
    志》所著录二种《师旷》皆亡,然而传世古籍保存了较多关于师旷的记载。这些记载作为实证材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小说观念以及汉代小说颇为重要。对此,前辈学者进行了辑佚、整理和研究工作,然而在对这些材料的判定中存有歧义。将先秦至汉古籍中关于师旷的记载都视为“古小说”和择取其中的数则以对应《师旷》六篇的做法都存在一定的偏失,以“师旷小说”来统摄这些记载中可能是佚文以及可视为“小说”的材料,是一种调和策略,对存世师旷材料进行梳理和辨析,当有裨益于古代小说研究。〔关键词〕

    社会科学研究 2014年3期2014-09-02

  • 浅析乐圣师旷的政治思想
    董媛浅析乐圣师旷的政治思想董媛春秋时期,群雄并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空前发展的时期,晋国是这一时期颇具实力的大国。身为晋人的师旷曾侍奉晋悼公、晋平公两朝,位居大夫,人人皆知其因精通音律而被尊为一代音乐大师。但除此之外,他还懂政治,通军事,与祁奚、叔向等先贤齐名,提倡以德治国,推崇民贵君轻,可以称得上是春秋时期一位出色的政治家。春秋时期 晋国 师旷 政治思想师旷,晋灵公十二年——晋昭公五年(前608年—前527年),字子野,春秋时期

    史志学刊 2014年5期2014-04-11

  • 一曲醉心—著名乐人的雅奏人生
    就更鲜为人知了。师旷之“诤”:不闲于琴瑟而匡主裕民师旷是春秋时的乐师,博学多才,尤善音乐。据说,当师旷弹琴时,马会停止吃草,仰起头静静倾听;正在飞翔的鸟也会沉醉其中,甚至丢掉口中的食物。据说,师旷精通音律,善辨音,听琴声即可知战争吉凶。就是这么一个惊才绝艳的人,却眼盲。关于师旷的眼盲,有很多种说法。一种说是天生眼盲;一种说是师旷太聪明,眼睛看到太多东西,心不能专,于是用艾草熏坏眼睛,以求心净;一种说是为了学琴,师旷用针刺盲双眼,以求更好地感受音乐。这样的故

    读者欣赏 2013年1期2013-07-05

  • 一曲醉心
    就更鲜为人知了。师旷之“诤”:不闲于琴瑟而匡主裕民师旷是春秋时的乐师,博学多才,尤善音乐。据说,当师旷弹琴时,马会停止吃草,仰起头静静倾听;正在飞翔的鸟也会沉醉其中,甚至丢掉口中的食物。据说,师旷精通音律,善辨音,听琴声即可知战争吉凶。就是这么一个惊才绝艳的人,却眼盲。关于师旷的眼盲,有很多种说法。一种说是天生眼盲;一种说是师旷太聪明,眼睛看到太多东西,心不能专,于是用艾草熏坏眼睛,以求心净;一种说是为了学琴,师旷用针刺盲双眼,以求更好地感受音乐。这样的故

    读者欣赏 2013年1期2013-01-09

  • 杜蒉扬觯
    葬,平公饮酒②,师旷、李调侍③,鼓钟④。杜蒉自外来⑤,闻钟声,曰:“安在?”曰:“在寝⑥。”杜蒉入寝,历阶而升⑦。酌曰⑧:“旷饮斯。”又酌曰:“调饮斯。”又酌,堂上北面坐饮之。降⑨,趋而出⑩。平公呼而进之,曰:“蒉,曩者尔心或开予,是以不与尔言。尔饮旷,何也?”曰:“子卯不乐。知悼子在堂,斯其为子卯也大矣。旷也,太师也,不以诏,是以饮之也。”“尔饮调,何也?”曰:“调也,君之亵臣也。为一饮一食忘君之疾,是以饮之也。”“尔饮,何也?”曰:“蒉也,宰夫也,非刀

    中华活页文选·高一版 2012年10期2012-11-28

  • 四川汉阙与《师旷鼓琴》
    雅安高颐阙上的《师旷鼓琴》音乐故事图像,就是记载我国战国时期著名音乐家师旷音乐故事的唯一珍迹。据《韩非子》、《史记》等文献记载,战国时期晋国音乐家师旷的琴声能呼风唤雨,招徕鸟禽。有一次,晋平公听弹琴,师旷先弹了清商调,晋平公问:“清商调是不是最悲伤的?”师旷回答:“不如清徵。”公曰:“你能不能弹给我听听?”师旷曰:“不可,古时候听清徵的人,都是有德有义的君王。如今我君德浅,还不能够听这样的曲子。”平公又说:“我的嗜好是听音乐,特别爱听新曲,你一定要弹给我听

    文史杂志 2009年2期2009-04-01

  • 当皇帝的滋味就是“爽”
    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瞎子)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平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之戒。”晋平公与大臣们开“party”,喝大了,把实话说出来了,“这世界上没有比做国君更快乐的事情了,只要我说话,没人敢说个不字。”说老实话我挺佩服这晋平公的,为嘛?实事求是呗,一言堂就是一言堂,一人拍板就一人拍板,不遮遮掩掩。他可以说“日理万机”啦、

    杂文选刊 2008年3期2008-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