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鉴赏空间
师旷,是春秋时晋国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音乐家,在艺术上取得了极高造诣,为世人所共仰。晋平公年七十想学习,却担心为时已晚,师旷运用比喻、对比等方法来劝他要“炳烛”而学。这三个比喻,巧妙地点明了老年时读书虽赶不上少年和壮年时,但与摸黑走路相比,还是要好得多。由此,师旷成功说服晋平公,达到劝学的目的。而《孙权劝学》里,孙权是用自己读书的经历现身说法,从而成功劝诫吕蒙读书学习。二人虽劝学方法不同,效果却异曲同工。
读有所思
1.师旷是如何成功劝说晋平公学习的?
2.读完本文,你受到什么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