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草原”准备迎接神11归来

2016-11-18 09:13刘扬
环球时报 2016-11-18
关键词:返回舱分队天宫

本报赴四子王旗特派记者 刘扬

北京时间11月17日12时41分,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施分离,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即将踏上返回之旅。两名航天员已经在太空中工作生活30余天,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的新纪录。为迎接搭载他们返回地球的返回舱,地面人员也做好了周密的准备。《环球时报》记者在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的主着陆场采访了相关指挥员与工作人员。

着陆场创造五个“第一次”

着陆场指挥部副指挥长李军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相比以往的载人飞行任务,此次任务的主着陆场系统创造了五个“第一次”。首先是航天员在轨驻留时间第一次超过一个月,对快速搜救提出更高要求。因为航天员在轨驻留时间增加到33天,返回着陆后身体出现不适的概率较大,必须尽快搜索返回舱、尽快到达着陆现场,争取第一时间对航天员实施医监医保和医疗救护。其次是第一次在寒冬季节执行航天员搜救任务。飞船返回时正值冬季,着陆场现场气温较低,在抬送航天员、现场医监医保的同时,必须同步做好防寒保暖措施,确保航天员免受寒冻伤害。第三是首次有多种空中载体联合搜救。本次任务空中搜救分队包括8架直升机、2架无人机和1架固定翼飞机,多种载体协同飞行的组织指挥比较复杂。第四是第一次有如此多种新技术、新装备参试。主着陆场为这次任务增加了光学测量设备,特别是新配备的机载4G通信系统,具有传输速率高、带宽大、稳定性高的显著优势,能将各类搜救信息推送到4G系统的手持终端上,明显增强搜救指挥和通信保障手段。第五是第一次有三路分队同时后送北京。航天员身体状况确认正常后,将通过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接力送回北京;着陆24小时内,返回舱搭载的各种应用载荷也要运至北京,同时还要将整个返回舱通过专列运送至北京,三个分队同时行动,组织协同十分复杂。

李军智介绍说,为应对这些难点,科研人员采取各种优化改进措施。比如为避免航区飞行拥挤,将直升机、无人机和固定翼飞机设置在不同的飞行高度上。李军智透露,这次动用无人机搜寻返回舱是一大亮点:首先,无人机滞空时间长,在复杂气象条件下能提前起飞在空中守候;其次,无人机的拍摄视场较大,有助于尽快发现返回舱;第三是无人机拍摄图像较清晰,能直观地将现场处置程序、场景不间断地对外传送。

此外,指挥部还优化航天员救援方案。在打开返回舱舱门后,首先由医护人员对航天员进行检查,出舱后直接将航天员抬到加装医监医保设备的直升机上,在直升机上进行重力再适应过程。

气象条件完全满足回收要求

据介绍,神舟十一号飞船的返回舱将会降落在主着陆场所在的阿木古郎大草原。“阿木古郎”是蒙古语“平安”的意思,该草原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境内,这里有建于1758年、远近闻名的希拉木仁庙,当地也因此被称为大庙。而负责本次搜救任务的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着陆场站就建在大庙的一侧。

主着陆场的气象条件将是飞船能否按时返回的关键,而所有的气象条件中,最重要的就是地面浅层风的大小。据计算,飞船返回舱将在离地面10公里左右的高度打开降落伞减速,然后缓缓飘向地面。如果风力过大,飞船有可能飘出指定着陆区域,增加搜救难度。另外,如果地面风速过快,返回舱可能会被面积达1200平方米的巨型降落伞拖着在地面高速翻滚,对航天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17日上午,《环球时报》记者在位于大庙附近的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着陆场站采访了负责此次气象预报的光学气象站高级工程师王红军。他表示,气象站特别对冬季的强降温、大风、扬沙以及强降雪天气进行了分析。根据目前的判断,回收当天的天气条件完全满足回收条件。目前已排除出现沙尘暴、龙卷风等恶劣天气的可能性,而对于回收影响很大的雷电和风切变等极端情况也已排除。预计回收当天的天气能见度应该不错。

信息化助力航天员凯旋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着陆场站党委书记刘成介绍说,该测控中心着陆场站已经进行了多次包括回收在内的全系统演练。特别是测控回收段的演练,进行了9次天空和地面同时推进的合成演练、16次模拟机位演练、45次各分系统的训练,目前测试装备运行状态良好,已做好迎接航天员凯旋的准备。

救生回收队队长李磊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参试的8架直升机已做好地面搜索和通信设备的加改装工作,并对场区的地形地貌有了充分掌握。同时,他们还对特殊地点进行实地勘测,对危险地形进行标注,为复杂地形下的搜救提供了基础。

航天员的搜救一直是返回舱搜索任务的重中之重,据李磊介绍,他们在演练中还首次设置“模拟航天员”,以验证搜救工作的准确性和严谨性。担任“模拟航天员”的搜救队员王腾说,通过以第一人称视角参加演练,可以把抬送过程中的速度、扶助出舱的姿势等最直观的感受反馈给搜救队,对改进工作流程带来巨大帮助。

李磊透露,这是自神舟十号回收3年后,首次进行载人返回舱的搜索回收,他们的装备和技能在这3年中都经过了不小的升级。神十降落时,地面搜救装备还没有这么先进,他们目前配备有态势感知系统,队员经过简单的培训,手持一个Pad就可以实现在草原中的定位与搜索。而为地面分队配备的地面通信车,可以在行进中实现地面分队与指挥大厅之间不间断的通信。

而在空中分队中,本次直升机分队指挥机首次搭载了机载4G通信系统,负责空中指挥长、任务指挥员与北京飞控中心的通信保障工作,包含图像、数据、话音等方面的高速传输。这个系统可以提供APP的定制服务,降低操作员的操作难度。通过Pad手持终端就可实现所有功能,比如通过定制软件,既可以实现态势感知、调度通信功能,还能随时调取吊舱拍摄的搜索图像。▲

相关链接

两名航天员告别天宫二号

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生活了30天之后,景海鹏和陈冬两名中国航天员17日收拾“行李”撤回到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中,不过他们的返程之旅可不简单。

在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组合体分离前,两名航天员在地面科技人员的配合下,将实验室的有关试验装置和重要物品放置到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中。景海鹏在接受天地采访时透露,返回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在轨产生的实验数据的回收,并对舱内环境进行整理,最后还需要在离开天宫二号前进行状态设置。部分实验数据已下传到地面,其他信息则存放在存储卡上,由航天员带回地面。在太空栽培的生菜、结茧的蚕以及在太空中采集的尿液、唾液等样本也要带回地面分析。

据介绍,两名航天员返回前,还要把天宫二号打扫得干干净净。因为垃圾长期放在空间实验室比较危险,残余食品垃圾、卫生用品垃圾,还有在轨实验产生的电池、电极等都需要打包放入轨道舱,随轨道舱坠入大气层销毁。陈冬表示,临行状态设置,有点类似于长期离开一间房子前要断水断电。天宫二号还将继续在轨运行,并于2017年4月接受天舟一号飞船的访问。因此要保证整个电、水、气、通信都设置到位,总共有四五十项状态设置。

在完成这一系列工作之后,两名航天员回到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两个航天器分离后,神舟十一号飞船首先撤离至120米停泊点保持位置,在地面指令控制下逐渐远离天宫二号。一天后,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将首次从高度约393公里的轨道上返回。

据了解,搭载两名航天员的返回舱在完成撤离之后,还将经过制动离轨、自由下降、再入大气层、开伞着陆等步骤才能安全返回地面。▲

(刘扬)

猜你喜欢
返回舱分队天宫
成功着陆
“天宫课堂”讲了哪些“高能”知识点
环球图说
长春光机所研制设备 助力神舟十二号返回舱 成功着陆
俄组建反黑客特种分队
“天宫二号”里的大扫除
告别战火丛林女兵换红妆
俄第二批护航分队返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