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杼

  • 竹 简
    仍然是当朝右丞相崔杼。他见太史伯大步而来,昂首挺胸。还未让他施礼,就摆摆手问道:“写好了吗?”“写好了。”太史伯答,双手把竹简递到崔杼面前。崔杼接过去看了一眼,毫无意外脸色又阴了,与前两次如出一辙,把竹简扔到他脚头说:“还是没改?”“已经载入史册,无法更改。”太史伯说。“先君是病死的。”崔杼重新纠正道。“历史就是历史,不能胡编乱造。”太史伯说。“先君是病死的!”崔杼再次强调说。“据事直书,是史官的职责。”太史伯说。“我会杀了你!”崔杼强忍了三天,背过身去说

    雪莲 2024年1期2024-03-20

  • 历史杂感
    ”更胜生命。 崔杼杀齐庄公,太史记下“崔杼弑其君”,崔杼命其改掉,太史不从,于是崔杼杀之,新一任太史仍然如此记载,崔杼于是又杀之,之后的史官们仍然凛然不惧。更有史官恐真相被罪恶掩埋,从外地赶回都城,只为了在无人敢记真相之时写下“崔杼弑其君”,之后也被杀。用一死表达对至高无上真相的捍卫。最后崔杼无奈,只得由史官们记录下真相。史官对公正的秉持,已经超越了个人的生命,它令世间一切权力都低下了头,一个“中”字,立于天地之间,闪耀着诸神也要惧怕的信仰的力量。 这

    杂文选刊 2023年3期2023-03-16

  • 知而无畏为大勇
    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崔杼杀了齐国的国君齐庄公,之后齐国的史官太史公如实记载了这件事。崔杼知道后大怒,杀了太史公。那个时代的官吏由家族世袭,太史公的两个弟弟也如实记载了崔杼弑君的事,最终,他们也都被崔杼杀了。崔杼接着用恐吓的方式暗示太史公的三弟太史季:“你在我的事迹上面加个‘弑君会丢了性命,你知道吗?”见太史季没有任何反应,崔杼就直接挑明,要求将齐庄公写成病亡。太史季却回答:“秉笔直书是史官的职责,失职求生,不如去死。”崔杼无可奈何,只得放了他。另一则写的是晋国

    小读者之友 2022年12期2023-01-14

  • 《左传》中最早的三角恋爱小说
    公二十五年传的“崔杼弑齐庄公”:齐棠公之妻,东郭偃之姊也。东郭偃臣崔武子。棠公死,偃御武子以吊焉。见棠姜而美之,使偃取之。……庄公通焉,骤如崔氏。以崔子之冠赐人,侍者曰:“不可。”公曰:“不为崔子,其无冠乎?”崔子因是,又以其間伐晋也,曰:“晋必将报。”欲弑公以说于晋,而不获间。公鞭侍人贾举,而又近之,乃为崔子间公。甲戌,飨诸北郭,崔子称疾,不视事。乙亥,公问崔子,遂从姜氏。姜入于室,与崔子自侧户出。公拊楹而歌。侍人贾举止众从者而入,闭门。甲兴,公登台而请

    文史知识 2022年8期2022-04-29

  • 小题精练(四)
    券至万亩。(8)崔杼与庆封谋杀齐庄公。庄公死,更立景公,崔杼相之。庆封又欲杀崔杼而代之相……庆封相景公,景公苦之。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趸诛封。封以其属斗,不胜,走如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正误。(2018年全国卷Ⅱ)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

    新世纪智能(语文备考) 2021年3期2021-12-26

  • 司马迁缘何简写晏子?
    视死如归。当时,崔杼杀死了庄公,晏子却不逃跑,而是主动去悼念庄公,“枕尸股而哭,兴,三踊而岀”。这是冒着生命危险的,崔杼敢于杀死君主,难道就不会杀相国吗?晏子是庄公信赖和倚重的近臣,崔杼如果要斩草除根,晏子去悼念庄公无异于自投罗网。确实有人劝说崔杼杀掉晏子,只是被崔杼拒绝了。这方面司马迁和晏子有类似之处,他之所以遭受宫刑,就因不避风险为李陵辩护,当时“(李)陵败书闻,主上为之食不甘味,听朝不怡。大臣忧惧,不知所出”。只有司马迁大胆仗义执言。因此,他对于晏子

    读写月报(初中版) 2021年1期2021-04-18

  • 历史应该和文学“愉快地一起玩耍”
    在春秋时代。齐国崔杼杀了齐庄公,没人能把他如何,甚至名相晏婴也只得弃官而去。唯一让他害怕的便是齐国太史,是出了名的硬骨头。他向太史威逼利诱,希望将庄公之死写成暴病而亡,但太史将他弑君谋反之事如实记载。崔杼看了是火冒三丈,立即将太史斩了。那时的史官之职都是家族父子、兄弟相继,大哥太史伯死了,弟弟太史仲继承了哥哥太史之职,依旧奋不畏死如实记载,结果又被崔杼处斩;接着老三太史叔接任,崔杼心想我都已经杀了你两位兄弟了,总该知趣一点吧,谁知道老三也是条汉子,又是如实

    学生导报·初中版 2020年8期2020-11-16

  • 好杂文家南史氏
    史书没记,反正与崔杼领导刮涎上了,“庄公通焉”。庄公是崔杼领导,崔杼并不是众乐乐主义者,绝不拿老婆跟群众来众乐乐,却蛮喜欢拿堂客与领导来官乐乐,“乙亥,公问崔子,遂从姜氏。姜入于室,与崔子自侧户出”。三人在房子公乐一番,后,两男没从正门出来,而从侧门出。这里还要补叙一下,这个庄公,既非爱民者,也不爱下属,对待下属好像对狗,动不动打干部。他有个下属叫贾举,曾被他暴打了一顿。庄公“鞭侍人贾举”。贾举便找机会来报仇。机会来了。庄公与崔杼与姜氏,三人玩后,两男人从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20年8期2020-10-28

  • 正:一个家族的风骨
    秋时期,齐国大夫崔杼杀了国君,史官在史册中写“崔杼弑其君”。崔杼把太史杀了,让太史的弟弟接任。接连三个史官被杀,但是史官们对此事的记录却一字不改。最后,崔杼只能任由史官如实记录。又比如,西汉的苏武出使匈奴,拒不投降,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牧羊19年,每天不离从汉朝带去的符节,坚贞不屈,不忘使命。“苏武牧羊”的故事成为一代代中国人面对艰险困境时的精神支柱。南宋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散尽家财组织义军抗元,最后从容殉国,留下一首气壮山河的《正气歌》。近现代历史中,一身“浩然

    婚姻与家庭·婚姻情感版 2020年10期2020-10-20

  • 清明,不能忘却
    公元前548年,崔杼杀害齐庄公后,让太史伯写“先君害病身亡”,太史伯不从。太史伯知道自己必遭崔杼毒手,嘱咐三位弟弟不可忘记史官的职责。崔杼杀掉太史伯后,太史仲、太史叔、太史季无惧死亡,依旧坚持秉笔直录。苍茫历史长河中这四兄弟连姓名都没有留下,只有“伯仲叔季”的排名,但他们的故事却历经2000多年而流传至今。“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这就是中国精神,也是中华文明的光辉。也许若干年后,这场前所未有的抗疫大战只是一段历史。但我们应该永远感恩夏思思这样的人,永

    人民周刊 2020年7期2020-04-28

  • 以卜筮构架的历史叙事
    赵可心崔杼弑君和骊姬之乱是《左传》文本中卜筮模式贯穿时间段较长且具有卜筮解说典型性的两个事件。本文从《左传》叙事片段“崔杼弑君”和“骊姬之乱”出发,从卜筮当事人、被卜筮之事、卜筮者等诸多角度分别剖析两个事件的发生过程,并且比较卜筮因素在两个事件叙事模式上的相似性,以此呈现卜筮这一形式化工具在《左传》历史叙事中的性质和作用,审视中国早期史学秩序井然的叙事传统。《左传》中存在大量的卜筮环节,是早期史学叙事传统的重要体现。其中崔杼弑君和骊姬之乱两个事件,不像其他

    牡丹 2020年6期2020-04-24

  • 刀口
    陈振林齐国大夫崔杼戴上了绿帽子。给他戴上绿帽子的不是别人,正是齐国国君齐庄公。崔大夫心里烦恼,他没有想到,这个不怀好意的庄公会来打扰自家的宁静。崔大夫想着要杀掉国君,他在心里筹划着自己的计划,他要让这计划成功实施。恰好庄公举行了一次宴会,崔大夫于是托病不去,庄公便来看望他。崔大夫知道,这个家伙来看望自己是假,来看自己美丽的妻子才是真。可崔大夫呢,生病是假,想杀掉庄公才是真。等到庄公进到自己家门,进入妻子卧房,崔大夫早就布下罗网,将卧房里的庄公生擒。当天,一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19年9期2019-09-24

  • 京剧 竹简之书
    国将军,齐国大夫崔杼长子,余秉正学生,25岁左右,文武老生/大嗓小生。余秉正——当朝太史,掌管起草文书、记载史事、编写史书之事,48岁左右,老生。余文砚——余秉正之子,余青莲兄长,25岁左右,小生。崔 杼——也称崔子、崔武子。齐国大夫,后为齐国执政,45岁左右,净。南先生——余秉正学生,25岁左右,老生。东郭偃——被崔杼荐为臣子,28岁左右,老生。芸 儿——余青莲丫鬟,16岁左右,花旦。齐庄公——齐国国君吕光,32岁左右,小生。棠 姜——崔杼继室,30岁左

    艺海(剧本创作) 2019年4期2019-06-23

  • 历史细节
    二、刀口齐国大夫崔杼戴上了绿帽子。给他戴上帽子的不是别人,是齐国国君齐庄公。崔大夫心里烦恼,想着要杀掉国君。一次宴会,崔大夫托病不去,庄公便来看望他。看望崔大夫是假,看他美丽的妻子才是真。崔大夫呢,生病是假,想杀掉庄公才是真。等到庄公进到自己家门,进入妻子卧房,崔杼早就布下罗网,将庄公生擒。当天,他将庄公杀死。崔大夫大权在手,立公子杵臼做国君,就是后来的景公。崔大夫想要记下这段历史,但是,熟读史书的崔杼并不想背上弑君的名声,这可是千古骂名。更何况,他弑的也

    短篇小说 2019年4期2019-06-03

  • “隔壁老王”源流考
    齊庄公与齐国大夫崔杼之妻东郭姜通奸。老国君很不地道,偷情本应赠送崔杼一顶LV帽子,他却擅自将崔杼的帽子送人(“以崔子之冠赐人”)。崔杼气得生了病。五月乙亥,庄公假意探望崔杼,实则想调戏东郭姜。东郭姜入室,齐庄公抱柱唱歌。别人唱歌要钱,他唱歌要命,崔杼被歌声激怒,命其徒众手执兵器一拥而上。庄公跑调内行,跑路外行,跳墙想跑时被射中大腿,“咚”一声从墙壁摔了下来。“公逾墙。又射之,中股,反坠,遂弑之。”这个故事让我很高兴——不但找到了“隔壁老王”的古籍记载,“壁

    读书文摘 2019年5期2019-05-16

  • 历史细节
    二、刀口齐国大夫崔杼戴上了绿帽子。给他戴上帽子的不是别人,是齐国国君齐庄公。崔大夫心里烦恼,想着要杀掉国君。一次宴会,崔大夫托病不去,庄公便来看望他。看望崔大夫是假,看他美丽的妻子才是真。崔大夫呢,生病是假,想杀掉庄公才是真。等到庄公进到自己家门,进入妻子卧房,崔杼早就布下罗网,将庄公生擒。当天,他将庄公杀死。崔大夫大权在手,立公子杵臼做国君,就是后来的景公。崔大夫想要记下这段历史,但是,熟读史书的崔杼并不想背上弑君的名声,这可是千古骂名。更何况,他弑的也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9年4期2019-05-07

  • 直书与曲笔
    件事。齐国卿大夫崔杼杀了齐庄公,事后,他让负责修史的太史伯不要照录此事,就说齐庄公是病死的。太史伯坚决不从,秉笔直书,于是被崔杼处死。太史仲接替太史伯著史,丝毫不为威逼利诱所动,亦被诛;接替他的太史叔亦如此。其后,太史季奉命接替前任修史,仍旧照录,崔杼不敢再杀。回家的路上,太史季碰到南史氏,南史氏见他“完好无损”,便问他是如何写的,太史季便拿出写好的竹简给他看。南史氏仔细看完后说:“前三位太史都被崔杼杀了,我怕你也难保性命,前来接替你。”说完,便放心地回去

    清风 2019年12期2019-04-24

  • 太史简
    庄公喜欢上了大夫崔杼之妻东郭姜,动不动就带着随从以礼贤下士的名义到崔杼家访问。其实是借着崔杼外出的机会偷会东郭姜。对于这位上级给自己戴的绿帽,崔杼心知肚明,怀恨在心。这天,庄公又去了崔杼家,这一次,他没有避开崔杼,不但当着崔杼的面对东郭姜抛着媚眼,还把崔杼的帽子赏赐给了随从。“君子死而冠不免”,这侮辱最终使崔杼动了杀心,一阵乱刀让庄公死于非命。“崔杼弑君时,我就在他的府门外,眼睁睁看着,却无能为力。”晏子又开始号啕。“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辱臣死。”大哥搡

    金山 2019年1期2019-03-05

  • 历史细节(小小说)
    去。刀口齐国大夫崔杼戴上了绿帽子。给他戴上帽子的不是别人,是齐国国君齐庄公。崔大夫心里烦恼,想着要杀掉国君。一次宴会,崔大夫托病不去,庄公便来看望他。看望崔大夫是假,看他美丽的妻子才是真。崔大夫呢,生病是假,想杀掉庄公才是真。等到庄公进到自己家门,进入妻子卧房,崔杼早就布下罗网,将庄公生擒。当天,他将庄公杀死。崔大夫大权在手,立公子杵臼做国君,就是后来的景公。崔大夫想要记下这段历史,但是,熟读史书的崔杼并不想背上弑君的名声,这可是千古骂名。更何况,他弑的也

    北京文学 2019年2期2019-02-01

  • 太史笔
    :太史季、冯茵、崔杼、太史母、庄公、贾竖、冯介、太史伯、太史仲、仲妻、南史氏、侍卫、军士若干。[序曲:三千年云烟,遮望眼,望不见春秋乱象,烽火中原。惟几名史官,傲骨铮然;几行青史,烛照忠佞愚贤。古今颂传。一、出游[齐国国都城门。寒风料峭。[太史季身佩长剑上。太史季  (念)日夜诗辞诵吟,终究一事无成。俺,太史家儿子,排行第四。只因长年与书为伴,心生厌倦,今日得便,悄悄离家出游去也。(唱)城门外衰草黄朔风寒冷,看世间礼乐坏利夺权争。十几年读诗书也曾发奋,乱世

    戏剧之家 2019年35期2019-01-10

  • 太史简
    庄公喜欢上了大夫崔杼之妻东郭姜,动不动就带着随从以礼贤下士的名义到崔杼家访问,其实是借着崔杼外出的机会偷会东郭姜。对于这位上级给自己戴的绿帽,崔杼心知肚明,怀恨在心。这天,庄公又去了崔杼家,这一次,他没有避开崔杼,不但当着崔杼的面对东郭姜抛着媚眼,还把崔杼的帽子赏赐给了随从。“君子死而冠不免”,这种侮辱最终使崔杼动了杀心,一阵乱刀让庄公死于非命。“崔杼弑君时,我就在他的府门外,眼睁睁看着,却无能为力。”晏子又开始号啕。“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辱臣死。”大哥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18年8期2018-08-16

  • 小德与大德
    不屈从权势。大夫崔杼弑庄公,别人不敢前去吊唁,唯有晏子登門号啕大哭。崔杼为了树立新君景公的权威,把大臣们赶到周公庙,让他们宣誓效忠,若有不从,当场诛杀。轮到晏子宣誓,他正义凛然地悲叹:“可恨,崔杼弑君!这种助纣为虐、为虎作伥的人不得好死!”恼羞成怒的崔杼把刀顶在晏子的胸口上,让其改口,晏子说:“即便你砍掉我的头颅,我也决不屈从。”晏子深受百姓爱戴,杀了他会失去民心,崔杼掂量了一下,不敢下手,无奈视其离去。在国君面前,晏子也从不顺杆爬,犯颜直谏不下百次。西汉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18年1期2018-05-14

  • 太史简
    庄公喜欢上了大夫崔杼之妻东郭姜,动不动就带着随从以礼贤下士的名义到崔杼家访问。其实是借着崔杼外出的机会偷会东郭姜。对于这位上级给自己戴的绿帽,崔杼心知肚明,怀恨在心。这天,庄公又去了崔杼家,这一次,他没有避开崔杼,不但当着崔杼的面对东郭姜抛着媚眼,还把崔杼的帽子赏赐给了随从。“君子死而冠不免”,这侮辱最终使崔杼动了杀心,一阵乱刀让庄公死于非命。“崔杼弑君时,我就在他的府门外,眼睁睁看着,却无能为力。”晏子又开始号啕。“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辱臣死。”大哥搡

    小小说月刊 2018年1期2018-01-11

  • 《史记索隐》“淖盖”是人名吗?
    范雎蔡泽列传》“崔杼、淖齿管齐”,《索隐》:“淖,姓也,音泥教反,汉有淖姬是也。”《史记·五宗世家》“建有所说易王宠美人淖姬”,《索隐》:“郑氏音卓。苏林音‘泥淖之‘淖,女教反。淖,姓也,齐有淖齿是。”司马贞在举淖姓之人时,以齐国的淖齿、西汉的淖姬并称。淖姬是西汉有名的美人,最初嫁给汉景帝的儿子刘非,又与刘非的儿子刘建发生不正当关系,后来又嫁给了刘非的同父异母弟刘彭祖。因此,我认为前述《索隐》本来作“故齐有淖齿,汉有淖姬,盖与卓氏同出,或以同音淖也”。可能

    读书 2017年10期2017-10-13

  • 古人也任性
    春秋时期,齐大夫崔杼弑君,大史官写下“崔杼弑其君光”,崔杼将其杀了,史官的两个弟弟也是史官,秉笔直书,接连被杀。最小的弟弟站出来,继续书写。崔杼无奈,放了他。一个南方的史官,听说齐国史官接连被杀,担心历史被篡改,拿着笔墨竹简,星夜兼程赶往齐国,后听说历史被如实记录才返回。史官们的前仆后继,让人动容。尤其是最后那个南方的史官,本来与己无关,却偏要迎上前去直面生死,只為了还历史以尊严。这样的任性,让人震撼。联想到另一位任性的人,谭嗣同,变法失败后他本来可以逃掉

    醒狮国学 2017年9期2017-09-25

  • 历史杂感
    ,正乃公正之正。崔杼杀齐庄公,太史记下“崔杼弑其君”,崔杼命其改掉,太史不从,于是崔杼杀之,之后的史官们仍然凛然不惧。更有史官恐真相被罪恶掩埋,从外地赶回都城,只为了在无人敢记真相之时,写下“崔杼弑其君”,之后被杀。最后崔杼无奈,只得由史官们记录下真相。史官对公正的秉持,已经超越了个人的生命,它令世间一切权力都低下了头,一个“中”字,立于天地之间,炫耀着诸神也要惧怕的信仰的力量。这个“史”字,宣扬着一种情怀,一种史官精神——公正、正义。

    四川党的建设 2016年7期2017-05-10

  • 古人也任性
    春秋时期,齐大夫崔杼弑君,大史官写下“崔杼弑其君”,崔杼将其杀了,史官的两个弟弟也是史官,秉笔直书,也接连被杀。最小的弟弟站出来,继续书写。崔杼无奈,放了他。一个南方的史官,听说齐国史官接连被杀,他担心历史被篡改,于是拿着笔墨竹简日夜兼程赶往齐国后听说历史被如实记录才返回。本来与己无关,却偏要迎上前去直面生死,这样的任性多有血性!清末维新人士谭嗣同变法失败后,本来可以逃掉的,却任性地留了下来,喋血菜市口,口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求学·素材版 2017年4期2017-04-25

  • 议论在小学语文课中的运用
    国时代,齐国相国崔杼杀了国王齐庄公,独揽大权,让太史吏记录此事为“先君是害病死的”,但太史们即使拼出性命也要秉笔直书,崔杼先后杀了太史伯、太史仲、太史叔,但接任的太史季仍秉笔直书,崔杼只好作罢的事情。在讲授课文时我让学生议论:为什么这些太史都会秉笔直书?太史的本分是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学生通过议论知道了太史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在尽太史的本分,为后人留下事实的本来面目。“秉笔直书”不单是职责所在,更是太史人格精神的写照,崔杼从不可一世到无可奈何,说明真言必将战

    山西教育·教学 2017年4期2017-04-12

  • 国王是不能得罪百姓的
    的记载,齐国大夫崔杼在一次吊唁活动中看上了齐棠邑大夫的妻子姜氏,娶之为妻。齐庄公也为这一女子的美貌所吸引,多次到崔杼家与其私通,崔杼因而起了杀机。公元前548年的一天,齐庄公又到崔家,被预先设伏的甲士包围,庄公乞求无效被杀。当时晏子立于崔家门外,他的随从问道:“您准备去死吗?”晏子说:“他只是我一个人的国君吗?我为什么要为他而死?”从者又问:“那您想逃亡吗?”晏子说:“我犯了罪吗?我为什么要出逃!”从者又问:“那,我们回去吗?”晏子说:“国君已经死了,我们

    幸福·悦读 2017年3期2017-03-28

  • 历史杂感
    ,正乃公正之正。崔杼杀齐庄公,太史记下“崔杼弑其君”,崔杼命其改掉,太史不从,于是崔杼杀之,之后的史官们仍然凛然不惧。更有史官恐真相被罪恶掩埋,从外地赶回都城,只为了在无人敢记真相之时,写下“崔杼弑其君”,之后被杀。最后崔杼无奈,只得由史官们记录下真相。史官对公正的秉持,已经超越了个人的生命,它令世间一切权力都低下了头,一个“中”字,立于天地之间,炫耀着诸神也要惧怕的信仰的力量。这个“史”字,宣扬着一种情怀,一种史官精神——公正、正义。(摘自《人民日报》)

    四川党的建设 2016年7期2016-12-29

  • 比肩继踵:见证聪明才智的时刻到了
    之前,齐国的大夫崔杼发动叛乱,杀死了国君齐庄公,为了杜绝人们的议论和后世的影响,崔杼不惜连续杀死无数齐国的臣子,齐国境内一时间人心惶惶,甚至都没有人敢去为齐庄公哭丧。因为晏子并不被齐庄公重视,所以他很幸运没有被杀。但听说国君死了,晏子还是来到了崔杼家门口,准备给曾经的国君哭丧送行。晏子的侍从很不安,崔大夫正杀红了眼,现在跑进去,说不定也会被宰,侍从便问晏子:“崔杼杀死了国君,我们也要为国君而死吗?”晏子说:“国君又不是我一个人的国君,我们为什么要死?”侍从

    金色少年(美绘小文学) 2016年10期2016-11-15

  • 成全小事不如废弃大事
    荒淫无耻,与大臣崔杼的妻子私通,崔杼就把庄公杀死在自己的家里。晏子听说了,站在崔杼的家门外,他的仆人问:“大夫要为君王死难吗?”晏子说:“难道是我一个人的君王吗?我为什么要死难呢?”仆人又问道:“大夫要逃走吗?”晏子说:“难道是我的罪过吗?为什么我要逃走呢?”仆人又问:“大夫要回家吗?”晏子说:“我的君王都死了,怎么能回家呢?治理百姓的人,岂能只为凌驾百姓之上?应该以国家的大业为根本。做国君之臣,哪能只为饭食,应该以事奉社稷为根本。所以,国君要是为社稷而死

    北方人 2016年20期2016-11-15

  • 古人也任性
    春秋时期,齐大夫崔杼弑君,太史官写下“崔杼弑其君光”,崔杼将其杀了,史官的两个弟弟也是史官,秉笔直书,接连被杀。最小的弟弟站出来,继续书写。崔杼无奈,放了他。一个南方的史官,听说齐国史官接连被杀,担心历史被篡改,拿着笔墨竹简,星夜兼程赶往齐国,后听说历史被如实记录才返回。史官们的前仆后继,让人动容。尤其是最后那个南方的史官,本来与己无关,却偏要迎上前去直面生死,只为了还历史以尊严。这样的任性,让人震撼。联想到另一位任性的古人,谭嗣同,变法失败后他本来可以逃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6年27期2016-10-09

  • 为君报仇,忍辱换妻
    深受他宠信的宰相崔杼,会暗中联合权臣庆封将自己杀害。噩耗传出,“勇爵”们明知抵抗无用,却还是奋力抗争,不少“勇爵”被杀。卢蒲嫳(piè)是齐庄公手下的“勇爵”之一,平时胆大心细、富有谋略,齐庄公对他颇为器重,但他此时却无动于衷。同为“勇爵”的哥哥卢蒲癸对他的态度颇有怨怒。看到哥哥误会自己,卢蒲嫳连忙解释说:“我并非贪生怕死之辈,要想真正报答主公的知遇之恩,就需要从长计议,该出手时再出手,才不枉主公一片心血。”消除误解后,哥俩对天盟誓,一定要寻机为齐庄公报仇

    百家讲坛 2016年14期2016-08-15

  • 敬业
    。(一)春秋时,崔杼设计杀了庄公,自封为相国,但他对弑君之罪十分惶恐,特别是担心被史官记录在史册上,留下千古骂名。于是他下令将专管记载史事的太史伯找来,说道:“昏君已死,你就写他是患病而亡。如若不然,可别怪我不客气!”太史伯书罢,将竹简递给崔杼。竹简上面赫然写着“夏五月,崔杼谋杀国君光”。崔杼大怒,挥剑杀了太史伯。按当时的惯例,史官是世袭的。于是,崔杼又召来太史的二弟太史仲说道:“你就写庄公是病死的,不然,那就是你的下场。”他指着太史的尸体,恶狠狠地说。可

    高中生学习·高三版 2016年2期2016-05-30

  • 修史,既是为官也是做人
    8年,齐国的权臣崔杼杀了齐庄公,立齐景公,自己做了国相。齐太史在史册上记载:“崔杼弑其君。”崔杼杀了这位太史。因为太史之职是家传世袭,被杀的太史的两个弟弟先后继任太史还是这样写,结果都被杀了。第四任太史仍然这样写,崔杼终于折服,而没有再杀他。有个名叫南史的史官听说太史兄弟相继因直书被崔杼杀害,自己就决心用生命捍卫史册的真实。他紧握着写着“崔杼弑其君”的木简前往朝堂,途中得知第四任太史的真实记录已经得到朝廷公认,才中途返回。《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记载了齐史官

    文史博览·文史 2016年4期2016-05-16

  • 庚壶铭文与齐军围莱问题补议
    年》所载是晏弱,崔杼只参与了定莱田的活动,《左传》对这场战争具体过程的记载也较为简略。传世齐国景公时期铜器庚壶铭文也有关于“齐军围莱”的内容,通过考察铭文可知崔杼直接参与指挥了此次战争,铭文对战争的细节也有更为详尽的描述。本文也对铭文“入”字的相关考释意见进行了梳理,并结合文献记载对铭文“庚入,门之”的含义进行了解释。关键词:庚壶;齐军围莱;崔杼据文献记载,春秋末期齐国对莱国曾经采取过两次大的军事行动,一为“伐莱”,一为“围莱”,分别见于《左传·襄公二年》

    管子学刊 2016年1期2016-05-10

  • 成全小事,不如废弃大事
    荒淫无耻,与大臣崔杼的妻子私通,崔杼就把庄公杀死在自己的家里。晏子听说了,站在崔杼的家门外,他的仆人问:“大夫要为君王死难吗?”晏子说:“难道是我一个人的君王吗?我为什么要死难呢!”仆人又问道:“大夫要逃走吗?”晏子说:“难道是我的罪过吗?为什么我要逃走呢?”仆人又问:“大夫要回家吗?”晏子说:“我的君王都死了,怎么能回家呢?治理百姓的人,岂能只为凌驾百姓之上?应该以国家的大业为根本。做国君之臣,哪能只为饭食,应该以事奉社稷为根本。所以,国君要是为社稷而死

    中外书摘 2016年1期2016-01-29

  • 尊严
    件事被棠姜的老公崔杼察觉。那天他趁齐庄公与棠姜幽会时,安排武士们将其乱刀砍死。崔杼是个猛人,也是齐国重臣。他对前来记载的史官说:你就写齐庄公得疟疾死了。史官并不听从,在竹简上写“夏五月乙亥,崔杼弑其君光”。崔杼很生气,拔剑杀掉史官。史官死了,按照当时惯例由其弟继承职位。崔杼对新史官说:“你写齐庄公得疟疾死了。”新史官也不听从,在竹简上写“崔杼弑其君光”。崔杼又拔剑杀了新史官。然后更小的弟弟写下同样的话,同样被杀。最后是最小的弟弟。崔杼直视着他,问:“难道你

    人生十六七 2015年21期2015-11-16

  • 《晋灵公不君》主要人物浅析
    同时代的齐国宰相崔杼面对史官如实记载的表现做个对比:齐庄王常常与崔杼的妻子私通,而被崔杼杀害。崔杼对史官太史伯说:“庄王是因为调戏我的妻子,而被我家的人杀了。如果照实写,对庄王的名声不利,就写他是害病死的吧!”但太史伯反驳了崔杼并写下“崔杼弑庄公”。崔杼遂杀死了太史伯。太史伯的弟弟太史仲当史官后,也照实记录了崔杼杀害庄王的真相,也被杀掉。太史伯的另一个弟弟太史叔仍旧照实记录,也遭毒手。最小的弟弟太史季接替了史官的职务,年纪虽小,却抱着必死的信念照实记录了崔

    语文天地 2015年22期2015-08-15

  • 古今“史”字有不同
    公二十五年,齐国崔杼杀死国君光,当时负责实录的史官如实记载:“崔杼弑其君。”崔杼看后,便杀了太史;太史的弟弟又写上原话,又被杀;太史的二弟仍然写上,崔杼知道实录难以更改,不得不赦免了他。还有北朝北魏太武帝时的大臣、政治家崔浩,因在公元450年修国史时暴露了“国恶”,不但自己被杀,还株连家人,被满门抄斩。可是太武帝不但没有盖住自己的恶,反因此给自己添上了更丑的一笔。由此可以看出,古代的史官是不那么好做的,写假了违背良心有失公正,写实了又有生命危险,真是左右为

    杂文月刊 2015年8期2015-07-05

  • 你能占到什么便宜
    忽然问:“您距离崔杼多少代?”崔杼可不是个好人,春秋时齐国大夫,杀了国君齐庄公。这样的问话很不礼貌,意即崔豹是乱臣贼子的后代。崔豹熟读史书,不卑不亢,回答说:“小民距离崔杼的世代,正像您距离陈恒那样。”陈恒也是春秋时齐国大夫,杀了国君齐简公。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个结果肯定出乎太守的意料吧。除了哈哈大笑以掩饰窘态,太守又能怎么样呢?东晋时,王濛、刘惔善清谈,名气很大,两人就有看不起蔡谟的资本,总想找机会让蔡谟难堪。两人曾经在蔡谟家做客,好吃好喝好招待时,忽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5年6期2015-07-01

  • 有志有节有信念就是任性!
    春秋时期,齐大夫崔杼弑君,太史官写下“崔杼弑其君光”,崔杼将其杀了,史官的两个弟弟也是史官,秉笔直书,接连被杀。最小的弟弟站出来,继续书写。崔杼无奈,放了他。一个南方的史官,听说齐国史官接连被杀,担心历史被篡改,拿着笔墨竹简,星夜兼程赶往齐国,后听说历史被如实记录才返回。史官们的前仆后继,让人动容。尤其是最后那个南方的史官,本来与己无关,却偏要迎上前去直面生死,只为了还历史以尊严。这样的任性,让人震撼。“快于意者亏于行,甘于心者伤于性”,对于个人来说,任性

    国学 2015年6期2015-05-30

  • 古人也任性
    春秋时期,齐大夫崔杼弑君,大史官写下“崔杼弑其君”,崔杼将其杀了,史官的两个弟弟也是史官,秉笔直书,接连被杀。最小的弟弟站出来,继续书写。崔杼无奈,放了他。一个南方的史官,听说齐国史官接连被杀,担心历史被篡改,拿着笔墨竹简,星夜兼程赶往齐国,后听说历史被如实记录才返回。本来与己无关,却偏要迎上前去直面生死,这样的任性多有血性。联想到另一位任性的古人,谭嗣同变法失败后本来可以逃掉的,却任性留了下来,喋血菜市口,口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中国新闻周刊 2015年2期2015-02-25

  • 前仆后继
    件事被棠姜的老公崔杼察觉,一天,他趁齐庄公与棠姜幽会时,安排武士们将其乱刀砍死。崔杼是齐国重臣,他对前来记载的史官说:“就写齐庄公得疟疾死了。”史官不听从他,在竹简上写:“夏五月乙亥,崔杼弑其君。”崔杼很生气,拔剑杀掉史官。史官死了,按照当时惯例由其弟继承职位。崔杼对新史官说:“你写齐庄公得疟疾死了。”新史官也不听从,在竹简上写:“崔杼弑其君。”崔杼又拔剑杀了新史官。然后更小的弟弟写下同样的话,同样被杀。最后是最小的弟弟,崔杼问:“难道你不爱惜自己的生命?

    爱你 2014年1期2014-11-14

  • 崔邑故址今何在
    都默默无闻,到了崔杼这一代才声名显赫。崔杼是齐国的权臣,独揽国政多年。他的后代在汉魏南北朝及隋唐时,发展成为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两支大族,并以此为源向四周播迁。大凡崔氏子孙寻根问祖都要追溯到这两个地方。随后,崔姓又进一步分衍出郑州崔氏、鄢陵崔氏、青州崔氏等。关于崔氏的得姓史,现存的古籍和墓志等史料记载甚少,南朝裴松之注的《三国志》引用了《博陵崔氏谱》的崔氏世系,这是出现于正史里最早的崔氏谱牒,而此谱之后必曾多次修谱。可惜的是,崔氏家族屡遭劫难,再加上历代战乱

    寻根 2014年5期2014-04-29

  • 尊严
    件事被棠姜的老公崔杼察觉。一天他趁齐庄公与棠姜幽会时,安排武士们将其乱刀砍死。崔杼是齐国重臣,他对前来记载的史官说:“你就写齐庄公得疟疾死了。”史官不听从他,在竹简上写:“夏五月乙亥,崔杼弑其君光。”崔杼很生气,拔剑杀掉史官。史官死了,按照当时惯例由其弟继承职位。崔杼对新史官说:“你写齐庄公得疟疾死了。”新史官也不听从,在竹简上写:“崔杼弑其君光。”崔杼又拔剑杀了新史官。然后更小的弟弟写下同样的话,同样被杀。最后是最小的弟弟。崔杼问:“难道你不爱惜自己的生

    读者 2013年11期2013-12-25

  • 尊严
    件事被棠姜的老公崔杼察觉。那天他趁齐庄公与棠姜幽会时,安排武士们将其乱刀砍死。崔杼是个猛人,也是齐国重臣。他对前来记载的史官说:你就写齐庄公得疟疾死了。史官并不听从,在竹简上写“夏五月乙亥,崔杼弑其君光”。崔杼很生气,拔剑杀掉史官。史官死了,按照当时惯例由其弟继承职位。崔杼对新史官说:“你写齐庄公得疟疾死了。”新史官也不听从,在竹简上写“崔杼弑其君光”。崔杼又拔剑杀了新史官。然后更小的弟弟写下同样的话,同样被杀。最后是最小的弟弟。崔杼直视着他,问:“难道你

    中外文摘 2013年16期2013-09-30

  • 用生命去写历史
    件事被棠姜的丈夫崔杼察觉。一天他趁齐庄公与棠姜幽会时,安排武士们将其乱刀砍死。崔杼是齐国重臣,他对前来记载的史官说:“你就写齐庄公得疟疾死了。”史官不听从他,在竹简上写:“夏五月乙亥,崔杼弑其君光。”崔杼很生气,拔剑杀掉史官。史官死了,按照当时惯例由其弟继承职位。崔杼对新史官说:“你写齐庄公得疟疾死了。”新史官也不听从,在竹简上写:“崔杼弑其君光。”崔杼又拔剑杀了新史官。然后更小的弟弟写下同样的话,同样被杀。最后是最小的弟弟。崔杼问:“难道你不爱惜自己的生

    意林·作文素材 2013年12期2013-05-14

  • 史官的风骨
    东郭偃是崔武子(崔杼)的家臣。棠公死,东郭偃为崔武子驾车去吊唁。崔武子看到棠姜很美,便喜爱她,让东郭偃为他娶过来。棠姜住进崔府后,齐庄公却和棠姜私通,崔武子由此怀恨齐庄公。其时,齐庄公发兵进攻晋国,崔武子便想杀死齐庄公来讨好晋国。一日,齐庄公去府上问候崔武子,乘机又欲与棠姜幽会。棠姜和崔武子从侧门出去。侍人贾举带兵士们围攻齐庄公,齐庄公登上高台请求免死,众人不答应;请求与崔杼订立契约,也不答应;请求在太庙自杀,还不答应。齐庄公无奈要跳墙,结果被乱箭射死。当

    前线 2013年7期2013-05-14

  • 尊严
    件事被棠姜的老公崔杼察觉。那天他趁齐庄公与棠姜幽会时,安排武士们将其乱刀砍死。崔杼是个猛人,也是齐国重臣。他对前来记载的史官说:你就写齐庄公得疟疾死了。史官并不听从,在竹简上写“夏五月乙亥,崔杼弑其君光”。崔杼很生气,拔剑杀掉史官。史官死了,按照当时惯例由其弟继承职位。崔杼对新史官说:“你写齐庄公得疟疾死了。”新史官也不听从,在竹简上写“崔杼弑其君光”。崔杼又拔剑杀了新史官。然后更小的弟弟写下同样的话,同样被杀。最后是最小的弟弟。崔杼直视着他,问:“难道你

    文苑·感悟 2013年7期2013-04-29

  • 尊严与常识
    件事被棠姜的老公崔杼察觉。那天他趁齐庄公与棠姜幽会时,安排武士们将其乱刀砍死。崔杼是个猛人,也是齐国重臣。他对前来记载的史官说:你就写齐庄公得疟疾死了。史官并不听从,在竹简上写“夏五月乙亥,崔杼弑其君光。”崔杼很生气,拔剑杀掉史官。史官死了,按照当时惯例由其弟继承职位。崔杼对新史官说:“你写齐庄公得疟疾死了。”新史官也不听从,在竹简上写“崔杼弑其君光。”崔杼又拔剑杀了新史官。然后更小的弟弟写下同样的话,同样被杀。最后是最小的弟弟。崔杼直视着他,问:“难道你

    读书文摘 2013年9期2013-04-29

  • 不替混账领导背黑锅
    一个。齐庄公任用崔杼做执政官,崔杼娶了一个美丽的寡妇棠姜。但齐庄公也看上了棠姜,竟然与棠姜私通。奸情败露之后,崔杼很生气,发动政变,杀死了齐庄公。这时,晏子站出来了,要求悼念齐庄公。人家躲还来不及呢,晏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面对其他人疑惑的眼光,晏子说:“作百姓君主的人,不是要凌驾于百姓之上,而是要管理好国家。作为臣子的人,要为国家服务。因此,如果国君为国家而死,臣子就应该跟着他去死;如果国君为国家而逃亡,那臣子也应该跟着他逃亡。如果国君是为自己的私欲而死,

    廉政瞭望 2013年6期2013-04-29

  • 崔杼杀齐庄公与《秉笔直书》的疑问
    重病卧床后,相国崔杼迎接光进宫重新立为太子。于是,太子光杀了戎姬。齐灵公死亡,太子光即位为齐庄公,便迅即杀死了太子牙。《史记》又载:齐国棠邑大夫棠公的妻子很美。棠公死后,崔杼娶了她,改称崔氏。齐庄公贪慕崔氏姿色,并与之通奸。多次通奸之后,齐庄公还“以崔杼之冠赐人”,将丑事张扬出去。齐庄公的侍从都认为“不可”,但庄公仍我行我素。在这种情况下,崔杼怒不可忍,于是“称病不视事”。齐庄公借问病为由,到崔杼家仍想接近崔氏。崔杼已在家埋伏了兵丁,齐庄公翻墙逃跑时被射中

    文史杂志 2012年5期2012-04-29

  • 历史有多少真实
    齐国又发生了宰相崔杼指使部下刺杀了齐庄公的事。崔杼命令太史伯篡改事实,写齐庄公是得了疟疾死的。太史伯不答应,还是写上“夏五月乙亥,崔杼弑其君光。”崔杼一看,大怒,就把伯杀了。伯有三个弟弟,依次名叫仲、叔、季,一个一个都继续这样写,崔杼把仲和叔也都杀了,当他看到季还是这样写时说:“你的三个哥哥都已经死了,你就不能爱惜自己的性命吗?你若是能更改前面的写法,我是会赦免你的。”季回答说:“把事实明白无误地写下来,是记载历史的人的职责。如果失职,不如死去!当初赵穿杀

    杂文选刊 2008年6期2008-05-14

  • 中国古代史官的气节与厄难
    8年)。齐国重臣崔杼的老婆棠姜,容貌美丽,被国君庄公姜光看上,两人眉来眼去,勾搭成奸。姜光常常趁崔杼外出时跑到他家与棠姜私会,并把崔杼的帽子赏给别人。崔杼发现后,愤怒异常,遂设计杀死了姜光。姜光虽然因与大臣的老婆通奸而被杀,但他毕竟是一国之君,于是齐国的太史对这一大案做了记录日:“崔抒弑其君。”崔杼一怒之下,把太史也杀了。太史的弟弟接着照写,崔杼照杀不误。结果太史的二弟仍然接着照写。远在外地的南史氏听说崔杼连杀两位史官,也毫不畏惧地拿着简册赶往都城,准备照

    百家讲坛 2008年6期2008-04-21

  • 忠于职守秉笔直书
    件故事:齐国大臣崔杼杀死了齐世子光,这在封建社会来说,是一种篡夺行为,因此当时的史官就秉笔直书“崔杼弑其君”。弑是做臣子的杀死其君主,是大逆不道的。崔杼见了大怒,就把史官杀了。史官的弟弟继承哥哥的遗志,又照实书写“崔杼弑其君。”又被崔杼杀死。史官的另一个弟弟又照哥哥的原文书写,又被崔杼杀死。第三个弟弟依然秉笔直书,不怕杀头。崔杼终于被折服了,无可奈何地听任其书写了。汉代杰出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前后经过十六年的刻苦努力,终于完成了一部历史巨著《史记》,记载了我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3年1期1983-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