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者畅说“读书潮”

1997-03-31 08:01
知识窗 1997年8期
关键词:热潮功利读书人

主持人:陈西,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博士。

讨论者:张渝生。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常务副院长。

孟广明,南昌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熊岩,南昌大学中文系副主任。

陈西:从改革开放以来,读书人读书的兴趣如同钱塘江潮,隔一段时期就会产生对某一类甚至某一本书或某一位作者的聚焦,从而出现一个热潮。当然,“热潮”都是相对而言。比如,在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纪实文学,特别是再现“文革”的小说吸引了大量的读者。接下来则是报告文学和朦胧诗。八十年代中期,是哲学和其他理论书阅读的热潮,一些中外高深的理论书籍的印量竟达到数十万册。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初,以琼瑶作品为代表的言情小说和以金庸作品为代表的新派武侠小说先后引起了一大批人的兴趣。接着,以《曾国藩》为首的历史传纪作品又成了畅销书。同时,原先只是文人喜爱的散文,从古代名人的选文至当今的新秀之作,不少出版社竟也成套成丛地出版发行,进入了寻常百姓家。这期间,还有《围城》热,“陕军”热,等等。怎样认识我们社会这近二十年的读书潮呢?

“潮”之来源

张渝生:我们国家由于改革进入了社会转型期,时代不仅向人们提出了种种发展的要求,也使人们产生了许多困惑。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使作者与读者有了沟通的渠道,也给作者们一个可以发表意见的较为宽松的环境,这是读书热潮不断出现的社会大背景。我想先从身边正在发展的“散文热”谈起。人们对散文的喜爱是从闲适性、趣味性,或者说描写生活情趣的散文开始的,到后来转向史传散文、议论散文,现在走俏的已是带有哲理性,甚至学术性的散文。从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到三联书店连续出版的一批批袖珍式的个人散文集,都引起了读书人极大的兴趣。

从纵向来比较,这种阅读热点比先前的一些热潮要深刻得多,因为读散文,特别是读哲理散文和学术散文,不仅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性。从横向来比较,一是说明我们还有许多作者,特别是中青年作者,在思考,在追求理性,这批作者可以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种子。在他们的作品中,不仅倾出了读者想说未说之语,而且吐出了读者正在思考或尚未思考而又很愿意思考的问题,读这些书,真是令人相见恨晚而拍案叫绝之处。二是说明我们的读者正在成熟。我们读书一般有两种动机:一种是拓展生命的空间,阅读可以给读者带来更多的生命体验;另一种是寻找生命的答案,阅读可以给读者带来生活的启示。阅读行为,从消遣性的情节追求到思辨性的哲理追求,是读书人的一大飞跃。

孟广明:无论是个人读书,还是社会阅读,都有一个渐趋成熟的过程。“文革”过后,百废待兴,人们一方面期盼着新的生活的到来。一方面又处于对过去生活的反思之中。当时一批作家以自己的力作,再现刚刚过去的恶梦,启示人们思考,正合乎了社会的需要,这就是“伤痕文学”引起轰动的根源。接着出现的理论书籍的畅销,实际上不仅是一批思想者,也是当时一大批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思考者的追求。

熊岩:对生活的思索。对知识的渴求也是那个时候读书人拼命读书的重要原因,刚从文化贫乏之中走过来的青年人,面对不断出版的新书好书,无不产生一种如饥似渴的感觉。不仅大学生爱读书,许多青年工人、农民也对书热情满怀。那时书的种类不多,而读书的热情高,往往也就会出现对若干作品的聚焦现象。

陈西: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下海”逐浪的热潮改变了以往人们静心读书的取向,多元价值观导致人们的阅读多元化。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也表现在读书方面,而港台文学作品的引进又使人们有新鲜感,出现了人们对港台言情文学作品和新派武侠小说的浓厚兴趣。当然,不仅仅是新鲜感的问题,还有与书籍同时出现的电视剧,影响或者说是左右了相当一部分读者。

张渝生:比如琼瑶小说中高度理想化了的爱情及其人物对青年男女和其他重情的读者具有巨大的魅力;而非常精通编排戏剧冲突的金庸小说则更是有一种深厚的文化内涵,所以它打动的就不止是一般的市民读者,而且吸引了许多学者。

孟广明:传记文学最走红的是《曾国藩》,我国有写作和阅读优秀的传记文学的传统。而今天人们对传记文学的热情,恐怕更在于对历史人物真实人性的全面了解,包括对那些过去名声不好甚至很糟糕的人庐山面目的了解。

熊岩:不过,我认为,从八十年代末期开始,由于出版者的广告意识的增强,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书商的大量出现,图书的广告宣传也是读书热潮起伏不定的重要原因。而且,为利润所驱的出版社和书商们的一些广告把某些书吹得离了谱,实际上在读书上起了负面效应。

“潮”之喜忧

陈西:这就使得读书行为出现多元化多样性的同时,也出现了另外一些的现象。读书行为可以是有功利的,也可以是无功利的。为了什么什么而读书,是有功利的;并不是为了什么而读书,是无功利的。读书原本是一种自由的行为,因此。有功利与无功利二者都无可指责。但是受到潮流的影响而去读书毕竟失去了读书人应有的个性。而依广告按图索骥地看书已不是一种自由了。

孟广明:如果我们研究一下这二十年来读书的过程,会发现,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求知欲望。当人们面临问题和困惑时,往往希望从书中找到答案。这在说明人们读书行为的进步和对书的选择主动性时,也说明了人们对书的过于功利的追求,这种追求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不是对以书作为载体的知识、智慧的爱好,而是实利,而且是眼前的实利。就像一个对证券一无所知的人,企图通过一本或两本炒股书就可以发大财那样,寻求智慧知识的欲望因急功近利而完全被应用性的技能学习所代替。这对于社会的经济发展并非没有益处,但对于社会整体素质的提高。对文明的建设,对整个社会的良性循环却有一定的负面作用。真正涵义上的读书必然受到冲击,因为书的实利化,必然使读书人失去自我,其后果就导致了知识的品位下降,书失去了它的文化份量而完全成了一种工具,读书完全成了一种经济行为的手段。人们对高品位知识的疏离,导致有质量,有品位思考的缺乏。书是出版得多了。然而不过是一种表面的繁荣;是有很多人在读书,但这种读书热也可形象地形容为“泡沫读书”。读书的内容是什么?是主动读书,还是被动读书?如果说,八十年代的读书人还有一种主体意识,尽管那种主体意识还并不那么成熟,而九十年代的读书则在多元化的分化中把主体意识也给丢失了。不少读书人往往被别人的话语所控制。还有一部分人,“现代”的过程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即刻就进入了“后现代”。

张渝生:对读书“潮”,要有一个冷静的分析。我国的人均图书占有率是相当低的,社会上的图书馆不仅少,而且由于经济的原因,大多处于萎缩的状态中。中国的读书人仍然只占人口的少数,如果不把在校的中小学生计算进来,社会的读书热情依然很低,即使在大学校园,对于应付考试以外的书,热情也是不高的。有不少的人,手里拿着书,也安不下心来读,我们这个世界真是太热闹了。于是读书的人表面看起来读书热潮不断,而实际上的读书者还不到总人口的百分之一。

熊岩:现在出版的书,最大量的是中小学教材和辅导材料,其次是应用学科的图书,属于人文智慧、文学艺术、社会科学方面的书籍只占少数,只要走进新华书店,便可一览而明了。由此,我们在欣喜地看到读书种子绵绵不断之时,又不得不担忧,一个把现代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自己奋斗目标的大国,如此量少的读书队伍和读书理性.实在不是长远之景。

“潮”之去向

陈西:读书人心忧读书人。不过,对此也不必过于担忧,相对中国十二亿人口,读书人是少了。但其绝对数字仍然是“一大群”。我们有一大群思想者,一大群有主体意识的读书人,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精灵。而社会读书热,其发展必然有一个过程,也许,令人担忧的一些现象正是这个过程的必然。它的发展趋势是动态的,可变的,过去二十年来此起彼伏的热潮可说明这一点,将来的变化也会证明这一点。

熊岩:我个人看来,目前已有的读书现象基本处于维持状态中,很难发生大的转变。因为我们的社会处于一种相对稳定之中,趋利经济行为仍然是相当一部分人的全部生活,特别是那些有知识的人。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已经把读书丢掉了,而另一部分人不会丢掉书。后者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为自己的经济行为所需,更热衷于应用性的图书。二是喜爱知识性的和闲情趣味性的书籍,纯作为一种奔波之后的暂时休息,这就必然使读书热点继续聚集在应用类图书和散文随笔小品上。三是对人物传记的偏好,不仅是为了猎奇,而且也是为了寻找一种生命的答案,特别是伟人和那些历史上有过争议的人物的传记,会继续生发吸引力,令许多闻进社会经济大潮中去的知识人,在困惑时,在失败时,恢复到书本中去找答案的习惯。因为这是一大批人,一大批有文化知识的人,他们的取向将在读书热潮中起主导作用。

孟广明: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个人电脑、多媒体、VCD、信息网络正在越来越直接地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有关的科普类图书和操作书籍将越来越走俏。这对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水平不无好处。

张渝生:最近两三年来,人文学科的图书悄然升温,不少学术书籍,尤其是随笔式的学术散文,已经摆脱了过去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困窘,在图书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而且市场正在不断扩大。这就告诉我们两个信息,一是写书人与读书人的沟通看好,理性在一定程度上成熟起来;二是图书市场在经过一段时期的无序之后,开始了为社会各方面所需服务的有序流通。这是一个势头,既然是势头,我看将来的人文学科图书虽然不会出现热潮,但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读者。因为人不仅是有精神的,而且也需要精神,精神食粮不足,也会引起营养不良。

陈西:过去的二十来年,不仅是我们国家经济改革社会变革的二十年。也是我们读书人不断成熟的二十年。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证明,是人生活的精神食粮,读书是一个人修养的基础,也是修养的体现;而社会大众的读书状况又往往可以说明一个民族素质的内涵。真希望我们的读书能够朝着个人的修养和民族素质不断提高的方向发展。

(责任编辑宋乾)

猜你喜欢
热潮功利读书人
津巴布韦学生中的汉语热
功在自己,利及他人
我是快乐读书人
行诚则灵
辽宁舰
读书人
错别字先生
世界五大名厨:引爆美食热潮
功利社会话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