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墓
- 尹湾汉简“絈”字新释*
台)提 要 尹湾汉墓简牍虽然已经过很多学者的研究,但是其中还有一些文字释读问题。文章将尹湾汉墓简牍YM2D1正旧释为“絈”的字改释为“绀”。尹湾汉墓简牍YM2D1正“绀绮诸于一领”之“绀绮”一词亦见于马王堆一号汉墓遣册270,当理解为红青色的丝织品。1993年2月到4月,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温泉镇尹湾村出土了大量汉代简牍,这就是“尹湾汉墓简牍”,简称“尹湾汉简”。1997年9月,中华书局出版了由连云港市博物馆等编写的整理报告《尹湾汉墓简牍》,在尹湾汉简的文
汉字汉语研究 2023年1期2023-09-06
- 安徽郎溪旺村汉代墓葬的清理
关键词:釉陶器;汉墓;随葬品;旺村旺村位于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飞鲤镇黄香行政村,距郎溪县城17公里。2022年10月30日上午,有关方面在实施污水管道整村推进工程挖设管道时发现一座土坑墓,出土随葬品26件(组)和大量碎陶片,另有多枚钱币。器物分为陶器、钱币两大类,器类主要有鼎、壶、罐、灶等。由于墓葬埋藏较浅,部分随葬品在实施污水管道整村推进工程挖设管道时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为避免该墓地遭受进一步的破坏,郎溪县文物管理所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清理。一、墓葬形制该墓
东方收藏 2023年5期2023-07-13
- 宜昌博物馆馆藏汉平里墓砖砖文考证
文文意。关键词:汉墓;砖文;汉隶;平里□墓砖;考证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08.0042003—2004年,为配合荆宜高速公路的修建,宜昌博物馆组建考古队伍对当阳岱家山墓群的东周、两汉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这次发掘共清理出东周土坑墓79座、两汉墓89座、隋唐墓3座。其中M44出土了一块墓砖,现藏于宜昌博物馆“远古西陵”展厅,藏品信息牌上显示为:“平里□墓砖,英语释为‘Pinglikou tomb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8期2023-06-20
- 浅谈汉代葬玉
素的影响。玉器在汉墓中的运用也反映了当时的用玉思想和社会制度。关键词:汉墓;葬玉;儒家思想;升仙思想中国墓葬历史源远流长,早在一万八千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就已经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墓葬。在汉王朝统治的四百多年间,中国建造了大量的汉墓,这一时期是我国古代墓葬发展的重要时期,仅考古发现的汉代墓葬就有三万余座。两汉厚葬之风盛行,虽然墓葬被盗严重,但是仍然出土了数量可观的玉器。据不完全统计,在已发现的汉代诸侯王墓、列侯墓、贵族墓中,出土玉器的墓葬有60余座,这
收藏与投资 2023年5期2023-06-03
- 山东地区汉代陶俑的初步研究
键词:山东地区;汉墓;陶俑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06.036陶俑是墓葬中模型明器的一种,是古代丧葬文化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伴随着奴隶社会进步到封建社会的产物。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①陶俑最初的作用是代替人牲殉葬,为了死者能够在冥界仍能享受生前的生活,即事死如事生。陶俑本身品类众多,不止有陶质,还有木俑、石俑、瓷俑、铜俑、漆俑等多种材质制成的俑。陶俑也包括釉陶俑和三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6期2023-05-30
- 汉画像石视角下汉代临沂地域饮食风俗研究
,比如临沂吴白庄汉墓、临沂五里堡汉墓、沂南北寨汉墓、平邑东埠阴汉墓等墓葬画像石中均有庖厨图,涉及厨房设施、厨事活动、食物结构等,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是研究汉代临沂地域饮食风俗不可多得的资料(图1)。图1 五里堡汉墓庖厨图1 厨房设施及器具1.1 厨房建筑厨房是饮食活动的重要场所,汉代一般称之为“庖”。但在汉画像石中,往往不出现厨房建筑,大多数在露天进行食物加工,例如,在北寨汉墓庖厨图中,明显是在场院的开阔地中进行饮食烹饪加工劳作。少数展示厨房内部的劳作场景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19期2022-11-22
- 东汉墓壁画·车马出行图
李恒滨东汉墓壁画·车马出行图 内蒙古和林格尔汉墓出土这是在内蒙古和林格爾县汉墓出土的壁画,描绘的是汉代一位贵族乘车马出行的情景。画的上部御者端坐车中,雄壮的奔马展蹄欲飞,中间部分画了三匹姿态自然、豪放狂野的小马驹,画者只寥寥数笔,便表现出其动感和神采,下部群马并立,姿态各异。整幅画作给人以强烈的生命活力的视觉感受。19EBBE15-BD39-4D6C-8397-4ECF8B1DC379
视野 2022年12期2022-06-28
- 天长三角圩汉墓出土的龙形玉器鉴赏
,安徽天长三角圩汉墓出土了90多件精美的玉器,其中有璧、璜、环、带钩、七窍玉饰、玉印章等,品类繁多,构思巧妙,琢磨精细,珍品迭现。天长市博物馆馆藏玉器大多是从1号桓平夫妻合葬主墓中出土的,其中有不少以龙为元素进行精雕细琢,既体现了汉代玉器工艺的精湛,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历史文化背景。关键词:天長三角圩;汉墓;龙形玉器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5.0111991年,安徽天长遭遇了百年未遇的洪涝灾害。灾害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5期2022-05-18
- 汉墓入山而仙信仰的图像表达
的入山而仙信仰在汉墓画像中得到了直观的图像化表达,汉人认为山石是“鬼冥门”,是分隔阴阳的门户。葬入世间所见物质的山固为美事,但只要墓中刻画有山,得山之象,即可达成入山而仙的目的。为此汉墓中除了描画山峦图像外,尚有更多锯齿状山画纹饰用来表示连绵的群山。汉墓中的这种山画可谓之“仙画”,其目的是界定死者之所在为“山中”。这一发现为合理理解汉画中大量使用山石象征符号以及汉代“仙”字的思想起源,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证据。关键词:入山而仙;“鬼冥门”;汉墓;仙画;“仙”字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20期2021-12-17
- 江苏盱眙大云山汉墓再考及墓主身份推定
苏省盱眙县大云山汉墓是江苏省自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自2009年发现以来,历经三年多考古发掘,经南京博物院大云山考古队确认大云山顶为西汉时期第一代江都国王刘非的陵园,共发掘主墓3座、陪葬墓12座、陪葬坑9座,并对陵墙及司马道进行了揭示。由于陵园时代较早,后又被盗。除1号墓外,其他墓主身份不知。文章通过考古队公开发表的考古发掘简报及对实地的勘察,主要运用考古学、地层学等方法,对大云山汉墓存在的不合常理的地方及各墓坑主人之间的可能关系提出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11期2021-08-09
- 徐州博物馆藏金带钩研究
词:带钩;黄金;汉墓;装饰带钩又称“钩”“犀毗”,是古人衣着服饰中的一小件饰物,系腰带用以固定衣物,也可用于装饰标明身份等级之用。带钩材质常以铁、铜为主,也有金质、银质、玉质、石质、骨质、木质、陶质、琉璃、水晶材质等,不同身份等级人物所用带钩材质也有所不同,其中金质带钩发现数量极为稀少。徐州博物馆藏西汉狮子山楚王陵、北洞山汉墓考古出土金带钩色泽华丽、制作精致,是带钩中的精品之作。一、藏品简介(一)鱼龙形金带钩1994年狮子山楚王陵考古发掘过程中于墓室西侧第
东方收藏 2021年6期2021-07-19
- 贺家园汉墓研究
占据主流,贺家园汉墓也因此深受主流文化的影響,在墓葬中体现出这一时期的汉文化对此地逐渐加深的影响,以及其他文化因素在此地的没落。对于贺家园汉墓的研究有助于厘清这一时期芜湖地区多种文化因素历时性变化的动态,能更好地复原该地区乃至整个汉代的社会、经济、文化面貌。关键词:贺家园;汉墓;汉文化安徽江淮地区在战国时期长期处于楚国的统治下,随着刘邦建立汉朝,此地因受多种文化因素的影响,呈现出文化上的此消彼长,具体表现为楚、秦等其他文化的逐渐没落以及汉文化的深入推进。1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6期2021-05-19
- 《汉代婚丧礼俗考》之丧葬礼俗探析
及葬俗。关键词:汉墓;棺椁形制;下葬方式一、棺椁缘起棺,盛尸之具,奉尸于棺为敛,藏尸之棺谓柩。余以为,棺之外室为椁室,椁室嵌构的空间称椁,即《孝经》“周棺为椁”1。椁有护棺柩、纳明器、别尊卑之功用。《汉书·楚元王传第六》记载:“黄帝葬于桥山,尧葬济阴,丘垅皆小,葬具甚微。舜葬苍梧,二妃不从。”故有学者认为制作棺椁从黄帝时始2。考古所见棺椁的出现约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但棺的出现时间应更早。在部分遗址墓葬的棺痕推测,当时是有棺藏尸的,如西安半坡3,陶寺遗址M3
锦绣·中旬刊 2021年5期2021-01-28
- 金缕玉衣的故乡——中山靖王汉墓
汉代墓穴。在这座汉墓之中,出土了一件珍贵的文物—金缕玉衣,它的完整性令人惊讶。金缕玉衣是汉代皇室或贵族在死后所穿的一种入殓服,由金丝缀连玉片编织而成,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这座汉墓是西汉时期中山国王刘胜的墓。根据史料考察,刘胜在公元前154年被正式立为中山国王,他是中山国的第一代王,这座墓以所在地的名称被正式命名为满城汉墓。基于此,文章对中山靖王汉墓展开详细的分析与研究。关键词:金缕玉衣;中山靖王;汉墓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墓是我国考古的重要发现,它的发现对于历史
收藏与投资 2021年12期2021-01-16
- 四川地区汉墓门楣画像初探
芩【摘 要】四川汉墓门楣上刻有画像,内容有木结构建筑构件、动物、人物、纹饰等。它们或单独或组合在一起借墓门的关键位置表明了墓葬为死后居所。这些画像具有辟邪、求祥瑞和护佑升仙的作用。【关键词】四川;汉墓;画像 四川地区汉墓中有较多的画像,墓门作为墓葬的入口和外界与墓葬的分界点,也有较多的画像。墓门最醒目的位置门楣上有时也分布着不同画像用以表达汉代人的思想。尤其在崖墓和砖石墓中较为流行,分布于四川各地区。一、门楣画像的发现 (一)门楣的结构 汉墓墓门的基
客联 2020年12期2020-09-10
- {敵}一词用多字用字习惯考察
24)在《银雀山汉墓竹简·贰》中,表示名词{敵人}①含义的字分别有“㒀”“啇”“適”“敵”四个字。在统计中发现,四个字在使用频率和搭配上有分别,并且从历时的视角来看,也具有《银雀山汉墓竹简·贰》的独特性;另外,“㒀”“啇”“適”“敵”的分布使用情况是“㒀”13 例、“啇”4 例、“適”36 例、“敵”5 例。一、《银雀山汉墓竹简·贰》中的搭配情况“㒀”的搭配有{敵国}一词。例如:(1)欲強多國之所寡,以應你啇(敵)國之所多,速誳(屈)之兵也。[1]139“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5期2020-07-20
- 吉水东吴墓考察
词:吉水东吴墓;汉墓;谭绍;古代墓葬1 引言吉水东南隅,赣江与恩江交汇处,一个被称为“三碗斋”的地方,于1991年出土一座东吴时期的墓葬,其规模宏大,构造奇特,经考古专家推测,该古墓为三国时期谭绍之墓,距今已有1700多年。其结构、布局富有特色,酷似一座异域堡垒,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价值。时至今日,其中仍有许多奥秘待人探寻,故通过史学研究、现代科技综合应用,专门考察了吉水东吴墓相关问题。2 活动意义有利于推动吉水东吴墓相关的研究工作,更好地了解吉水东吴墓的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4期2020-04-24
- 从考古材料看黔北地区的汉化进程
要:黔北一带的汉墓主要集中分布黔东北、务川、正安、道真[1]。乌江以北地区今称为黔北,司马迁称为南夷,即夜郎的北端。在商周时期,黔北地区属于濮人居住区,其地就因盛产丹砂而文明,《逸周书·王会》有“卜人以丹砂”[2]贡献方物的记载。黔北由于盛产丹砂,从商周以来就与中原地区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在黔北遵义地区发掘的汉墓不是很多,经过发掘的地区有仁怀市、赤水市、务川县、道真县等地。文章以考古材料为主,结合部分文献材料,试讨论黔北地区的汉化进程。关键词:黔北;
卷宗 2020年1期2020-03-23
- 试论山西汉墓的发展规律与区域特征
亚林摘 要:山西汉墓的墓葬形制经历土坑墓、土洞墓和砖室墓分别占主导地位的两个阶段,最终实现了从小空间、封闭平面式向大空间、开放立体式的转变,随葬品经历了“鼎、盒、壶、罐”和“灶、井、案、盘、杯”组合两个阶段,最终实现了仿铜陶礼器向模型生活明器的的转变。虽然晋南、晋北及晋中地区汉墓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域特征,但总体发展演变符合汉代墓葬形制的“第宅化”和随葬品的“生活化”的一般规律。关键词:山西;汉墓;发展规律;区域特征山西,“其东则太行为之屏障,其西则大河为之襟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15期2018-12-04
- 安徽省寿县工业园区汉墓出土器物赏析
工业园区获得一批汉墓出土器物。这批器物年代指示性强,器形特殊,可展开一番趣味的讨论。关键词:寿县;汉墓;铜樽;釉陶投壶寿县工业园区是寿县新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县城西南侧,东北距县城约2千米。2010年3月,位于工业园区东部的明珠大道与定湖大道交叉口的安徽楚都国际建材城项目开工建设。同年6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寿县中心工作站接到报告,在楚都国际建材城项目建设用地范围内发现一组文物,工作站随即派员前往现场调查。据有关迹象推断,这批文物应出自一座汉代土坑墓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11期2018-10-20
- 扬州汉代漆面罩赏析
述的同时,以扬州汉墓所出部分精美漆面罩为例进行详述,以期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汉代漆面罩的造型、纹饰、功用等特点。关键词:扬州;汉墓;漆面罩;温明1漆面罩与温明何为漆面罩?漆面罩为汉代中期开始出现的一种墓中随葬品,用以覆盖死者头部。其形如倒置的方漆桶,由左右侧板、背板及顶板组合而成,个别则无前伸的顶板。左右侧板下各有马蹄形缺口,后板中部开一长方形孔,盝顶式顶板向前伸出。有些会在内顶及马蹄形孔上方内附铜镜,有些则会在内外嵌附一些陶玉、琉璃、铜质器物。漆面罩是一种通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5期2018-08-08
- 新乡市博物馆馆藏新乡地区汉墓出土陶器浅析
摘 要:新乡地区汉墓出土的陶器具有鲜明的时代和地域特征,主要见于礼器类的鼎、盒、壶、钫和生活用器的甑、釜、仓,以及一些陶俑等墓葬明器中。文章以新乡市博物馆馆藏新乡地区汉墓出土的陶器为例,总结归纳了新乡汉墓的特点。关键词:新乡市博物馆;汉墓;陶器新乡两汉考古起步虽相对较晚,但成绩显著。居于优越地理环境的汉代新乡,汉墓出土文物丰富,从日常实用器到墓葬明器,形成映射社会方方面面的泱泱大观、展现出生动形象的汉代现世图景,对推动豫北地区汉代墓葬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23期2018-01-07
- 名胜古迹
白云镇4 肖家庄汉墓: 白云镇5平林汉墓: 白云镇6 平庄汉墓: 白云镇7 营盘汉墓(遗址): 夏云镇8 金家大坪汉墓(遗址): 夏云镇9 赖坟包汉墓(遗址): 夏云镇10 老鸡场、新堡汉墓: 夏云镇11 夏云尹关、母猪龙潭汉墓: 夏云镇平坝乡村(责任编辑/杨 倩)
乡村地理 2017年2期2017-11-01
- 两广出土汉俑的类型及文化因素考察
发掘出数量庞大的汉墓,其中不乏种类繁多、造型各异的随葬墓俑。通过服饰、肢体动作等身份信息可将俑分成九类,并在类型学型式划分的基础上分为四期。最后初步推测出其工艺及造型大致受中原汉式、楚地、滇东、海外异族形象等因素影响。【关键词】两广地区 两汉时期 汉墓 俑两广地区出土的墓俑,目前所见最早为西汉初,盛行于东汉,西晋后逐渐式微,南朝几乎绝迹,唐以后仅有零星发现。与中原、长江流域历秦汉至唐宋时期不断出土的墓俑形成较大差异,因而两广墓俑的研究重点为两汉时期。本文试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7年9期2017-09-22
- 西安地区汉墓出土陶灶分析
键词]西安地区;汉墓;陶灶[摘要]陶灶是汉墓中最常见的模型明器之一,常与案、盘、耳杯、勺等配套使用。西安地区汉墓出土的陶灶主要有长方形、马蹄形和圆形等,由灶体、灶面、火眼、釜、甑等各部分构成。文章根据陶灶的火眼数目和灶体装饰的差异,对西安地区出土陶灶进行了型式划分和年代、装饰分析。陶灶是汉墓中最常见的模型明器之一,常与案、盘、耳杯、勺等配套使用。目前学术界对于陶灶的专门研究大多集中在区域性研究。孙机先生的《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对各地出土的陶灶进行了简单的
文物春秋 2016年4期2017-03-07
- 安徽江淮地区汉墓文化因素分析
载,对影响该地区汉墓形制及随葬品的历时性特征进行初步探讨。【关键词】江淮地区 汉墓 文化因素 随葬品安徽江淮地区(后简称为“江淮地区”)自古以来即是文化杂糅之地。《通志·氏族略》有云:“淮夷小国,其地今淮甸。……成汤……以亳为都。”可见,自商代起,江淮地区的文化就开始受到商王朝及东夷各部族的多重文化影响。春秋时期,楚国国力日盛,不断向东扩张。公元前447年,楚君“令公子弃疾围蔡。十一月,灭蔡,使弃疾为蔡公”。[1]自此,楚国将江淮地区纳入势力范围,楚国文化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6年6期2016-06-27
- 传统阴阳五行思想与汉墓壁画色彩关系探讨
统阴阳五行思想与汉墓壁画色彩关系探讨徐曦(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710065)摘要:汉代重要的历史转折及背景影响了汉代色彩观念形成的诸多方面,进而由于色彩观念的趋于稳定,逐渐影响了壁画色彩的用色规制。正如汉对传统思想观念的继承,使得传统阴阳五行观念以及“五行”“五色”与“五德”的对应,均形成汉代色彩观念的重要因素。壁画色彩的表达其直接作用者就是历史背景下的文化情愫与审美追求。本文通过对阴阳、五行、五色等传统观念的探讨,探索其与壁画色彩之间的必然联系。关键词:
大众文艺 2016年4期2016-01-28
- 河北满城荆山汉墓发掘简报
满城;荆山遗址;汉墓;发掘简报【摘 要】2005年8—9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满城县文物保管所在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中,对满城荆山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汉墓8座。墓葬分布较集中,出土遗物的种类和数量较多,为认识满城地区汉代平民墓葬特点、埋葬习俗等提供了新材料。荆山遗址位于河北省满城县神星镇荆山村西北的台地上,东临沙河,东南距满城县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夫人窦绾墓约10公里(图一)。2005年8—9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满城县文
文物春秋 2014年3期2014-08-27
- 广州汉墓出土的焊珠金饰品述略
刘斌广州汉墓中出土有一批带有异域风格的焊珠金饰品,一般认为这是海上贸易带来的舶来品,即所谓海上丝绸之路的见证。笔者通过检索相关资料,发现广州两汉墓中出土有焊珠金花泡、焊珠小金球以及焊珠金饰片三种不同类型的黄金焊珠工艺品。本文通过对这三种类型焊珠金饰品制作工岂的分析,发现其主要使用了本土的锤揲和掐丝金银珠两种传统金银器制作工艺,同时都有使用发源于地中海沿岸的焊粟珠工艺的特点。可见,广州汉墓出土的焊珠金饰品除海外舶来这一可能性之外,也不排除是使用了海外传入的工
文物天地 2014年4期2014-07-01
- 山东定陶灵圣湖汉墓墓主身份研究
:定陶;灵圣湖;汉墓;黄肠题凑;丁姬中图分类号:K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2-0022-03一、发掘概况灵圣湖汉墓原为灵圣湖遗址的一部分,位于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马集镇大李家村西北约2公里处。20世纪50年代以前,遗址处还保存有3个较大的封土堆,可判定此地有3座墓葬。此地曾多次发现盗掘现象,菏泽市文物处和定陶县文管处于1999年对3座墓葬中的一座(编号M1)进行了清理。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0年10月,由山东省文物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2期2014-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