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缙

  • 解缙二修《明太祖实录》相关问题研究
    江西吉安府吉水人解缙(1369-1415)是一个悲剧性人物。作为《明太祖实录》第二次修纂的总裁,初膺大任,终遭猜忌,所修实录也遭抛弃。关于解缙二修实录之事,未见有专门研究之论著①参见:孙文龙《建国以来解缙研究综述》,《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年第6期,第15-17、20页。,只有吴士勇《〈明太祖实录〉的三次修纂》②吴士勇《〈明太祖实录〉的三次修纂》,《文史知识》2004年第8期,第106-111页。和邓闳旸《解缙与〈明太祖实录〉三修本》③邓闳旸《解缙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02-01

  • 饭前饭后
    什么人呢?一位叫解缙,一位叫胡广,一位叫王艮。大家一起吃饭聊天,聊什么呢?国家大事。因为现在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咱们几个人坐在这儿,喝酒聊天烤串儿,说这说那的,明天天一亮,四殿下燕王朱棣就进南京了,摆在咱们面前的就两条道,要么归乡,要么就是死路一条。咱们几个人都是侍奉建文帝的,都是他的臣子,从这个角度来说,燕王朱棣是逆贼,怎么办?好家伙,一个解缙,一个胡广,两人慷慨激昂,说到根儿上,一句话,就是宁死都不投降。燕王朱棣是反贼,咱们得食君之禄报王之恩,建文帝待

    意林原创版 2020年11期2020-12-04

  • 解缙草书艺术研究
    □ 徐 梅一、解缙生平解缙(1369-1415),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卒谥文毅。江西吉水人。明洪武戊辰(1388)科进士,历任中书庶吉士、侍读学士、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广西布政司参议等职,后因私见太子、“无人臣礼”的罪名入狱,酒醉后被锦衣卫埋入雪中而死。传有著作多种,如《白云稿》《东山集》《太平奏疏》等,但都于后世堙殁散佚。李东阳《怀麓堂诗话》称其诗无全稿,真伪相半,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后人在传抄过程中以讹传讹造成的①。目前传世比较可信的著作有《文毅

    中华书画家 2020年8期2020-11-30

  • “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解缙因何会被埋在雪中活活冻死(下)
    匠前文我们说到,解缙在南京城破前,就已暗投了燕王朱棣,城破后,又为燕王起草了即位诏书。是以,当燕王当上皇帝,即明成祖后,解缙也就顺理成章地受到了重用。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解缙被明成祖朱棣任命为了翰林侍读(一般来说,翰林院设学士一人,为正五品;侍读、侍讲学士各一人,为从五品;史官修撰若干人,为从六品;编修若干人,为正七品;检讨若干人,为从七品;五经博士九人,为正八品;典籍二人,为从八品;侍书二人,为正九品;待诏六人,为从九品;孔目一人,未入品流;另有

    北广人物 2020年38期2020-09-30

  • “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解缙因何会被埋在雪中活活冻死(中)
    江西道监察御史的解缙,却又一次挺身而出,代御史郎中王国用和夏长文各起草了一篇为李辩冤的文书,更胆大包天的在文中说太祖皇帝是“大谬不然”。要是换成别人这样说,那脑袋早就搬家了,不被满门抄斩,都属万幸。可是太祖皇帝还是只觉得解缙是年轻不懂事,缺乏涵养,给人利用了,而没有治他的罪。而只是将他的父亲解开(也是当时一个很有名望的学者)找了来,对他说道:“大器晚成,若以尔子归,益令进,后十年来,大用未晚也。”意思就是说:古语有云“大器晚成”,朕是很看好你这个儿子,但他

    北广人物 2020年37期2020-09-30

  • 解缙诞辰650周年学术交流会暨纪念大会”学术综述
    等研究院主办的“解缙诞辰650周年学术交流会暨纪念大会”在解缙故里江西省吉水县举行。来自国内相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及解氏宗亲代表60余人出席了会议,大会收到论文40余篇。本文拟从解缙研究概况、解缙与明史研究、解缙史学研究、解缙书法研究、解缙文学研究、解缙思想研究以及解缙与庐陵文化研究等方面对会议的讨论情况进行综述。一、解缙研究状况解缙(1369—1415),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江西吉水人,字大绅,号春雨。解缙是明史研究和明代士人研究的

    社会科学动态 2020年6期2020-07-23

  • 解缙书法及其影响(下)
    小军(二)行草书解缙除楷书精绝,行草亦佳,其行草书由父亲解开启蒙,从王羲之行草书入手。解缙少时,父亲曾以“二王”全帖及隋唐字学观之。他曾评王羲之《兰亭》:“字既尽美,尤善布置,所谓增一分太长,亏一分太短……纵横曲折,无不如意,毫发之间,直无遗憾。”可见解缙对“二王”笔法极为推崇,今在《文毅公集》中亦可见解缙所跋王右军法帖。永乐时,朱棣偏爱“二王”书法,常出示秘府真迹给宫廷写手作范本,曾命大学士黄淮选出二十八人专学“二王”书法。㊴上之所好更使“二王”书风大行

    艺术品 2020年2期2020-06-21

  • 解缙书法及其影响(上)
    文/杨小军解缙(1369—1415),字大绅、缙绅、薦绅,号春雨、喜易,谥文毅,江西吉水人(图1)。他是明初的著名才子和政治家,同时也是明初重要的书法理论家和书法家。他的书法理论著作《春雨杂述》在书法理论史上影响深远。他的书法创作以楷、行、草多见,见于著录的作品达百余件,存世也有二三十件。其小楷精绝,引领着明初台阁体书风的形成和发展;其行草豪放,对明中晚期行草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而到明中晚期后,解缙书法命运急转直下,从明初一流书家沦为四流书家标格,其中原

    艺术品 2020年1期2020-06-04

  • 图说书法(161)
    解縉画象解缙(1369一1415年),字大绅,号春雨,江西吉安府(今江西吉水)人,明代大臣,文学家,书法家。洪武二十一年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与朝庭机要事务。解缙学高才大又好直言,被忌惮屡遭贬黜,后又以“无人臣礼”下狱。永乐十三年冬被埋入雪堆冻死,卒年四十七岁。解缙文章雅劲奇古,诗豪宕丰赡,书法小楷精绝,行、草书皆佳,尤其擅长狂草,与徐渭、杨慎一起被称为明朝三大才子,主持编纂《永乐大典》,著有《解学士集》《天潢玉牒等》;留传墨迹有《自书诗卷

    视野 2020年3期2020-02-25

  • 国家视野下“靖难之役”中解缙的抉择平议 ——兼论儒家的“忠义”观
    “大明第一才子”解缙就是这种争议性人物的代表。据明人笔记记载,当燕王大军攻入南京城时,解缙与胡广等一大批朝臣一起迎附了朱棣, 并为之草拟了即位诏书。 但是,方孝孺、齐泰、黄子澄、卓敬、暴昭、练子宁、毛泰、郭任、卢植、戴德彝、王艮、王叔英、谢升、丁志方、甘霖、董镛、陈继之、韩永、叶福、刘端、黄观、侯泰、茅大芳、陈迪、铁铉等一大批朝臣则被杀,慷慨捐躯殉国。 对此,世人充满了景仰和惋惜之情。 正如《明史》编撰者在黄子澄等人的传记之后评述道:“赞曰:帝王成事,盖由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2期2020-02-10

  • 解缙:墨书飞雪忆风流
    ,却又惨死狱中。解缙一生短暂,风流纵逸,留下许多佳话传奇,但他的书法成就却往往被人忽略……解缙(1369—1415年),字大绅、缙绅,号春雨,与杨慎、徐渭并称为明朝“三大才子”。解缙之名,不少人都熟悉,关于他的传奇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相声大师刘宝瑞在传统相声《解学士》中塑造的聪明睿智,以对联戏弄权贵的神童形象尤为深入人心。历史上真实的解缙确实称得上天才,不仅聪明绝顶、学识渊博,而且为人刚正,不畏权贵。他不仅是明初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还是书法造诣深厚的书法

    中华瑰宝 2020年1期2020-01-15

  • 解缙:免死牌原来是条咸鱼
    、时任内阁首辅的解缙。在大明鼎盛时期,解缙的确是个非常牛的人物:出身书香世家,自幼聪明绝顶,素有“神童”之誉。洪武二十年(1387年),18岁的解缙参加江西乡试,轻松晋级,摘得解元;转年殿试,更是与兄长、妹夫,联手创造了“一门三进士”的佳话。朱元璋非常器重他,钦点他为翰林学士,天天把他带在身边,对他不离不弃,宛如一对好基友,且在私下抱腰搂肩道:“大绅(解缙的字)啊,我和你明面上是君臣,其实,我一直拿你当儿子看呢。你对我应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别怕得罪人,我

    百家讲坛 2019年13期2019-11-27

  • 解缙笑煞一群牛
    了个才子,此人叫解缙。他才思敏捷,出口不凡,且生性风趣,常令人啼笑皆非。有一天,他正在家繪画,忽有人来报喜,说他考中了进士。年轻的解缙一听,喜上心头,马上向他的亲朋好友传达喜讯。但天公不作美,没想到半路上下起了雨,脚一滑,摔了个四脚朝天,把长袍撕开了一个口子。但他自己并未发觉,右脚一跷一跷地走进一瓷器店躲雨。正好店里有几个人也在躲雨,看得一清二楚,不由得哄堂大笑。店老板本来就认识解缙,忙请他坐下,还给他泡了杯茶。解缙兴冲冲把考中之事告诉了店主。店主心想:机

    学生导报·东方少年 2019年17期2019-10-21

  • 锋芒毕露的才子解缙
    在明朝的历史上,解缙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解缙是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曾经是老板的得力助手,他不仅才华横溢,是个名副其实的大才子,而且尽心辅佐皇帝,毫无二心,最关键的是,解缙这个人很有锋芒。解缙自幼就是个颖敏绝伦的孩子,5岁时读书成诵,7岁时赋诗有老成之语,10岁时日读数千言而不忘,12岁时尽读《四书》《五经》,贯穿其义理。明洪武二十年(1387)解缙在家乡江西参加全省的考试(称为“乡试”),名列榜首(称为“解元”)。解缙刚进入仕途当官时,明太祖朱元璋就很欣赏

    闽南风 2019年5期2019-07-04

  • 万言书批朱元璋
    年,“三甲进士”解缙正式进入仕途,被授职翰林庶吉士。这是个预备干部,没有实际职权,相当于皇帝的备用秘书。但解缙这个备用秘书不一般,一进翰林院就得到太祖恩宠,不久升为翰林学士,正五品官员,相当于皇帝正式秘书。二人不仅对诗,而且还经常一起吃饭。一日,在皇家餐厅包间——大庖西室,二人又喝上了,可能喝得有点高,朱元璋也不分君臣礼仪了,拍着解缙的肩膀说了这样一句话:“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咱俩这关系,名为君臣,实际上就是爷俩,亲父子一样,你有什么话,

    特别文摘 2019年5期2019-02-28

  • 解缙化险
    朝永乐皇帝命才子解缙在一把绘有西北风光画的扇子上题诗。解缙题写了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不料,解缙一时疏忽,竟将诗中的“间”字漏写了,有人便暗中启奏皇帝。永乐皇帝大怒,欲治解缙“欺君之罪”。谁知解缙不慌不忙地说:“我这是依王之涣诗意,另外做的一首词。”说罢便在诗中加上标点。永乐皇帝一看,果然成了一首完整无缺的词,于是解缙得以转危为安。解缙是如何在缺了一个“间”字的王之涣原诗中加上标点的呢?

    作文小学高年级 2019年10期2019-01-10

  • 也曾潇洒也曾遭罪 ——解缙
    丁【咏菖蒲】明·解缙三尺青青古太阿,舞风斩碎一川波。长桥有影蛟龙惧,流水无声昼夜磨。两岸带烟生杀气,五更弹雨和渔歌。秋来只恐西风起,销尽锋棱怎奈何。解缙,字大绅,明初江西吉安人。解缙的爷爷叫解子元,元末进士,被黄易写进了他的《寻秦记》。解缙的父亲叫解开,也是一文化人,而且人如其名非常想得开。朱元璋曾请他来南京聊聊解子元的英雄事迹,聊完觉得此人不俗要给他官做,没成想解开敬谢不敏,回家当民办教师去了。解缙的母亲也留名青史,很好听,老太太芳名高妙莹,史载她“通经

    书摘 2018年7期2018-12-07

  • 解缙之死,轻于鸿毛
    才子所作,他就是解缙解缙,字大绅,江西吉水人。解缙生活在明朝国家甫定,由战乱走向稳定的时期。一代王业初创,正是广求人才并委以重用之时。然而,解缙虽是历仕三朝,主编过《永乐大典》《孝女传》的一代才儒,却始终未能施展政治抱负,一生遭际坎坷,最终死于非命。死时年仅47岁,且死得很惨—被埋在雪中活活冻死。解缙的父亲叫解开。解开应有经纬之才,朱元璋起兵反元时,曾经向他求教。后来朱元璋想封他为官,可他坚辞不就。解开此举,是看透了朱家的官不好做,还是天生就没有做官的愿

    民主与科学 2018年6期2018-11-18

  • 解学士讽联显才智
    安出了个大才子叫解缙,后来他中了进士,成了翰林院学士,故人称之为“解学士”。解学士才思敏捷,尤其以善于对对联而闻名,人称“对联大师”,至今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关于解学士巧对妙联的故事呢!解缙六七岁就能吟诗做对,是当时闻名的“神童”哦!有一天早上,解缙的母亲叫他扫地,放鸡,他随口应道:打扫堂前地,放出笼内鸡。他母亲笑着说:“你又吟诗啦!”解缙接口说道:分明是说话,却道是吟诗。解缙七岁时,父亲带他去长江里洗澡。父亲把脱下的衣服挂在江边的树枝上,并想考考解缙的才能,

    小天使·六年级语数英综合 2018年4期2018-10-08

  • 解缙巧作打油诗
    明朝翰林学士解缙,有大才。毛泽东著作中引用的“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的名句,就出自解缙之手。解缙曾主编《永乐大典》,尤其善诗词联句。传说解缙当初得朱元璋赏识,经常伴驾左右,好以诗讨好皇上。一天,朱元璋突然对解缙说:“昨天宫里出了件大喜事,爱卿就吟首诗吧!”解缙以为皇上得了儿子,随口就来:“君王昨日降金龙。”“金龙”二字显然是拍皇上的马屁。誰知第二句还没出口,朱元璋马上说:“是个女娃。”解缙马上改口道:“化作嫦娥下九重。”朱元璋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18年26期2018-09-26

  • 河州:天尽头泼下浇醒热血才子的冷水
    族丰厚文脉滋养的解缙,既聪颖,又刻苦。于是,过人的天赋与不懈的努力合奏出科考的凯歌——解缙以笔为马,自由驰骋于考场,洪武二十年(1387)乡试拔得头筹,次年会试登进士第。眼见才子就要迈进官场,却怎料仕途险恶,会羁绊春风得意的脚步。令人意外的是,手握生杀予夺大权的武夫朱元璋对这个名叫解缙的青年才俊青睐有加。朱元璋虚实并用的驭人权术在才子身上小试牛刀,提拔的做法与赏识的说法彻底俘虏了才子的忠心,轻易就让解缙典当了一腔激情和热血。朱元璋曾对解缙说:“朕与尔义则君

    飞天 2018年6期2018-07-23

  • 妙趣加油站
    朝永乐皇帝命才子解缙在一把绘有西北风光的扇子上题诗,解缙就题写了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不料解缙一时疏忽,竟将诗中的“间”漏写了。有人便暗中启奏皇上,永乐帝大怒,要治解缙“欺君之罪”。谁知,解缙不慌不忙地说:“我这是依王之涣诗意,另外作的一首词。”说罢,便在诗中加上标点。永乐帝一看,果然成了一首完整无缺的词,于是解缙转危为安。请问,解缙是如何在缺了一个“间”字的王之涣原诗中加上标点的?成语魔方在下

    少年文艺·开心阅读作文 2018年4期2018-05-02

  • 解缙巧辩打玉桶
    玉桶,对翰林学士解缙说:“大家都说你胆大,那你敢不敢打掉这只玉桶?”解縉笑着说:“打掉一只玉桶,有什么不敢?”说罢,“哐啷”一声,把一只玉桶打碎了。那几个大臣赶快去报告皇帝。皇帝传来解缙问:“解缙,他们说你打掉了一只玉桶,是真的吗?”解缙说:“为了万岁的江山,我打掉了一只玉桶。因为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只有一统(桶)江山,哪有二统(桶)江山?如果有二统(桶)江山,国家怎得安宁?”皇帝说:“对呀!只有一统江山,哪有二统江山?打得好!打得好!”那几个大臣灰溜溜地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2018年8期2018-02-09

  • 品对联
    有奇招明朝大学士解缙年幼时,院门对着富豪家的竹林。除夕,解缙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富豪见别人用自家风景作联,很生气,叫人把竹砍掉。解缙深解其意,于上下联各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富豪更加恼火,下令把竹子连根挖掉。解缙暗中发笑,在上下联又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这一连串的加字,不仅应时应景,而且对仗巧妙,让富豪无计可施。关于对联加字还有一个传说,明代大才子祝枝山碰见了一个叫徐子建的师爷,这位师爷自命不凡,傲气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8年3期2018-01-18

  • 古人玩神转折,段位有多高
    成祖朱棣和大才子解缙就曾上演过一场精彩的对手戏《句句惊心》。朱棣:皇后昨天生了个孩子。解缙头脑一热:恭喜恭喜,帝王昨夜降金龙。朱棣明显有些不高兴:可惜啊,是个女孩。一般人估计早就吓得跪下来,说一句“微臣该死”。但解缙眼睛都不眨一下,脱口而出:化作嫦娥下九重。朱棣:但她已经夭折了。解缙赶紧悬崖勒马:料是人间留不住。朱棣:早丢到池塘里去了。大才子解缙不紧不慢接道:翻身跳入水晶宫。所以,一句不慎不一定满盘皆输,高手之间玩的就是心跳,关键还得看下一句。在这次生死博

    哲思2.0 2017年11期2018-01-11

  • 浅析解缙诗文与明初政治文化的关系
    摘 要:解缙(1369—1415)是明代初期最著名的文人才子,他除了主持编纂《永乐大典》的巨大功绩外,还在诗词、文章上有深厚造诣。作为明代初期的第二任内阁首辅,解缙不仅作为文化名人,更作为高层政治人物,亲身经历了明代初期的社会变迁,在某种意义上说,解缙的诗文所反映的思想,也是明初政治文化形态在他个人身上的投影。关键词:解缙;明初;政治文化1 解缙诗文所体现出的政治、文化思想解缙在大部分时候仍然只是被当作一个文采斐然的文人才子,但很多人忽略了重要的一点:解缙

    卷宗 2017年13期2017-07-19

  • 明·解缙《草书轴》赏评
    21000)明·解缙《草书轴》赏评陆东方 (渤海大学 121000)唐代张旭、怀素得“狂草”之名,但不及于怪。宋初苏舜钦、中期黄庭坚等人草法纵横,亦不作俗态。到了明代,狂草大为流行。解缙的传世书作《草书轴》堪称为狂草“纵荡无法”的奇观。它没有给人鲜明而舒和的美感,只令人觉得纠缠不清、无可奈何,作者是在有意地追求一种超乎人力的奇绝境界。事实上,解缙在书法上讲“法”,但更重“意”。他认为奇妙的艺术效果的产生,在于“不经意”和“肆笔为之”,“纵荡无法”的《草书轴

    大众文艺 2017年5期2017-04-08

  • 才子不懂皇帝心
    程万军解缙的确有才,个性也很强,他居然挑战朱元璋最信任的特务。朱元璋是最爱窥视官员隐私的皇帝。有一个官员叫宋讷,有一次遇到点不开心的事,独自坐在自家后花园生气。第二天上朝,朱元璋问,你昨天生谁的气?宋讷大吃一惊,朱元璋拿出一幅画,你看看,这不是你吗?宋讷一看,惟妙惟肖。原来朱元璋安排了特务,不仅跟踪大臣,还进行绘图工作,类似今天的拍照。而当时主管特务工作的人,据说是袁泰。袁泰的事,解缙是从御史夏长文那听说的。袁泰的行径不由得令他义愤填膺,再加上夏长文鼓励,

    特别文摘 2017年2期2017-01-24

  • 妙对羞官僚
    说事明朝的大学士解缙,少时家贫,由于苦学,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后来终于当上了大学士。他年轻的时候,尽管很有学问,一些官僚仍然看不起他,甚至奚落他。一次, 有个大官蓄意拿他取乐。当着很多人的面,那大官冲着解缙说:“我听说你会对对子,我出一句给你对对吧。”随后,他大声念道:“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显然,这是讽刺解缙不会对句了。而且,他的“出句”很刁:上句叙事,下句议论,结尾用“锯”来谐“句”,用的是谐音双关。大官念完,得意地笑着,说:“解缙,你

    小天使·五年级语数英综合 2016年8期2016-08-23

  • 解缙智慧展才情
    □ 邵 婷解缙智慧展才情□ 邵 婷明代大才子、书法家解缙,自幼聪明过人。据说,幼时他家与当时在朝为官的曹尚书住对门,一个在街东,一个在街西。有一年春节,解缙在自家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曹家的下人把这件事报告给曹尚书,曹尚书很不高兴,就命人把院里的竹子砍去一截。解缙见此情形,就在上下联的下面,各加了一个字,就成了:“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曹尚书知此后更加生气,命人把院里的竹子全部砍光。于是,解缙又在上下联的下面各加了一个字

    老年教育 2016年6期2016-07-22

  • 才子解缙的不归路
    《玉堂丛语》中对解缙的才华给予了高度评价:“吉水解学士缙,天资甚美,为文多不属草,顷刻数千言不难,一时才名大噪。”明末清初大学者钱谦益在《列朝诗集小传》中也这样评价解缙:“才名炫赫,倾动海内。”解缙才华如此过人,当然就很容易出人头地,很容易受到当政者的赏识和青睐,他历事明初洪武、建文、永乐三朝,三位最高统治者都对他恩遇有加,命他进入内阁、参与机务、参与国家大事。对于一个年轻的文人来说,能得到如此器重,确实不太容易。然而。解缙后来的结局却十分悲惨。被曾经特别

    文史春秋 2016年5期2016-07-08

  • 妙对羞官僚
    明朝的大学士解缙,年轻的时候,尽管很有学问,但一些官僚仍然看不起他,甚至奚落他。一次,有个大官蓄意拿他取乐。当着很多人的面,那大官冲着解缙说:“我听说你会对对子,我出一句给你对对吧。”随后,他大声念道:“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显然,这是讽刺解缙不会对句。而且,他的“出句”很刁:上句叙事,下句议论,结尾用“锯”来谐“句”,用的是谐音双关。大官念完,得意地笑着说:“解缙,你对呀!”解缙性情刚直,才思敏捷。他略加思索,张口念道:“一马陷足污泥内

    作文周刊·小学三年级版 2016年6期2016-04-18

  • 解缙的故事
    解缙的故事解缙小时候,天资聪慧,机智过人,拿手戏是对“对子”,且反应快。解缙家对面有一山翠竹,有一年春节,父亲要他写一副春联贴在门上。解缙灵机一动,旋即写好春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横批:耕读人家。春联贴好后,被当地一财主看到,心想对面竹山本是自家产业,干他家何事?有钱就任性,财主雇人将一山翠竹连夜砍光。翌日,解缙开门不见一山翠竹,猜出其中缘由,便回屋拿笔在春联上添了两个字,变成了“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财主见了,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让人把山翻了

    初中生 2016年22期2016-04-14

  • 建国以来解缙研究综述
    000)建国以来解缙研究综述孙文龙(天水师范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0)解缙是明初洪武、建文和永乐三朝的名臣,虽然其一生仕途并不顺利,但他在文学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建国以来,学术界对解缙的研究有一些进展,但研究还不够深入。对前辈关于解缙的研究作一梳理,以便于后来者参考研究。建国以来;解缙;综述;明清以来,众多史学著作中就有关于解缙的记载和研究,但范围较小,主要集中于对解缙生平的研究。建国以来,随着对明史研究尤其是对明朝人物研究的深入,史学

    甘肃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6期2016-03-09

  • 朱棣压顶,解缙“三字拨千斤”
    任万杰解缙(jìn)是明朝永乐皇帝朱棣的内阁首辅大臣,这个人头脑灵活,以善于回答棘手的问题著称,被称为当时第一大才子。永乐三年,皇帝朱棣(dì)想立太子。候选人有两个,一个是长子朱高炽(chì),另一个是二儿子朱高煦(xù)。朱高炽爱文厌武,拥护者是文臣。朱高煦则恰恰相反,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朱高煦冲锋在前,立下赫赫战功,武将们都喜欢他,拥护他。两方阵营争斗不休。本来按理长子继位应该没什么可说的,偏偏朱棣不喜欢有些软弱的朱高炽,更喜欢和自己特别像的朱

    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 2015年9期2016-03-03

  • 白纸妙文
    林来生明代大才子解缙,思维敏捷,出口成章,深受明太祖朱元璋的赏识,常侍奉左右,却引起奸臣曹萱等人的妒忌。后来朱元璋驾崩,解缙受命撰写祭文。到祭奠时,曹萱施计将解缙所撰的祭文调包成一张白纸。新皇朱允炆大怒,要将解缙斩首祭灵。解缙知道受奸人暗算,临危不乱,拿着白纸即兴发挥:“大明洪武,岁在戊寅腊月望日。皇帝率文武百官跪祭于太祖灵前致哀:太祖揭竿布衣清白,四海归心贵在坚白,鄱湖一战天下大白,勤政治国冤怨洗白,呜呼驾崩万民孝白。天子悲恸无辞表白,群臣哀悼千言苍白,

    小小说月刊 2015年5期2016-01-22

  • 雅俗诗
    起吟诗作赋的大臣解缙,从小就聪明好学,很会作诗。有一次,解缙到社仓去买平价米,几个豪绅难为他,说:“不做出诗来不卖。”这时,恰巧天空飞来一群麻雀,落在社仓墙头。解缙触景生情,随口吟道:“一窝一窝又一窝,墙上还有许多窝。”几个豪绅听罢,捧腹大笑,说:“你这也叫诗?”笑声刚落,解缙接着吟道:“____ ,____?”豪绅听了,气得脸色发白,但又无可奈何。你知道后两句吗?山东济南市平阴县第二中学 张明常 供稿2015年第3期“有奖抢答”参考答案正确答案:D

    作文通讯·初中版 2015年4期2015-07-10

  • 品对联
    成祖朱棣曾对文臣解缙说:“我有一上联‘色难,但就是想不出下联。”解缙应声答道:“容易。”朱棣说:“既说容易,你就对出下联吧。”解缙说:“我不是对出来了吗?”朱棣愣了半天,方恍然大悟。“色难”,即面有难色之意。“色”对“容”,“难”对“易”,实乃精巧之“无情对”。“无情对”大多为信手拈来,偶然得之,但绝非“乱点鸳鸯”所能成功,对句也必须有完整的意思,而且出其不意,方能妙趣横生,却又回味无穷。试找几个“无情对”,体会其中的乐趣。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5年9期2015-07-06

  • 不懂政治的明朝三大才子
    刘永明人解缙、杨慎、徐渭才华绝伦,被后人称为明朝三大才子。解缙其貌不扬,身高不足五尺,但由其担当总编修的中国最大的一部类书《永乐大典》的问世,足以让其名字彪炳千古。杨慎用著作等身形容不为过,明史称其“明代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徐渭在三大才子中,论学识最为广博,涉猎面极其广泛。其中,徐渭最为擅长的当属绘画,被称为青藤画派之鼻祖。不过,这三大才子在政治舞台上,却有些外行,甚至是“白痴”了。见风使舵、趋炎附势或是厚黑之类的政治学问显然与他们绝缘。解缙

    公务员文萃 2014年11期2014-11-25

  • 解姓
    ,对明朝第一才子解缙一定有所耳闻。然而,解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被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最新的中国姓氏排行榜上,解姓名列第182位,人口约71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53%左右。虽然解姓不太常见,但历史却很悠久,最早可追溯到西周初期,源自姬姓。当时,周成王有个弟弟叫唐叔虞,春秋时期,唐叔虞的儿子姬良受封于解地(今山西解县),在解地定居的姬良后代,便以先祖受封地的名称作为姓氏,称解氏。除了姬姓解氏一说,关于解姓的起源还有另一种说法。春秋时期,东周为防御戎

    环球人文地理 2014年11期2014-11-22

  • 解姓
    ,对明朝第一才子解缙一定有所耳闻。然而,解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被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最新的中国姓氏排行榜上,解姓名列第182 位,人口约71 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53%左右。虽然解姓不太常见,但历史却很悠久,最早可追溯到西周初期,源自姬姓。当时,周成王有个弟弟叫唐叔虞,春秋时期,唐叔虞的儿子姬良受封于解地(今山西解县),在解地定居的姬良后代,便以先祖受封地的名称作为姓氏,称解氏。除了姬姓解氏一说,关于解姓的起源还有另一种说法。春秋时期,东周为防

    环球人文地理 2014年21期2014-11-20

  • 解学士巧对永乐帝
    身旁的翰林大学士解缙就应声续上了下联:湖山接银河风月无边。永乐帝点头赞道:“好联。”因见天时尚早,月亮还没有升上天空,便携了解缙进船下象棋。两人奕至残局,永乐帝沉思之际,忽然灵机一动,出了一句上联:半局残棋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枪;解缙抬起头来,一眼瞥见舱壁上挂着一幅唐代郑虔画的名画,顿时心中一亮,应声答道:一堂古画人不笑鸟不叫花不馨香鱼不游。永乐帝见难不倒解缙,站起身来,举起手中白玉摺扇,又出了一句上联:白扇画青龙行风难行雨;解缙也站起来,恰巧有位宫娥

    对联 2013年11期2013-08-18

  • 做人说
    人物”)。明朝的解缙是个才子,他一生最大的亮点是主持编纂《永乐大典》。成名之前,解缙是个简单正直的人。在杀人如麻的朱元璋手底下为臣,其他人战战兢兢,时刻担心性命不保,解缙却活得很平安,还仗着朱元璋对自己有好感,屡屡直言犯上。或许在朱元璋眼里,解缙只是个小孩子,所以残暴的他没有砍下解缙的脑袋,更没有诛他的九族,只是对他说:“大器晚成,若以尔子归,益令进,后十年来,大用未晚也。”意思是说解缙还太嫩,尚不能在复杂的朝廷里站稳脚跟,还需要历练。建文四年(1401年

    领导文萃 2012年1期2012-08-15

  • 做人说
    人物”)。明朝的解缙是个才子,他一生最大的亮点是主持编纂《永乐大典》。成名之前,解缙是个简单正直的人。在杀人如麻的朱元璋手底下为臣,其他人战战兢兢,时刻担心性命不保,解缙却活得很平安,还仗着朱元璋对自己有好感,屢屡直言犯上。或许在朱元璋眼里,解缙只是个小孩子,所以残暴的他没有砍下解缙的脑袋,更没有诛他的九族,只是对他说:“大器晚成,若以尔子归,益令进,后十年来,大用未晚也。”意思是说解缙还太嫩,尚不能在复杂的朝廷里站稳脚跟,还需要历练。建文四年(1401年

    杂文选刊 2011年6期2011-05-14

  • 皇帝诗难解学士
    解缙是明成祖时的翰林院学士(皇帝的文学侍从官),此人才气横溢,出口成章。一天,皇帝到御花园观赏秋景,见满园紫红的鸡冠花中,独有一朵白鸡冠花。他觉得很稀奇,就把它摘下,藏在袖子里,想去难一难解学士。皇帝走到翰林院,召解学士作鸡冠花诗。解缙提笔写了第一句:“鸡冠本是胭脂染。”皇帝看了问道:“鸡冠花尽是红的吗?”解缙应了声:“是!”皇帝笑了笑,把袖中的白鸡冠花拿出放在解缙面前,心想,看你如何写下文。不料,解缙不慌不忙地写出了第二句:“今日为何浅淡妆?”皇帝见未能

    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 2009年37期2009-08-27

  • 尚书嫁女
    小 叶解缙,字缙绅,号春雨,是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他亲自主持了《永乐大典》的编纂工作。他的文风雅劲,诗风豪放,楷书精绝,行书、草书皆佳,他的狂草更是纵荡无法,名扬一时。据说,解缙年轻的时候,有位尚书大人听说解缙才华横溢、出语不凡,很想见识一下,便命人邀他到府上相见。解缙应邀来到尚书府,却发现中门紧闭。门卫让他从偏门而入。解缙义正词严地回绝道:“正门未开,非迎客之礼!”尚书听到此话,亲自来到门口,很不屑地对解缙说:“小犬无知嫌路窄。”解缙用略带狂妄的口吻答道

    学生天地·初中 2009年6期2009-07-24

  • 文艺情长识器小
    ,文渊阁侍读学士解缙。二十二岁时给皇帝写了一封万言书如果以洪武立国为界,解缙算是“解放后”出生的年轻干部。明朝的帝王师,自解缙开始,都是和平年代生人。比之刘伯温与宋濂等,他们的人生历练要少得多。解缙出生于洪武元年(1368)。在江西吉水,解家是一个官绅之世家。解缙的祖父解子元是元朝安福州的州判,元末死于乱兵。父亲解开曾受到朱元璋的召见。讨论元朝得失,得到朱元璋的赏识,要留他做官,被他婉言谢绝。回到乡里,专以课子为乐。解缙幼年聪颖,有神童之称。洪武二十一年解

    美文 2009年9期2009-06-02

  • 妙咏鸡冠花
    ,有个翰林学士叫解缙,皇帝欣赏他才气横溢,但不满他的孤傲。二、一天,皇帝在满园鸡冠花中发现了一株白鸡冠花,他折下藏在袖中,想去考考解学士。三、到了翰林院,皇帝命他以鸡冠花为题材作诗。解缙写下第一句:“鸡冠本是胭脂染”。四、“鸡冠花都是红的?”皇帝问。解缙答:“是。”皇帝笑着拿出袖中的鸡冠花。五、解缙又接着写道:“为何今日浅淡妆?”皇帝问:“你说为何?”六、“只为五更贪报晓,至今仍戴满头霜。”他续上最后两句,皇帝不禁连声赞叹:“妙!妙!妙!”

    阅读(中年级) 2009年4期2009-04-16

  • 大明奇才解缙的坎坷人生
    辉在民间传说中,解缙故事迭出,为众人津津乐道,褒奖有加。邹元标在《解春雨学士墓志》中称解缙“义节千秋壮,文章百代尊”,《明史·解缙列传》记载:“(解缙)少登朝,才高,任事直前,表里洞达。”这些都充分表达了后人对解缙的尊重和崇敬之意。那么,解缙的一生到底是怎样的起伏波折?他的命运为什么如此坎坷,生命又如此短暂呢?洪武二年(1369年),解缙出生在吉水县城东门的一个书香人家。吉水自隋末建县以来,文风蔚然,俊杰代挺,曾出现过“一门三进士,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

    百家讲坛 2008年13期2008-08-15

  • 绝顶“聪明”反致卿卿送命
    陈 雄明代才子解缙从小聪明,二十岁就中了进士,他历经明朝的三位皇帝,朱元璋和朱棣刚开始都很宠信他,但后来都对他突然疏远,朱棣还下令将其逮入监狱,冻死雪中,时年四十七岁。朱棣原本是极赏识解缙的。朱棣之所以器重解缙,一方面是他想笼络天下读书人的心,解缙无疑是读书人当中的优秀代表;另一方面,他想编一本有特色的大书,来显示文治武功,而解缙就是胜任编书工作的最佳人选。解缙召集了一百四十七个读书人,分头编纂这部卷帙浩繁的书,到永乐六年,这部书终于完成。朱棣亲自写了序言

    意林 2008年24期2008-07-09

  • 解缙智对曹尚书等
    覃泰平等解缙智对曹尚书覃泰平明朝大学士解缙,年少时就天资聪慧,才思敏捷,悟性极高,被人们誉为“神童”。但他并非出身书香门第,而是生长于一个贫寒的家庭,靠父亲烤烧饼,母亲做豆腐来维持生活。有一天,曹尚书听说解缙能文善诗,聪慧无比,是当世神童。于是,他派人把解缙找来,想看个究竟。解缙面带微笑,镇定自若地走入大厅。曹尚书见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心想:一个娃娃,有何文才可言,真是乡下人少见多怪嘛,可笑之极!他决定出个难题,煞煞这小孩的傲气。恰好,此时堂前押过一个带

    知识窗 2001年10期2001-03-25

  • 解缙智对曹尚书等
    覃泰平等解缙智对曹尚书覃泰平明朝大学士解缙,年少时就天资聪慧,才思敏捷,悟性极高,被人们誉为“神童”。但他并非出身书香门第,而是生长于一个贫寒的家庭,靠父亲烤烧饼,母亲做豆腐来维持生活。有一天,曹尚书听说解缙能文善诗,聪慧无比,是当世神童。于是,他派人把解缙找来,想看个究竟。解缙面带微笑,镇定自若地走入大厅。曹尚书见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心想:一个娃娃,有何文才可言,真是乡下人少见多怪嘛,可笑之极!他决定出个难题,煞煞这小孩的傲气。恰好,此时堂前押过一个带

    知识窗 2001年10期2001-03-25

  • 金 殿 打 赌
    大典》的主编--解缙解缙自幼聪明过人,三岁便能诵文,五岁即能吟诗,十八岁中解元,十九岁中进士。由于他学识渊博,能言善辩,故深得皇帝宠爱,但也因此遭到朝中奸臣的妒嫉,时刻想合谋陷害他。有一次上朝时,几位奸臣故意站在解缙的前面,将他矮小的个子遮没了。皇上朝文武百官扫视一眼,不由得奇怪地问道:"翰林学士解缙怎么不见啦"一个尖嘴猴腮的奸臣趁机大进谗言:"启禀万岁,解缙无故缺席,实乃骄横跋扈,目无皇上"话音刚落,只听得从右边厢最末一排传来一个声音:"启禀万岁,是那

    民间故事选刊·上 2000年5期2000-06-14

  • 解缙轶事
    多人都知道;提起解缙,就只有少数人知道了。这不公平。《永乐大典》是解缙受明成祖诏命主编的。这套巨型类书收各类图书七、八千种,辑成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此外还有凡例、目录六十卷。始于永乐元年,成于永乐六年,初名《文献大成》,后定名为《永乐大典》。全书按韵目分列单字,按单字依次辑入与此字相联系的各项文史记载。嘉靖年间,又依永乐时所缮正本另摹副本一份。可惜,正本毁于明亡之际,副本至清咸丰时也渐散失。后来这套《永乐大典》所剩副本又遭兵火外贼,未毁的部分全被八国联军

    知识窗 1997年8期1997-03-31

  • 解缙巧对奇联
    剑 影 言 射解缙(明代进士,1369一1415)少有才学,能吟诗作对,时人称其为“神童”。相传五岁时有人问他:“小儿何所爱?”解缙即出口成章、吟诗作答:“小儿何所爱,夜梦笔生花;花根在何处,丹府是吾家”。九岁时,一次随父在江边洗澡,将衣服悬于枯藤老树上,其父触景生情,遂口出上联“千年老树为衣架”,解缙不假思索,即以“万里长江作浴盆”相对。真乃出语不凡,令人惊叹。作为文人学士,解缙在文学史上虽不曾头角峥嵘,但其巧对奇联的趣闻轶事却有不少,至今仍在民间广为流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4年8期198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