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梁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喝得正高兴时,他就得意地说:“没有什么比做国君更快乐的了!只有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失明的乐师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琴在墙壁上撞坏了。晋平公说:“乐师您撞谁呀?”师旷故意答道:“刚才有个小人在胡说八道,因此我气得要撞他。”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呀。”师旷说:“唉!这不是为人君主的人应说的话啊!”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他。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我要把这件事(或“师旷讲的话”)当作一个警告。”
你在网络上参加了一个名为“读史明智”的社群,社群围绕上述材料组织了一次交流分享。上面故事哪一点让你感触最深?请将你的感受和思考写成一篇发言稿。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任务趋动型材料作文。任务是完成一篇用于“读史明智”社群中的发言稿,所以要有发言稿的特点,要在发言稿中写明“读史”是如何“明智”的,“明”了什么“智”。
作文模仿2020年全国卷一设题,具体是一则历史故事,文中有两个人物,晋平公与盲人乐师师旷。
晋平公饮酒享乐到高兴处,口出狂言,这时他是一个贪图享乐、肆无忌惮的负面形象,这时材料对他是否定的。然而经过师旷别出心裁的提醒后,他又幡然悔悟,领会到了师旷的用意,立刻虚心承认了错误,接受了批评教育。这时他是一个勇于听取真话、有错就改的正面形象。
师旷是一个盲人乐师,他砸晋平公并不是因为其饮酒,而是因为君王兴奋过头说出一番忘乎所以的话来,有可能滑向独夫民贼的深渊。进谏本不是他的职责,但在周围众人都不敢说真话的情况下,他不顾身份低微,勇于说真话,敢于指出国君的错误之处,是一个非常可贵的、正直无私的人才。
还要看到,师旷说真话是非常讲究艺术性的,他非常注意方式方法。一个大前提:这样的话不应该是君王说的。一个小前提:我听到有人这样说了。结论:这个人一定不是君王,而是小人佞臣。所以师旷以目盲为由去砸这个小人佞臣。实际上是巧妙地给晋平公一个台阶,留了面子。这表明他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
“读史明智”就是要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给我们启示,来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少走弯路,少走回头路。培根所说的“读史使人明智”就是这个道理。“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的目的就在于此。
在立意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写。
立意一:要有听真话的勇气与肚量,谨防陷入“信息茧房”。
“爱听好话”是人的天性,上至老人,下及孩童,几乎所有人都难以超脱。然而“好话”却未必都是真话,有些人不愿意听“真话”,就是因为真话让他不舒服,接受不了又容纳不下,于是本能地排斥,于是很容易陷入“信息茧房”,最终酿成苦酒。
化用语段:好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我们在逛商场的时候,不论你试穿哪件衣服,只要穿得进去售货员都会说:“好漂亮啊!这件衣服太适合你了,简直是为你量身定做的,穿上它像变了个人,年轻了好几岁呢!……”于是头脑一热,即刻入手。可是回到家再试哪有那么合身漂亮?于是又后悔又无奈,只得“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可是如果真有售货员说“您身材太胖”“您太矮了”,看着吧,轻则被甩脸子翻白眼,重则被投诉被辱骂“怎么说话呢?”“会不会说话啊?”“你全家才又矮又胖呢!”……这不就是缺乏听真话的勇气与肚量吗?
立意二:做人的可贵之处在于正直无私,敢说真话。
孔子曾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可见在孔子看来,“正直”是一个人极为宝贵的品质。在当今的社会,许多人把圆滑视为一种成熟,而把真诚正直视为不成熟,实在是大错特错。
化用语段:《菜根谭》中说:“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世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一个涉世不深的人,所沾染的不良习惯也相对来说要少一些;而阅历比较丰富的人,所懂得的权谋技巧也就比较多。细细比较一下,圆滑世故的人,在社会交往中容易左右逢源,但其城府也很深,在我看来,与这样的人交往,不得不始终抱有一种警惕之心,那样感觉是很累的。反而是那些纯朴正直的人,让人不觉得有负担。这样的人,无论是做朋友,还是做伙伴,甚至是做人生伴侣,都是极其宝贵的!
立意三:说话做事既要有原则性,又要有灵活性。
世间万事万物,各有特性,在处理具体事务时,既要有原则性,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一个优秀的人做事时应该是一个“铜钱人”——外圆而内方,内心有原则有操守,行为懂变通能灵活;内心的方不能让行為刻板拘泥,外围的圆不能让内心的方扭曲畸形。
化用语段:孔子曾说过水有九德,其中就有这么两条——“水性向下,随物赋形,有如君子的高义”;“无论怎样的百折千回,一定要东流入海,有如君子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意志”,这两点其实就是“变通”与“执着”的体现。我尊重那些执着的人,但我更希望我们活得像个铜钱——外圆而内方。内心有坚定的操守,行为要有足够的灵活。内心无方,就无法在激流中站稳脚跟;外形不圆则会寸步难行,即使勉强而行,也会令自己遍体鳞伤。
备用素材
“平安经”与信息茧房
2020年7月一本名为《平安经》的“书”突然火了起来。该书以“XXX平安”为主题,例如该书第十篇“人类众生平安”之“众生身心平安”章节里的“身心平安”,内容为“眼平安,耳平安,鼻平安,舌平安,身平安,意平安”。其他内容以此类推,或冠以地名、行业名称等。先后有当地多家官方微信公众号为这本《平安经》背书,还有十余位知名专家、学者、诗人共同参加了《平安经》“公益朗诵活动”研讨会。有评论员指出;长期容不下听不到批评的意见,形成权力庇护的“信息茧房”,是导致“平安经”闹剧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文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河北省唐山一中 李原同贺
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
我今天发言的主题为“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晋平公在饮酒作乐时说出了“国君的话没有任何人敢违背”的荒谬论断,而盲人乐师师旷则持琴怒撞口出此言的“小人”,给了晋平公一个警告,才让他及时醒悟。试想如果晋文公少了师旷这样一面明镜又会如何?其结果一定会逐渐沦为独夫民贼,政权便有倾覆的危险。
孔子曾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也;友便辟,友善柔,友便倭,损也。”一个良师或益友就如一面明镜,使人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萧何随刘邦起兵于沛县,功倾天下,后来刘邦给萧何加封食邑五千户,派士卒五百人、都尉一人作为萧何的护卫。正当萧何得意之时,邵平却前来“吊丧”,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其实是皇上对他的不信任。萧何立刻献出自己的全部家私财物作为军费,以此消除了刘邦的戒心。试想,如果萧何得意之时听到“吊丧”的话,愤怒之下将邵平乱棒打出,恐怕真的要“命丧”了。
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从嘉兴南湖的小小红船,再到抗日期间延安后方,共产党人始终以人为本,坚持为人民服务,将中国的人民、国情视作一面明镜,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以此枕浪踏波,舸舰远航,也因此有了“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为了你,依靠你”的佳话……
认不清现实谓之虚妄,虚妄得久了,便成了偏执。如果不顾身边人的劝导,一意孤行,很可能会使自己陷入“信息茧房”中,使自己在歧途上越走越远。
一段某教授读《平安经》的视频一度引人注目,他竟抑扬顿挫地读着“耳平安,眼平安,鼻平安……”的“经文”,而台下的人也倾听入神。最后,该教授被撤职,《平安经》出版商被调查。掌大权久了,周边都是吹捧之声,于是便以为自己真的是天选之才了——这就是忽视身边的“镜子”的后果。
同学们,朋友们,我们身处在百年未有的剧变的时代,这更需要我们以人为鉴,明己得失,才能择善而行!
最后以《水浒传》中鲁智深坐化时的一个偈子作结: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噫!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有镜可鉴,方识真我,岂非大幸?
我的講话完毕,谢谢大家!
评点:文章从晋平公角度立意,提出“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的中心论点,借孔子的名言提出“益友”和“损友”的不同作用,突出“一个良师或益友就如一面明镜”。文章素材有古有今,有正有反。萧何以邵平的话为镜子,消除了刘邦的戒心;这是古代的正面例子;中国共产党以人民、国情为明镜,枕浪踏波,舸舰远航,这是现代的正面例子;《平安经》事件则是缺乏镜子导致的当代的反面例子。结尾以鲁智深坐化偈子来升华主旨,再次突出“镜子”和“认清自我”的关系,意味深长,深刻隽永。
(编辑: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