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陆场

  • 中国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交接
    人飞船返回东风着陆场。目前,着陆场及各参试系统正在紧锣密鼓做好迎接航天员回家的各项准备。又讯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将于10月31日返回东风着陆场。记者29日晚从东风着陆场了解到,目前,着陆场已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等待神十六乘组天外归来。这是东风着陆场执行的第5次载人飞船搜索和航天员救援任务。10月29日下午,神舟十六号、神舟十七号两个航天员乘组在中国空间站里进行了交接。之后,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将根据计划返回东风着陆场。据介绍,针对这次任务特点,东风着陆场

    科学导报 2023年78期2023-11-30

  • 航天员如何从天上“下班回家”
    回家第一站——着陆场是满足载人飞船正常返回和安全着陆条件、配备用于载人飞船回收的测控、通信、搜索、救援等整套设备的预定地面区域。一般分为主着陆场和副着陆场。小链接 东风着陆场为何搜索起来格外难?航天员乘坐返回舱回到地球,返回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情况。在东风着陆场,飞船可能着陆在地貌复杂的地域,比如山地、沙漠、盐碱地、梭梭林地、水域等。搜救过程中可能遭遇复杂天气现象,如刮风、下雪、起沙尘等。这些复杂情况叠加在一起,格外增加了搜索任务的难度。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返

    军事文摘·科学少年 2023年3期2023-04-06

  • 神舟十四号,欢迎重返地球!
    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陈冬还成为中国首个在轨驻留时间超过200天的航天员。夜间搜索难度大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此次针对神舟十四号飞船航天员乘组的搜索救援任务是着陆场系统时隔17年后又一次在夜间执行航天员搜索救援任务,冬季低温和暗夜条件等多项不利因素增加了此次搜救任务的难度。这次搜救任务中,东风着陆场共组建3支直升机搜救分队、1支载有伞降队员的空运机动搜救

    环球时报 2022-12-052022-12-05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各大系统构成
    、空间站系统、着陆场系统、光学舱系统。航天员系统航天员系统的总体单位是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要目标是保障航天员长期在轨健康生活和高效工作,是医学与工程相结合的系统。航天员系统的主要任务分为“培养人、保障人、研究人”三大块:一是“培养人”,即建立一支结构合理、规模适度、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航天员队伍,为载人航天飞行任务选拔训练合格的乘组;二是“保障人”,即构建完善的健康保障、生活保障、工作保障体系,制定载人飞行器医学/工效学要求并实施评价,为航天员在轨飞

    太空探索 2022年10期2022-10-13

  • 苏黎明: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员安全健康返回着陆场,意味着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任务形 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画上最完整的句号。为了更好地胜任开舱手的工作,苏黎明反复练习开舱的动作。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向有12次开舱经历的“金牌开舱手”李涛请教学习。李涛鼓励他,要沉着冷静,按操作程序准确操作,肯定没问题。有师傅在身边指导,让苏黎明更加有信心、更加有底气。“返回舱落地后,航天员还需要20-30分钟的适应时间,在确认航天员座椅状态无变动,舱外环境无异常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开舱作业。泄压需要2分钟

    神剑 2022年3期2022-08-05

  •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的预定区域成功着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结束了6个月的“太空出差”,成了我国有史以来在轨任务时间最长的航天员乘组。在神舟十三号的着陆过程中,采用了一个在世界范围内都极为领先的技术——离地1米高精度反推着陆技术。在这一技术的帮助下,神舟十三号着陆后,以极为平稳的姿态直立于地表。皮小丫4月26日下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京完成开舱,其搭载的作物種子、 8K高清影像存储卡、纪念邮品等均顺利出舱。

    格言·校园版 2022年19期2022-07-04

  • 各国载人航天器返回地球着陆点的选择
    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继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之后,这是东风着陆场又一次执行载人飞船搜索回收任务。此前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于2021年10月16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经过为期6个月的太空驻留,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2022年4月16日9时06分,由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发出返

    上海人大月刊 2022年6期2022-06-21

  • 神舟十三号成功着陆,“太空出差三人组”回来啦!
    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至此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完成,即将转入在轨组装建造阶段。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于2021年10月16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隨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3名航天员进驻核心舱,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驻留,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航天员在轨飞行期间,先后进行了2次出舱活动,开展了手控遥操作交会对接、机械臂辅

    世纪人物 2022年5期2022-05-09

  • 创纪录的神十三究竟“神”在哪
    缓缓降落在东风着陆场,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成功,这也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就此圆满收官。 打破多项纪录、实现众多“首次”的神舟十三号刷新了中国航天的新高度。此次我国航天员“太空出差”较以前的任务究竟有哪些不同? 从2021年10月16日出发,到2022年4月16日安全着陆,“太空出差”三人组在中国空间站度过了6个月的时间,驻留时间相比神舟十二号乘组的3个月足足延长了一倍,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新的太空驻留时间纪录。而待我国空间站全面建成

    科学导报 2022年22期2022-04-27

  • 神舟十二号 欢迎回家
    吉林沙漠的东风着陆场安全着陆,至此,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回家的日子,总是洒满了阳光。荒漠寒霜,戈壁疏黄,光与影交错,将英雄归家路渲染得格外绚烂。当第一缕阳光洒进东风着陆场,发动机的轰鸣叩醒了这片沉寂的荒原。北京时间9月17日13时3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安全顺利出舱,身体状态良好,中国载人航天空间站阶段首飞完美收官。三个月前,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从东风

    发明与创新 2021年37期2022-01-08

  • 神舟十二号荣耀归来
    在甘肃酒泉东风着陆场,创下中国航天历史上着陆位置最小计算误差纪录,航天员状态良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怎样打一个角度精准的“太空水漂”此次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首次选择在东风着陆场着陆。返回舱要以固定的再入角进入大气,再入角太大会导致返回舱外部温度过高,再入角太小又会直接飞出大气层。因此,飞船轨道设计团队精心设计了返回轨道方案,加入了预测校正制导方法来帮助返回舱在再入过程中根据实时位置、气动参数、瞄准点偏差等自主计算并维持再入轨迹,以适应落点的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21年11期2021-12-27

  • 重复使用运载器着陆滑跑距离估算方法研究
    一些因素,比如着陆场选择或设计、是否使用减速伞、控制系统设计、起落架系统设计等。着陆场跑道的高度会影响滑跑距离的长短,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着陆场跑道高度越高、着陆速度越大,滑跑距离越长;着陆场跑道高度越低、着陆速度越小,滑跑距离越短,对起落架轮胎的使用寿命越有利,对于可重复使用的飞行器而言是利好因素。地面滑跑距离是飞行器着陆性能中最主要的指标之一,良好的着陆性能对飞行器的安全着陆至关重要。为了满足滑跑距离的要求,需要研究是否使用减速伞以缩短滑跑距离,是否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2021年6期2021-12-23

  •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重返地球之旅
    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这是神舟飞船首次在东风着陆场着陆。神舟十二号返回舱舱门打开,医保人员确定,三名航天员状态良好。成功验证径向交会技术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9月16日8时56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实施分离。9月16日13时38分,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绕飞及径向交会试验,成功验证了径向交会技术,为后续载人飞行任务奠定了重要技术基础。那么,返回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一是工作收尾:检查,撤离,清理。与核心舱分离

    华声文萃 2021年11期2021-11-15

  • 全系统大协同,铺就航天员安全归家路
    回舱在中国东风着陆场平稳着陆。由航天科技集团神舟十二号回收试验队等单位组成的搜救队伍及时发现目标并根据指令快速有序驶向落区,第一时间抵达返回舱着陆现场。打开舱门,航天员状态良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多重控制手段确保航天员生命安全从9月16日一早开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微信公众号频繁推送消息:8 时56 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实施分离。分离前,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在地面科技人员的配合下,完成了空间站组合体状

    太空探索 2021年10期2021-10-27

  • “出差天团”回来啦!
    救车队奔赴东风着陆场。车队缓缓驶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后,途经东风革命烈士陵园,自发鸣笛致敬。再向前行驶约20多分钟,便是“东方红卫星升起的地方”。这两地见证了中国航天从无到有的发展。如今航天员载誉而归,恰恰是对先辈最好的告慰。11 点半左右,车队在一块平地处休整。众人边观看直播节目,边细数着每个节点:返回制动、进入黑障区、开伞、抛防热大底……直至安全着陆,大家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随后,车队沿着东风着陆场简易道路一路狂奔,在漫天黄土中行驶了一阵,便调转方向奔向

    太空探索 2021年10期2021-10-27

  • 图说天下
    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安全顺利出舱,身体状态良好,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次是东风着陆场首次执行载人飞船搜索回收任务。我国自主研发智能航行船舶成功海试9 月14 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智能航行300TEU 集装箱商船“智飞”号,在山东青岛女岛海区成功开展海试。“智飞”号具有人工驾驶、远程遥控驾驶和无人自主航行3 种驾驶模式,能够实现航行环境智能感知认知、自主循迹、航线自主规划、智能避碰、自动靠

    党员干部之友 2021年10期2021-10-24

  •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
    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安全顺利出舱,身体状态良好,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次“太空出差三人组”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了90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9月6日,57岁的聂海胜再次刷新纪录,成为首位在轨100天的中国航天员。他也是我国首位执行过载人航天“三步走”飞行任务的航天员,实现了载人航天“三步走”飞行任务“大满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用4个字形容了此

    中国经济周刊 2021年18期2021-10-13

  •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重返地球之旅
    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这是神舟飞船首次在东风着陆场着陆。神舟十二号返回舱舱门打开,医保人员确定,三名航天员状态良好。成功验证径向交会技术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9月16日8时56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实施分离。9月16日13时38分,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绕飞及径向交会试验,成功验证了径向交会技术,为后续载人飞行任务奠定了重要技术基础。那么,返回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一是工作收尾:检查,撤离,清理。与核心舱分离

    文萃报·周二版 2021年37期2021-09-26

  • 飞出中国龙的轨迹
    作作业。此外,着陆场从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调整到东风着陆场,首次开启着陆场系统常态化应急待命搜救模式。令国人骄傲的一刻到来了。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约573秒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聂海胜又出发了,他三飞太空,57岁再探苍穹。在出征前的见面会上,他说:“只要国家和人民需要,我就会勇往直前,在浩瀚天宇,继

    知识窗 2021年8期2021-08-30

  • 向着空间站,出发!
    护等操作作业;着陆场从内蒙古四子王旗调整到东风着陆场,首次开启着陆场系统常态化应急待命搜救模式。太空生活环境咋样?3个独立卧室和1个卫生间,可与地面双向视频通话和收发邮件航天员进驻天和核心舱后,将执行天地同步作息制度进行工作生活。核心舱提供了3倍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航天员活动空间,配备了3个独立卧室和1个卫生间,保证航天员日常生活起居。航天食品方面,配置了120余种营养均衡、品种丰富、口感良好、长保质期的航天食品。就餐区域配置了食品加热、冷藏及饮水设备,

    科学导报 2021年40期2021-07-07

  • 善行,无辙跡
    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安全顺利出舱,身体状态良好,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6月17日,这3名中国航天员搭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飛向太空,进驻天和核心舱。在轨飞行3个月时间里,航天员进行了2次出舱活动,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验证了空间物资补给、舱外操作、在轨维修等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关键技术。根据空间站建造计划,我国还将发射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完成与核心舱的组装。同时,神舟十三号载

    国企管理 2021年10期2021-05-14

  • 列阵天地,等你归航
    成功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执行此次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顺利返回地球。此次返回舱搜索回收任务,是对东风着陆场系统建设成果的一次“大考”,也是对中心建设“航天员进出太空最可靠、最安全、最温暖的航天港”的全面检验。殊不知,为了这一天,东风的搜救队员们已经等待了太久太久。东风着陆场首战在飞船返回舱着陆过程中,着陆场系统将发挥重要作用,该系统负责飞船返回舱的返回测量、搜索寻找和航天员的营救。此次神舟十二号航天员是首次从空间站返回地面,也是东风着

    神剑 2021年6期2021-02-03

  • 我把“神舟”迎进祖国
    加工作的时候,着陆场搜索工作还是个空白。任何开创性的工作都是最艰苦的。从地形勘察、标记,到学习使用专用通信设备、动中通等等。勘察地形是个体力活,通信就是操作精密仪器的技术活儿了。作为空中分队的骨干成员,从安装设备开始,李涛就跟着学习,然后随飞机进行空中勘察工作,拍摄资料,现场通信操作,晚上回来再整理勘察资料。在李涛的记忆,任务前期几乎每天如此。有时候搜索区域根据任务临时改变,任务紧急,他们常常连续好几周连轴转。有一次在飞机上勘察,他抱着摄像机坐在直升机舱口

    神剑 2021年6期2021-02-03

  • 神舟十二号 欢迎回家
    吉林沙漠的东风着陆场安全着陆,至此,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回家的日子,总是洒满了阳光。荒漠寒霜,戈壁疏黄,光与影交错,将英雄归家路渲染得格外绚烂。当第一缕阳光洒进东风着陆场,发动机的轰鸣叩醒了这片沉寂的荒原。北京时间9月17日13时3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安全顺利出舱,身体状态良好,中国载人航天空间站阶段首飞完美收官。三个月前,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从东风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21年10期2021-01-25

  • 亚轨道飞行器返场技术研究
    飞行器能否返回着陆场。亚轨道飞行器返回阶段通常分为3个阶段:初期返回段、能量管理段和着陆段。X-34应急返场方案[1]可推算飞行器在能量管理段入口飞行状态,比较该状态下可飞行的航程以及到各个着陆场的待飞距离,选择合适的着陆场并返回。航天飞机的GRTLS(glide return to launch site)即滑翔返回发射场制导[2-3]是在上升飞行的前4 min内因发动机故障无法正常入轨,实施应急策略,使航天飞机进入能量管理段窗口,并最终返回预先设计的发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20年6期2021-01-04

  • 神舟十二号返回舱成功着陆创下的纪录
    号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顺利着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创下了多个国内纪录。”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焦维新告诉媒体,以下八项值得关注:首次实施了载人飞船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仅用六个小时;首次实现了长期在轨驻留,长达三个月;首次借助于机械臂进行太空行走,共两次,且持续时间均六小时以上;首次验证了再生生保系统,包括废水利用、氧气再生等;首次进行航天员自身的健康管理,航天员按计划健身锻炼、记录监测,让身体状况“天地互通”;首次在舱外

    考试与招生 2021年10期2021-01-02

  • 我国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成功着陆等
    日成功返回预定着陆场。这次试验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技术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后续可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价的往返方式。这是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第14次执行发射任务。近日,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和《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的一系列论文指出,美国LIGO天文台和歐洲Virgo天文台的引力波探测器探测到一个142倍太阳质量的黑洞,这个黑洞由两个质量分别为85倍和65倍太阳质量的黑洞合并而成。这个黑洞,是科学家通过引力波观测到的最大质量黑洞,也是首

    学苑创造·B版 2020年11期2020-12-21

  • 奔向太空
    日成功返回预定着陆场。这标志着我国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技术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在此之前,只有美国拥有发射可重复使用航天器的能力。今年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再早以前,“神舟”“天宫”“嫦娥”等响亮的名字也引起过许多国人的激动。我国航天飞行器、探测器的名字取得相当有学问,也很符合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对太空的追索和向往。中国基本步入航天强国行列,不过中国的航天人们还在继续奋斗着,不断追赶着,向着更广袤的太空前进

    初中生世界 2020年42期2020-12-08

  • 奔向太空
    日成功返回预定着陆场。这标志着我国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技术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在此之前,只有美國拥有发射可重复使用航天器的能力。今年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再早以前,“神舟”“天宫”“嫦娥”等响亮的名字也引起过许多国人的激动。我国航天飞行器、探测器的名字取得相当有学问,也很符合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对太空的追索和向往。中国基本步入航天强国行列,不过中国的航天人们还在继续奋斗着,不断追赶着,向着更广袤的太空前进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20年11期2020-12-01

  • 新飞船回收EDL ——技术的新起点
    ,安全返回东风着陆场,验证了大型群伞和大载质量气囊技术,同时进一步巩固了软戈壁地貌区回收航天返回舱的处置能力。作为中国唯一从事航天回收着陆技术研究的科研机构,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为满足未来大质量的载人飞船返回舱的软着陆需求,经过多年探索与攻关,成功实现了基于“大型群伞+大载质量组合式缓冲气囊”的新型软着陆回收平台。与“神舟”飞船使用“单个降落伞减速+火箭反推着陆”的软着陆回收方案相比,新平台通过3 顶大型降落伞组成的群伞系统和多个大载质量组合式气囊系统,可以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20年3期2020-07-09

  • 着陆场
    李芳一着陆场修建接近尾声的时候,团长杨大胡子乘坐北京吉普来到了施工现场,当他在施工现场转了一圈后,对一营的施工进度和质量非常满意,他一高兴,就把正在指挥推车的一炮连连长田丰喊过来,要他上车。田丰跑步来到团长的吉普车前,正欲敬礼,杨大胡子笑着说,还敬什么礼,上车!田丰正要去拉车门,营长郑光强已经为他打开了车门,田丰没有想到营长也在车上,当他上车坐稳之后,杨团长对司机说,你给我沿着整个着陆场跑一圈,今天我要在我们自己修建的着陆场信马由缰地疯跑一次,看看开车跑完

    神剑 2018年3期2018-07-11

  • 月地转移轨道中应急调整异面着陆场的轨道控制及优化方法
    探测返回任务对着陆场的气象水文条件有着较高要求,但月地间转移轨道飞行时间较长,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倘若航天器在完成月地轨道射入(trans-Earth injection,TEI)之后,主着陆场出现影响回收安全的恶劣天气状况,则必要时只能通过在转移过程中实施一定的轨道控制来实现对位于不同再入平面内的主、副着陆场的调整.Apollo-11在再入地球大气之前,因主着陆场上空出现台风,被迫在再入段将再入纵程从2 200 km调整到2 800 km,最终安全降落在副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2018年2期2018-05-15

  • 王永志 把中国人送上太空
    飞船的回收对于着陆场的条件有着严格的要求。各国对航天员返回的着陆场都极为重视。王永志考虑最多的是,要让中国的航天员平安降落在祖国的怀抱。早在1993年2月初,王永志和赵起增将军率队开始对着陆场区进行地面详细勘察,先后在所有理论上适宜作着陆场的地方,组织了7次大规模实地勘察,历时101天,包括空中直升机勘察17架次,陆地勘察车辆行程23500公里,勘察面积18万多平方公里。最终,主着陆场选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地区,这里地势平坦、开阔,人烟稀少,平均每平方

    中华儿女 2018年3期2018-04-09

  • “黑鹰”之前:中国直升机的首次进藏之旅
    ——都兰(野外着陆场)——格尔木(机场)——沱沱河(野外着陆场)——温泉104道班(野外着陆场)——安多(野外着陆场)——当雄(旧机场)——贡嘎(机场);西线:贡嘎(机场)——日喀则(机场)——拉孜(野外着陆场)——昂仁(野外着陆场);东线:贡嘎(机场)——工布江达(野外着陆场)——林芝八一镇(野外着陆场)——林芝县(野外着陆场)——墨脱(野外着陆场);南线:贡嘎(机场)——泽当(野外着陆场)——隆子(野外着陆场)——错那(野外着陆场)——错美(野外着陆场

    航空世界 2017年6期2017-10-30

  • 守望神舟
    成功在内蒙古主着陆场着陆,2名航天员巡天万里后,安全回到祖国怀抱。这一刻,成功的喜悦笼罩着这片土地。如果把载人航天比作一篇文章的话,火箭腾飞是华丽的开篇,精准测控是内容的展开,那么承担飞船返回舱搜救回收工作的着陆场站,就是最后画上的句号。千里北上赓续荣誉进入着陆场站,一排排整齐的搜救车队,停机坪上蓄势待飞的直升机,鲜艳夺目的宣传横幅,都让人感到一种众志成城、决战决胜的昂扬气氛。我想,这样一股精气神不仅源自过硬的实力,更源于他们多年以来的深厚积淀。熟悉着陆场

    神剑 2016年6期2017-02-24

  • 大洋为你插上翅膀,大漠向你敞开胸膛
    多人还不知道,着陆场系统的回收人员正在位于东风着陆场一望无际的茫茫沙海之中,等待“长征七号”的飞船返回舱回到家园。东风着陆场处于我国西北的巴丹吉林沙漠腹地。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启用东风着陆场,也是世界上首次在沙漠地区进行飞船着陆的尝试。不仅如此,“长征七号”搭载的我国新一代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还将以弹道式返回方式 也就是以超音速的高速降落方式返回地面。由于下降速度太快,空气动力过载很大,又没有升力控制,因此无法控制和调整落点,只能“落到哪儿算哪儿”。

    神剑 2016年4期2016-12-10

  • “平安草原”准备迎接神11归来
    号飞行任务的主着陆场采访了相关指挥员与工作人员。着陆场创造五个“第一次”着陆场指挥部副指挥长李军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相比以往的载人飞行任务,此次任务的主着陆场系统创造了五个“第一次”。首先是航天员在轨驻留时间第一次超过一个月,对快速搜救提出更高要求。因为航天员在轨驻留时间增加到33天,返回着陆后身体出现不适的概率较大,必须尽快搜索返回舱、尽快到达着陆现场,争取第一时间对航天员实施医监医保和医疗救护。其次是第一次在寒冬季节执行航天员搜救任务。飞船返回时正

    环球时报 2016-11-182016-11-18

  • 返回舱搜救全程通信连续不间断
    日前,着陆场系统总设计师吴斌接受采访时表示:“为确保神舟八号飞船顺利安全返回,着陆场系统通过技术创新和硬件升级,首次实现了返回舱搜救全程北京中心与着陆场之间调度、话音和图像通信的连续不间断。”据悉,担负着陆场系统总体论证设计任务的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组织总体技术团队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工作,为空中搜救分队新增了通信直升机,新研直升机载中继卫星终端,突破了缝隙通信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解决了直升机旋翼对通信电波传输的遮挡及对飞行状态急剧变化的适应性等问题

    太空探索 2012年8期2012-12-28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八大系统(下篇)
    为主研制。8 着陆场系统着陆场系统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对飞船再入的捕获、跟踪和测量,搜索回收返回舱,并对航天员返回后进行医监医保、医疗救护的重要任务。着陆场主要包括内蒙古中部的主着陆场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内的副着陆场以及若干陆、海应急救生区。该系统拥有先进的无线电测量系统,能够在飞船进入大气层后对它的轨道实施跟踪、测量。该系统由总装备部测通所等单位承担。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11年6期2011-08-15

  • 一心追随你
    为神舟飞船的主着陆场,而承担飞船回收和航天员救援的队伍就是总装某基地活动测控回收部着陆场站。1975年,这支神秘的部队成功回收了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此后,又完成了21颗返回式卫星的测控回收及其他重大试验任务。2003年、2005年、2008年,他们圆满完成了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三次载人航天飞行的飞船和航天员回收搜救任务。四十年来,他们追星揽月,南征北战,可谓功勋卓著。2005年1月13日,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签署命令,授予他们“功勋着陆场站”荣誉称

    神剑 2009年4期2009-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