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氏

  • 谈清嘉庆《广西通志》的编纂创新和学界反响
    于古今方志学界。谢氏(1737—1802),字蕴山,号苏潭,江西抚州南康人,乾隆二十五年进士。他笃学博雅,长于史学、小学,官至广西等省巡抚。他为官注意察吏安民,兴利除弊,政绩卓著,著作较多,有《树经堂集》《小学考》《西魏书》等。他一直重视修志。在乾隆末年,他就曾主纂乾隆《南昌府志》,胡虔亦参与此志编修。胡氏(1753—1804),字雒君,号枫原,安徽桐城人。他长于考据,有著作《尚书述义》《桐城制举荐辟考》《皇朝舆地道里记》《战国策释地》《汉南江夏豫章三郡沿

    广西地方志 2023年4期2023-12-01

  • 范文正公
    朱说——范仲淹。谢氏一朱说之母。[野外。[暮春。[雨声。[朱说佩剑背包袱,拿一把雨伞上。朱说  (唱【南南吕·步蟾宫】)忽闻身世惊雷炸,心上如遭刀扎。我原姓范长在朱家,怎可屈居人下。[内传出谢氏的呼唤声:  “朱说儿呀!”[娘上,边唱边追赶。谢氏  (上、唱【临江梅】)一路追儿心里疼,怎堪儿独飘零。[母亲喊“朱说儿呀!”朱说啊,娘?娘!她追上来了!  (唱)廿三年相依为命,孩儿乃是娘之命根。朱说 娘亲,好男儿志在四方,儿去意已决。外面风大,您还是回去吧。谢

    影剧新作 2023年1期2023-06-30

  • 衣冠磊落谢家子
    为社会中坚。陈郡谢氏作为东晋南朝时的名门望族,其流风遗韵影响至今,与其家庭教育密不可分。而这家人的故事,当然要从东晋宰相谢安说起……“不言之教”谢氏家族起于寒微,经过数代人苦心经营,至晋室南渡后声望显达。不同于琅琊王氏以书法闻名于世,谢氏家族以文学夺魁。这其中少不了宰相谢安隐居东山时,对家族子弟的熏陶之功。谢安主张言传身教,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摒弃繁文缛节,对待子侄谦虚随和,家庭氛围可以说是非常宽松的。谢安教育子侄喜欢采用“讨论”的形式,全家人围坐一

    艺术启蒙 2023年5期2023-05-31

  • 《得心集医案》从脾胃辨治温病医案赏析
    医家谢星焕撰写,谢氏字斗文,号映庐,清代著名医家,江西历史十大名医之一。《得心集医案》全书六卷,二十一门,载医案250余则,每案病因、病机、辨证、立方均有详细论述。谢氏治疗温病倡导从脾胃论治。其子谢甘澍跋曰:“道光辛卯岁饥,时疫大作,诸医专事发表攻里,多致不起。先君独谓荒年肠胃空虚,何堪攻伐?宜于温补托邪,一时活人无算。”[1]243谢氏临证多用升阳益胃法治疗中焦阳气不舒郁而发热,补中益气法治疗脾胃阳气下陷,酸甘养阴法治疗温病后期津液耗伤,益气回阳固脱法治

    江苏中医药 2023年3期2023-04-16

  • 东晋门阀谢家的崛起,为什么是士族时代的回光返照?
    当轴执政的士族,谢氏是最后一家,也是最具特色的一家。谢氏既有士族揽权执政的本能,又有忠于皇室强化君权的良心。这种自相矛盾的心态,为什么会出现在谢家呢?谢氏起步谢氏自陈郡南渡后,从谢鲲这一代开始显露出名士风范,当时正是瑯琊王氏掌权之时,谢鲲以名士身份优游,在政治上并没有什么分量。到谢鲲儿子这一辈,开始有意识地攀附当时权贵王、庾家族,才逐渐得到参与朝政的资格。代表人物是谢鲲的儿子谢尚,谢鲲之弟谢裒的儿子谢奕、谢万与谢安。后世皆以为陈郡谢氏崛起主要靠谢安,这个结

    世纪人物 2022年12期2022-12-16

  • 祁门谢氏大院双面恩荣门坊砖雕艺术及文化内涵
    于安徽省祁门县的谢氏大院,是明清时期的官宅。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遗迹,屋内建筑保存良好,同时仍然保留着众多屋主所藏文物。整个大院以木结构为主,清一色以板栗树作房屋柱子的支撑,左右对称。从屋外看,谢氏大院淡雅素净,具有古色古香的韵味。虽然在历史上它曾遭受岁月的剥蚀以及战乱的破坏,但总体仍然保存完好。一、祁门谢氏家族概述谢氏家族作为当地有名的科举世家,从其族谱可看出,谢氏一族大多通过科举进入官宦队伍,于明代进入全盛时期并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根据《祁门县志·选

    收藏与投资 2022年11期2022-12-08

  • 旴江名医谢星焕论治痰饮医案3则
    为阴盛格阳之兆。谢氏在诊疗过程中发现王氏面赤足冷,气窒无音且左脉沉涩、右脉缓大,已为败症,九死一生矣。然谢氏又岂非等闲之辈,继思今阴邪上袭,胸中阳气虚衰,犹如骤雨不见终日,此时若施回阳救逆之法尚有一线生机。故谢氏急用苓姜术汤加附子一两以图开浊导滞、逐水祛湿之功。连服两剂,病似不减,但诊其脉象已左脉转滑、右脉如常,可知服药后体况渐佳,气血渐充。但素体虚弱,阴邪仍踞,谢氏分析如今患者中焦脾土大虚而无以制水亦无以升清阳,急需健脾祛湿、清气还阳,故重用白术以健中焦

    江西中医药 2022年5期2022-11-26

  • 音乐民族志视域下的腊八仪式音乐 ——以濮阳谢氏家族为例
    要组成部分。濮阳谢氏家族腊八仪式作为一种古老的节日传统,极具地方特色。一、音乐民族志的方法论音乐民族志是一种描述群体的音乐文化的艺术和科学。研究者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深入探究研究对象,并以客观的文笔将其阐述。通常研究者在深入田野后,会将目光聚焦于音乐本身,包括唱腔、演奏形式、乐器等。但在音乐民族志视域下要求研究者将音乐放置在文化中,以总体观研究音乐。这就要求研究者在工作时不仅需要收集局内人的资料,也需要从客观的角度来解释这些资料,这样才能确保音乐文化细节的

    戏剧之家 2022年2期2022-11-12

  • 马一浮与谢无量书法观念之会通 ——以《谢无量诗书文稿》所见晚年自述为起点
    稿》所见晚年自述谢氏晚年淡泊功名,以沉潜学术为业,以究心文艺为乐,因此“自述”的主要观点是符合客观事实和基本逻辑的,较为精准和公允。事实上,在各种史料类型中,自述是可信度、重要性较高的资料之一。特别是人物晚年的自述,排除了各种因素的影响,因而更为公允和客观。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直观而言,孙、马二人对谢氏影响程度似乎“显而易见”,但结合语境辩证来看,谢氏自述仍然有未尽之意,需要我们加以佐证和阐发。其一,从时段来看。来自孙氏之影响在《自述》已经说明,大致在191

    大学书法 2022年5期2022-10-21

  • 谢氏南征记》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联及渊源
    历史发展过程,《谢氏南征记》无一例外都会被提及。《谢氏南征记》是金万重于17 世纪末朝鲜王朝历史转折时期创作的长篇国文小说。该小说通过严谨的结构和细致的人物形象,为朝鲜后期长篇小说的创作提供了典范。特别是《谢氏南征记》作为早期的家庭小说,对后世的家庭小说产生了巨大影响,开启了韩国家庭小说的新时代。本文以《谢氏南征记》为例,通过与中国家庭小说《金瓶梅》《林兰香》进行对比分析,深入探究韩国古典小说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内在关联及其渊源。一、《谢氏南征记》与中国文学叙

    临沂大学学报 2022年3期2022-07-07

  • 析“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
    显。谢安出身陈郡谢氏,这是江左一流高门士族。他虽早有名望,但却迟迟不肯出山、匡扶朝政。因而在有能力的次等士族眼中,谢安实属有能力却不愿就位之高门士族。所以,高崧借着酒劲批评谢安,表达他对以谢安为代表的一流高门士族的忌恨之情。但另一方面,高崧又是心系朝政之忠臣。他担心东晋的安危存亡、人民的苦乐忧喜,因而酒后吐真言,向谢安道出他的担忧。故高崧所说并非戏言,他的这番话实际上蕴含着那些为国为民的次等士族的无奈与惆怅。他所谓的“苍生”应该指的是“平民”,而不是“贵族

    济宁学院学报 2022年6期2022-03-13

  • 每天挖地不止
    很鼓?谢家大院是谢氏的父亲谢瑞林置下的,前院是春来药铺,一格格药柜子顶天立地围成一圈,谢瑞林在药柜前摆着桌子坐诊替人看病,开了方,旁边直接抓药,左右手都赚钱。院子后面还有四进,则是住人。已经传了几代,每代各自分家,房子早就不是当初的气象了。大部分人几十年前拖家带口去了台湾,北京、上海和美国也另有几支,最后留在老房子里的只剩下谢玉非一家。但房子要拆时,各房都派人从各地回来处理房产,却没有哪一片瓦哪一块砖跟赵定力有关,谢玉非最多让他去看看,有什么可看的?他不去

    当代 2021年6期2021-11-20

  • 谢能典散佚稿本《龙山天籁集》
    天籁集》为名,《谢氏名人录》则说谢能典“自题其诗稿日《龙山天籁集》”,可知谢文耀所说的《天籁集》即《龙山天籁集》,不过此书并非纯粹是诗稿,而是一部多卷本的诗文集。综括以上例证,《龙山天籁集》的作者无疑是龙山道人谢能典。谢文耀与谢能典同乡,且同宗同族,所以对谢能典的生平事迹知之甚详。据谢文耀《龙山道人谢舜琴先生传》记载,谢能典(1892-1964),字舜琴,湖南浏阳县官渡乡(今浏阳市官渡镇)白石桥人。谢氏早年倾向革命,曾在国民大革命期间加入国民党,后因言论左

    藏书报 2021年41期2021-05-30

  • 谢强“喉针”选用神门穴治疗喉痹经验浅析
    3.1 选穴考释谢氏喉针衍变于明代旴江名医李梴的“上补下泻法”理论,又经谢强教授多年临床探索,开创了谢氏喉针独特的“针灸八法”[5]。可根据不同咽喉症状,选用相适应的针灸方法。如“谢氏五官运动针法、谢氏喉科通经接气针法及谢氏喉科醍醐灌顶针法”等。然谢氏喉针方法虽多,但皆遵循“上补下泻”之旨,亦可化繁为简,全身选穴仅取4~8个,多则为恶。因此,谢强老师提倡治疗喉痹时,可只取远端下部合谷,神门二穴,近取病灶周围的廉泉穴、天突穴以及谢氏特定咽安2号穴左右各一处,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6期2021-03-25

  • 温针灸、谢氏点穴及其联合治疗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膝骨关节炎大鼠的作用机制研究
    通过观察温针灸、谢氏点穴及其联合应用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KOA与脂质代谢的影响,探讨温针灸和谢氏点穴治疗KOA的可能作用机制,为针灸治疗该病提供实验依据。1 材料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清洁级雄性健康SD大鼠50只,10周龄,体质量为(205±5)g,购自成都达硕实验动物有限公司[生产许可证号:SCXK(川)2020-030;使用许可证号:SYXK(川)2019-189],所有动物实验在该公司进行。 标准饲料适应性喂养1周后进行动物实验。1.2 主要试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1期2021-02-24

  • 谢章铤题画词析论
    009年出版。。谢氏题画词,多在其词序标明,易于辨识,但也有未标明者,如《满江红·菁城话别诸作》六首词序云:“友仁精舍在菁城北门外,余招诸同志叙别其中,酒酣,联句题壁。既归,文樵叠韵送余行,余亦和答。又数日,适逢重九登高,复叠前韵,所作愈多。文樵图为长卷,且命余叙其首,余亦誊为副本,真一时胜概也。兹录余作,其联句并诸君和作,则已载《友仁精舍雅集录》矣。”[4]435可知此六词亦题于长卷图上。谢氏题画词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在题画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1期2021-02-13

  • 进功与遗权:南朝谢氏家族性格与贬谪
    30072)陈郡谢氏于东晋一朝逐渐步入政治舞台,并在朝堂中谋得举足轻重的地位,家族门户发展达到顶点。至南朝,身为高门望族,他们在政治上依旧活跃。但将目光聚焦于这一时期的贬谪情况,谢氏一族有贬谪经历的人数远超其他同时的士族大姓。考察个体的被贬原因,表面上缘由各异,但深入分析可以发现,与家族内成员相似的性格特征有直接关联。因此,探究家族整体性格,对研究谢氏的群体性贬谪十分必要。以宋武帝即位改元至陈后主降魏为界,依据史料,陈郡谢氏族中在宋、齐、梁、陈四朝可考的贬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01-21

  • 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的《谢氏南征记》
    种自然情感。在《谢氏南征记》中,谢氏与刘延寿成婚多年无子,在封建思想观念的浸润之下,不能为丈夫生儿育女是女性最大的过错,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解决办法就是为刘延寿纳妾,这是古代的续妾制度。书中的谢氏是“理性情感”的化身的完美形象,古代封建社会对女子的期望全面地展现在谢氏身上。文中没有过多表露出她自己的自然情感,所有的行为准则完全按照“三纲五常”来做,对她来说纳妾是“应该要做的”。被妾室乔彩兰多次陷害直至逐出家门,谢氏都不曾为自己据理力争,完全听从丈夫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16期2020-12-08

  • 中藏医融合在谢氏正骨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的思考
    。我院作为四川省谢氏正骨流派传承工作室,在借鉴国家和全省中医流派工作室传承的基础上,拟将谢氏正骨流派和藏医在疼痛性疾病的诊疗经验结合,开展谢氏正骨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思考如下:1 全国概况中医流派是当代中医药学术继承发展的杰出典范[4]。岭南灸法[5]、八桂骨伤流派[6]、施今墨学术流派[7]等均渊源深远,名家辈出,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王振国[8]认为,中医学术流派的研究要理论研究与实地调研相结合、全面调查与典型流派分析相结合。各中医学者沿着中医学

    康颐 2020年16期2020-11-10

  • 陈郡谢氏家风对其山水诗艺术风格的影响
    要特征之一。陈郡谢氏人才辈出,后世不乏对其门人开创的山水诗的赞扬。因此,陈郡谢氏极具家族文学研究的代表性。谢氏的门风不仅对南北朝时期的名门士族影响甚广,即使在今天还广为世人称颂。谢氏的家学风尚对其山水诗艺术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长远的影响,值得后世研究学习。笔者通过阅读《南史》《晋书》《世说新语》《诗品》《文选》等典籍,在前人的基础上,研究陈郡谢氏的家风家学和其山水诗创作的联系。[1-15]一、陈郡谢氏的家学门风(一)家庭教育谢氏的家庭教育一直为后人探究学习。从

    科学咨询 2020年32期2020-01-07

  • 论谢元淮的词韵观
    韵主张,编订中,谢氏充分吸收前代诸家编韵特点,但就对后世的影响力而言,谢氏韵远不及戈载《词林正韵》。相较于《词林正韵》,《碎金词韵》有何特质?谢氏是如何将其词韵主张融入韵书编订中的?这些都值得探讨。挖掘谢元淮词韵观,不仅有助于明确《碎金词韵》在词韵史上的地位,而且一定程度上能窥视到清末词韵的独特状态。谢元淮的词韵观集中地体现在《碎金词韵》中,部分观点和论述散见于其词学论著《填词浅说》和《碎金词谱·凡例》。通过考察,谢氏词韵观大体可归纳为三。一 “古无词韵”

    中国韵文学刊 2019年4期2019-12-09

  • 通才型地质大师
    产测勘不遗余力。谢氏曾亲往云雾山等地作实地观察,对于本省铝、汞、煤、铁等矿有新发现,记者昨特趋车往访谢氏于其办公室,得与详谈,爰介绍其行略并记其谈话如次:谢氏年四十四,精神饱满,衣着朴素,彬彬然十足学者风度。氏字季骅,上海籍。民六年在地质前辈丁文江先生主持之农商部地质研究所毕业,初立年,考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理学院,毕业后,获理学硕士,学成返国,被聘为中央研究院评议员,任中央地质调查所技正,以迄于今。并曾兼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地质学系教授及系主任有年。现供职

    大众科学 2019年3期2019-04-24

  • 客家谢姓入迁潮汕及“潮语化”
    新丰镇开基,潮汕谢氏曾派代表到江西参加纪念谢枋得的宗族活动。进一步调查发现,在潮汕地区的谢枋得后人数量并不少,先祖经福建迁移而来。从谢枋得后人入迁潮汕,发现客家谢氏的潮语化。除了横溪谢氏,其他客家谢氏的潮语化也可作为客家谢氏进入潮汕并潮语化的见证。针对客家谢氏的潮语化解读,关键在于他们提供一般意义的由客转潮的标本,而不在于研究客家谢氏一姓自身的迁徙过程。一、饶平横溪谢姓先祖溯自谢枋得《中华姓氏故事》载谢氏渊源:谢氏自申国国君申伯带头号召臣民以邑为姓谢后,主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8期2019-02-11

  • 谢氏·黄帝鸡的由来
    会中偶然接触到“谢氏·黄帝鸡”的【第九代传人·谢翠华】。该传人手里有历经九代相传已尘封两百六十多年,由乾隆年间御膳房流传出的【谢氏·黄帝鸡】秘制配料及制作秘方。通过李总及渔山牧业团队成员的多方努力争取,与谢氏传人结合秘制配方共同将相隔近三百年的“鸡中极品”回归到老百姓的餐桌。所谓昔日帝王餐,今天百姓宴。谢翠华在其爷爷83岁那年病倒在床回光返照之时,让她在落满灰尘的老柜子底层翻找出一个泛黄的旧布包。爷爷里三层外三层的打开,将一本粗糙缝钉不知翻看过多少遍的手册

    食品界 2018年8期2018-09-03

  • 庄周梦蝶
    入得送棋州中城,谢氏阖族上下早已候在城门迎接。我被谢氏族长迎入府内,一面卷了马鞭敲着手心,一面挑眉四顾。谢氏长女入得王宫已近二十载,至今恩宠不衰,大约如此,谢氏才能成为这送棋州的掌权者。我耳边听谢氏族长叨叨,说的也是一些虚言假语,怪不耐烦,但又无奈身上这重王室子弟的身份,只得故作深沉地应道:“谢伯伯不必太过多礼,只需将本王手底下这些人马安排好,能给个休息之处,送点饱腹之食即可。”我这一声“伯伯”唤得谢氏族长眉开眼笑,他连连拱手道:“小王爷真是折杀老朽了。”

    飞魔幻A 2018年6期2018-07-12

  • 淝水之战中的谢氏家族
    相谢安为首的陈郡谢氏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不仅领导、指挥了这次战役,而且还直接参加了决战。但是,淝水之战的胜利并未给谢安及其家族带来福祉,相反,等待他们的却是频仍的厄运。战后,谢安被排挤出朝廷,谢玄解甲东归,谢氏家族从其发展的顶峰跌落下来,从此一蹶不振。淝水之战为何在陈郡谢氏族谱上成了由盛而衰的标志呢?本文拟从谢氏家族在东晋的发展轨迹入手,结合东晋门阀政治的特点,对淝水之战前后谢氏家族的政治沉浮及其缘由做一初步探讨。一、新出门户 晋之纯臣在东晋历史舞台上,陈

    唯实 2018年6期2018-07-07

  • 会稽谢氏
    第八十五)。会稽谢氏,世居会稽山阴。谢奉(字弘道)声誉地位最显。成帝朝,何充任建威將军、会稽内史,“拔郡人谢奉、魏凯等以为佐吏”(《晋书·何充传》)。谢奉历官“安南将军、广州刺史,吏部尚书”(《世说新语》雅量篇第三十三注引《谢氏谱》),人称谢安南。著名文士袁宏,曾为谢奉安南将军司马(《世说新语》言语篇第八十三)。论才学,谢沈在虞预之右,官著作郎,撰《后汉书》百卷、《晋书》三十余卷(《晋书·谢沈传》)。永和九年暮春的“兰亭雅集”,王羲之《临河叙》记“前余姚令

    读书 2018年4期2018-04-25

  • 《谢映庐医案》应用经方医案特色探析※
    特色此书中保存的谢氏应用经方的医案数量较多,六经病经方均有涉及。谢氏医案记录详实,分析说理明晰,实为医案中的佳品。在这些医案中,首先叙述患者现病史及既往治疗史,次言前医治疗用药结果,次言谢氏本人诊治经过,分析病人症状所反应的机理,立法处方。读这些医案,如立谢氏身旁,观看其诊治过程,实有身临其境之感。2 应用经方思路谢氏应用经方的思路可以从医案中窥见一斑。谢氏诊病,重视脉象,特别是在诊治误治失治,或久治不愈的疑难杂症时,他脉症合参,探求病理,根据病机立法处方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5期2018-02-11

  • 谢肇淛《小草斋诗话》理论批评观念探论
    1](P355)谢氏总结不同自然景象与人世情境对于诗歌创作的影响,列举诗歌创作的各种触媒,提出了“四正声”之论。这些情境中,外在自然事物的不同景况,必然导致人们产生与之相应的各异情感意绪,也催生和形成不同的情感表现。因而,谢肇淛的“感物”论,其实更接近钟嵘的“人际感荡”之意。他虽然并不忽视人与自然的沟通,但更看重人与社会现实交流所产生的情感激荡。另外,谢肇淛所列举的诸般情感也并非等而视之。在喜乐与怒哀之间,他实际上更偏向于后者,略有“穷苦之言易好”之意。在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3期2018-02-01

  • “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出处考辨
    下文一般简称为“谢氏‘八斗’之言”或“谢氏此言”)但是传闻的谢氏“八斗”之言典出何处?古今文献包括多种辞书持说颇不一致,有相当多的编著者疏于鉴别,只是想当然地臆测或人云亦云,从而使它的出处成了一个说不清、理还乱的谜团。为了解开这一谜团,本文特列出古今文献和辞书关于谢氏此言出处的种种成说,进而分别予以考辨或评说。一、古今文献关于“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出处成说种种一曰出自《南史·谢灵运传》清代张玉书《御定佩文韵府》卷十三附注“八斗才”出处曰:《南史》

    台州学院学报 2018年5期2018-01-29

  • 范仲淹复姓更名考
    当其四岁时,母亲谢氏携其改适淄州长山(今山东邹平)朱氏,取名朱说(悦)。及长,询知家世,认祖归宗,复姓更名为范仲淹。但是,他究竟于何时复姓更名?又为何更名为“范仲淹”?文献记载或语焉不详,或说法不一,以致今天依然存在不小的争议。笔者拟就这两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并以此就教于方家。关于复姓更名的时间宋史本传称:范仲淹“举进士第,为广德军(今安徽广德)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改集庆军(今安徽亳州)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本传说法大约源于富弼的《范文正公墓志铭

    醒狮国学 2017年12期2017-12-29

  • “熊女”形象在朝鲜文学作品中的传承及发展
    知的。本论文以《谢氏南征记》和《春香传》两部作品为中心,研究两部作品中女性形象是如何传承《熊女》形象并在此基础上得到了何种发展,创造出独有的女性形象。通过“熊女”的形象分析谢氏和春香的历练过程,将会对两部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会有一个新的认识。一、“熊女”的形象分析“熊女”是朝鲜古代神话《檀君神话》里的女性形象,她是由熊进化而成,是一个坚强的女性形象。在韩国人意识中,熊是一个淳朴、善良的存在,虽然外表比较愚笨,但其性格却是坚持不懈的。在神话中,熊要变成人类,必须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7年7期2017-10-16

  • 《东山再起》
    出版社得姓西周的谢氏,后裔谢衡于西晋“八王之乱”南迁,定居曹娥江边,开“东山谢氏”一脉。宋代陆游作诗曰:“岂少名山宇宙间,地因人勝说东山。”谢氏家族立足东山,太傅谢安“东山再起”,淝水之战以少胜多,维护江南安宁,家族走向鼎盛,名扬天下。本书由谢氏家族得姓的由来与南北迁移的开枝散叶起笔,跳出“陈郡阳夏”的历史旧说,以“东山谢氏”的新视角进行探索。从纵向上勾勒出东山谢氏家族十二世300余年的功业,也从横向上展现东山谢氏家族名人的作为。进而阐释六朝东山谢氏长盛不

    红岩春秋 2017年8期2017-09-01

  • 谢氏宗亲对珠玑巷情有独钟
    南雄珠玑巷宝树(谢氏)国际文化节在珠玑巷举行。来自韶关市政协、南雄市政协、广东省广府人珠玑巷后裔海外联谊会南雄市办事处、南雄珠玑巷联谊会的领导和海内外的谢氏宗亲,近2000人参加了活动。据史料记载,中华谢氏起源于西周时期,迄今已有近3000年的历史。今谢氏人士以其千万之众挺身于中华民族的大姓之林,分布在大江南北、世界各地,成为全国排行第23位的大姓望族。谢氏自古以来,遵循“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孝为荣、以和为贵”的人文精神,言行一致,不忘寸草心,为社会、为

    源流 2016年12期2017-06-05

  • 谢氏文学与谢氏家风关系初探
    的显赫地位。当时谢氏家族不仅在政治上影响巨大,而且在文学上也有重大建树。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社会动荡,但是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学意识的自觉发展和文学创作的个性化在这一时期尤为明显。到了东晋南朝时期,谢氏文学作为一个代表性的文学创作集团在当时文坛上崭露头角,展示出独特的文学创作个性。究其文学创作的个性化,除了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还与谢氏家族的家风有紧密的联系。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挖掘出谢氏文学与谢氏家风的关系,共同了解谢氏文学在其家风影响下的发展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2017-04-13

  • 论《碎金词韵》编订特点及其研究价值
    成部分,它融合了谢氏“词为诗余”“以(昆)曲歌词”的词学主张。以《碎金词韵》为中心开展课题研究,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对今人模拟宋词格律用韵,以及规范昆剧韵白声类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目前学术界对该书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因而有较大的研究空间。《碎金词韵》;编订特点;研究价值一、《碎金词韵》及其研究概说《碎金词韵》为清人谢元淮所撰,凡四卷,是一部指导时人填词选韵的词韵专书。作者谢元淮,湖北松滋人,生于1784年,约卒于1867年,大致与《词林正韵》作者戈载

    昭通学院学报 2017年1期2017-04-13

  • 高门与孤寒:南朝谢氏族人的升沉
    高门与孤寒:南朝谢氏族人的升沉Cynthia L. Chennault1(陈美丽,著),贾骄阳2(译)( 1.佛罗里达大学 亚非语言文学系,美国 佛罗里达州;2.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生院,北京 102488 )摘 要:谢氏历来被视为东晋世族的代表,但随着东晋王朝的轰然倒塌,当年风光无限的谢氏一族的后裔们也迎来了重大的转关。虽然依仗先辈们昔日的荣光,谢氏子弟对于新的统治者们来说还有种种的利用价值,但另一方面,他们巨大的影响力又让统治者们十分忌惮而想方设法对之

    铜仁学院学报 2016年3期2016-07-19

  • 浮生若梦,无你何欢
    了多少女子的心。谢氏大约也是那些女子中的一个。她出身名门,是书香世家用时光陶冶出的一枚香墨,和那想要挥洒才情的狼毫笔最配,也最能写出漫漫时光的点点美好。大婚那日,她娇羞的面庞掩映在红色的嫁衣下,如清晨带着露珠盛放的玫瑰。梅尧臣静静看着烛光在她低垂的钗环上摇曳,两手缠绕,合卺酒顺着喉咙慢慢流下,只一刻却想要醉一生。此后便是岁月长久,日日相依。谢氏不仅知书达理,美丽温婉,而且贤德淑惠,安贫乐道。梅尧臣在《次韵永叔乞药有感》中写到:“吾妻希孟光,自舂供梁鸿。荏苒

    传奇故事(破茧成蝶) 2016年5期2016-06-02

  • 浮生若梦,无你何欢
    了多少女子的心。谢氏大约也是那些女子中的一个。她出身名门,是书香世家用时光陶冶出的一枚香墨,和那想要挥洒才情的狼毫笔最配,也最能写出漫漫时光的点点美好。大婚那日,她娇羞的面庞掩映在红色的嫁衣下,如清晨带着露珠盛放的玫瑰。梅尧臣静静看着烛光在她低垂的钗环上摇曳,两手缠绕,合卺酒顺着喉咙慢慢流下,只一刻却想要醉一生。此后便是岁月长久,日日相依。谢氏不仅知书达理,美丽温婉,而且贤德淑惠,安贫乐道。梅尧臣在《次韵永叔乞药有感》中写到:“吾妻希孟光,自舂供梁鸿。荏苒

    传奇故事(上旬) 2016年5期2016-05-12

  • 家谱的故事
    保留有一本残破的谢氏家谱总谱,还是大伯年轻时从大爷爷手上抢救下来的。听我母亲说,我爷爷一辈有十个堂兄弟,家谱由大爷爷保管。大爷爷只有一个女儿,在他临终前,却把家谱付之一炬,幸好当时大伯去看望大爷爷,看见在燃烧的族谱,抢出本总谱来,其余的尽数烧毁了。可能是无子继承家业,旧时观念女是夫家人,按老家说法女儿是上不了族谱的。 这本老族谱保存在我家三十多年了,去前年修谱的宗亲还来借阅过,以考证我们是属于哪房支系。当时是20世纪80年代,我还在读书,闲暇之余也看下家谱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6年6期2016-03-04

  • 宁化红军医院 旧址焕然一新
    祠之一——宁化县谢氏家庙时,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番焕然一新的景象:家庙顶部坍塌修缮完好,大厅正顶“宝树堂”三个大字金碧辉煌,20多根特大顶梁柱金光闪闪,修缮后到处都比以前更为合理整洁。据了解,日前,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此次共募集修缮资金约100余万元,早期募集约30万元,族人还筹集20多根大杉木支持修缮家庙。谢氏家庙是谢氏祖祠,坐落于千年古县宁化城关上进路薛家坊,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占地300多平方米。1933年9月,以毛泽东为主

    红土地 2015年7期2015-10-27

  • 谢三宾小议
    鄞县志》所载看,谢氏在明末不失为一好官,知嘉定县,政声颇佳。这一点其他文献也频有记载,如《嘉定府志》云:“谢三宾,靳县人。英敏绝人,政由严察,讼狱不越宿,审鞫甫毕,狱词随具,吏民有犯者,不稍宽贷。尝角巾,式四先生庐,捐俸裒刻其诗文集,当时称文学吏。”四先生者,即明末嘉定四先生唐时升、娄子柔,李长蘅,程孟阳,其四人文集均是谢氏所刻。由此看来,谢氏不仅为官有政声,还是一风雅之士。后来巡按山东,又剿平登莱叛卒,为功甚伟。毛霖《平叛记》云:“崇祯五年七月初十日,上

    古典文学知识 2015年3期2015-06-05

  • 格局别致而多有新意的学术著作 ——评《六朝东山谢氏文学生产与林下风绵远影响》
    ——评《六朝东山谢氏文学生产与林下风绵远影响》吴敏娟(浙江万里学院,浙江 宁波 315000)周淑舫教授的新著《六朝东山谢氏文学生产与林下风绵远影响》,在“六朝东山谢氏家族”全新学术观点的观照下,既系统地阐释了家族文学生产的宏大规模与创作成就,又鲜明地诠释了“咏絮才女”谢道韫是家族文学生产的亮丽风景,她的“林下风”助推着明清女性文学创作走向高潮。东山谢氏家族于六朝三百年间维持在名门的极限水平上,是“文义赏会”家族教育浸润的必然。让女性走进家族文学而多有新意

    文教资料 2015年2期2015-03-21

  • 英国华人名厨谢氏姐妹
    越英国华人名厨谢氏姐妹●(英国)何 越孪生姐妹谢丽莎(Lisa Tse)与谢海伦(Helen Tse)是英国华人明星大厨,今年37岁。她俩是香港第三代华人移民,在进入餐饮业之前,丽莎从事金融行业,海伦则是律师。因其在餐饮业的卓越贡献,两姐妹于2014年被英女王册封为MBE。谢氏姐妹与曼联鲁尼太太合影受谢氏姐妹邀请,我北上利物浦,前往停泊在港口的著名邮轮玛丽皇后二号(RMS Queen Mary 2)。两姐妹很快将在该邮轮的剧院大厅里做明星大厨表演。在邮轮

    海外星云 2015年17期2015-03-17

  • 谢氏家族文学聚会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
    363000)谢氏家族文学聚会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傅燕瑜(闽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对于谢氏家族来说文学集会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有家族成员参与的文学聚会,另一种则是与家族之外的一些友人的集会。不论是内部还是外部的文学聚会,都对谢氏家族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这种文学聚会的方式也是谢氏家族文学得以传承的一个重要原因。谢氏家族; 文学聚会; 文学创作; 影响0 引 言在东晋南朝时期,一个家族要成为世家大族,除了在政治上、经纪上具有很强的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2015-02-21

  • 雍正奶母“恭勤夫人谢氏墓”重见天日
    发在进入皇宫前,谢氏和前朝明熹宗奶母客氏一样,原本就是普通老百姓。只是成了皇家奶母后,因为各自境遇的不同,结局各异而已。谢氏因“秉性柔嘉”“慈惠温良”,百年后,雍正为了纪念她的养育之恩,在她的家乡(现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黄各庄村)为她修建了一座坟墓。而客氏在盛行太监宫女结为夫妻“对食”的明朝后宫,被她的主子朱由校赐婚于魏忠贤后,虽身为妇人,却无妇人之仁,做事非常狠毒,最终把大明王朝弄得乌烟瘴气,堪称罪不容赦,在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检登基后,被浣衣局活活笞死。据史

    社会与公益 2014年6期2014-09-10

  • 清代岭南医家谢完卿临证诊疗特色探讨*
    里、奇经八脉等。谢氏谓脉有藏脉病脉,有常脉变脉,需加以区分。“凡诊脉者,必先识藏脉,而后可以察病脉,先识常脉,而后可以察变脉。于常脉中可以察人之器局寿夭,于变脉中可以察人之疾病吉凶,诊家大要,当先识此。”[1]11谢氏论脉法,除引用《素问》、《脉经》、张景岳、王叔和等诸家之说外,多有自身心得之秘,并能结合临证,对前人之说大胆提出质疑。如阐述《脉经》“浮而无力为气虚,沉而无力为血虚”时,谢氏认为其义殊有未尽,常见阳邪内结之证,脉浮若无,而沉部则滑实有力,此内

    江西中医药 2014年6期2014-04-15

  • 谢氏家族文化的改变初探南朝士族门阀制度的衰落
    210097)从谢氏家族文化的改变初探南朝士族门阀制度的衰落张晟钦 钟罗庆(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南朝时期,陈郡谢氏家族文化在玄学传统之上进行微调,形成了“家风之变体”。 此“变体”之“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吸收儒学为应世工具,对家传玄学中的“情、礼”关系进行了重新定位;第二,吸收法家治国方略,使谢家家族文化向多元化发展;第三,家传玄学的主要表现形式由不拘礼法、狂放不羁转为“止足”内敛。然而,究其原因,南朝士族门阀制度的

    文教资料 2014年30期2014-02-05

  • 谢氏腰痛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例
    541603)谢氏腰痛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例谢勇波1,刘 森2(1.陕西中医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陕西 咸阳712046;2.广西灌阳县谢勇波中医诊所,广西 灌阳 541603)目的:观察谢氏腰痛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用谢氏腰痛汤口服。结果:痊愈7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0%,结论:谢氏腰痛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腰椎间盘突出症;谢氏腰痛汤;治疗观察我们用谢氏腰痛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例疗效满意,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3年4期2013-04-08

  • 谢章铤词及词学研究综述
    洞、致用等书院。谢氏一生著述颇丰,有《赌棋山庄文集》、《赌棋山庄诗集》、《赌棋山庄馀集》、《酒边词》、《赌棋山庄词话》、《课余偶录》、《续录》、《围炉琐忆》、《藤阴客赘》,合刻为《赌棋山庄集》,另有未刻书《词学纂说》、《便是斋琐语》、《我见录》等十余种。光绪二十九年(1903)卒,享年八十有四。谢章铤词及词学思想在晚清可谓独树一帜,在闽中乃至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进入21世纪,随着清代词学的研究渐成热点,作为清代词坛的一位重要作家,谢章铤正逐渐脱颖而出,尤

    中国韵文学刊 2011年4期2011-11-20

  • 谢氏家族传统与其山水诗关系新探
    097)六朝陈郡谢氏家族兴于西晋,盛于东晋,衰于南朝,在当时的政治和文学舞台上有很大影响。当玄言诗在文坛上弥漫时,谢氏家族率先打破玄言诗的局限,写出夹杂玄言成分的山水诗,为玄言诗过渡到山水诗做出了一定贡献,推动了山水诗发展。谢氏家族山水诗的兴起与清谈玄理的社会风气有很大关系,但决定谢氏家族山水诗发展的因素不止有清谈玄理的社会风气,还有家族成员任诞放达、纵情山水的个性和擅长绘画、热衷于集会的品性。一、家族名士任诞放达、纵情山水的个性对家族山水诗的影响谢氏家族

    文教资料 2011年36期2011-08-15

  •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家族的兴盛及诗歌创作特点——以陈郡谢氏家族为中心
    文学家族中,陈郡谢氏无疑是最为显赫的一家。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说:“尔其缙绅之林,霞蔚而飚起;王袁联宗以龙章,颜谢重叶以凤采,何范张沈之徒,亦不可胜也。”[2](P675)这里的“龙章”、“凤采”,喻文采之盛,“联宗”、“重叶”指家族文士累代而出。其中,谢氏一门几代文采风流,最为当时之冠冕,而且诞生了足以代表当时文学最高成就的诗人——谢灵运和谢朓。就作家数量之多,延续时间之长,对文坛贡献之巨而言,陈郡谢氏家族不仅在当时首屈一指,即使在后代也罕有其匹。

    中国韵文学刊 2011年2期2011-02-28

  • 谢氏宽漠王无机元素和氨基酸组分的测定与分析
    071002)谢氏宽漠王无机元素和氨基酸组分的测定与分析顾欣1,2,阴冬胜3,杨啸风4,佘丹丹1(1.河北大学药学院,河北保定 071002;2.河北大学博物馆,河北保定 071002; 3.河北大学工商学院,河北保定 071002;4.河北大学科技处,河北保定 071002)对谢氏宽漠王的18种无机元素和18种氨基酸组分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该甲虫含有12种必需微量元素,在样品中的总质量分数达826.93×10-6;蛋白质在样品中的质量分数为49.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5期2010-12-09

  • “海禁”把部分中国人逼成了“倭寇”
    转站是余姚的富户谢氏。明朝撤销市舶司之后,谢氏手里的那些“倭货”难于出手,只好大量降价抛售,欠下王直等人许多货款。王直、徐海等人不断逼索,而谢氏又根本无力偿还。万般无奈,谢氏竟恫吓王直等人:“如再相逼,将向官府告发。”王直等人不甘心财货两空,于是伺机报复。他们纠集一群同伙,包括与其熟识的日本倭人,趁深夜冲入谢宅,烧杀抢掠,将其家财一扫而空。而荒唐的是,地方官员闻讯之后,竟玩忽职守,懒得作任何调查,想当然地向上司报告说这是一起倭寇入侵。先例一开,王直、徐海等

    百家讲坛 2009年18期2009-11-16

  • 大嶝序跋二题
    厦门见山居《大嶝谢氏族谱》序我华夏民族历史悠久,为人类社会之最。无论盛世或者衰年,无论辉煌或者黯淡,无论胜利或者失败,其生命皆异常顽强,在世代繁衍的历程中,表现得极为非凡,在外族入侵时,更见其精彩。年有五十六的我,不再为我是中国人而盲目地骄傲,更不会因我是中国人而无端地自卑;我深知我华夏民族有不少缺陷,严重的劣根性至今未得到铲除根治,不过,我依然以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到欣慰。倘有来生,让我选择国籍,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依然作一个中国人。我是十多亿中国人中的一个;

    厦门文学 2009年8期2009-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