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石林 http://blog.people.com.cn/blog/c5/s308944,w1261106539588261
中国现在的贺岁片是不是太多了?这是媒体最近发出的声音或者说质疑。之所以这样疑问,只能说明贺岁片的整体质量太差了,而不是数量太多了,所以才有“多得臭了街”的质疑和批评。
所谓贺岁片,其实就是一个电影营销概念。年底,是电影消费的旺季,人的娱乐需求到了周期了,所以弄个片子叫做贺岁片,意思是让你娱乐一下。
在过去娱乐主义没有盛行,或者说娱乐还没有成为主义的时候,娱乐是守本分和规矩的:娱乐的从业者,也不能违反社会给该行业的角色定位——定位来自礼制、习惯、风俗加上迷信(迷信也是古老文化的一支)等。娱乐行业在年底反而有脱离本行业的强烈愿望,即回归到社会主流的生活方式上来。如过去,戏班到了年节反而不唱戏,唱戏是不正常的,不唱才正常。因为全社会都在过年——准备过年就是过年的过程,过年是在文化礼仪中进行的,而看戏无疑不是礼仪的内容或者说是重要内容。所以说,过去的过年是过“礼”,以礼仪整饬自己,以礼而节制自己,而不是现在浅薄地理解过年过节就是狂欢娱乐、无节制地狂欢娱乐。
在这种文化氛围和默契里,艺人和娱乐行业也要放下自己平时为生计奔忙的活计,回归到对文化礼仪的皈依上来。因此,过去的娱乐业要是在平时不好好干,贺岁期间拼命演出,无疑也会多挣银子,但是名声也一定是不好的。
因此说,娱乐再疯狂,也不失文化中那一份庄敬之心,即不“淫(过分)”。而现在的贺岁片,没有这样的观众,因而也就没有质量好的娱乐产品。
现代娱乐大众或者说大众娱乐的一开始就是不“淫”(过分)不罢休,有了这个需求,贺岁片这种娱乐形式现在看来还不算多。即然不算多,为什么会有“贺岁片太多了”的疑问,原因就是质量差的太多。而且,基本上质量越差的大片炒作宣传越凶,在这个个人主义加消费主义时代,娱乐者是不太会在意别人的判断的,犯贱成为观众的通病,明知受欺骗、受欺负,但也要巴巴地去买票。如此人傻钱多的市场需求,当然让贺岁片制造商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不已——欺骗你咋啦?欺骗的就是你!人家一开始策划影片就为的是欺骗你,成功的标志就是欺骗观众,票房就是欺骗成功率!
文艺批评如影评,基本上对影片制造商不起任何作用,反而起了助推和帮助其炒作的作用。所以制片商不怕骂,就怕没人骂。观众不讲究,影片商当然更不讲究,甚至片商希望观众最好不讲究,越不讲究就越好办。有些导演面对批评,反击道:有些知识分子就是喜欢挑肥拣瘦!额滴神啊!挑肥拣瘦不是买肉者的基本权利吗?话都让卖肉的说了,买肉者反而不能说。您是卖肉不是送肉啊!送肉的话,消费者要是还挑肥拣瘦,那就是“白吃枣还嫌核儿大——占便宜还不通情理”了。总之,贺岁片现在还是不够多,应该再多、更多,多得让观众看腻,慢慢地或许有了评判能力,不好欺骗了,观众不好欺骗了,就会促使电影往好里拍,就会促使电影发行放映的营销机制改革变化,让中国电影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