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实
提起《永乐大典》,很多人都知道;提起解缙,就只有少数人知道了。这不公平。
《永乐大典》是解缙受明成祖诏命主编的。这套巨型类书收各类图书七、八千种,辑成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此外还有凡例、目录六十卷。始于永乐元年,成于永乐六年,初名《文献大成》,后定名为《永乐大典》。全书按韵目分列单字,按单字依次辑入与此字相联系的各项文史记载。嘉靖年间,又依永乐时所缮正本另摹副本一份。可惜,正本毁于明亡之际,副本至清咸丰时也渐散失。后来这套《永乐大典》所剩副本又遭兵火外贼,未毁的部分全被八国联军劫走。1960年,中华书局只影印出版了千方百计征集到的七百三十卷。
仅有主编《永乐大典》的功劳,解缙就足以名传千古了,他还不止于此。解缙不仅是大学者,而且还是文章家,并遗下《文毅集》、《春雨杂述》等著作。
解缙的一生几经周折坎坷:他中进士授官中书庶吉士,因上万言书批评明太祖政令无常、杀人太多,被罢官八年;永乐初回京任翰林学士,主持纂修《永乐大典》很受成祖重视。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以“泄禁中(宫中)语”又被贬谪广西八年。这两个“八年”委屈了他多少才华!后入京奏事,恰明成祖不在京师,他只好拜谒太子、回归贬所。谁知,这竟犯了“无人臣礼”罪,他不但被判入狱,而且在狱中被杀!
解缙难道仅仅因为“无人臣礼”被杀吗?似乎不至于。
关于解缙与永乐皇帝,曾有这么一个传说:解缙才高智绝,文妙笔捷,永乐皇帝很喜欢他。一次,外国进贡给永‘乐皇帝一柄宝扇,扇上画面美极了,可惜没题诗。时逢群臣在侧,解缙在前,永乐皇帝便命解缙当场题诗一篇于扇上。解缙接过宝扇一看,上面画的明明是唐代王之涣《凉州词》的诗意。那诗原词是:“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解缙看罢,挥毫于扇,展眼间就写出了这首诗。永乐皇帝十分高兴,自己欣赏一遍,又传给大臣们观看。没想到,匆忙中解缙抄漏了第一句诗的最后一个字。有个大臣与解缙有仇,早想寻衅陷害,于是抓住这个把柄,当即向永乐皇帝进谗,说解缙乃有意漏写,犯有欺君之罪。解缙拿过宝扇一看,果然抄漏了“间”字。他先是一惊,继而很快镇定下来,他向永乐皇帝启奏:“这是臣改作的一首词,而不是诗。它比王之涣的《凉州词》不仅少一字,读法也不一样!”永乐皇帝转怒为喜,让他读读看。他读道:“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永乐皇帝一听,这词语句美好,音调响亮,连声叫绝。群臣察颜观色,也一片称赞。那个仇人呢,憋了一肚子气。
从上面这个故事看,人们似乎可以琢磨出点问题来:解缙是太聪明了,可他将来会不会聪明反被聪明误呢?
解缙有不服输善逞强的个性和本事,这从他少年时就可以看出来。关于他少年风流,也有一个动人的传说:解缙被称为神童才子,有个老奸巨滑的尚书不信。一天,他把解缙找来,想难倒他,叫他名声扫地。尚书出的第一个上联是:“小龙无知嫌路窄”,解缙顺口对上“大鹏有志恨天低”。尚书第二个上联是:“石狮子头顶焚香炉,几时得了?”解缙马上对出“泥判官手拿生死簿,何日勾销?”尚书第三个上联是:“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能下?”解缙很快对个“地为琵琶路为弦,哪个可弹?”尚书三次都没难倒解缙,心中恼火,便想从出身地位上侮辱解缙一番。他早已知道解缙的父母是卖烧饼做豆腐的,却故意问解缙:“小郎令尊是何品位?”解缙一听,立刻明白其中阴谋,便冷笑一声回答:“父亲肩担日月街前唤;母亲手扶乾坤家中转。”尚书失败,大骂出口。他见解缙身穿绿袄,便说:“出水蛤蟆穿绿袄”!解缙见尚书身穿红袍,便回击:“落汤螃蟹着红袍!”这一下,尚书再也说不出一个字来了,因为,人们给他取的绰号恰好就是“横行螃蟹”!
从上面这个传说看,解缙不是太敢于摸老虎屁股了吗?倘若他一再碰“真龙”逆鳞,其结果会是怎样?
传说有真有假,无论真假,都是人们根据人物性格命运编排的。
(责任编辑杨剑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