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法

  • 浅析血证也可以巧用汗法
    临床诊疗中更是将汗法弃而为禁,甚至逐渐贯彻为临床医教内容的准绳教条。依循于此,常将血证部分真实病机与治疗精粹湮没,尤其在一些特殊案例诊疗时常显捉襟见肘,明清医家如赵献可、王清任、唐容川等在其临床总结中,对血证禁汗的传统观点进行回顾反思,在临床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巧妙运用汗法在部分出血顽疾获愈上起到关键作用,并具体从病机症候学角度阐释了血证证型分化后的汗法应用范围与方式,近年来屡有诸如运用风药取汗治疗血液病的报道及研究。笔者以古籍及临床体悟梳理汗法之于血证病机学

    环球中医药 2024年2期2024-02-26

  • 《广瘟疫论》关于“时疫汗法”的运用要点*
    的理论,并指出“汗法为治时疫之一大法也”[1]。其理论详细辨析了“伤寒汗法”与“时疫汗法”的差异,从病因病机、立法、选药、组方等方面都进行了区别。笔者立足于《广瘟疫论》,通过对比研究区分伤寒汗法与时疫汗法,探寻该理论及汗法本身在现代中医药防治疫病过程中的重要意义。1 《 广瘟疫论》对时疫汗法的见解汗法是指通过运用辛味发散的药物实现开腠理、调营卫、宣肺气等作用,使气血畅行,营卫调和,表邪随汗出而解的一类治法[7]。《黄帝内经》与《伤寒论》中对于汗法解表祛邪均

    中医药导报 2023年10期2023-11-13

  • 出汗是一门养生学问
    也是一门学问。“汗法”由来已久“汗法”就是通过发汗以祛邪外出解除表证的治疗方法,也称解表法,可使腠理(即皮肤毛孔)开、气血流畅、营卫调和,以解除肌表的邪气。汗法是古代医家在观察热病的过程中,见到汗出之后高热即退而总结出来的。其主要适用于外感表证,或虽汗出而寒热不解的表证等。老人经常吹空调,容易感染风寒,出现身痛、怕冷、鼻塞流涕等症状时,就需要以适度发汗的方式来振奋人体的阳气。通过汗液的排泄,风寒之邪很容易会随之排到体外,达到治疗的目的。然而,出汗虽有助治病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23年9期2023-10-01

  • 基于《伤寒论》“误汗”探析避误思维
    误治发生率。1 汗法不当而生变《伤寒论》中误汗相关的条文共有57条[1],汗法使用原则为:“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2]43违背此原则,使用不当将会伤及气血津液,导致正虚邪陷。汗法不当的形式不外四种——发汗太过、汗出不彻、不当汗而汗之、当汗而不汗。1.1 发汗太过 以《伤寒论》第20条: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附子汤主之。”[2]46为例。太阳病,发汗为其正解之法,但发汗太过,卫气因过汗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3年2期2023-03-22

  • 汗法治疗疮疡疾病探究
    的理论,指出应用汗法治疗疮疡疾病,后世历代医家据此将汗法治疗疮疡疾病应用于临床实践。但是在现在临床中,我们应用汗法治疗疮疡疾病却越来越少了,现代医家多选用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苦寒药物,大量或长期使用损伤脾胃,致使病邪传变入里[1],因此我们有必要从新认识汗法在治疗疮疡疾病中的作用,探求古人应用汗法所要达到的真正目的,让汗法能更好地运用于临床,提高中医治疗疮疡疾病的临床疗效。1 汗法治疗疮疡疾病溯源1.1 早在《内经》之前已有汗出治疗疮疡的临床实践《五十二病方

    环球中医药 2023年6期2023-03-17

  • 苦寒发汗法探析*
    安 271000汗法,亦称发汗法,作为八法之首,临床应用极广,不仅用于外感疾病,亦广泛用于多种内伤杂病。中医学自古以来重视汗法,应用得当,效如桴鼓,历代医家对于汗法的作用及汗法方剂的配伍思路、配伍理论等认识较为一致,在临床实践中,以证论法、以法选方,逐步确立了辛温、辛凉两大正法及若干变法。张子和作为攻邪派的代表医家,以汗吐下三法治疗诸病,对于汗法极力推崇,在《儒门事亲》中云:“风寒暑湿之气,入于皮肤间而未深,欲速去之,莫如发汗”[1]。张氏主张辛温之品善于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8期2023-02-13

  • 汗法治疗痹证验案2则
    的发展尤为重要。汗法作为“八法”之首,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不仅可用于治疗外感病,还可广泛用于各种内伤杂病的治疗。中医历来重视汗法的应用,素有“善治者治皮毛”之谓,应用得当,则效如桴鼓。本文分享采用汗法治疗痹证验案2则。1 汗法治疗痹证的机制痹证初期以感受风湿为主,风湿侵袭,先伤太阳,治则当遵循“邪在太阳,当从汗而解”。万峰等[1]认为,张仲景不拘泥于《黄帝内经》理论,通过大量临床实践总结出痹证外因重风湿、内因重肝脾肾的理论,针对性地提出“发汗”“利小便”的基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6期2022-12-13

  • 仲景“汗法”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汗法是利用解表之品辛散宣发之性,开泄腠理,发其汗,给邪以出路,使邪气随汗而解的一种治疗方法。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有大量发汗解表之剂,如麻黄汤类方及桂枝汤类方等,经方虽药味少,但力量恢宏,根据所描述的方证,为后世对汗法的运用奠定了基础。自古以来,汗法多应用于外感表证,又有表实表虚、风寒风热之不同,据证选方。随着对疾病的不断探索发现,该法逐渐被应用于多个领域,如肾系疾病、心系疾病、妇科疾病等,近年来应用于皮肤科疾病的治疗中,疗效尚可。1 汗法

    西部中医药 2022年3期2022-12-06

  • 徐小云从“其在皮者,汗而发之”论治荨麻疹经验*
    发之”理论,运用汗法治疗皮肤病,疗效显著。笔者有幸随徐老抄方学习,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1 “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概述“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意为治疗疾病,须因势利导,顺应病邪趋势,引邪外出[4-6]。疾病在皮肤时,采用汗法,使病邪随汗而出。汗法不仅仅用于有表证者,《灵枢·邪客》用汗法治疗失眠:“其病新发者,复杯则卧,汗出则已矣。”张仲景运用汗法治疗水肿、风湿等,《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言:“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

    河南中医 2022年8期2022-11-15

  • 出汗是一门 养生学问
    也是一门学问。“汗法”由来已久“汗法”就是通过发汗以祛邪外出解除表证的治疗方法,也称解表法,可使腠理(即皮肤毛孔)开、气血流畅、营卫调和,以解除肌表的邪气。汗法是古代医家在观察热病的过程中,见到汗出之后高热即退而总结出来的。其主要适用于外感表证,或虽汗出而寒热不解的表证等。老人经常吹空调,容易感染风寒,出现身痛、怕冷、鼻塞流涕等症状时,就需要以适度发汗的方式来振奋人体的阳气。通过汗液的排泄,风寒之邪很容易会随之排到体外,达到治疗的目的。然而,出汗虽有助治病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22年9期2022-05-30

  • 基于“汗之则疮已”探讨汗法在银屑病论治中的应用
    则疮已”出发探讨汗法在银屑病论治中的应用。1 汗之则疮已1.1 理论溯源 “汗之则疮已”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曰:“之温热者疮,下之则胀已,汗之则疮已,此腠理开闭之常,太少之异耳。”《内经》中所述“汗之”意为汗法这一治疗大法,“汗之则疮已”则指皮肤因感受外邪而生疮,当以汗法来治疗并会取得较好的疗效。历代医家在对《内经》思想研读的基础上,又传承发扬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如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曰:“疮热奋然高起……急发其汗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2年11期2022-03-02

  • 基于“其在皮者,汗而发之”辨治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论,在临床中应用汗法治疗PDPN,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介绍如下。1 病因病机马运涛[4]团队认为“脉络瘀阻”为PDPN的核心病机,总属本虚标实,气血阴阳亏虚,痰浊闭阻于脉络,痰、瘀、血互结,终致脉络不通。基于此,以“温润通”为治疗的基本大法,按照早期即麻木期,中期即疼痛期,后期即虚损期分期论治。仝小林[5]认为PDPN的基本病机为气虚血瘀,同时病机中亦有阳虚,寒入骨髓,总属阳虚寒凝血瘀。辨治过程中以控制血糖为首要目标,同时基于“糖络并治”的理论,扶助正气、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2年4期2022-01-01

  • 出汗是一门养生学问
    也是一门学问。“汗法”由来已久“汗法”就是通过发汗以祛邪外出解除表证的治疗方法,也称解表法,可使腠理(即皮肤毛孔)开、气血流畅、营卫调和,以解除肌表的邪气。汗法是古代医家在观察热病的过程中,见到汗出之后高热即退而总结出来的。其主要适用于外感表证,或虽汗出而寒热不解的表证等。经常吹空调,容易感染风寒,出现身痛、怕冷、鼻塞、流涕等症状时,就需要以适度发汗的方式来振奋人体的阳气。通过汗液的排泄,风寒之邪很容易会随之排到体外,达到治疗的目的。然而,出汗虽有助治病养

    农家参谋 2021年10期2021-12-05

  • 王明杰从玄府论“汗法开横窍、吐下开竖窍”
    应用高度概括为“汗法开横窍、吐下开竖窍”。王教授认为汗、吐、下三法疏散、上达、下通,能流通表里上下,通达经络气血,使邪去正复,其法虽各异,其机理却均有“开通玄府”之妙,又有作用趋向各有侧重的特点。本文从“汗法开横窍、吐下开竖窍”的理论基础、具体内涵、临床运用三个方面对王明杰教授的这一学术观点进行初步探讨。1 “汗法开横窍、吐下开竖窍”的理论基础1.1 玄府学说玄府学说是金元时期著名的医学大师刘完素首创,经后世医家不断补充、发挥而逐渐完善的中医理论。刘完素以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4期2021-12-05

  • 基于“给邪以出路”探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新思路
    论;给邪以出路;汗法;吐法;下法〔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doi:10.3969/j.issn.1674-070X.2021.03.013〔Abstract〕 The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Chinese medicine epidemics. 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a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3期2021-07-27

  • 汗法在糖尿病肾病Ⅳ期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年来有国内学者用汗法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了临床疗效研究,结果显示:这些患者的治疗效果均比较明显,可以促使患者蛋白尿量显著减少,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达标率显著,减少降糖药物使用剂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1]。为了更为深入研究,探寻治疗糖尿病肾病Ⅳ期的有效疗法,本研究观察了汗法在这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纳入研究样本均为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2 型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120 例,此类疾病的临床表现为早期糖尿病肾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91期2021-07-14

  • “以汗开路法”临证运用思路
    530022)汗法为中医治疗疾病“八法”之首,能宣通肺卫、开泄腠理、祛邪外出、调畅气机,汗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汗法是以汗祛邪、发汗解表,主要用于外感风寒表证。广义汗法是以汗调和营卫,畅通腠理、经络,调理气机,使阴阳调和[1]。汗法可广泛应用于外感疾病以及营卫失调、气血失调、经络不通、阴寒凝滞等内伤杂病。汗法形式多样,如针灸、推拿按摩以及运用辛温药物等[2-3]。黄贵华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提出“以汗开路法”,是用辛温的药物开路,破除阴寒、疏通经络、调

    江苏中医药 2021年9期2021-03-28

  • 基于李士懋“汗法新论”对玄府理论的思考
    系,其中提出的“汗法新论”在发挥了玄府理论的基础上,对汗法有独到的见解。本文以玄府理论为基础,探讨了李士懋“汗法新论”对玄府理论的发挥,并对玄府理论和汗法开玄的本质及其临床运用进行了思考。1 对玄府理论的理解1.1 玄府乃周身气液之通道“玄府”一词首见于《内经》,《素问·水热穴论篇》:“所谓玄府者,汗空也。”金元时期刘完素对玄府进行了深入地发挥,形成了玄府学说,认为玄府不只是汗孔,而是气机升降出入之门户、气血津液运行之通道,正如《素问玄机原病式》所云:“皮

    环球中医药 2021年3期2021-01-05

  • 艾儒棣运用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探析
    643000)汗法是中医“八法”之一,清代医家程国彭在《医学心悟》中说:“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2],指出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在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类治法。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中云“然皮肤之汗孔者,谓泄气液之孔窍也。一名气门,谓泄气之门也。一名腠理者,谓气液出行之腠道纹理也;……一名玄府

    医药前沿 2020年14期2020-12-02

  • 桂枝麻黄各半汤联合熏蒸发汗法治疗血瘀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可达到短期疗效。汗法是中医“八法”之一,可起到开腠理、宣肺气、调阴阳的作用,在血瘀型寻常型银屑病治疗方面有独特优势。笔者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4月,应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口服联合熏蒸发汗法治疗血瘀型银屑病2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1.1.1 银屑病诊断标准 符合《中国临床皮肤病学》中银屑病的诊断标准[1]:皮损为红色炎症性斑丘疹,皮损表面覆盖多层干燥银白色鳞屑。刮除表面鳞屑,可见半透明发亮薄膜,薄膜下可见点状出血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4期2020-08-05

  • 中医汗法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疗效及对患者临床症候影响
    本文主要探讨中医汗法对慢性肾衰竭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76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7例,年,35~65岁,平均(58.76±5.63)岁,原发疾病构成:肾病综合征13例,糖尿病肾病9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7例,病程(4.31±0.61)年。观察组中男20例,女18例,33~65岁,平均(58.63±5.57)岁,原发疾病构

    贵州医药 2020年7期2020-07-31

  • 李士懋运用汗法治疗高血压经验❋
    ,治疗高血压重用汗法。中医学中未明确提出高血压病名,而“头痛”“眩晕”的症状及临床表现与高血压极为相似,故将其归为一类。李士懋临床治疗高血压病时发现,患者多表现为寒邪凝滞型,因此重用汗法治疗收获颇丰,笔者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1]。1 运用汗法治疗的依据汗法是运用各种手段通过发汗以解除外邪的一种治法,临床主要用于表证。李士懋认为其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汗法是通过八法使阳加于阴,阴阳调和促使正汗出。狭义汗法是使用辛散发汗之品或者针灸熏熨,鼓动阳气,驱邪而使汗出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年1期2020-01-14

  • 话说晴雯的“小伤寒”
    医治疗八法之一的汗法,即解表法。《红楼梦》中有许多外感病的描写,也引用了相当多的伤寒病学派的术语。第十九回袭人“偶感风寒”,一百零九回贾母“感冒些风寒”;八十三回宝玉“着了点风邪,大夫们都说疏散疏散就好了”。中医典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就指出了汗法开泄腠理,逐邪外出的作用。但是,汗法应以汗出邪去为度,不宜过量。以防汗出过多,伤阴耗阳。中医以为: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发汗过多,往往伤及人体的脏腑之气,变生他病。拿晴雯来说,气血本

    醒狮国学 2019年3期2019-09-16

  • 《伤寒论》发汗不当辨析*
    薛武更 段锦绣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方法,使在表的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类治法[1],为“八法”之首。《伤寒论》一书中,十分重视汗法的运用,其立法精当,制方严谨,堪为后世之典范。除此之外,《伤寒论》一书中也有大量的条文对发汗不当进行了论述,给后世以警醒。笔者谨对书中发汗不当的论述进行归纳总结,认为其主要包括当汗不汗、不当汗而汗、汗出不彻、发汗太过四种情况,特论述如下,与广大同道交流。1 当汗不汗病在表,当用汗法汗法是表证的正治法,应用汗

    光明中医 2019年20期2019-03-20

  • 皮肤瘙痒发汗而解理论浅析*
    同,但为我们通过汗法治疗瘙痒提供了理论指导。其一“脉浮而迟,面热赤而战惕者,六七日当汗出而解,反发热者瘥迟,迟为无阳,不能作汗,其身必痒也。”其二是《伤寒论》第23条:“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其三是《伤寒论》第196条:“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综上所述,《伤寒论》中论痒三条,证机不同,但均为“不得汗

    江西中医药 2018年4期2018-02-13

  • 李士懋教授运用“汗法”治疗眩晕的临证经验*
    经验,发现近年来汗法治疗范围日窄,用之者日稀,以渐趋荒疏、萎缩,令人惋惜。为继承发扬中医学这一重要法则,故对汗法在临床中应用做出总结[2]。李士懋教授善用汗法治疗多系统疾病。笔者传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在上述理论指导下,应用汗法治疗阳虚寒凝、寒痹经脉、肝阳馁弱型眩晕收到良好效果,也为治疗眩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1 汗出的机制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促其发汗,使邪随汗解的一种治法。《素问·阴阳论别》云“阳加于阴谓之汗”,《素问·评热病论》“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8期2018-01-24

  • 张仲景汗法论治湿、水、饮病思路探析
    310053)汗法是指通过开泄腠理、调和气血、宣发肺气、促使发汗,以达到解表、解肌、调和营卫、宣散水湿、逐邪外出、开泄郁热的一种治疗大法。汗法不仅可以治疗外感病还可用于治疗杂病,祛风湿、散水饮是张仲景汗法的一大特色,湿病、风水、皮水、溢饮、支饮、饮邪郁肺所致的咳嗽上气、肺胀等都可随证选用。湿、饮、水异名而同类也,与人体津液代谢密切相关[1]。正常情况下,水液布散全身,上下内外,无处不至。正如《素问·经脉别论》所言:“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8年2期2018-01-22

  • 针灸配合汗法治疗痹症的疗效观察
    文就针对针灸配合汗法治疗痹症的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治疗痹症的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2014年5月~2017年5月,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48例,男32例,女16例,年龄17~76岁,平均年龄(48.92±6.89)岁,病程1天~17年,平均病程(11.69±6.52)年。对照组48例,男36例,女12例,年龄16~77岁,平均年龄(47.98±6.72)岁,病程1天~18年,平均病程(12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80期2018-01-22

  • 《伤寒论》中有关汗法的浅谈
    《伤寒论》中有关汗法的分类,发汗次第和发汗的禁忌症。以期提高知识理论和临床疗效。【关键词】《伤寒论》;汗法【中图分类号】R2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2..02《伤寒论》是一部以外感病为主论述疾病辨证论治的医书,完整的辨证论治体系与丰富的辨证论治思想是其特征。此书又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理法方药一线相贯、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成就与影响极大的重要医学著作[1]。“汗法”,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就有相关论述,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32期2018-01-21

  • 产后发汗方探析※
    此乃暗度陈仓的发汗法。笔者常用的产后发汗方具体如下:柴胡12 g,黄芩6 g,姜半夏8 g,生甘草6 g,生姜1片,蜜枣15 g,太子参15 g,桂枝10 g,白芍10 g。柴胡桂枝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中的方剂,由小柴胡汤和桂枝汤组合而成。小柴胡汤和桂枝汤皆可用于产后,如《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1]第2条:“产妇郁冒,其脉微弱,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

    中国民间疗法 2018年1期2018-01-20

  • 土家族医学(3)常用疗法
    医治疗疾病主要用汗法、泻法、赶法、止法、补法、温法、清法等7种治疗方法,具体内容介绍如下:汗法 是开通汗窍、驱逐瘟气的一种治疗方法。其主要作用是驱逐入侵在肌肤的病气,如寒、湿。适用于外感疾病、水蛊胀或疮疡、流痰疾症的早期,以及出水痘未透的阶段。汗法又分三类:热法,用热性药物治疗表寒证;寒法,用冷凉药物治疗表热证;补法,對体质虚弱,又感病气者,即在应用温、寒药物发汗时,适当用一些补气血的药物,使之既无损元气,又达到驱除病气的作用。泻法 该法是驱逐体内结滞、通

    家庭医药 2017年9期2017-09-14

  • 发汗疗疾常被错用
    的方法就是中医“汗法”的一种实践。汗、吐、下、和、温、补、清、消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八种基本方法,汗法居八法之首,足见其在中医治疗中的地位。汗法亦称解表法,是通过开泄肌肤腠理、调和营卫、发汗以祛除表邪的治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明确了汗法的应用原则和立论根据。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汗法的使用却有些泛滥。各种各样的汗蒸馆大肆宣扬发汗可以排毒减肥、美容养颜、提高机体免疫力;真正患病时往往又不经辨证就随便发汗。其实,这里边潜藏着很多健

    养生保健指南 2017年6期2017-06-29

  • 土家族医学(3)常用疗法
    医治疗疾病主要用汗法、泻法、赶法、止法、补法、温法、清法等7种治疗方法,具体内容介绍如下:汗法 是开通汗窍、驱逐瘟气的一种治疗方法。其主要作用是驱逐入侵在肌肤的病气,如寒、湿。适用于外感疾病、水蛊胀或疮疡、流痰疾症的早期,以及出水痘未透的阶段。汗法又分三类:热法,用热性药物治疗表寒证;寒法,用冷凉药物治疗表热证;补法,对体质虚弱,又感病气者,即在应用温、寒药物发汗时,适当用一些补气血的药物,使之既无损元气,又达到驱除病气的作用。泻法 该法是驱逐体内结滞、通

    家庭医药 2017年17期2017-03-25

  • 中医小知识
    论》中已有论述。汗法(发汗法)服用有发汗作用的药物,通过发汗,解除表邪。汗法有退烧、透疹、消水肿、去风湿等作用,主要适用于外感表证及具有表证的痈肿、麻疹、水肿早期(上半身肿较显著)等。发汗解表以汗出邪去为合适,发汗太过能损伤津液,甚至大汗不止,引起虚脱。凡心力衰弱、吐泻失水、出血、津液亏损的都应禁用汗法。如果体质虚弱而确有需要发汗解表时,应配合益气、滋阴等药同用。解表即汗法汗法能解除在表之邪,故称。辛温解表指使用药物性味辛温、发汗力强的方法治疗表证。本法

    中老年保健 2017年6期2017-03-23

  • 国医大师李士懋狭义汗法脉象求索
    医大师李士懋狭义汗法脉象求索张晓雷 王玉光第二届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通过对“阳加于阴谓之汗”的深刻思考,结合自己几十年的临床经验,对汗法具有独特的认识,著有《汗法临证发微》一书,对中医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李老重视脉诊,其汗法亦是以“平脉辨证”为核心,因此,理解李老狭义汗法的相关脉象,对于掌握李老汗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李老汗法相关脉象进行总结分析:李老狭义汗法主要治疗寒凝证,必有寒邪存在(外袭之寒或者内生之寒);李老以“平脉辨证”为理论核心,相关脉象常作

    环球中医药 2017年1期2017-03-01

  • 探讨运动汗法在寻常型银屑病治疗中的应用
    琳常占平探讨运动汗法在寻常型银屑病治疗中的应用●王洪芬1李琳1常占平2为探讨运动汗法在寻常型银屑病治疗中的应用,本文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任意2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采用运动汗法进行治疗的效果,设为实验组;以同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另外任意2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采用西药进行治疗的效果作为参照,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运动汗法的疗效、安全性均十分突出,值得推广。银屑病;运动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俗称牛皮

    保健文汇 2017年6期2017-02-01

  • 《伤寒论》中解表剂的运用时机※
    应根据病势,复用汗法,总以邪尽为度。1.4 汗后病解则停用解表剂不可过汗仲景十分重视汗法运用的法度,多次强调了中病即止,不可过用的理念。对于汗后病解者,停用解表剂,不可过汗。如桂枝汤方后注云:“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对过汗导致出汗不止者,还要采取一定的止汗措施,如38条大青龙汤方后注云:“汗出多者,温粉扑之”。若过用发汗,或汗不得法,则可能导致变证丛生。例如用大青龙汤发汗过多,可出现“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的病理变化;如伤及津液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7期2017-01-27

  • 初探用汗法治疗早期风寒型感冒
    ]。下面就自己对汗法治疗早期风寒型感冒做总结,从适应证、方法、作用机理、注意事项浅析如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风寒感冒症:鼻塞声重,喷嚏,流清涕,恶寒,不发热或发热不重,无汗,头项强痛,肢体酸痛,口不渴,咳嗽,痰白质稀,舌淡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等[2]。方法:首先口服风寒感冒颗粒(云南白药集团生产)。用生姜20 g煎汁300 mL,冲泡风寒感冒颗粒,儿童、年老体弱者用1袋,成年人用2袋,温服药物。其次泡脚,泡脚时用容量15 L的桶,用生姜100 g加水3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36期2017-01-20

  • 汗法论伤寒“存津液”与温病“护阳气”❋
    110847)汗法属于中医治法八法之一,通过开泄腠理,汗出邪去,尤适于表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汗为五液之一,《素问·宣明五气》曰:“五脏化液,心为汗。”故伤寒在使用汗法时尤为重视汗出程度,防止损伤津液,以达到“善治者,治皮毛”的目的。阳气温煦、推动人体的脏腑功能,阳不足则生内寒,阳气不通则痰瘀阻闭,而温病应用汗法可达到卫阳、通阳的目的。1 伤寒汗法“存津液”“存津液”思想萌芽于《内经》,张仲景在强调扶阳气的同时,亦提出“胃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年12期2017-01-16

  • 《儒门事亲》汗吐下理论特色研究❋
    门事亲》;攻邪;汗法;吐法;下法;张子和《儒门事亲》为张子和所著。张子和(约1156~1228年),名从正,字子和,金代睢州考城人,春秋时期此地为戴国,故自号戴人。金元四大家之一,攻邪派代表人物。有关张子和的学术思想,现代著名中医学家任应秋教授指出[1]:“从正之学,远则取法乎《素问》《伤寒论》,近则独宗于刘完素。”具体而言,其倡邪去正自复的观点,治病重驱邪;其攻邪之方法,重在汗吐下三法的运用;同时驱邪不忘补虚,主张养生当食补。对于其汗吐下三法前人的研究已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年10期2017-01-16

  • 浅析汗法在外吹乳痈初期治疗中的应用*
    01199)浅析汗法在外吹乳痈初期治疗中的应用*蔡国英1沈君敏2(1.上海市闵行区吴泾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闵行分院,上海200241;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闵行分院,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上海 201199)对以汗法治疗外吹乳痈初期的学术理论从治则治法的理论基础、临床应用的辨证要点、选用药物及煎服方法几方面加以简要论述,并附典型案例1则。汗法 解表法 乳痈 急性乳腺炎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疾病,临床局部表现为乳房结块、红肿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9期2017-01-15

  • 论《伤寒论》少阴病误汗
    》 少阴病 误汗汗法为《伤寒论》中常用的治疗方法,是一种通过药物或者热力的作用,使人体腠理开泄,汗液于外,而驱邪于外,临床多以治疗外感疾病。但汗法对于少阴病的治疗却存在很多弊端,如果辨证、治疗失误可致病情进一步发展甚至危及生命。《伤寒论》中便有针对少阴病误汗的相关探讨。1 “少阴病不可发汗”的相关分析“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少阴以阳气为重,仲景以脉“微”提示少阴阳虚;白天应阳气用事,当阳气不能养神时则欲寐[1]。本病证阶段是六经病变的后期阶段,出现

    中医药通报 2017年2期2017-01-14

  • 浅谈伤寒汗法与温病汗法之异同
    053)浅谈伤寒汗法与温病汗法之异同周迪俞欣何贤松高祥福(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杭州310053)汗法主要分“辛温”、“辛凉”两大法,即伤寒汗法和温病汗法。通过从理论基础、治法原则、适应病证及方药四个方面进行讨论,比较二者的异同。两大汗法都以《內经》为理论指导,都通过使用辛散的药物,使邪从表而出。但二者却又一寒一热相互对立。另伤寒汗法不仅运用于表证,内伤杂病也有广泛的运用,温病汗法则主要用于温热表证。二者同源异流,相互补充,都是汗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

    黑龙江中医药 2016年1期2016-03-11

  • “温病汗法”之我见
    075)1 温病汗法诠释温病是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的一类外感热病。有医家片面认为仲景伤寒中辛温麻桂发汗方为汗法,因此诟病,以汗法治温热,以温治温,以火济火,极非所宜。然而,汗法是“指通过开泻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在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类治法。汗法不以汗出为目的,主要是通过出汗,使腠理开,营卫和,肺气畅,血脉通,从而能祛邪外出,正气调和。所以汗法除了主要治疗外感六淫之邪所致的表证外,凡是腠理闭塞,营卫郁滞的

    江西中医药 2015年8期2015-04-15

  • 李士懋汗法的理论创新及临床应用
    老中医经验李士懋汗法的理论创新及临床应用胡志勇1李彦丽2任伟亮2朱艳风2王金榜2(1 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石家庄,050011; 2 河北省中医院骨伤二科,石家庄,050011)汗法是通过发汗解表、宣肺散邪的方法,使在表的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自古汗法多用于治疗外感表证、疹出不透而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痒等表证。国医大师李士懋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对汗法提出创新性的个人见解。在以平脉辨证为主的辨证理论指导下将发汗法应用到里证、虚实夹杂证、阳虚寒凝证

    世界中医药 2015年3期2015-04-03

  • 论《伤寒论》中汗法伤阳
    于六经辨证,其中汗法为八法之首,在《伤寒论》中应用最广,而集中体现在太阳病篇中。《伤寒论》中有关汗法的条文约占全书三分之一而有余,与汗法有关的方剂则有17首,其内容丰富,对后世的临床指导有深远意义[2]。1 《伤寒论》中汗法原则《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汗法是通过解表发汗的方法,使邪从汗解,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仲景在太阳病篇中应用汗法最多。太阳经为三阴、三阳之首,为人体一身之藩篱,是人体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护线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1期2015-02-20

  • 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机制探析
    730000)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机制探析余海艳,金智生,王 倩,张梅菊(甘肃中医药大学 中医临床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病机为消渴日久不愈,阴损及阳,以致气血运行、水液代谢异常,气滞、血瘀、痰浊闭阻经络,筋脉失养,发为本病;其主要证型为气阴两虚、痰瘀阻滞。依据其病机与证型,提出汗法亦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并进一步对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机制做一探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汗法;机制糖尿病神经病变(diabet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17期2015-02-09

  • 基于《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1911-1949)》的汗法计量研究
    -1949)》的汗法计量研究许吉,施毅*,邓宏勇,袁敏,张洋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信息中心,上海 201203《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1911-1949)》由上海图书馆建设,是目前比较全面的民国时期文献数据库。汗法又称解表法,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原则,本文通过检索《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1911-1949)中民国时期各类期刊关于汗法的研究文献,探讨汗法研究在民国时期的状况。民国时期;汗法民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历史时期,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14年1期2014-09-28

  • 汗法应用之宜忌
    明650600)汗法为中医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治疗大法之一。汗法应用得当可获立竿见影、覆杯即安的效果。应用失当,变证蜂起,可谓祸不旋踵。因此,历代医家对汗法的应用宜忌论述颇多。然而,现代临床对汗法的应用存在误区,由此引起的不良后果可以说是不乏其陈。今结合历代医家对汗法应用宜忌问题的阐述对现今临床应用汗法不当之处加以探讨。1 仲景为辛温发汗的禁忌奠定了理论基础仲景在《伤寒论》中注明了临证运用麻黄汤的9种禁忌证,究其实质适用于所有辛温发汗的方剂。9条原文(83、

    吉林中医药 2014年1期2014-04-15

  • 针灸“汗法”考略
    0193)针灸“汗法”考略李阳(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汗法”为中医治疗外感疾病之大法,可开泄腠理,驱邪外出。“汗法”在针灸治疗中的应用最早由《内经》提出,但直到宋·琼瑶真人《针灸神书》才有了明确的取穴、手法操作和针对适应病证的详细介绍。宋代以后,各家又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提出了各自关于“汗法”的取穴和操作,在临床应用中也都有明显的效果。针灸疗法 汗法 考证“汗法”为“八法”之一,为中医治疗外感疾病之大法,可以开泄腠理,驱邪外出,常用来治疗感

    江苏中医药 2014年7期2014-04-15

  • 基于《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1911—1949)》的汗法计量研究
    时期文献数据库。汗法又称解表法,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原则,本文通过检索《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1911-1949)中民国时期各类期刊关于汗法的研究文献,探讨汗法研究在民国时期的状况。关键词:民国时期;汗法doi: 10.3969/j.issn.2095-5707.2014.01.009The Study of Sweating Based on the Full-text Journal Database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2014年1期2014-03-26

  • 宝宝发热,该看中医还是西医
    过辨证施治,采取汗法、泻下法、清法、温法等方法治疗,而不是一味地捂汗。捂汗只适用于风寒郁表的时候,如患儿表现为发热恶寒(怕冷或冷得打哆嗦,喜多盖被子)、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发汗使表邪得以驱除。但是宝宝寒邪极易化热入里(这是宝宝的特点),使用汗法就会促使热入心包、肝风内动而引起抽风。对于这种情况,捂汗就好比火上浇油。可见,中医汗法的使用也是需根据不同情况的。发汗应以汗出邪去为度,不宜过汗,以防消耗津液。使用汗法还必须注意季节与气候变化,不

    为了孩子(孕0~3岁) 2014年3期2014-03-22

  • 汗法辨治皮肤瘙痒
    决的问题[5]。汗法作为开发肌腠、疏散外邪的治法方法,在临床辨治瘙痒类皮肤疾病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6],兹对应用汗法辨治皮肤瘙痒的遣方用药规律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临床组方选药提供参考。1 汗法治疗皮肤瘙痒的理论依据中医药辨证治疗皮肤瘙痒有着丰富的理论记载和临床经验。对于瘙痒的病因有“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热甚则痛,热微则痒”、“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无风不作痒”、“湿盛则痒”、“血虚不能荣肌肤则痒”等诸多种认识,其治法有清热凉血止痒、祛风止痒、除湿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3年3期2013-08-15

  • 浅论汗法的临床应用
    310017)汗法作为八法之首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笔者在临床中也常应用汗法治愈多种疾病,现将临证时应用汗法的管窥之见介绍如下。1 关于汗法的内涵问题汗法最早见于《内经》,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一般认为汗法是通过发汗解表、宣肺散邪的方法,使在表的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方法。由于表不单指肌表、皮毛、肌腠,还应包括筋、骨、经络、官窍和六腑,所以只将汗法理解为发汗解表是片面的。善使“汗下吐”三法的金元医家

    江西中医药 2013年6期2013-08-15

  • 汗法治疗慢性肾衰竭中医机制研究*
    积累了很多经验,汗法治疗也是中医学重要的特色疗法,有一定的优势。现代医学认为[2]汗腺功能与残余肾功能有较多相似处,本文主要从中医角度探讨中医汗法治疗慢性肾衰竭机制。1 中医对慢性肾衰竭认识慢性肾衰竭根据其临床症状体征、发病病因、病生理等方面认识,可属于中医学[3]的“水肿”、“癃闭”、“肾风”、“关格”、“肾劳”、“溺毒”、“肾衰”等范畴。慢性肾衰竭[4-5]早期多以邪实为主,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后期耗伤正气,形成虚劳或关格,并容易出现外邪侵袭、邪气内生

    中国中医急症 2013年9期2013-01-24

  • 仲景汗法在损美性疾病治疗上的运用探析
    在皮部,故可通过汗法祛出郁于体表之邪,达到治疗的目的。仲景秉承《内经》中汗法,更将汗法的临床运用在《伤寒杂病论》中,兹探讨其中经方治疗损美性疾病特点,以示汗法如何应用于损美性疾病。1 正虚邪微,小发汗,以和营卫本法代表方剂为桂枝麻黄各半汤。《伤寒论》23条:“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

    中医研究 2012年11期2012-01-24

  • 汗法的配伍技巧及临床应用研究
    前景[1]。由于汗法在治法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与实用价值,故汗法被古人列为“八法”之首。本文对汗法的临床应用技巧及药物配伍规律作进一步探讨。1 汗法的内涵及适应证1.1 汗法的内涵 汗法是运用具有辛散轻扬、宣透发散、疏泄腠理作用的方药,以开泄腠理、透邪泻热、调和气血、宣发肺气、促进发汗,以达到发汗、解表、透疹、宣湿、退热、散火、消肿、疏利经脉、逐邪外出、调达气血等作用的一种治疗大法。1.2 汗法的适应证 汗法主要适用于外感病邪侵犯体表所引起的各种表证,以及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1年3期2011-02-09

  • 老年健身的发汗法
    中国医学早就把“汗法”列为八大治疗方法之一,而且是应用最广的一种“治疗大法”。通过中医的“汗法”可以解表散邪、退热、止痛和治疗多种疾病。现代医学也用发汗止痛药物来治病。翻开中外的有关文献,古今中外的医学工作者使用汗法的具体手段很多,有吃热粥发汗,服解表药发汗,用发汗药发汗,盖被发汗,加热发汗等等。老年人由于活动较少,在正常的情况下出汗不多,通长只是生理上的“隐性出汗”。如果采用科学的方法,定期适度地让老年人发生一次“显性出汗”,也就是流一次肉眼可见的汗水,

    祝您健康 1983年3期1983-12-28

  • 民间发汗和中医汗法
    法的第一大法——汗法演化来的。体若燔炭汗出而敬这句话出自两千多年前,中医最早的一本经典著作:《内经》。意思说发烧的时候,皮肤表面摸上去灼热烫手,可以通过发汗,使毒邪随汗外泄,让热度降下来。这种处理和现代西医的治疗是共通的。西医遇到体温40℃,肌肤灼热,头痛如裂的患者,也常给予安乃近、阿司匹林之类的解热镇痛药,使之发汗退烧。西医认为,出汗对人体的主要作用,就是调节体温和排泄。即使冰冻三尺,人体每天仍然要出汗500瘫升,只是感觉不明显,叫做不显性的出汗。至于显

    祝您健康 1981年5期198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