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岁片
- 国产贺岁片的前世今生
带来题为《国产贺岁片的前世今生》的讲坛分享。贺岁片是指在元旦、春节期间上映的电影,寻求欢乐和放松,是观众在逢年过节、尤其是春节期间普遍的心理需求,这就决定了贺岁片的风格普遍是轻松、幽默的,具有强烈的观赏性和娱乐性。王老师自“贺岁”的字义和“ 戏班封箱”引入,激发观众的兴趣,向观众娓娓道来国产贺岁片的前世今生。20世纪30年代的《空谷兰》可被称为度岁之作,而《压岁钱》则全面展示了彼时贺岁片的魅力。其片名就含有喜庆祥和的年味,上映于1937年农历新年,剧情跌宕
现代艺术 2023年2期2023-05-30
- 《甲方乙方》
中国内地第一部贺岁片何为贺岁片,《中国银幕》杂志1997年12期专题报道《甲方乙方》时,给出解释:专门为元旦春节,除旧迎新的档期定制的电影。著名电影人高军说:“当年,贺岁片实际上有三大指标,第一是必须给这个档期量身定做;第二是一定要喜剧的,第三是要有知名度高、有名气的演员,明星大腕云集。”1997年,在内地电影市场一片萧条的情况下,《甲方乙方》是精心策划的产物,它的用途很明确:救市、突围。冯小刚对贺岁片的品质如此定义:“把它放在不是贺岁片的档期是一部很有意
中国银幕 2023年5期2023-05-10
- 香港“非典型贺岁片”领跑票房
八九十年代经典贺岁片的黄金时代。整体大盘向好对于许多香港观众来说,覆盖春节假期的贺岁档与春节档类似,在假期观看明星云集、热热闹闹的贺岁片是一种传统。但2021和2022年春节期间,疫情导致影院等聚集性场所被临时关闭,直到今年才恢复常态。雅虎网站称,“香港观众连续两年没看成贺岁片,但没想到《毒舌大状》一上映就以叫好叫座之势,一洗疫情前港产贺岁片水准不济的颓风,不断打破纪录。”大年三十上映的《毒舌大状》,一举打破多项票房纪录,首日票房高达350万元(港元,下同
环球时报 2023-01-302023-01-30
- 春节档观影人次下降五千万原因何在
。往年的春节档贺岁片都是家庭团聚聚集的好地方,因为春节期间上映的电影寻求欢乐和放松合家欢喜剧较多,是观众在逢年过节、尤其是春节期间普遍的心理需求,这就决定了贺岁片的风格普遍是轻松,幽默、感动、温暖的,具有强烈的观赏性和娱乐性。例如2019年的《流浪地球》、2021年的《你好,李焕英》等等。今年春节档电影共8部,战争片就占了2部,还有3部是动画片,真正能称为喜剧的就只有《这个杀手不太冷静》,本以为《长津湖之水门桥》可以續接去年《长津湖》的热度往上带一带,即便
文萃报·周五版 2022年7期2022-02-23
- 从贺岁片看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走向
072)引言“贺岁片”是在新年之际(包括元旦和春节)上映的电影,它的拍摄题材、拍摄内容和宣传力度等会取决于人们对节日的重视程度和庆祝方式等因素。在我国,春节是最大的传统节日,不论是国家、社会还是每家每户都非常重视,春节期间的贺岁片也会因此而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贺岁片依托于中国传统的贺岁习俗,将影片大众性和娱乐性的特性与人们贺岁的特殊心理期待相结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贺岁片越来越成为一种人们在逢年过节时寻求欢乐和放松的心理需求。贺岁片的出现
传播力研究 2022年4期2022-02-18
- 第三次用iPhone拍“贺岁片”苹果携周迅讲述温情故事
还是温情路线,单亲妈妈的真实故事《女儿》和前几部短片一样采用真实故事改编剧本,影片根据武汉女出租车司机李少云为原型,讲述了由周迅饰演的单亲妈妈每天带着孩子开出租车的故事。周迅饰演的角色带着女儿开出租车的做法不被母亲接受,因一次争吵而离家出走,多年不再联系,独自带着女儿生活,多年过后母女相遇,其实尽管多年未见,但老太太依然时时惦念着自己的女儿。从2017年的《三分钟》开始,苹果的新年短片一直主打温情路线,春节期间的团聚和分离,家人之间的亲情羁绊始终贯穿其中。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20年3期2020-05-30
- 第三次用iPhone拍“贺岁片”苹果携周迅讲述温情故事
还是温情路线,单亲妈妈的真实故事《女儿》和前几部短片一样采用真实故事改编剧本,影片根据武汉女出租车司机李少云为原型,讲述了由周迅饰演的单亲妈妈每天带着孩子开出租车的故事。周迅饰演的角色带着女儿开出租车的做法不被母亲接受,因一次争吵而离家出走,多年不再联系,独自带着女儿生活,多年过后母女相遇,其实尽管多年未见,但老太太依然时时惦念着自己的女儿。从2017年的《三分钟》开始,苹果的新年短片一直主打温情路线,春节期间的团聚和分离,家人之间的亲情羁绊始终贯穿其中。
计算机应用文摘·触控 2020年3期2020-03-25
- 冯小刚贺岁片的商业化接受美学
刚导演作为中国贺岁片的奠基人,为中国贺岁片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冯小刚的贺岁片对于受众,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十年贺岁,冯小刚导演对自己影片的接受美学进行思考,挖掘出现当代人们的兴趣爱好,他的影片更多注重在浮华世界中的平民生活,人物主角更贴近生活,并且借人物反讽社会现象。平民化、生活化、商业化是冯小刚贺岁片的特点。冯氏贺岁片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有特殊的意义,他把现实生活的矛盾搬上屏幕,使大众对生活进行深刻的思考。【关键词】冯小刚;贺岁片;商业化;接受美学中图分
戏剧之家 2019年8期2019-05-24
- 港媒:贺岁港片怎么了?
为拓宽,纯港式贺岁片很难在内地获得市场的青睐。在《头条日报》看来,对今年港产贺岁片一边倒的负评有失公允,毕竟像《廉政风云》等贺岁片在香港市场表现并不乏力。此外,在缺少大量投资和演员阵容的情况下,港片仍为观众带来很多新的题材和选择。有业内人士表示,从今年的情况看,香港电影想要在内地的贺岁档有一席之地,除了炒冷饭跟卖情怀外,还需为内地观众带来新的观影体验。▲
环球时报 2019-02-132019-02-13
- 中国贺岁电影二十年之发展
来贺岁。中国“贺岁片”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经济飞速发展的香港,1981年许冠文的《摩登保镖》被认为是贺岁片的起源,当时还有《八星报喜》《吉星拱照》《家有喜事》等,众明星不计报酬参与拍摄,剧情喜庆欢乐,以搞笑为噱头来吸引观众,年味儿十足。90年代,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与成龙的功夫喜剧都在贺岁档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几乎每年贺岁档都有影片上映,并且都是当时最卖座的香港影片。1993 年,中国电影进行行业机制改革,中国电影主管部门决定引进 10 部进口大片,这其
戏剧之家 2018年16期2018-11-15
- 贺岁片二十年:大腕们的电影情书
全新的时代——贺岁片时代。它以冯氏贺岁片为先导,以明星和营销为利器,打造着中国电影的梦幻时代。转瞬20年,更多电影加入了贺岁片的行列。当一代代电影人用艺术之炭和商业之火去锻造中国电影之魂、民族之魄,贺岁片,究竟是良方,还是毒药?这似乎是中国电影的天问,是贺岁片原罪和献祭并存的命运写照。“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中国电影缺一个自己的‘蓝翔”“中国电影市场现在这么多烂片,就是因为缺乏电影人才”。身为政协委员的冯小刚,这次两会上再次火力全开。2017中国
齐鲁周刊 2018年10期2018-04-02
- 迟到的号声
地位,在此之前贺岁片是冯小刚的导演标志而《集结号》是他的转型之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关键词:冯小刚;战争;贺岁片电影《集结号》是由华谊兄弟傳媒有限公司,寰亚电影有限公司,上海电影集团等联合出品的一部战争史诗巨制。本片改编自杨金远小说《官司》,由冯小刚执导。这部电影在冯小刚的导演生涯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在此之前贺岁片是冯小刚的导演标志而《集结号》是他的转型之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影片讲述了1948年在华中腹地的一场阻击战,连长谷子地率全连47名战士牵制敌军
魅力中国 2018年31期2018-03-26
- “稳中入衰”还是“变中求胜”
——贺岁片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由此引发了关于贺岁片的本源是什么的讨论。一、贺岁片的概念起源以及主要特征“贺岁片”这一说法起源于我国香港,是指在元旦、春节期间上映的一类电影。其诞生的目的是迎合消费者需求,取悦受众,这就确定了贺岁电影幽默、诙谐、轻松的基本风格。百姓节日期间喜庆、祝福的生活习俗多成为贺岁片相关题材,所以贺岁片的形式多为娱乐性、消遣性较强的喜剧片和动作片。20世纪80年代初,香港明星在新年之际聚在一起不计片酬地拍摄几部电影,为博观众一笑,从此便开始有了贺岁片这一概念。这一时期
传播力研究 2018年36期2018-02-27
- “年戏”
档之我从哪来“贺岁片”这一概念本是舶来,容易追溯的是港片。20世纪80年代开始,每至岁末年关,香港电影人便会联袂奉献几台喜气洋洋,只为传播笑意的影片,以应节应景。宣传时,这些影片会明确使用“贺岁”字眼,香港同胞也就冠之“贺岁片”。这些影片的特点很鲜明,首先是各路港星云集,卡斯密度高得吓人,大家不计片酬,只为凑个贺岁的热闹;二来是影片一概是喜剧,永远是Happy Ending,名字也永远看上去就喜气洋洋。耳熟能详的有《东成西就》—— 一部虽然搞笑但包含了无数
投资北京 2018年12期2018-02-25
- 此去经年“贺岁”花开
映的影片称作“贺岁片”,各大娱乐头条一准儿相继为其造势,今天就谈谈这闹新春的贺岁片吧。“舶来”的度岁之作?“贺岁片”这一说法虽然是由香港传入内地的,但其产生的源头却来自于梨园行当的传统,每到年末那些大小名角们都会不计报酬地进行几场演出以答谢观众。当然那会儿不兴叫“贺岁片”,业内一般称之为“度岁之作”。贺岁片看的是戏,不热闹不成戏,在电影中,热闹好看是贺岁片的标准之一。那些艺术影片可以靠边站了,符合大众口味的喜剧片、功夫片便成为了贺岁片的主流。1995~19
河南电力 2017年2期2017-11-29
- 《东成西就》:香港无厘头搞笑的巅峰
红番区》作为“贺岁片”引入中国内地,内地贺岁片已经走过22年,无数经典影片陪伴了几代人的青春。本期,我们请来80后、90后讲述他们印象最深刻的贺岁片,回顾光影中的感动。这是很多年前的贺岁片了,在大学寝室和同学一起看时收获了很多笑声。重观《东成西就》,已然没了当时的心态和眼光,当年那些碎片不仅没有拼成整体,反而变得更加破碎和光怪陆离。没有办法,我只能用“破碎”来形容这部贺岁片。这部贺岁片最典型的特征当然是搞笑,极端的搞笑,可以说是香港无厘头搞笑的巅峰。一个个
十几岁 2017年1期2017-06-23
- 1930年代中国的“贺岁片”
严洁琼贺岁片并不算什么新鲜事,在1930年代上海影坛的黄金时代,在春节期间推出一部明星云集的巨作就已是各大制片公司的惯例。当时的电影拥有大卡司、大制作、大手笔,与如今之贺岁片堪与比肩。1995年岁末成龙携《红番区》一片横扫中国内地春节档电影市场,揽收8000万票房,大陆观众首次知道了“贺岁片”这个新名词,低迷良久的电影界亦为其吸金能力精神一振,群起效仿者前赴后继。然而,细究起来,贺岁片并不算什么新鲜事。在1930年代上海影坛的黄金时代,在春节期间推出一部明
小康 2017年11期2017-05-02
- 1930年代中国的“贺岁片”
严洁琼贺岁片并不算什么新鲜事,在1930年代上海影坛的黄金时代,在春节期间推出一部明星云集的巨作就已是各大制片公司的惯例。当时的电影拥有大卡司、大制作、大手笔,与如今之贺岁片堪与比肩。1995年岁末成龙携《红番区》一片横扫中国内地春节档电影市场,揽收8000万票房,大陆观众首次知道了“贺岁片”这个新名词,低迷良久的电影界亦为其吸金能力精神一振,群起效仿者前赴后继。影片《压岁钱》剧照然而,细究起来,贺岁片并不算什么新鲜事。在1930年代上海影坛的黄金时代,在
小康 2017年8期2017-04-21
- 中国式贺岁片的五大品种
味儿语言。冯氏贺岁片从电影的投资、制作、发行、宣传与放映,都能抓住市场的核心,对受众需求定位准确,从电影的生产、消费与回报,每个环节都精心打造,精益求精,可谓步步惊心,即使广告的植入也没有阻挡住观众的热情。第二类:周星驰系列周氏喜剧则完全秉承了香港喜剧近乎闹剧的风格,想象力丰富、夸张,不讲究合理真实,只求新奇、好玩、娱乐,以观众开心效果来决定一切。20世纪90年代是香港贺岁片的成熟和鼎盛时期,贺岁片几乎成了可以一窥艺人当年人气的试金石。贺岁片的演员阵容,不
中国名牌 2016年4期2016-11-19
- 电影界的“大考”
最重要。所以,贺岁片都是喜剧,以此庆贺一年收官。正好春节年末假期也多,正是观众最喜欢看电影的档期。”贺岁档的概念起源于香港,每到这种逢年过节的日子,香港电影公司都会拍几部热热闹闹的电影作为年货,让准备过节的影迷高兴高兴。在喜庆的氛围中,观众更加踊跃地到电影院看电影。产品与市场的良好互动,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贺岁片”这个独特的片种和“贺岁档”这个独特档期。在中国提到贺岁档,绕不开的一个名字就是冯小刚。从1997年的《甲方乙方》开始,每年12月冯小刚的贺岁喜剧就
中国名牌 2016年4期2016-11-19
- 大片相逢,有硝烟的贺岁档超过瘾
年味儿之后,“贺岁片”这个名字就被人们牢记在心。贺岁片最早起源并流行于香港,它们大多以“恭喜发财”、“家有喜事”等象征吉祥如意的词来命名,内容上也基本满足以下两点:首先是喜剧,其次有一个相对圆满的大团圆结局。成龙才是贺岁片第一大佬每每提起贺岁片,总有人首先想到冯小刚的那一系列贺岁作品,但你不一定知道,从某种意义来说,成龙才是华语电影界的“贺岁片第一大佬”, 1994年,处于萌芽期的中国电影市场还没有档期的概念,人们对“贺岁片”这个从香港泊来的术语更是闻所未
高中时代 2016年1期2016-04-08
- 后现代主义在国内贺岁片中的体现
现代主义在国内贺岁片中的体现杜静芬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社会意识和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近30多年中,随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进程,后现代主义在我国我社会文化诸多方面有迹可寻。在体现文化的电影领域,后现代主义在贺岁片中若隐若现,又随处可见。后现代主义对国内贺岁片的影响和在国内贺岁片中的体现是国内贺岁片成功的一个因素,同时也影响了贺岁片的创作理念和过程的创新。后现代主义 贺岁片 社会文化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我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推
消费导刊 2016年8期2016-03-11
- 中国贺岁片中台词的语言模因现象及其传播
01)1 引言贺岁片是在公历的新年和农历的春节期间上映的一些娱乐性、消遣性较强的喜剧和动作电影。随着贺岁片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元旦春节到来之前,观众都期待着贺岁片的放映。贺岁片恰恰是巧妙地抓住了观众的这种“需求”,常常以平民的视角叙述故事,展现平凡人的喜怒哀乐,将当下中国普通人的梦想和尴尬作了喜剧化改造,其情节具有较强的戏剧性,有着适度的夸张和虚拟,如冯小刚的《甲方乙方》等[1]。同时,贺岁片的制作人为了能够使得贺岁片更有娱乐教育和喜庆的功能,很注重台词的
巢湖学院学报 2013年2期2013-12-12
- 香港贺岁片靠笑难取胜
约记者 凌 德贺岁片本是香港电影的“土特产”,但随着“贺岁”类型的日趋多样,香港电影界开始担心贺岁片早已丢了“喜剧”的本色。香港《信报》18日文章分析,春节这一周里,约有11部中外电影在香港影院上映。其中包括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和谢霆锋、周杰伦主演的《逆战》等重量级作品。与之相比,原本主打喜剧特色的黄百鸣的《八星抱喜》和曾志伟的《2012我爱HK之喜上加喜》只能是“窝里斗”,基本上没有与大片竞争票房的可能。曾经以香港无线群星出动统领票房的时代也许再也不会
环球时报 2012-01-192012-01-19
- 伤情“围城”多情“贺岁”
——从电影《十月围城》谈贺岁片的价值取向
《十月围城》谈贺岁片的价值取向■张波“三枪”打了哑弹,“拍案”并不惊奇;之后,朴实而挑剔的观众一边挑着卡在喉咙里的那根“俗不可耐”的鱼骨头,一边嘟囔着涌向另一个影厅,一头扎进“围城”里。国人中的电影人太应该感动和感谢自己身边这些痴情的观众了,这些年,靠着种种契机和因果关系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这么一大批怀揣着各自梦呓和神往的观影人群,同时又是相当脆弱的文化消费群体,也正是因着他们的崛起和回归,电影市场先是悄然,后是哗然地兴旺复苏起来。欢喜得还没来得及振作和癫狂
剧影月报 2010年1期2010-11-16
- 影片何必都来贺岁
接不暇。而这些贺岁片为争夺票房收入难免一拼,必然要大造声势,以夺人眼球,吸引观众。对贺岁片进行必要的宣传是有益的,但任何事物都应有一个度。有的剧组在对影片宣传时着实有点儿过头,不但在影剧院门前立宣传牌、拉标语、挂横幅,还开出流动宣传车到处吵吵嚷嚷,并有花花绿绿的海报贴满大街小巷;不但有靓丽的剧照占据着杂志的封面,还有大幅的广告占据着报纸的版面;不但抢占从中央到地方大小电视台的娱乐时间,网络上更是专题报道、游移广告加博客宣传;不但有封镜仪式、首映式,还有各种
声屏世界 2010年1期2010-11-16
- 贺岁片“多得臭了街”吗
61中国现在的贺岁片是不是太多了?这是媒体最近发出的声音或者说质疑。之所以这样疑问,只能说明贺岁片的整体质量太差了,而不是数量太多了,所以才有“多得臭了街”的质疑和批评。所谓贺岁片,其实就是一个电影营销概念。年底,是电影消费的旺季,人的娱乐需求到了周期了,所以弄个片子叫做贺岁片,意思是让你娱乐一下。在过去娱乐主义没有盛行,或者说娱乐还没有成为主义的时候,娱乐是守本分和规矩的:娱乐的从业者,也不能违反社会给该行业的角色定位——定位来自礼制、习惯、风俗加上迷信
西部大开发 2010年1期2010-08-15
- 贺岁电影扎堆利与弊
持方——袁征:贺岁片扎堆需慢慢消化《2012》的灾难浪潮余波未尽,2009年12月9日起,《刺陵》,《风云II》、《三枪拍案惊奇》又将接连上映,接下来还有更来势汹汹的《十月围城》。面对眼下电影市场贺岁片扎堆,向来热情颇高的影迷开始有些吃不消。“今年真不知道该看啥。”影迷方先生在某论坛上的一句慨叹,激发了不少有相同感受的影迷的回应。贺岁片造成的观众观影疲劳已经显现。头一两部影片引发票房爆发后极易透支掉观众的后续热情,造成后续影片不叫座的假象,对电影市场本身来
市场周刊 2010年2期2010-03-26
- 冯小刚的“贺岁”与“非诚勿扰”的流行
键词:冯小刚 贺岁片 非诚勿扰 流行摘 要: 冯小刚的贺岁片《非诚勿扰》在走过了悲壮的《集结号》之后重归喜剧之途,借助喜剧或非喜剧大腕的出彩表演与可以迅速流行或许还会成为“经典”的台词,来对当下社会现象和百姓生活予以鲜活呈未。尽管众说纷纭,《非诚勿扰》还是既赢得了市场又获得了不少好评。“非诚勿扰”流行于冯氏的“署名”与“往前走”,流行于影片有深度的“大众化”,也流行于影片对受众审美诉求的尊重。“人在往前走,社会在往前走,生活在往前走,电影也要往前走。”这是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09年12期2009-12-29
- 冯小刚贺岁片流行语的现象分析
关键词冯小刚;贺岁片;流行语;原因;价值“贺岁片”这一说法是由素有“东方好莱坞”之称的香港传入内地的。所谓贺岁片,是指在元旦、春节期间上映的电影。寻求欢乐和放松,是观众在逢年过节尤其是春节期间普遍的心理需求,这就决定了贺岁片的风格:轻松、幽默,具有强烈的观赏性和娱乐性因此其题材多与百姓节日期间喜庆、祝福的生活与习俗相关,形式多是娱乐性、消遣性较强的喜剧片和动作片。提到中国内地的贺岁电影,就不能不提到冯小刚,他是贺岁片的创造者之一,也是贡献卓越的导演之一,1
电影文学 2009年18期2009-12-15
- 冯小刚及其贺岁片带给国产商业电影的启示
小刚可称得上是贺岁片的鼻祖。冯氏贺岁片已经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坐稳了商业片的头把交椅,冯氏作品几乎就成了贺岁片的代名词。冯小刚的贺岁片之所以取得成功,原因在于其明确的商业电影定位、平民化的特质、轻松幽默的风格和完备周密的市场运作。这些要素对国产商业电影有着重要的启示。[关键词]冯小刚;贺岁片;商业电影在中国内地,冯小刚可称得上是贺岁片的鼻祖。从1998年开始,他每一部贺岁片都获得了上好的市场效益:1998年的《甲方乙方》票房3000万,1999年的《不见不散
电影文学 2009年12期2009-10-23
- “狂欢化”与贺岁片的叙事策略
节的到来,国产贺岁片将在各贺岁档期陆续上演。贺岁片作为一种影视文化现象,受到广大观众的期待与欢迎。贺岁片一般由强大的演员阵容组成,配合男女老少成宜的喜剧题材,在增加节日气氛的同时,大搞商业炒作,为电影公司及其加盟演员作一番广告。在大众消费文化日益发展的环境下,“狂欢化”景观随着商品的不断扩张,已经冲出文学作品的范围,浸透到了电影领域。本文借助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来探讨国产贺岁片的“狂欢化”现象及其叙事策略。一、狂欢心理:社会文化转型与观众节日的心理诉求“
电影文学 2009年2期2009-10-09
- 走进人民心里的贺岁片
尤其如此,于是贺岁片应运而生。我们注意到,在电影院里看好莱坞大片的观众中,语言已经不是电影文化传播的障碍,那么,西方电影文化的看点在哪儿呢?能把观众从电视、网络等新兴媒体的阴影中解脱出来,带入电影院的本土影片又有多少呢?对中国人来说,尤其是在新年的时候,贺岁片总是一个兴味盎然的话题。一、年俗的演变与电影之时代精神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本土电影面临着好莱坞电影的强烈冲击,一开始,大家认为引进的分账大片会把本土电影逼入绝境,但情况并没像预想的那样发生,就像入
电影文学 2009年3期2009-07-20
- 贺岁片《爱情左灯右行》中演员的明星效应
星效应,表现在贺岁片中就是选择观众喜欢的明星演员在贺岁片中饰演角色,利用明星的影响力来吸引观众,达到贺岁的效果。而明星演员作为贺岁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已经成为了商家的主要宣传策略。明星效应也成为大众传播过程中重要的传播现象,从而进入了大众传播的视野。在贺岁片中,可以说明星演员是电影的灵魂,明星的加入给贺岁片提供了更多的看点,增加了激情和活力。许多贺岁片总把明星演员的名字和形象联系在一起,有的更是把明星演员看成决定贺岁片成败的关键要素,所以在演员的选择上就具
电影文学 2009年3期2009-07-20
- 《非诚勿扰》的文本内涵及其音乐阐释
周冰琦一、引言贺岁片是指在辞旧迎新之际,为贺岁档期而量身定做、专门打造的影片。由于贺岁片搞笑戏谑、喧嚣热烈的表现形式浓重了喜庆的色调,吻合贺岁的吉祥气氛,符合当今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进而成为人们欢庆新年的构成元素,这使贺岁片受到中国大众的喜爱。值得关注的是,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贺岁片已经从最初新春之际逗人开胃的文化小菜,逐渐成为人们在岁末之际需要享用的文化大餐。特别是近年来,贺岁片文化内涵的不拘一格呈现,不仅开始启发、开拓当代观众的生命意识与觉悟,也展现出了
电影文学 2009年3期2009-07-20
- 冯小刚贺岁片的接受美学研究
摘要]冯小刚的贺岁片是中国电影的一个奇迹。在10多年时间里,冯小刚充分把握了大众文化时代电影观众的审美取向,为广大电影观众奉献上一部部的贺岁电影佳作,并依此创造了一个个票房神话。本文试图利用接受美学的相关理论,从影响电影接受的社会文化环境、观众心理和电影创作三个方面探寻冯小刚贺岁电影在国内热映的原因。[关键词]冯小刚;贺岁片,接受美学接受美学是上世纪60年代末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学理论,又称接受理论,其核心是从读者的角度出发,探讨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反应、接受。
电影文学 2009年11期2009-07-14
- 《非诚勿扰》
曹蕙姿摘要贺岁片在现代已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需要和习惯,冯小刚在贺岁片界的地位和高度也可以说是当今国内导演中无人能及的。今年的贺岁与往年有所不同,在其《非诚勿扰》中除了典型的冯式喜剧,我们还能真切的感受到情感深处的触动。套用冯导的经典词汇:“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一真诚!”关键词贺岁片冯式喜剧真诚最近冯小刚导演的冯式喜剧回归之作《非诚勿扰》(以下简称《非》)票房甚佳。而该片讲的是:秦奋是一位在国外漂泊多年后的“海归”,他天才的发明被风险投资人以天价买断。一夜暴
电影评介 2009年9期2009-05-13
- 从《天下无贼》看冯小刚贺岁片特点
文仅从冯小刚的贺岁片《天下无贼》来探求冯氏电影的特点。体现在冯氏电影中比较突出的几个特点:1.商业性;2.人物的选择;3.语言的运用;4.叙事的游戏性。[关键词]冯小刚;贺岁片;《天下无贼》冯小刚贺岁片为中国电影带来了一个新的模式,他在保持原有贺岁片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有其自己的特点。下面我们就从《天下无贼》这一影片来观其特点,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一、商业性冯小刚贺岁片的一大特色就是商业性很强,其中商业广告的运用更增强了其影片的商业色彩。在《天下无贼》中,出
电影文学 2009年21期2009-04-19
- 由《非诚勿扰》看冯小刚赞岁片的平民风格
每年都推出一部贺岁片,如《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大腕》《手机》《集结号》《非诚勿扰》等。冯小刚的贺岁片虽然也时常针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却迥然不同于20世纪80年代宏大叙事的电影,如谢晋的《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芙蓉镇》等,以批判性地思考社会热点问题来获取观众的共鸣。冯小刚的贺岁片自觉地定位为商业电影,但又不同于张艺谋近些年制作的“大片”,以满足观众视觉快感来成就票房业绩。一般而言,商业电影很难形成个人风格,因为商业电影必须尽可能满足最大数量
电影文学 2009年5期2009-04-01
- 浅析冯小刚与他的《非诚勿扰》
强烈,冯小刚的贺岁片正是这个潮流中非常成功的代表,并在电影市场中创造了一个知名品牌。他的电影所传达出来的善良让人感动,讽刺让人兴奋,看他的贺岁片,几乎成为都市人一项固定的贺岁节目。2009年的贺岁片《非诚勿扰》把冯氏喜剧的所有特点都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流水的女演员,不变的葛优脸”是对冯小刚电影演员模式的套路化概括,《非诚勿扰》中葛优同样是绝对的主角,是贯穿影片始终的中心人物,他那些充满着黑色幽默的精炼台词加上那张天生喜感的脸,立刻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而不
电影文学 2009年5期2009-04-01
- 中国经济的“贺岁片”怎么演
何 流明年我们稳增长就行了,既防止在经济回升过程中因继续“保增长”的政策力度过大过急,导致投资过快增长,引发通货膨胀;又要防止因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力度和政策效应减弱,经济出现第二轮下滑。原定于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前召开,作为年度重头大戏,会议不仅要对一年来应对危机的一揽子刺激计划的政策效果进行评估,更要定调明年经济政策的走向。虽然中国经济已先于世界其他国家企稳回升,但当前的经济形势仍然复杂,《瞭望》杂志总结了当前经济的六大矛盾:一,4万亿投资是
中国报道 2009年12期2009-01-15
- 对贺岁片“热”的“冷”思考
其中,又以打着贺岁片旗号的喜剧影片最为引人注目。所谓贺岁片,就是在元旦、春节期间上映的影片。在这期间,观众观影的热情高涨,票房飚升,是电影放映的黄金档期。在圣诞节和元旦期间,美国好莱坞和其他国家的大电影公司都要为这一黄金档期制作和推出一批摄制精良、观赏性强的影片,以求在这一观影高潮中得到高额的回报。港台地区的影视界根据中国传统贺岁的习俗,专门制作了一些影片在春节期间上映。这些专门为春节上映而制作的影片,他们就称之为“贺岁片”。这些贺岁片在题材和内容上一般有
当代文坛 2005年4期2005-01-08
- 未到岁末喜开张《美丽的家》即将上映
说起贺岁片,观众一定会想起冯小刚导演的三部曲《甲方乙方》、《不见不散》和《没完没了》,这三部喜庆幽默的影片赢得了广大观众对影片风格样式的认可和喜爱,火爆异常的票房证明了我国电影人已探索出一条国产电影的可行之路。最近,由北京紫禁城影业有限公司和海润国际广告有限公司制作推出的第四部贺岁片《美丽的家》,是继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之后的续写影片。由原小说的作者——著名作家刘恒执笔,继续把“张大民”的故事讲给观众,让观众对经历了乔迁之喜的“张大民”有新的认识
电影画刊 2000年11期200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