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村绝处逢生

2010-08-30 05:35王非
西部大开发 2010年1期
关键词:花灯灯笼工艺

◎ 文/图 记者 王非

传统灯笼市场日渐萎缩

新式灯笼抢占市场

位于西安市城南的三兆村,是闻名全国的花灯之乡。据村民介绍:公元前65年,汉宣帝将现今曲江池东南的一块地方选定为陵墓地(即今杜陵),并迁徙了许多达官贵人在此居住。而汉代就有了元宵节,都要悬挂花灯以示喜庆。三兆村一带从那时起就有人开始制作花灯,以图喜庆和吉利,于是这制作灯笼的手艺也就相传至今。

昔日花灯畅销全国

三兆村全村95%的人家都会做灯笼,凭着祖上留下的好手艺,在上世纪90年代初,灯笼产业让村民人人就业,户户增收,这在当时引起了强烈反响。因此,三兆村灯笼不仅享誉西北五省区,而且成了全国的知名品牌。

每到过年时,村里总是车水马龙,一车车的三兆灯笼就这样被南来北往的汽车送往全国各地,“灯笼村”的美誉随着大货车名扬四海。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后,“灯笼村”更是出现了热火朝天的景象,产品还远销到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每年从元旦到正月十五,从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前来定货的客商人络绎不绝。全村的人都在热心于花灯的设计与制作,也因此三兆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灯笼出售。

前几年腊月时的三兆村,站在村口远远就能看到各家门前挂着各种样式的灯笼。各家各户门口都安装着样式不同的广告灯牌,内容均为制作和订做宫灯。插架子、砸灯布、贴云纹、牵金丝、印花、粘须……做一只灯笼大大小小十几道工序。不论大人、小孩;熟练的、手巧的,只要是能派上手的,绝不会在屋里闲着,即使是互相聊天,手中也拿着一个正在制作的灯笼。扎灯笼,心细、勤快,肯花工夫的话,一晚上扎50个小灯笼不成问题。

以前那种红红火火的做灯笼场面,如今已冷冷清清了。按说这段时间正是灯笼制作的最佳时节,但是在做灯笼的村民脸上,记者看到的更多的却是无奈。面对去年冷清的灯笼市场,有些村民已经放弃了这个传统的手艺活。

村民杨兴利说:“原来忙的时候,即使雇五个人也不能满足顾客的需求量,只好能做多少算多少。因此,村里人的收入来源大多靠着那一个个小小的灯笼。在那时,做灯笼是所有三兆人发财致富的期望。三兆灯笼当年的受欢迎程度,一点也不亚于如今的凤翔泥塑和华县皮影,但是随着新观念的冲击,这几年的三兆灯笼成千上万的滞留在了村里,它的发展走上了一条与凤翔泥塑和华县皮影截然相反的路。”

产品单一门前冷落

自从2005年过后,“三兆花灯”逐渐走向越来越难卖的尴尬境地。2008年春节期间,一对直径30厘米的灯笼价格低到了15元都少人问津。可是在周围一些批发市场里,来自浙江、广东、河北、湖北的灯笼却卖得红红火火。手捧“金饭碗”的三兆村村民一时间不知道以后要靠什么吃饭。

20多年来,村民呼延雨泽靠着这门手艺维持生活,供孩子读书,日子过的平静而充实。但这两年花灯的滞销让他异常发愁。“我家去年做了8000多只传统圆灯笼,最后只卖出去了3000多只灯,连成本都没收回来。”为了做灯,他家光买钢丝、布料等原材料就投资了7万元。做灯的时候遇上钢材涨价,可卖灯笼的时候钢价又掉了。客户给不上价,原材料两头吃亏。这样下来一个灯笼还赚不到1元钱。加上大量南方的灯笼和电子灯笼涌进市场,人家不像他们是手工制作,用料也不如他们的好,同等规格的都比他们的灯笼小,但是南方灯笼售价便宜,花样多,大多数买灯的人一听人家价格便宜,连他的灯看都不看。

经历了市场惨败,三兆村人开始反思。经过仔细分析市场行情,他们查找出了三兆花灯在市场上被冷落的原因。一是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一些村民曾走出家门去广东、江浙等地,边制作边销售,他们虽然带回了大把现钞,却也同时把工艺和技术留在了当地;二是制作花灯所需的丝绸等原材料都要外购,成本自然加大;三是花灯样式过于单一、陈旧,跟不上千变万化的时代潮流;四是花灯的设计、制作、销售仍是以各家各户为单位,缺乏统一的组织性,市场竞争力差;五是品牌保护意识薄弱,致使冒牌产品大行其市。

新式灯笼抢占市场

尽管这几年三兆村里很多做灯的人都赔了钱,可仍有村民赚了钱。村民陈胜安的妻子陈纯定,提起自家的灯笼开心地合不拢嘴。为什么在村里人都为灯笼发愁时,老陈家的生意却红火呢?陈胜安的妻子陈纯定乐呵呵地说:“因为工艺造型灯为我家带来了好运。”

陈胜安家的门楼上立着一匹活灵活现的“骏马”,这是他专门扎的大型工艺灯。每年春节期间西安小雁塔、长安区以及不少企业里的大型工艺灯都出自他家。就连情人节在西安东大街上的浪漫 “心”型工艺灯也是他家做的。

做大型宫灯,非一两个人能完成,陈胜安身后有一个三家联合组建的制灯团队。儿子负责设计,陈胜安进购材料和跑销路,两个侄子负责搭架子,老伴和侄媳妇等女眷负责裱糊。三家联合经营,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工艺灯都是临时定做,工期很紧,干活的时候经常要通宵达旦。他们做的众多大型工艺灯中有一个卡通老虎灯,就是全家熬了三个通宵的杰作。

因为造型新颖、工艺出众,每逢过年期间陈胜安家的订单一直不断。“后来订货的客户太多,到农历年底,我们就不敢再接活了。”陈胜安的妻子陈纯定说,因为人手不够,场地太小,他们把很多上门的生意都推掉了。陈胜安家的灯笼生产场地是家里4分空地的院子,这在整个三兆村也算得上是“大院”了,但是活多的时候还是没地方搁,只能堆在门前的路上。

三兆村村委会副主任呼宝民告诉记者,为了让“三兆花灯”这块金字招牌熠熠生辉。他们打算成立股份公司,借鉴南方公司先进的生产模式,分工协作,产、供、销各负其责。并且聘请专业技师到村里传授工艺技术、现场培训。通过市场调研,他们今后将侧重生产“异型彩灯,大型宫灯、喜庆灯、礼品灯、工艺灯、六角灯、八角灯、孔明灯、河灯”等灯笼品种,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其实,“三兆花灯”的困境早已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

西安市雁塔区政府科技局,去年就组织文化艺术界教授、专家到三兆村实地考察,并提出了具体意见和建议。最近,他们又正在向有关部门建议,将灯笼村纳入西安市曲江旅游建设开发区内,既增添了旅游项目特色,又保护发展了民间工艺,还同时体现了民俗文化的参与性和娱乐性。

猜你喜欢
花灯灯笼工艺
看花灯
某压力容器模拟锻件制造工艺
小方坯连铸无塞杆保护浇注工艺实践
挂花灯
工艺的概述及鉴定要点
糊灯笼
鸟与灯笼
赏花灯
挂灯笼
挂灯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