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诗

  • 卷首
    成语,现在有“朗诵诗”的通名。但“诵”本是背诵文辞的意思,和“抽绎义蕴”的“读”不一样;虽然这两个词也可以通用。“高声朗诵”正指背诵或准备背诵而言,倒是名副其实。白话诗文的朗诵,特别注重“义蕴”方面,而腔调也和背诵不同。这该称为“朗读”合式些。再从语文教学方向看,有“默读”,是和“朗读”相对的词;又有“精读”“泛读”,都着眼在意义或“义蕴”上。这些是一套;若单出“朗诵”,倒觉得不大顺溜似的。最有关系的还是“诵”的腔调。所谓“诵”的腔调便是私塾儿童读启蒙书的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3年8期2023-10-11

  • 尹世霖:一个被低估和漠视的“教师作家”
    辍,尤擅长儿童朗诵诗和历史题材文学创作。其中,作为中国当代朗诵诗的奠基者和主将,他先后出版《红旗一角的故事》《少年朗诵诗选》《尹世霖儿童朗诵诗选》《夏令营朗诵诗集》《中国儿歌一千首》等十几种深受小读者喜爱的朗诵诗集,为推动少年儿童朗诵诗发展和普及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他也以《岳云小将真传》《文明之花五千年》《三国兴亡》等几种长篇历史题材文学作品,以及《冷眼热游大洋东》等若干散文随笔,而成为文学创作领域内的多面手。他在文学活动组织方面的能力和贡献也有目共

    写作 2023年3期2023-10-09

  • 请你朗诵一首诗
    诗,当然也不会朗诵诗。春天来了,红松鼠又跑到土坡上欣赏风景的时候,突然发现,土坡上冒出了十八棵绿生生的小松树!奇怪,是谁栽种了这十八棵小松树呢?红松鼠想呀,想呀,终于想起来了:也许是自己埋藏在这里的十八颗松果破土发芽了吧?记得去年秋天,他在土坡上埋藏了十八颗松果,那是他准备过冬的粮食。他埋好松果,刚想离开,突然遇见了河马大诗人。河马大诗人被这里的风景迷住了,于是诗兴大发,站在高高的土坡上,挺起胸膛激情四射地朗诵起诗歌来。河马大诗人朗诵了一首又一首,他的嗓音

    儿童时代 2023年6期2023-08-31

  • 大时代的小命题
    梁宗岱在《谈“朗诵诗”》一文中提到,“朗诵”是一种抒情的、兴奋的、激动的读法,不是唱歌,不是说话,更不是读古诗的“吟”。对于“诵读”内涵的探究,更多的是结合古诗文的吟诵进行的。不过,不容回避的是,在当时的语境下,大多数专家学者在提到“朗诵”和“诵读”时,其内涵时有交叉。2.确定对象朗诵和诵读作为一种艺术样态,许多现在习以为常的内容在当时都属于较新的研究范畴。当时的专家学者从不同文体入手,研究朗诵面对不同的材料,应采取的态度以及采用的技巧等。李健吾、朱自清、

    出版参考 2023年6期2023-08-10

  • 世界上的事物并不完整
    《21世纪校园朗诵诗》等多种作品。曾获中国作协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等多种奖项,多篇作品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我和大力掰手腕掰到一比一平突然,上课的铃声响了我们只好停下来,走进教室上了课,我还一直在想到底是我会赢呢还是大力会赢呢一场充满悬念的角逐一场没有胜负的比赛留下的只有遗憾黎明,我正做一个噩梦一条大蛇要吞掉一窝小鸟我大声喊:小鸟快飞呀,快飞可妈妈在叫我:该起床了一整天,我都在想小鸟是脱离了危险还是被大蛇当作点心吃掉?一场恐怖剧刚刚拉开帷幕有

    红蜻蜓·中年级 2023年5期2023-05-24

  • 《诗刊》的成长:诗刊社的“跨界”与“有声” ——诗刊社与中国当代诗朗诵及朗诵诗发展关联研究
    国当代诗朗诵及朗诵诗的关联。诗刊社作为中国作家协会的所属单位,不仅创办了一份颇具中国诗歌品位的国家级期刊《诗刊》,同时在中国当代诗朗诵活动持续开展方面进行了可贵探索。朗诵艺术家殷之光说:“在发展朗诵艺术,推动群众性的朗诵活动方面,《诗刊》社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曾负责过《诗刊》工作的张光年、臧克家、徐迟、李季、葛洛、严阵,以及邹荻帆、柯岩、邵燕祥等同志都非常关心朗诵活动的开展。”[1]那么,诗刊社究竟如何策划富有特色的诗朗诵主题活动?这些主

    华中学术 2023年4期2023-03-15

  • 声音的“政治” ——20 世纪前半叶中国现代诗歌朗诵理论研究
    建设。同时,“朗诵诗”作为一个具有宣传意味的概念也在抗战时期被提了出来,有些理论研究者甚至把“朗诵诗”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这种观念一直延续到抗战结束。比如朱自清认为,朗诵诗是“新诗中的新诗”[2]。不过,“朗诵诗”是否具有独有的地位,不同的论者有着不同的观点。“纯诗”论者与“大众化”论者,对“大众是否能够接受诗歌朗诵”这一问题的观念也有所不同。部分“纯诗”论者,如梁宗岱、沈从文等,认为大众至少要经过“相当的教育”,才能在诗歌朗诵的氛围中有所收获,但大多数“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1期2022-11-23

  • 满目青山夕照明 ——《董耀章朗诵诗词集》漫谈
    谈谈属于新诗的朗诵诗。有人认为朗诵诗是应景之作,艺术含金量低,艺术价值不大。我不这样看。从源头上看,最早的诗歌就是在劳动过程中生成的,劳动者把心中的感受吟唱出来就是诗歌。那时,诗歌与生活关系密切,诗与歌是合二为一的,诗都能唱,都能诵。后来诗歌中歌的功能渐渐弱化,以至消失。到了现代诗风行的阶段,有些诗歌读不通,读起来不是行云流水,而是结结巴巴,像卡顿一样难受。诗歌的功能变得残缺不全,所以有些人干脆把诗歌叫作诗,这是符合实际的,是有道理的。诗歌不管怎么写,传统

    火花 2022年7期2022-10-22

  • 你好太原!你好晋阳!(朗诵诗
    □陈彦玲回江南和爸爸寻访过日出进太行陪妈妈迎接过曙光两个人拥着情眺望过灯塔一个人带着爱飞越过海洋走城墙看青砖惊讶过石窟进古镇品门环叩问过青龙你和我在清晨互道过早安我独自在夜幕下陪伴过夕阳无论到哪里都不会忘记晋阳就在这里在晋阳湖旁读春芽冬雪风景从未远离大水巷跟哥哥守候过夜火上马街陪姥姥拥抱过晨光南华门丁香花弹奏过婉转并州路行道树哼唱过悠扬迎泽湖藏经楼看惯了烟雨晋祠园对越坊镌刻过风霜崇善寺大悲殿写满了虔诚双塔间万年青绽放着辉煌无论到哪里都不会忘记太原就在这里在

    都市 2022年7期2022-10-22

  • 诗坛大家 黄钟大吕 ——读《董耀章朗诵诗词集》
    韩玉峰《董耀章朗诵诗词集》近日由三晋出版社出版。诗人董耀章著作等身,姑不言其文集、哲言集、格言集、书法集种种,仅诗歌集已经出版的就有13种,加上这本《董耀章朗诵诗词集》就有14种了。盛矣哉,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就!说董耀章是“诗坛大家”,绝非溢美之词,看他几十年写了那么多的诗,出版了那么多的诗集就不足为怪了。董耀章的14种诗歌作品集里有诗集9部(《虎头山放歌》《彩色的原野》等),长诗2首(《万家寨之歌》《黄河放歌》),叙事长诗2首(《虎穴少年》《美娘魂》),

    火花 2022年7期2022-10-22

  • 论中国现代诗歌对芝加哥诗派的选择与接受
    国现代都市诗、朗诵诗和轻松诗的产生与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纽约、芝加哥逐渐成为繁荣的现代化大都市。诗人桑德堡身处这样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为美国社会的繁荣而欢欣鼓舞,写下了大量以现代都市生活为题材的诗作,桑德堡因此被称为“工业美国的诗人”。此类作品收入《芝加哥诗集》(,1916)、《烟与铁》(,1920)等诗集中。刘延陵早在1922年就撰文介绍桑德堡的多部诗集,认为其写作取材于农民和工人生活,作品中“发电机的声音,舂谷

    文艺研究 2022年8期2022-08-30

  • 朗诵的现代性:语言、文体与技巧
    和工具。(二)朗诵诗运动:大众化诗歌的语言、文体试验朗诵诗运动是抗日战争爆发以来,作家们为抗日宣传所进行的面向群众的大规模的朗诵活动。最初以东北流亡作家为主体在武汉展开,后来经过重庆、延安而波及全国。与沙龙式朗诵相比较,朗诵诗运动呈现如下特征:1.大众语成为新诗语言工具“五四”以来的新诗,虽是用白话文写作,但造词的过程中较多地使用了西洋的“款式,文法,词法,句法,章法,词枝”[12]等,是欧化的白话文,无法走进大众。为了宣传抗日,使“识字的人看得懂,不识字

    华中学术 2021年4期2021-01-11

  • 朗诵与“文学的国语”的成长 ——论朱自清的朗诵观
    也会在朗诵会上朗诵诗和散文,如有一次就在朱光潜家中朗诵了《卡尔佛里》和《给亡妇》,在朱光潜看来,朱自清“对于语体文不但写得好,而且也读得好”[3]489。虽然这一时期的朗诵活动主要是新诗音节的试验,但后来成为抗战诗歌朗诵运动的源头。3.战后“朗诵诗”抗战时期,诗歌朗诵越来越流行,效果也愈发显著,一种新诗体——“朗诵诗”在朗诵运动中诞生了,这引起朱自清对“朗诵诗”的思考。首先,朱自清认为“朗诵诗”是一种独立的诗体形式,它是新诗朗诵运动的产物。“朗诵诗”与一般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6期2020-12-09

  • 朗诵诗对“诗教”传统的继承与实践
    合为事而作。”朗诵诗作为诗歌朗诵活动或文艺节目所作的一种新诗文体,凭借其抒情性与音乐性、大众化审美特性,朗诵艺术视听性与舞台性的综合特征,借助全媒体时代便捷的传播方式,将诗歌与天下安危紧密联系起来,赓续了中国的“诗教”传统。一、朗诵诗文体的当代价值在20世纪中国现当代诗歌的演进过程中,朗诵诗在促进新诗“大众化”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朗诵诗”与抗战时期的“诗歌朗诵”运动相伴而生,闻一多说朗诵诗是“新诗中的新诗”。朗诵诗“在态度上是人民立场,在功能上是团

    散文百家 2020年4期2020-11-19

  • 朗诵诗的三个维度
    。诗人李自国的朗诵诗精选集《回声四起的祖国》提供了新诗朗诵的范本,其“精致性”可以从情感、音乐美和语言三个维度来进行探究。关键词:  朗诵诗;情感;音乐美;语言中图分类号: I2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8264(2020)04-0061-05歌与诗的咏、诵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文化传统。六朝时的沈约在其《谢灵运传论》中曾说:“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这说明歌咏之事自生民以来就存在了。尽管当时所“歌咏”的内容未必是

    今古文创 2020年4期2020-09-10

  • 朗诵诗的三个维度
    。诗人李自国的朗诵诗精选集《回声四起的祖国》提供了新诗朗诵的范本,其“精致性”可以从情感、音乐美和语言三个维度来进行探究。关键词:朗诵诗;情感;音乐美;语言中图分类号: I2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8264(2020)04-0061-05歌与诗的咏、诵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文化传统。六朝时的沈约在其《谢灵运传论》中曾说:“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这说明歌咏之事自生民以来就存在了。尽管当时所“歌咏”的内容未必是诗,但是对于诗而言,“歌咏”

    今古传奇·故事版 2020年4期2020-08-25

  • 听觉传达的模式与结构
    期“诗朗诵还是朗诵诗”的问题并没有在十七年时期得到解答,与此相反,内在于诗的声音结构无法通过外在于诗的朗诵行为传达给听众的同时,语境的意义逐渐膨胀直至吞噬了诗歌本身。关键字:诗朗诵;朗诵诗;声音;动员十七年时期诗朗诵作为情感动员的方式广泛存在着,且具有着不同的模式和文本结构。这一方式要突破重重关卡完成对大众的情感动员:诗人、诗歌文本、朗诵者、朗诵者再生产的诗歌文本、语境、听众。“诗人=朗诵者=听众”打破了“说”与“听”的等级秩序,大跃进时期的赛诗会由此成为

    当代文坛 2020年4期2020-06-29

  • 朗诵诗对“诗教”传统的继承与实践
    的现实条件下,朗诵诗是对诗歌的普及,是诗歌走向大众的一条坦途。战“疫”朗诵诗,为朗诵诗传承“诗教”传统的当下实践提供了有益启示。关键词:疫情;朗诵诗;诗教;继承与实践2020年刚刚到来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侵袭中国大地,各行各业,闻令而动,打响了疫情防控的阻击战。“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朗诵诗作为诗歌朗诵活动或文艺节目所作的一种新诗文体,凭借其抒情性与音乐性、大众化审美特性,朗诵艺术视听性与舞台性的综合特征,借助全媒体时代便捷的传播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20年4期2020-06-11

  • 唯美诗人向文化斗士的转变※ ——何其芳旅蓉佚文暨一份刊物梳考
    与新文化》《论朗诵诗》《走出学校以后怎样——给J H.同学的一封公开信》。这7篇杂文体现出何其芳对现实的深度介入与多元关怀,包括以反对愚民、奴化教育为内核的读经浪潮与五四运动反思,以平等主义、人本主义为宗旨的儿童与女子教育问题批判,以救亡图存为旨归的读书与就业问题反思,以提振抗战士气为鹄的而提倡朗诵诗等。这些围绕着教育和文化问题所展开的思索与批判不仅体现了何其芳的文艺观由超功利向功利主义的转变,而且以猛烈抨击替换客观揭露也体现了自《还乡杂记》以来现实主义追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20年6期2020-04-18

  • 诵诗的传统及其奥秘
    言,一篇优秀的朗诵诗应具备何种质素呢?首先,情感的质素不可或缺。朗诵并非一个人的独角戏,它需要引起听者的共鸣。如果缺少情感的力量,朗诵是无法打动人的。那么,何种情感可以打动人和引起听者的共鸣?很显然是那些包含人类共通性体验的情感,小到爱情、亲情、友情,大到家国之情、历史之情、时代之情。李自国在现实中是一个充满了激情的人,其朗诵诗中也充满热烈的情感。从题材方面看,其朗诵诗涉及了以上所说情感的各种类型,在情感质素上表现出三个重要特点:一是真诚。真诚是情感诞出的

    文学教育 2020年2期2020-04-17

  • 抗战时期诗歌朗诵运动钩沉
    。同时,延安的朗诵诗运动具有较强的政治性特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延安的诗歌朗诵實验为“十七年”诗歌提供了某种范式。“文协”所领导的“战歌社”与诗歌朗诵运动有密切关系。这个社团的负责人是柯仲平,成立时间大概在1937年12月底。“战歌社”成立后,举办了许多诗歌朗诵会,截止到1938年2月,“战歌社”的公开朗诵数量已经到达20次以上②。这在胡征的回忆中能得到印证:战歌社在延安颇有影响,活动预繁,差不多每星期都有集会、我们每次也基本都去、参加诗社召集的创作与朗诵

    南方文坛 2020年1期2020-04-07

  • 战火下的“诗”与“声” ——浅析抗战时期朗诵诗与诗朗诵运动
    而巨大的影响。朗诵诗及其配套的诗朗诵运动异军突起、声势浩大,在抗日宣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现代诗歌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朗诵诗与诗朗诵运动为何能在抗日时期一跃成为诗坛先锋,有何时代意义,产生了何等影响呢?一、缘起:抗战选择的朗诵诗抗战时期,朗诵诗与诗朗诵运动出现并一度引领诗坛,这离不开诗界的长期酝酿和探索,更离不开社会和大众的急切呼唤。(一)形成基础诗歌朗诵艺术的形成吸收了多种元素,其表演借鉴了西方话剧的台词艺术和中国传统戏曲的念白方式;其审美源于古

    文化产业 2020年6期2020-01-02

  • Amelia Earhart—gone with the wind阿梅莉亚·埃尔哈特——随风而逝
    经常在做家务时朗诵诗,但也喜欢运动,包括篮球和网球。The girls often recited poetry  _________their chores but also loved sports, including basketball and tennis.2.the/序数词/last + 名词+ to do...虽然阿梅莉亚只是个乘客,但是她成为第一位飞越大西洋的女士。Though Amelia was just a passenger, s

    疯狂英语·新阅版 2019年3期2019-09-10

  • “打开一条生路”的另外路径※ ——以朱自清对1940年代新文艺的接受为线索
    现的新文艺,如朗诵诗、秧歌舞、山歌、赵树理的小说,朱自清也表现出强烈的认知兴趣,也时常置身于“民主运动”的现场,直接感受这些新文艺带来的身心冲击。如果将朱自清当成一个特殊的“读者”,考察他对1940年代新文艺的阅读、接受,或许能提供一个特别的视角,帮助我们更真切地把握“一条生路”构想背后的问题框架、所依托的个体感知状况,以及其内在张力与尚未展开的面向。抗战胜利后,随着西南联大等内迁高校的“复员”,一批原“京派”或接近“京派”的知识分子重又会聚于平津地区,依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9年10期2019-05-22

  • Amelia Earhart—gone with the wind
    经常在做家务时朗诵诗,但也喜欢运动,包括篮球和网球。The girls often recited poetry_________their chores but also loved sports, including basketball and tennis.2.the/序数词/last + 名词+ to do...虽然阿梅莉亚只是个乘客,但是她成为第一位飞越大西洋的女士。Though Amelia was just a passenger, she

    疯狂英语·新悦读 2019年3期2019-04-25

  • 诗之“情”与声之“动”※ ——试论抗战时期诗歌朗诵实践在现代诗学上的位置
    ——如何定位“朗诵诗”?1938年10月,香港的《星岛日报·星座》上登了一篇沈从文的文章,题目叫《谈“朗诵诗”》。如果你认为沈从文只是个小说家或散文家的话,这篇文章的主题或许听起来有些唐突。沈从文为什么要谈论“朗诵诗”?他与“朗诵诗”到底有什么因缘?可是就算作为熟悉沈从文的研究者,知道其有评论家身份,也知道他曾写过不少诗论,对新诗的发展历史也做过不少整理和分析,但是,这篇《谈“朗诵诗”》让人读起来仍会感到有些迷惑。以往对“朗诵诗”的研究表明,沈从文是站在“

    长江学术 2018年1期2018-11-13

  • 《哭亡女苏菲》当年打动我们小学生
    年诗人高兰写的朗诵诗《哭亡女苏菲》,开头的几句就把我们带回到那苦难的年代。高兰是黑龙江瑗珲人,原名郭德浩,1926年到北京读高中,1928年考入燕京大学国文系。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南下投身民族解放斗争,加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用新诗宣传抗战救国。他的朗诵诗朴实豪放,感情真摯,成为当时著名的朗诵诗人。他在1942年创作的《哭亡女苏菲》影响最大,在山城的广场、集会、剧场朗诵,鼓动人们的士气,坚定人们必胜的信心。当时他在重庆做教师,生活异常穷苦,7岁的爱女得了

    北京广播电视报 2018年27期2018-11-07

  • 《大公报》与朗诵诗研究
    一种被称之为“朗诵诗”的文体。《战线》从1937年“九一八”纪念日创刊到1943年10月31日停刊,共出版了近100期,期间编发了大量宣传抗战的文学作品,其中以“朗诵诗”成就最大。通过推动朗诵诗的创作和诗歌朗诵运动,《战线》充分发挥了其文艺阵地的社会功能,培养了大批作家,使抗战精神深入民心。一、朗诵诗的诞生“朗诵诗”在抗战中应运而生,是文艺与纸媒的一次成功交融,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的一次诗体革命。《大公报》总编张季鸾的编辑意图很明确,他说:“时

    传媒 2018年1期2018-08-15

  • 闻一多与新诗社的关系考论
    掀起一波又一波朗诵诗运动(包括创作与朗诵两方面)的高潮,闻一多作为新诗社的导师,用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身体力行浇灌了新诗社的萌发与成长;反过来,新诗社将闻一多未能践行的诗歌观念转化成一首首刚健踔厉的诗篇,构成了闻一多的个体气质投射在学生当中的“镜像”。闻一多与新诗社的深度融合产生了强烈的化学反应,不仅在西南联大校园内掀起盛大的朗诵诗风潮,而且当闻一多的活动范围走向昆明当地的人民群众中去之时,新诗社的影响范围随之扩大,新诗社按照闻一多的设想逐步贴近社会现实与人民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8年3期2018-01-23

  • 我是陶山(朗诵诗)
    山我是陶山(朗诵诗)◆◇吴 山1春雷滚过燕赵大地最美的 人间四月天我在一片桑叶上眺望远在远方的您 和您打马而来2我是陶山,见证了馆陶的前世与今生3这里 是黄天厚土沐浴过春秋的风雨浸润了汉唐的月光三位馆陶王,四位馆陶公主虽相隔千秋百代,相距万水千山那些至高无上的帝王都看好这片祥云缭绕的土地将自己的骨肉皇嗣晋封到馆陶赵王在陶丘侧置馆开启了馆陶2200年的灿烂辉煌这里 是黑陶的故乡黑陶4500年历史,是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禀承了黄河的精血黑如漆,明如镜,

    诗选刊 2017年6期2017-12-05

  • 战斗诗人
    诗歌,本文以《朗诵诗选》(清华大学学生文艺社编,1963年)中的诗歌为例来探析田间抗战后诗歌的特点。并思考这背后的诗学意义。关键词:田间;朗诵诗;战斗诗人抗日战争爆发后,全中国的人民都投入到了战斗之中,诗人们也不例外。此时诗人们的情感已经和全民族的伟大斗争联系在一起。诗人田间曾说:“让我们底歌颂符合着战斗步伐吧,让我们底歌颂迎接着英雄的呼声吧,让我们诗人踏着为自由,为祖国牺牲了的人民底血迹去吧!”。①诗人田间已经自觉的加入到了战斗中。由于现实斗争的需要,诗

    北方文学 2017年30期2017-11-10

  • 喜迎“十九大” ——向习爷爷说句心里话—— 庆“七一”活动少先队员朗诵诗
    ”活动少先队员朗诵诗吴海潮甲:在我的心中,有一面火红的旗帜,排山倒海,舞动春风,它被亿万人民敬仰,它把人民装在心中。乙:这面旗帜,由农民的镰刀、工人的铁锤组成,亿万人民的祝福啊,变成了它的底色——鲜红!合: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旗帜啊,迎风招展,舞动长空!甲:为人民谋幸福,为百姓办事情。自从1921年诞生起,中国共产党,就把人民的愿望铭记心中!乙:鲜艳的党旗啊,你的旁边,聚集着无数身影。都是那么可亲,那么值得尊敬!甲:毛泽东,书写出金光闪闪的“为人民服务”,为此

    辅导员 2017年19期2017-03-23

  • 挺立或蛰伏(组诗)
    晨写完一首主题朗诵诗》从深夜到黎明有的人在熟睡有的人在游戏有的人在……而我刚刚完成了一首任务性的主题朗诵诗虽然又一次透支身体这一刻 我没有抱怨忙碌或许就是我的宿命我的最佳状态应该是什么很庆幸自己还有如此蓬勃的激情让亢奋持续任思绪翱翔凭感觉疯长无须别人认定不管我写不写诗我注定骨子里还是个所谓的诗人现在是以后也是《蛰伏吧》让那一份愿望藏在今后的岁月里如同某天忽然附體的慢性病老话早就说过 无欲则刚退一步海阔天空只是在这个倡导追赶超越的年代践行起来确实也难与其用太

    北方文学·中旬 2017年1期2017-03-15

  • 校园里的母亲(朗诵诗
    校园里的母亲(朗诵诗)吴海潮我们的母亲,生养了我们,母亲生的孩子,是有限的一两个人,而校园里的母亲啊,她的孩子却有整整的一大群!我们的母亲,用乳汁哺育了我们,而校园里的母亲啊,却向我们传递着人类的智慧!这是知识的味道啊,比蜜糖、比乳汁还要香醇!我们的母亲,关心着我们的衣食,校园里的母亲啊,总在为我们的成长操心!每一节课,每一篇作业的批注,都能让人体会到她在用那博大的胸襟,谛听着我们稚嫩的心音!这是润物细无声的付出,这是为了让我们成长为知识最丰富品德最高尚的

    辅导员 2016年25期2016-09-23

  • 谈群众文化活动中的朗诵诗创作
    节目的身影。“朗诵诗”是专指为朗诵创作的诗歌,具有节奏感强、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等特点。“朗诵诗”概念在抗战诗歌朗诵运动中诞生,既特指作为宣传工具和政治活动形式的抗战诗歌运动,又具体指称专为诗歌朗诵活动而写作的新诗文体等,含义多重,今天已发展成为一种以诗朗诵为主的综合的舞台表演形式。在群众文化活动中,人们常常针对某一主题,创作朗诵诗,再配以音乐、灯光、演员表演等,形成群众文艺作品,通过演出,起到娱乐、宣传、教育等作用。随着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

    群文天地 2016年3期2016-05-17

  • 团旗带着队旗行(朗诵诗
    旗带着队旗行(朗诵诗)吴海潮金灿灿的圆圈环绕着金灿灿的五星,中国的青年团结在共产党的周围,共产主义理想牢记心中!燃烧的火炬辉映着闪光的星星,中国的孩子怀着建设美丽中国的憧憬,立志要做21世纪的好儿童!在那1921年,马克思主义驱除了黑暗传播到中国,神州大地终于有了指路的明灯!到了1922年,共产党组建了共青团,从此以后中国的热血青年跟党干革命万众一心爱国见行动!直到1949年啊,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用鲜血用生命,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

    辅导员 2016年13期2016-04-14

  • 没有故乡的我们(外一首)
    夜莫名的思考,朗诵诗于窗口。窗台上你养的幽兰正往空间之外的地方延伸天时已经无限温暖厨间里一抺清香母亲在埋头煮棕这个城市爱下雨我看见你穿过湿漉漉的街道去上班我仿佛于曾经的某日看见过此场景只是我不知道你是谁。我猜想,我却无数次想到自己的葬礼可怜的人,竟以超现实的方式实现了飞 行。最尾巴地下铁开过的声音你错过了回家的车还好你不再像以前怕错过了整个世界想到你曾于淮河上几乎溺水而亡我也几乎被自家池塘里的魔鬼引诱吞噬救了我的人的孩子结果在一个秋天竟然也被淹死一命与一命

    天津诗人 2015年3期2015-11-14

  • 报纸文艺副刊与大后方抗战诗歌
    苗在《方言诗与朗诵诗》中也基本上持同一立场,认为“方言诗用方言,将仅有的一点文气也完全失去了”,“采用民间语言,必须经过提炼,明确生动,不含落后意义,是必要的选择。”在《新华日报》上以各种形式积极参与抗战诗歌理论问题研讨的诗人和作家主要有郭沫若、臧克家、艾青、王亚平、戈茅、力扬、藏云远、简壤、李篁等,而他们对抗战诗歌的理论探索也大多是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创作实践出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故能引起各方争鸣,从而扩大抗战诗歌的影响。除了对诗歌大众化进行全面

    文艺争鸣 2015年2期2015-07-01

  • 诗歌,让青春和梦想飞扬
    中国梦之歌校园朗诵诗”诗歌朗诵会暨“百社千校书香童年”校园诗歌朗诵大赛在北京国图艺术中心举行。在诗歌朗诵会上,少年儿童声情饱满地朗诵了《中国梦之歌校园朗诵诗》的段段诗歌,展示了少年儿童对未来、对人生、对祖国美好的追求、渴望、热爱,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了诗歌的艺术和魅力;到场嘉宾就少年儿童的中国梦教育、诗歌朗诵的意义、诗歌朗诵的素材的挑选、诗歌朗诵的要求以及训练展开了精彩的讨论。这样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国梦之歌校园朗诵诗”诗歌朗诵会,是对中国梦诗歌宣传教育活动的

    出版广角 2014年16期2014-09-17

  • “百社千校书香童年”校园诗歌朗诵大赛在京启动
    中国梦之歌校园朗诵诗” 诗歌朗诵会暨“百社千校书香童年”校园诗歌朗诵大赛启动仪式。接力出版社社长黄俭表示,活动旨在在全国中小学校园中营造浓厚的诗歌朗诵氛围,传承民族文化和诗歌精粹,构建校园书香文化。通过“中国梦”主题诗歌诵读,在少年们的心田里播种梦想、点燃梦想,帮助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鼓励少年儿童接过时代的接力棒,成为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的中国梦的追梦者、圆梦人,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而作为此项活动重要载

    出版参考 2014年14期2014-08-30

  • 新书快讯
    中国梦之歌校园朗诵诗编者:金波出版单位:接力出版社“中国梦之歌校园朗诵诗”系列是国内首套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少年儿童校园朗诵诗范本,包括《祖国篇:我和我的祖国》《校园篇:唱给老师的歌》《自然篇:我要变作一片森林》《亲情篇:奶奶小时候是什么样子》《成长篇:我们一天天长大》《未来篇:写一封信给未来》。该系列图书由著名儿童诗人、首都师范大学金波先生主编,收入了我国诗歌领域老、中、青三代50位优秀诗人的200余首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精品朗诵诗作,并有专业朗诵示范音

    中华家教 2014年8期2014-05-30

  • 新诗社三诗人初论
    社的诗基本上是朗诵诗(包括歌词),诗的选材是大家所关心的社会或政治问题,诗的艺术表现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即浅显通俗、节奏强烈、情绪激昂,不乏直陈呼告。因此,他们走的是大众化的诗歌道路,他们重视诗歌的兴、观、群、怨,用诗歌去鼓动群众,激发力量,并使之化为行动。这在西南联大文学中是独标一格的。新诗社的作者较多,创作成就较高的是闻山、俞铭传、何达三位。闻山,原名沈季平,因写了一首关于山的诗得到闻一多的赞赏而以“闻山”作笔名。他于1943年考入外文系,曾参加中国青年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1期2013-03-31

  • 举办“喜迎党的十八大,歌颂椰城我的家”“海南颂”朗诵诗(词)全国有奖征文活动启事
    家”“海南颂”朗诵诗(词)全国有奖征文活动。征文内容要求:以歌颂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业、改革开放伟大成就、落实科学发展观,尤其是海南23年红旗不倒、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构建生态岛健康岛等具有思想性与艺术性为主题的朗诵诗(词)作品。来稿字数在200行以内。作品必须是原创,不得抄袭他人。征稿时间从2012年2月10日至12月31日止。椰城杂志开辟“海南颂”朗诵诗(词)专栏,优秀稿件优先在椰城杂志上发表。征稿结束后,主办方将组织有关专家评审,从中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若

    椰城 2012年9期2012-04-29

  • 多媒体时代的现代朗诵诗审美特征论析
    50025]“朗诵诗”是专为诗歌朗诵活动或一种文艺节目所撰写的一种新诗文体。按赵心宪先生的说法,它以满足听众当下社会心理需要为主要创作目标,以群众性听觉艺术接受需要的空间为传播方式,具有大众化与民族化语言表演形式的鲜明特征,是语言表现的视觉艺术与语言表演的听觉艺术在诗美形式上的完美整合。在多媒体时代,传播方式越来越多样,传播技术越来越发达,文艺活动越来越频繁,“朗诵诗”经过舞台艺术的包装、排练、演出,远远超过以往的朗诵诗的传播效果,诗歌朗诵已完全成为了一种

    名作欣赏 2011年24期2011-08-15

  • 《节日朗诵诗》诞生记
    的磨砺。《节日朗诵诗》一书,在16年之后修订再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上个世纪的80年代中期,湖北少儿出版社挂牌成立,也是我跨进出版工作者行列,万事起头难的岁月。当时的客观现实是,我们文艺编辑辛辛苦苦组织来的文稿,成书后大多销售寥落,特别是儿童诗歌,即使是名家的作品,全国的征订数也只有300—500册。社领导向我们亮起黄牌:文艺室出的书越多,赔得越多,我的压力越大。言下之意是:文艺室少出书,他的压力就小些;如果不出书,就没有压力。当时听了这话不很舒服,到后

    长江文艺 2004年3期2004-03-16

  • 红船扬帆南湖放歌
    涂怀章主编)和朗诵诗选《南湖放歌》(李瑛、张永健主编)。两书分别精选、精编了从上个世纪20年代到新世纪初80年来歌颂中国共产党、歌颂祖国、歌颂人民、歌颂领袖的优秀抒情散文70篇,朗诵诗100首。《红船扬帆》汇编了李大钊、瞿秋白、鲁迅、巴金、冰心、刘白羽、杨朔、秦牧、魏钢焰等我国优秀的思想家和作家的代表作。全书按历史时期分为三辑:第一辑为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末;第二辑为新中国成立到70年代中期;第三辑为“新时期”至新世纪初。读者可从三个时期的作品中触摸

    全国新书目 2001年7期2001-07-30

  • 一个小失误
    一个影响不小的朗诵诗运动。这场运动肇始于抗战初期的武汉,是所有文学史著作共认的事实。但是这一运动从何时而起,许多史著语焉不详,一些文学史在记载上是错误的。如唐主编的三卷本《中国现代文学史》说:“一九三八年十月在武汉召开的鲁迅先生逝世两周年纪念会上,首次朗诵了柯仲平和高兰的诗,在文艺界得到了很好的反响。接着诗朗诵活动从武汉,开始蓬勃地展开。”(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二年第三次印刷《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三册第24页)黄修已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是这样写的:“一九

    读书 1990年10期1990-07-15

  • 怎样朗诵诗
    徐迟一、什么是朗诵诗?目前的情况是爱诗的人愈来愈多;朗诵诗正有一个新的开展、特别是在青年群众中。目前的朗诵诗的开展是新中国青年热爱生活的表现。它是新中国青年的一项很好的文化习惯。它将成为人民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青年的性格和品质的培养,它有很重大的意义。什么是朗诵诗朗诵诗是诗诉诸听觉。诗可以诉诸听觉,“因为诗是藉助于语言以表现比较集中的思想感情的艺术,而语言是声音组成的”(一)。这话就是说,诗本来是有节奏的人声的艺术。诗不仅是可以朗诵,而

    中国青年 1954年17期1954-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