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解缙因何会被埋在雪中活活冻死(下)

2020-09-30 06:47木匠
北广人物 2020年38期
关键词:解缙文渊阁朱棣

木匠

前文我们说到,解缙在南京城破前,就已暗投了燕王朱棣,城破后,又为燕王起草了即位诏书。是以,当燕王当上皇帝,即明成祖后,解缙也就顺理成章地受到了重用。

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解缙被明成祖朱棣任命为了翰林侍读(一般来说,翰林院设学士一人,为正五品;侍读、侍讲学士各一人,为从五品;史官修撰若干人,为从六品;编修若干人,为正七品;检讨若干人,为从七品;五经博士九人,为正八品;典籍二人,为从八品;侍书二人,为正九品;待诏六人,为从九品;孔目一人,未入品流;另有相当于学员的庶吉士若干)。不久,便又把他升为了翰林侍读学士,奉命总裁《太祖实录》和《列女传》等书。书成,又任命了解缙为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左、右春坊是专门负责太子事务的詹事院下设的两大机构,两坊的最高长官就是左、右春坊大学士,他们都负有训导太子及诸皇子读书的责任),并将对于一个文臣来说,特别有面儿的主持修撰《永乐大典》的任务,也交给了解缙。

又,明朝的内阁制度虽不是明成祖朱棣发明的,但这个制度绝对是在他手上完善的。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太祖朱元璋以“谋反”之罪,杀了时为百官之首的中书省丞相胡惟庸,鉴于胡案的牵连之广,就废除了丞相一职,并连带着将中书省也给裁了。如此一来,在皇上和六部长官之间,就没有了中书省这样一个可代皇上起草诏令,批复奏章,指导六部工作的机构。皇上被架空的可能性是没有了,但皇上的工作量却是成倍地增加了,遇事也无人商量。于是,太祖皇帝就给自己搭了个顾问班子———文渊阁。阁臣基本上都是从皇家智库翰林院中选出来的学士,皇上有了疑难之事,就会找他们商量。不过在太祖时,这些阁臣都只相当于是皇上的高参,并无处理政务的实权。

但永乐以后,文渊阁的大学士们,已不仅仅只是皇上的高参,而是有了越来越多的实权。基本上文渊阁也就形同于过去中书省了,只不过以前在中书省,是丞相一个人说了算,而现在在文渊阁,则是几大阁臣集体说了算。但一个集体终归得有一个主事的。

明成祖朱棣对解缙的倚重,还表现在他当了皇上以后,立刻就任命了解缙等七人为文渊阁大学士,并让解缙做了这七个人的头儿,也就是内阁首辅。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文渊阁大学士虽身处国家最高权力的中心,官品却只有正五品,只相当于是六部的郎中(明初,六部尚书都是正三品,侍郎为正四品,郎中为正五品)。但即便是六部的尚书,见到这些文渊阁的大学士,一般也不敢在他们面前摆出他们的官架子。

据《明史·解缙传》:成祖对解缙等人入阁后的表现,还是相当满意的。内阁的每次进言,他也都能虚心地采纳。一次,他在召见他们时说:“朕对你们七人这段时间以来的工作,还是相当满意的。我也经常在宫中称赞你们勤勉谨慎。但做任何工作都是一开始很谨慎,不容易出错,越往后就越容易麻痹大意,希望你们能将你们现在的这种工作作风,一直保持下去。”恰逢立春之时,成祖还赐了他们每人一件三品以上大员才可以穿的金绮衣。成祖还说:“天下不可一日无朕,朕则不可一日少解缙。”

不过,解缙这一春风得意,就又露出了他恃才傲物,口无遮拦的本性。

一天夜里,解缙接到了成祖派人给送来的一封密信,信中有一串人名单,名单上的人都是朝廷的重臣,成祖让他逐一评点一下这些人。解缙要是稍微成熟一点的话,就该知道这些人都是成祖的心腹之臣,你在点评他们,即使觉得他们有这样和那样的不足,也应说得委婉一些。但他却不计后果地秉笔直书道:“蹇义天资厚重,中无定见;夏原吉有德量,不远小人;刘俊有才干,不知顾义;郑赐可谓君子,颇短才干。李志刚诞而附势,虽才不端;黄福秉心易直,确有执守;陈瑛刻于用法,尚能持廉;宋礼憨直而苛,人怨不恤……”这就有点“打狗不看主人”了。

更要命的是,这些话原都属于是他们君臣私下里说的话,但解缙很快就将这些话给散了出去。其实,他这么做,倒也没有什么别的意思,无非就想跟人炫耀一下他和皇上的关系有多铁。结果是他不仅得到了一个“狂人”的称号,并遭到了很多同僚的忌恨,也让皇上对他的态度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如果只是“狂”的话,应该还没有什么。最终导致解缙付出生命代价的,是他搅进了立储之争。封建时代的皇位继承,从来都是一个血雨腥风的难产的过程。大臣们一般避之唯恐不及,比如当时身为朝廷第一重臣的姚广孝,在这件事上,从头至尾,都躲得远远的。但聪明过了头的解缙却不自量力地介入这场最危险的宫廷游戏,这就离死不远了。

永乐三年,成祖在坐稳了皇位之后,立太子之事,就该办了。按照太祖留下的“有嫡立嫡”的祖制,他本当立嫡长子朱高炽为太子。可他又对自己的这位嫡长子实在是看不顺眼。因为成祖一直觉得自己很英明神武,而朱高炽呢?却是个体重大约有300斤的大胖子,还有脚疾,走路都得人扶着,更不要说骑射了……而自己的次子朱高煦,不但长得跟自己很像,还有勇有谋,且当年他在跟自己一起打天下时,多次上阵杀敌,立了不少战功,甚至还救过自己的命。可以说自己能坐上皇位,他的功劳是不小的……

但碍于祖制,朱棣虽然想立朱高煦为太子,也立太子,却不仅仅是家事,也是国事,必须得到大臣们的同意,为此,他找来了在内阁中最有发言权的解缙,希望能得到他的支持。而作为保守派的解缙却坚持主张当立嫡长子朱高炽为太子。让成祖颇为不悦。

本来,这个事既然皇上问到了你,你把自己的意见说了,也就到此为止了,大主意你就让皇上自己去拿就好了。可他却又非常不理智地补了三个字“好圣孙”。

“好圣孙”指的是的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朱棣虽然不喜欢朱高炽,但却非常疼爱这个孙子,为了能把皇位传给这个孙子,于是,也就决定了立他的父亲朱高炽为帝了。

立储之事尘埃落定,朱高煦就恨上了解縉,常常在朱棣面前诬告他。比起解缙,成祖当然是更相信亲儿子,因此解缙的处境,就越来越坏了。

成祖疼爱朱高煦,不仅给他的赏赐,往往超过太子,且对他一些逾矩的行为,也是睁只眼闭只眼。这本来是人家疼自己儿子,解缙偏又不解风情地跳出来说:“是,启争也,不可。”这让成祖很生气,因为解缙不说,朱高炽可能还想不到,他这样一说,满朝文武可以都会有这样的想法,这不是挑拨他和儿子们的关系吗?

由于解缙的毒舌,他的朝中其他大臣的关系也处得非常糟糕。所以,当朱高煦在背后给他使绊子时,这些朝臣们就会跟添油加醋。如此一来,解缙也就彻底地失去了成祖的信任。不久,成祖就揪住他的一点小错,把他踢出权力的核心,贬为了广西布政司参议,旋又把他派往交趾(今越南),督饷化州去了。从一个堂堂内阁首辅,至督饷化州,这中间的落差可谓大矣哉!

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解缙在回朝述职时,又犯下了一个极其低级的错误。时,适值成祖北征,行前乃有旨,任何官员不得独自谒见太子。

也许解缙并不知道有这道旨,竟一个人去见了太子(毕竟,他也曾教过太子读书)。结果又被汉王朱高煦抓住了小辫子,将此事添油加醋地汇报给了成祖。成祖大怒,就下旨将解缙给抓了起来,投入了大牢。

本来,狱吏还不敢太过难为解缙,因为都知道他和太子走得近。太子是什么?是未来的皇帝,谁又不想给自己留条后路呢?

就这样,解缙在狱中一待就是五年,不知道他是不是也在等着老皇帝驾崩,太子登基的那一天?但让他万没想到的是,永乐十三年正月十三日(公元1415年2月22日),成祖在看到锦衣卫帅纪纲呈上来的一本在押犯人名册时,看到了解缙的名字,就问了句:“解缙还活着哪?”

纪纲会意,出宫以后就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菜,直奔狱中。

解缙眼瞅着纪纲提着酒菜走进自己的牢房后,正自狐疑。纪纲已摆开了酒菜,并斟了两杯酒,自己先喝了一杯,以示无碍。然后,便对解缙说道:“祝贺你啦,解学士,皇上刚才对我说:‘想不到你还活着哪。”

这,难道是万岁爷又要起用自己了?解缙不由精神大振,是啊!老皇帝朱元璋曾说过对我“恩犹父子”,那现在的皇上跟我不就是兄弟了。

解缙也跟很多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一样,有个致命伤,遇事永远都是往好处想,往对自己有利的方面想,尤其是对皇上总是抱着“吾皇圣明”的幻想。解缙顿时豪气冲天地干了第一杯酒。“满上,满上!来,吃口菜。”纪纲又给他倒上了一杯。

就这样,解缙是左一杯、右一杯地把自己给灌了个酩酊大醉。然后,就被纪纲叫人拖出了牢房,埋进了厚厚的雪里,活活给冻死了。解缙死时,年仅47岁。

解缙死后,家中财产被抄没,妻儿宗族也都被流放到了辽东……

猜你喜欢
解缙文渊阁朱棣
朱棣“魂牵”建文帝
公心与私意之间:《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影印始末考略
神童解缙
神童解缙
解缙化险
解缙化险
——旧诗新作
抗战时期围绕《四库全书》阁书的文化掠夺战
明代的文渊阁
『影帝』朱棣
故宫的“文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