瘴气

  • 中医湿、瘴、疠邪源流合考❋
    0075)湿邪、瘴气、疠气是中医病因理论中三种外感邪气。湿邪属六淫之一,理论发源最早,瘴气、疠气是后世医家在六淫之外另立的特殊邪气。现代中医外感病因被分为六淫和疠气两类,瘴气往往被归属于疠气,但在历史源流中,瘴气是瘟疫病因从六淫说向疠气说发展的中介,瘴气带有湿邪的属性,而疠气脱胎于瘴气。湿邪、瘴气、疠气三者既有各自独立的概念,又有相互交叉的源流。在瘟疫流行的今天,若不考察三者源流之合,则中医外感病理论的发展无由体现,瘟疫治疗的思路也会受到制约。揭示湿、瘴、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3年9期2023-11-19

  • 从直接排放到污水净化 ——近代美国城市的瘟疫流行与排污设施的改进
    y)理论主要是“瘴气学说”(miasma theory),对城市卫生运动(sanitary movement)的兴起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该学说认为,由城市及其周围的污物产生的一种瘴气是导致瘟疫肆虐的罪魁祸首。于是,美国人开始采取各种措施改进城市卫生,比如,修建供水和排污工程,清扫街道,销毁垃圾,改进设备和能源,限制工厂排放烟雾等。然而,只有19世纪末细菌理论(germ theory)的确立,才对美国城市卫生的变革产生了决定性影响。本文只探讨美国最重要的城

    贵州社会科学 2023年6期2023-09-01

  • 勇士幻风
    着南方山林水泽的瘴气毒雾一路杀向中原,搞得民不聊生,于是越发憎恨黎。他决心要用家传的“风师剑”来惩治黎。那是一把用陨石锤炼了九九八十一天而制作出来的宝剑,锋利无比,能够刺穿任何东西,能够辨别善恶,还能呼风唤雨,降服邪祟。幻风得知黎已经与鸿的军队展开对峙,即将进行决战,便前往投奔鸿。鸿看到幻风身材高大、本领不凡,马上将幻风封为将军。幻风挥舞着手中的风师剑,带领部下以及一大群训练好的虎豹熊罴冲向黎的营垒。黎和他的手下看到如此阵势,一個个吓得抱头鼠窜,落荒而逃。

    阅读(中年级) 2023年4期2023-05-30

  • 奇怪的招亲
    中了暑,抑或中了瘴气?男人预感到不好,看到远处有户人家,但他没能走到那户人家,就昏倒了。醒来后,男人发现自己躺在一张旧床上,一翻身,床就吱吱呀呀地响;再看那屋,低矮、潮湿,简陋不堪。一个妇人牵着个两三岁的男孩进来,妇人调了一碗葛粉,端给男人。男人从未见过葛粉,只觉得滑滑的,有一股清香之气。妇人说:“这东西好,就是它救了你。”妇人说没粮食了就吃葛粉,再没吃的了,邻居会接济他们孤儿寡母。可大家都穷,常常饿肚子。男人的身体好了,准备离开。妇人用一个篮子装了几包葛

    故事会 2022年24期2022-12-25

  • 何以悲情做歌 * ——论杜甫夔州诗之哀及其发轫
    大的折磨。(二)瘴气之害本身杜甫就是在暮年之际,身体的病症诸多,又处在难以适应的气候中,加之其在夔州还遭受到了瘴气之毒(瘴气指在南方湿热闷热致人疾病的有毒气体,容易引发疟疾等传染病)。在其夔州歌的诸多内容中皆提到了瘴气,在夔州诗之一的《梦李白二首·其一》中提到:“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1]可以看出杜甫当时饱受瘴气伤害的情形,当时他的旧友李白被流放,但未知其近况,表达了对李白流放情形深深的担忧,悲其不幸的命运。原本瘴气多产生于夏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2期2022-11-25

  • 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吊脚楼
    miasma (瘴气), poisonous vegetation, and venomous(分泌毒液的)insects and snakes.4Located in the mountains by Youshui River, in Youyang County,Chongqing,Hewan Village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600 years.It is famous for its stilted house

    疯狂英语·新悦读 2022年6期2022-06-10

  • Stilted houses in harmony with nature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吊脚楼
    miasma (瘴气), poisonous vegetation, and venomous (分泌毒液的) insects and snakes.4Located in the mountains by Youshui River, in Youyang County, Chongqing, Hewan Village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600 years. It is famous for its stilted

    疯狂英语·新阅版 2022年6期2022-06-08

  • 《肘后备急方》防治瘴气疫疠温毒诸方特色浅析*
    用。书中单列“治瘴气疫疠温毒诸方”[3],其方非常具有特色,现报告如下。1 治瘴气疫疠温毒诸方特色1.1 内服组方特色 《肘后备急方》记载治瘴气疫疠温毒内服组方有:避瘟疫药干散(服)、度瘴散(酒服)、辟天行疫疠(蜜丸)、常用辟温病散方(服),老君神明白散(服、带、酒服、煮)、赤散方(纳鼻中、酒服、粉身)、赵泉黄膏方(服、火炙)(见表1)。表1 治瘴气疫疠温毒内服方药组成诸方使用药物全“捣,筛”为散、丸用。不是传统“水煎”法,中药不经高温煎煮,最大限度地保留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9期2022-05-07

  • 槟榔为何会成为“洗瘴丹”
    瘴疠”“瘴病”“瘴气”“烟瘴”“瘴毒”等词汇。其中瘴气这个词最为常用,人们相信,这些疾病是南方特有的湿热空气造成的。直到今天,我们仍然会将浑浊的空气称为“乌烟瘴气”。那么,瘴病具体是指什么呢?如今看来,瘴病并非一种疾病,其中包含的疾病种类非常多,病因也各不相同。有一些疾病的病因确实与气体有关。南方气候湿热,每到夏天,动植物腐烂会释放一些有毒气体,人体吸入过多就可能出现一些症状。此外,许多文献中记载的瘴病,特指现代医学中的疟疾。疟疾通过蚊子传播,南方地区蚊虫

    百科知识 2022年24期2022-02-09

  • 中国古代的传染病
    “大疫”。伤寒、瘴气、传尸、疠风、虏疮等五大传染病,曾给古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伤寒,古代最普遍的传染病对于流行病的现象,古人认识得很早。《周礼·天官》“疾医”条称:“四时皆有疠疾,春时有痟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嗽上气疾。”春季的“痟首疾”是什么病?从字面来说就是“头疼病”。晚清国学大师孙诒让在《周礼正义》中写道:“春气不和,民感其气,则为痟痛而在首也。”以孙氏的观点来看,就是春天气温不稳,或冷或热便容易患头疼脑热,这就是古代医学所说的“伤

    奇闻怪事 2021年6期2021-06-03

  • 再论汉代的瘴气
    至梅毒等都可称为瘴气与瘴病”[1],有学者则认为“瘴病基本上是恶性疟疾”[2]。后一说法的提出以20世纪30年代对瘴气、瘴病的现代流行病学调查为基础,故而得到医学界与医史学界相当多的共识。但就这两种观点来看,学界仍有争论,特别就疾病的范围来看,“古代的一些疾病名称,在近代以至现代都会有所沿袭,从这一点上说,古今有关瘴气的看法应该是比较一致的,而瘴气所包含的疾病,也应当是由多而少、鲜有因时代变易更生附会而增多”[3]。以上二说其实反映的是“瘴病”的广义与狭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1年7期2021-03-29

  • 瘴气与边疆安全:环境史视阈下清朝西南边境管理的困境及应对
    中国边远省份多有瘴气,尤以云南、贵州、广西最为严重,然而瘴气究竟为何物,目前学术界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瘴气在自然界是一种真实存在,也有学者认为是一种主观想象,还有学者认为这是一种地域偏见和族群歧视,此外尚有许多其他看法。本文认为瘴气在自然界是真实存在的,为原始森林中因春夏之季过于湿热而导致地面堆积过厚的植物枯枝落叶腐烂后产生的有毒气体,仅此而已。瘴气是古代王朝治理西南边疆的一个重大难题,影响着历朝对该区域的开发和经略。时至清代,西南边疆的瘴气对人类活动的影

    昆明学院学报 2021年1期2021-01-02

  • 中国古代的传染病
    “大疫”。伤寒、瘴气、传尸、疠风、虏疮等五大传染病,曾给古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伤寒,古代最普遍的传染病对于流行病的现象,古人认识得很早。《周礼·天官》“疾医”条称:“四时皆有疠疾,春时有痟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嗽上气疾。”春季的“痟首疾”是什么病?从字面来说就是“头疼病”。晚清国学大师孙诒让在《周礼正义》中写道:“春气不和,民感其气,则为痟痛而在首也。”以孙氏的观点来看,就是春天气温不稳,或冷或热便容易患头疼脑热,这就是古代医学所说的“伤

    百科知识 2020年24期2020-12-30

  • 拿得起,也放得下
    经常有毒蛇出沒、瘴气包围。被贬谪到此的人,常常凶多吉少。年迈的苏轼每日吃着粗陋的饭食维持生活,恶劣的气候环境也一直在折磨着他。后来,宋徽宗继位,苏轼得到诏命被赦免,他终于可以离开海南了。而当年加害他并把他流放到海南的章惇却被罢免流放了。章惇的儿子担心苏轼打击报复他们一家,就给苏轼写信,恳请他能网开一面。苏轼非但没有报复这位曾经迫害他的人,反而给他寄去药方,要他保重身体。苏轼在给章惇儿子的回信里写了这样一句话:但以往者,更说何益。是啊,已经过去的事情,再去计

    北方人 2020年20期2020-12-03

  • “瘴”与岭南
    吴丹微“瘴气”一词在中医古籍中始见于约成书于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升麻一名周麻。味甘,苦,平,无毒。主解百毒,杀百精、老物、殃鬼,辟瘟疫,瘴气邪气,蛊毒。久服不夭”。[1]可见至少在此书前,“瘴气”的名称应当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广泛使用。方书最早记载“瘴气”的是晋《肘后备急方》:“治百病备急丸散膏诸要方第七十二……腰膝疼痛,久立不得,浮气瘴气,憎寒壮热,头痛尤甚。”[2]其后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宋代《圣济总录》等,均有“瘴气”的相

    岭南文史 2020年2期2020-12-01

  • 风景园林与公共健康的历史渊源:基于应对传染病的视角
    染病的理论依据:瘴气理论在西方国家的传染病流行衰退期,风景园林与传染性疾病的斗争所依托的医学理论是对西方医学界产生深远影响的瘴气理论(miasma theory)。该理论认为有机物腐烂产生的有毒瘴气是人体感染、疫病发生的诱因[5],它的形成受到地理、气候等多重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瘴气理论可以追溯至公元前6世纪,当时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等就指出环境对于健康和疾病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6]58,并提出每个人口众多的大城市都应有储藏纯净空

    风景园林 2020年10期2020-11-21

  • 瘴气与环境:从云南看当代世界
    文献整理及研究。瘴气,云南的过去一面探访陇川户撒的阿昌族家庭今日民族:周老师,先请教一下,在历史上云南有哪些危害比较大的传染病?周琼:首先一类是疟疾,第二类是血吸虫病,第三类是鼠疫。鼠疫近现代以来(1896年、民国年间),有几次大的暴发,对云南影响比较大;1896年鼠疫对外传播,从腾冲传到了香港(这点还有争议)。第四类疾病就是麻风病,在云南很多地区流行过,尤其是在滇南、滇东南等地区流行时间比较长,导致很多人伤残甚至是死亡,也在社会上造成了较大的“癞病”恐慌

    今日民族 2020年3期2020-10-21

  • “大蒜烧肉”助诸葛亮活捉孟获
    毒蛇、毒蚊伤人,瘴气弥漫,使蜀兵染上瘟疫,不战自溃。正当诸葛亮面临困境一筹莫展之际,忽有一老者求见,说此去西山不远,有位高人号万安隐者,其居处种有一种异草叫“韭叶芸香”,过往之人口含一叶则瘴气不染。诸葛亮按照指点前去拜访。隐者听说诸葛大军征讨孟获,极愿鼎力相助,当即献出家藏“韭叶芸香”果实数百斤。诸葛亮一见,认出此果实原来就是大蒜。他一面称谢,收下蒜头交军中分食,一面命粮官速返内地采办大量大蒜以备军用。士兵食用大蒜后果然疫病不生,精神陡长。但由于大蒜生性呛

    文萃报·周二版 2020年30期2020-09-02

  • 火把节
    ,野兽又多,还有瘴气,不少人坐在地上休息,一坐下就再也站不起来了,死了不少人。诸葛亮一听,连夜请来了当地一些有经验的老人,向他们打听瘴气是怎么回事。有人说这瘴气是一片一片的,看也看不见,摸也摸不着。怎么才能知道是遇上了瘴气呢?就是走近森林沼泽地的时候,突然觉得腿发软,眼发黑,头发胀,胸口憋得慌,张着嘴呼哧呼哧地喘气。诸葛亮就问:“遇上瘴气你们怎么办呢?”一个老人回答说:“!没关系!遇上瘴气,一别害怕,二别发慌,就拼着命一个劲往前走,不到一袋烟的工夫就能冲出

    故事会 2020年14期2020-07-21

  • 拿得起,也放得下
    经常有毒蛇出沒、瘴气包围。被贬谪到此的人,常常凶多吉少。年迈的苏轼每日吃着粗陋的饭食维持生活,恶劣的气候环境也一直在折磨着他。后来,宋徽宗继位,苏轼得到诏命被赦免,他终于可以离开海南了。而当年加害他并把他流放到海南的章惇却被罢免流放了。章惇的儿子担心苏轼打击报复他们一家,就给苏轼写信,恳请他能网开一面。苏轼非但没有报复这位曾经迫害他的人,反而给他寄去药方,要他保重身体。苏轼在给章惇儿子的回信里写了这样一句话:但以往者,更说何益。是啊,已经过去的事情,再去计

    意林 2020年11期2020-07-03

  • 追踪“霍乱”170年前英国医生的流行病学调查
    生局认为,需要防瘴气。19 世纪的伦敦卫生局,虽然理论还未臻完善,态度倒很认真,他们自认为找到了瘴气肆虐的源头:当时伦敦新建了一条下水道,施工过程“扰动”了一片群葬坑,坑里满是两百年前黑死病期间病死者的遗骸,连续数月,这个地方不断冒出瘴气,污染了伦敦城的空气。但是,瘴气到底是什么成分,伦敦卫生局并没结论,但这样的解释合乎常识,认同的人很多。可是斯诺发现,病例的分布没法用瘴气理论来解释。因为他注意到,那些据说瘴气最浓的地方,霍乱病例并不是最多;据说瘴气到不了

    法人 2020年5期2020-06-05

  • 古代的“花式抗疫法”
    疾病的措施,例如瘴气。所谓瘴气,实际上是南方多种地方病的总称,并非确有一种“毒气”。南方闷热潮湿,自然环境与北方迥异,很多地方病对于北方人士来说闻所未闻,而且北方人士常常由于水土不服、缺乏抗体、缺乏规避疾病的经验等原因更容易受到这些疾病的侵害,由此产生恐惧感,而古人善于归纳的思想方式把这些未知疾病统统归为“瘴气”。那么,哪些疾病会被归为瘴气?《岭外代答》卷四《瘴》:“南方凡病皆谓之瘴。”瘴气是多种疾病的综合体,包括疟疾、痢疾、脚气(维生素B1缺乏症)、沙虱

    人民论坛 2020年13期2020-05-28

  • 哪些古代战争曾被瘟疫终结
    方人都认为南方有瘴气,特别是西南地区森林茂密,湿气滋长,那里的“瘴气”令很多北方人谈虎色变。当年诸葛亮南中伐孟获,也曾在泸水一带中过“瘴疫”,传说诸葛亮迅速找到了灵丹妙药,才克制住了瘴气。但这只不过是《三国演义》的虚构。事实上,针对这种瘴疫,古代基本上没有什么专门药物。据《蜀鉴》卷九注引《益州记》记载:“泸水源出曲罗,东下三百里,两峰有杀气。”北魏郦道元考察西南,指出“时有瘴气,三、四月迳之必死”,诸葛亮选择“五月渡泸”(《三国志·诸葛亮传》),是提前做了

    新传奇 2020年10期2020-05-28

  • 拆下一个水泵把手 成功阻止了一场大瘟疫
    医生们大多笃信“瘴气说”,认为笼罩在伦敦的由土壤散发的“腐烂”瘴气是霍乱的罪魁祸首。然而,斯诺却对“瘴气说”充满了怀疑:如果是有害气体导致了霍乱,那么为什么发病的症状是肠道问题而不是呼吸道问题?为什么贫民窟的居民的发病率远远高于庄园里的贵族?细心的斯诺将病人的住处记录了下来。通过将区域内578名死亡病例绘制在地图上,斯诺发现,大部分死亡病例出现在宽街和剑桥街交叉口处的水泵附近,他意识到,或许水源才是霍乱真正的传播媒介。斯诺在写给《医疗时报和公报》的信上说:

    文萃报·周五版 2020年10期2020-03-23

  • 春节的一抹白
    变的节日顷刻  瘴气弥漫了往日的鲜艳鲜活的呼吸  葬身梦魇数亿人的心脏  为一个美丽城池而紧张跳动这是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这是个被雾霾笼罩的战场白衣天使们  用白色的白在医学史上  再次舞动刀光剑影用赤诚挑起正义和担当更有八十四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以寒梅的风骨  注入苍茫行走在疫情刀尖的前线为患者铸造坚不可摧的城防我们相信  武汉这座英雄的城池一定会在咀嚼黑暗中走向光明我们坚信  有十四亿人民做后盾众志成城  我们还有什么不能战胜

    躬耕 2020年2期2020-03-16

  • 民国年间云南瘴疟防治考述
    瘴疟防治历史上,瘴气在滇南和滇西少数民族地区广为传播,如在西双版纳傣族、布朗族和爱尼族等兄弟民族聚居地区,对瘴气各有专门的名称,傣族称“开线”或“害脑陷”[1],布朗族称“开维”,爱尼族称“米夷批阿”[2]。云南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一套防治瘴气的方式和思维。从历史资料来看,云南少数民族对瘴气的认识大多认为是鬼魂作怪,“瘴疟”都是人们触犯了鬼神而应得的惩罚。导致这种疾病观的产生,主要原因是受原始宗教万物有灵思想的影响比较深。因此在云南少数民族生活中,对瘴

    贵州民族研究 2020年12期2020-03-03

  • 双江南勐河畔瘴气下的傣族文化适应研究
    杨雅雯一、双江瘴气的历史成因从病理上来说,瘴气是由于密闭的地理环境、冷热温差较大的气候特点及当地复杂多样的生物性等多种因素形成的有毒气体,易导致诸如疟疾、痢疾、黄疸等综合性地方疾病。云南是历史上有名的瘴区。“云南古蛮瘴之乡,去中原最远。”[1]云南瘴区又集中分布在澜沧江、元江、南盘江等地。双江位于澜沧江流域,县内澜沧江纵贯于东,小黑江横亘于南,于东南角交汇而取名,北回归线横穿县内,所以双江又被称为太阳转身的地方。“县志记载,民国16年普洱道尹徐为珖,将东面

    文化学刊 2020年9期2020-01-01

  • 蒿草青青,报之春晖
    获批上市。可怕的瘴气在紅斑狼疮之前,与青蒿素如影相随的,则是疟疾。早在3000多年前,中国便有了关于疟疾的记载。古人常说“岭南多瘴气”,就是“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这个岭南。当年韩愈被贬,在途中写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当中有一句是“好收吾骨瘴江边”,便是担心自己无法抵抗岭南这可怕的瘴气,提前告诉自己的亲人要记得来给自己收尸。关于瘴气的可怕之处,更直观的是宋代方勺在《泊宅编》中的记载。因为虔州的龙南、安远这两个县有瘴气的存在,朝廷就算给再多俸

    中学生天地(A版) 2019年9期2019-09-28

  • 寻找光明豆
    ,外面包裹着一层瘴气,人在里面生活时间长了,就会得上怪病,药石无灵,不治而亡。所以辽河口自古以来人烟稀少,民生凋敝。传说天地间有一种光明豆,能破这种瘴气,可光明豆在哪儿,长什么样,谁都不知道。有个叫刘老石的人,立志要找到光明豆,破除辽河口的瘴气,可是找了好久,试了很多种方法,都没有找到。刘老石失望极了,他在黄河老母神像前,发愿积德行善,修道成仙,想利用神灵的力量,寻找光明豆。发愿后,刘老石爱惜生灵,惜老怜贫,每日早中晚烧香拜神,诵读经卷。他每磕一个头,就捡

    故事会 2019年15期2019-08-06

  • 古代广西瘴气与谪官对广西的开发
    要:自古广西就是瘴气弥漫的荒蛮之地。唐宋之际,在朝廷党争中不得势的官员常被贬伐至广西。这些被贬谪到广西的官员曾一度视广西瘴气为畏途。然而,通过一些有能力的谪官对广西的管理,初步实现了对广西的开拓。探寻广西瘴气的弥散与谪官对广西开发之间的联系,对研究广西的初期开拓有重大意义。关键词:广西;瘴气;谪官;弥散;开拓;贡献1 引言广西自古就是荒蛮之地,被视作“南蛮之地”,唐宋时期被朝廷用作贬官流放之地。明清时期广西瘴气有了比较大的消弭,但是仍然是瘴疠之乡,所以朝廷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3期2019-03-25

  • 上升
    些,远离这有毒的瘴气,在天上的空气里净化你自己,尽情地饮入那清澈之地的轻灵的火焰,如同饮入那最纯的天堂神酒。越过那些压迫着我们的生活、令我们视线模糊的巨大悲痛和一切烦恼,这样的人是幸福的:他能展开有力的翅膀、向着上面那光明而宁静的地方高飞,他的思想,像云雀一般,逃向早晨的天空,——它盘旋於生活之上,並能毫不费力地听懂那些花朵和无声之物的语言!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1821年4月9日-1867年8月31日

    杰出人物 2019年3期2019-02-14

  • 岭南瘴病证治概要❋
    2]”故本文梳理瘴气的概念、证治概要,探寻岭南特色病证的源流与治疗经验,为相同病因的现代病证提供借鉴与指导。1 瘴病的概念首先,“瘴”是指瘴气,是岭南特有的湿热地理气候。《古今医案按》言:“瘴者,障也,天地自然之气,为崇山峻岭,障蔽不舒而然也。[3]”清代医家莫枚士道:“瘴,古者于隔蔽之义,字止作障。”《说文》云:“障,隔也……由是山之隔蔽者,即易以山而作嶂。其因山之隔蔽,致少风多湿,蒸而为气,足致民病者,又易山以疒而作瘴。[4]”《中国医学大辞典》:“山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年12期2019-01-08

  • 醒脾化湿除痹的薏苡仁
    能轻身省欲,以胜瘴气。南方薏苡实大,援欲以为种,军还,载之一车……”记载的是东汉将领马援在征战交阯时,服用薏苡仁轻身的故事。瘴气属于湿邪,湿邪为患令人肢体困重,薏苡仁能去除湿邪,肢体就不会困重,所以薏苡仁有“轻身”之说。薏苡仁是除湿佳品,时常服用薏苡仁,可化湿醒脾。薏苡仁又称“薏米”,性味甘、淡、凉,归脾、胃、肺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清热排脓、除痹的功效。所谓“除痹”,指的是可以治疗一些顽固性的疼痛,这种疼痛主要是指由于湿邪留滞体内日久而形成的腰腿痛

    保健与生活 2018年16期2018-09-20

  • 星君人设已崩
    的头,眼看他额上瘴气笼罩,心一点一点地沉下去。柏庭的师尊也来了,这个蓬莱门隐世不出的高人此刻也是一脸忧愁愁容,道:“我算着时间,应该是几个月后才会复发,不知为何竟然提前了一段时日……只能看他的造化了。”我愣愣地盯着柏庭紧闭的眉眼,心里空了一大块。我触着柏庭温热的身体体息,生平第一次,有了揪心到极致的感觉。我轻轻拂过他的眉,触上他温软的肌肤,听着他平稳的心跳。“啪嗒”,我的眼泪毫无征兆地砸在了他的脸上。柏庭睁开眼,看清了我眼中的湿意,勉力抬手拂了拂我额间的发

    桃之夭夭A 2018年5期2018-08-24

  • 符神传说
    了!“这是……毒瘴气!”柳然脸色一变,急忙屏住呼吸,然后迅速取出一枚隔离气息的符卡,捏碎使用之后,他身上就笼罩着一层流转的符光,隔开了那些有毒的瘴气。做完这些之后,柳然才慢慢地又靠近这片沼泽一些,小心翼翼地观察四周。这个地方让他感觉很不舒服,此时心里也是阵阵发慌。从上山到现在,柳然也经过了不少地方,却都未发现有异常的情况,除了这个瘴气沼泽很像是暗符界中介绍的黑血蚁母虫的栖息地。除此之外,这沼泽的水源与山下的水源是相通的,这也让柳然怀疑最初的黑血蚁是通过水源

    意林 2018年13期2018-07-31

  • 偶遇鞭炮包装纸
    扬正气,祛除山岚瘴气”。这个口号也是产品功能介绍,但是,革命性差一点,“发扬正气”还好,“祛除山岚瘴气”,就有点迷信落后的色彩。但是,作为婚丧嫁娶的民俗活动,又必须放鞭炮,这才是百姓购买鞭炮的主要用途,这个大市场不能不照顾到。所以,不知道是不是巧合,这个口号放在了“右边”。◎商标充满时代感再外边的两条字,分别是“闽侯县上街公社沙堤鞭炮厂产品”和“厂址:福建省闽侯县上街公社沙堤大队”,应该在装上四挂鞭炮后,就会折在两侧,成为边款,标明厂家和厂址。再边上是“连

    藏天下 2017年5期2017-08-28

  • 古人大蒜养生
    有毒蛇出没,更有瘴气弥漫,蜀兵皆染瘟疫,面临不战自溃,全军覆没的危险。孔明情知不妙,带领兵将数十人前往察看,见此状乃长叹道:“吾受先帝之托,兴复汉室,大业未成,却临大难,何以报答先帝之恩?”说着声泪俱下。此时,一老者伏杖迎面而来,孔明叩拜,以求解救之计。老者道:“此地有哑泉、灭泉、黑泉和柔泉水,人若饮之,无药可医,又瘴气密布,人若触之,乃可致死。”孔明叹道:“蛮军不灭有负于先帝之托,不如死焉!”说罢,欲投崖自尽。老者急忙制止,授计道:“此去正西数里,有一隐

    饮食保健 2017年6期2017-03-29

  • 凶险的“瘴气
    险的可能就是所谓瘴气。有清一代,在驻藏的笔记、书籍、诗歌乃至公文、上谕中,关于瘴气的记录不绝于书,一直持续,“不甚陡峻,途长百余里,盛夏积雪不消,累有数仞深者,烟瘴甚盛,最为难行,道旁之人畜俄俄弃途填壑,不知凡几”;“沙工拉,高险难行,长百余里,四时积雪,盛夏不消,烟瘴扑人,”几乎凡是大雪山皆有瘴气,早在清代之前,人们就对青藏高原的气候有所认识,《南齐书》卷59《河南》载今甘肃、青海黄河以南一带“辄有瘴气,使人断气,牛马得之,疲汗不能行” 。《开元释教录》

    西藏人文地理 2016年4期2016-11-19

  • 备战探秘瓦屋山迷魂凼
    研究,主要是针对瘴气的研究。通过查阅专家学者的文献研究,证实瓦屋山的空气或瘴气中有大量硫酸根离子,且其来源属于燃煤以外的原因。因此我们判断迷魂凼的瘴气,尤其是传说中的黑雾的主要成分应该是地下冒出的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有毒气体。为此,我们准备了防酸性气体的防毒面具。在安全方面,我们准备了开山刀、兵工铲、救援绳、护目镜、对讲机、防蛇虫的药物,以及足够的干粮、露营装备、火种、酒精助燃剂、强光手电等多种户外装备。为的就是万一我们迷路其中,至少可以在里面安全生活半个月

    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 2016年3期2016-08-17

  • 讲讲槟榔的坏话
    人吃它能避开林间瘴气的侵袭。而据说东南亚的妇女则是为了美容,有相当多的传统村落相信被染黑的牙齿才是最美。只是现在有人居住的林子里恐怕汽车尾气比瘴气更多,哪里还用得着以槟榔躲避。而牙黑为美这种风俗,也早已式微了吧。为了纠正自己对槟榔的偏见,我硬是吃了两次槟榔。第一次在湘潭,当地槟榔消耗量估计应该排全国第一,甚至被当作了地方特产。湘潭吃的是腌制过的干槟榔,吃法很简单,拆开包装放到嘴里嚼就是了。初吃的时候没有太多愉悦感,甜甜的,有些香料气的一块小木柴。5分钟过后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6年15期2016-05-18

  • 另一种瘴。工业的瘴气。人心的瘴气。里面蒸郁的,借佛家言,或可说是众生之三毒。山林之瘴疠致人病、但取草药,也可疗之。但人之三毒而为瘴疠,可取何物以疗之?丘一度是很迷茫的。他说自己不自觉的,反还中了这瘴气。拍得愈来愈少,就是因为入眼的东西愈来愈少,这即瘴。在现实中看,瘴气更似乎愈来的横行了。这瘴,有可解么?丘的反思,是跟教育有关,跟上一辈的理念有关。半个多世纪来主流意识形态所教导,而影响最恶劣的,或就是所谓的人定胜天。乱毁,不省思如何尊重前人的营造。乱发展,不

    中国摄影 2015年6期2015-09-24

  • 刺梨子
    顺一带,途经一个瘴气弥漫、瘟疫流行之地,士兵们染上了痢疾。危难之时,有个自称“醉葫芦”的人前来急救。生病的军士们喝下“醉葫芦”带来的酒之后,立马痊愈,精神抖擞,为夺取关隘、七擒孟获打下了基础。事后,诸葛亮问“醉葫芦”这酒为什么有如此神力,他说云贵边界常有瘴气和瘟疫,人们都喜欢吃刺梨子来治疗,效果非常明显。诸葛亮急忙让随军医师记下,并让军士采集,称之为“军中圣品”。endprint

    环球人文地理 2014年8期2014-11-15

  • 如何读懂诗歌
    树林中一片昏暗,瘴气弥漫不散。明日早晨,我回头遥望故乡时,应该能见到那岭上的梅花吧!”诗中的景物及其特点是“南飞雁至此回”“潮水下落”“江面平静”“树林中一片昏暗”“瘴气弥漫不散”,这些是眼前实景。还有虚景是“陇头梅”。诗中的人物是抒情主人公自己,他的特点是:身处大瘐岭,但是还要南行翻过大瘐岭,不知何时才能回来。最后就是情境再现了,这首诗应该有两幅画面,第一幅画面是:太阳已经落山了,潮水回落,水面平静得毫无生气,树林里开始昏暗下来,一个清瘦的身影负手而立,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4年7期2014-07-26

  • 《诸病源候论》对空气生物性污染的认识
    尸气、乖戾之气、瘴气、恶毒之气等,导致的疾病有所不同,流行地区、流行时间、症状特点、治疗、预防、转归预后、注意事项等也有所差异。其观察细致,论述准确,在中国医学史上起承前启后的作用。诸病源候论 空气 生物性污染人的生存离不开空气,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现代科学证明: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和颗粒物超过一定量时将对人体健康造成重要影响。中医在“天人相应”整体观的指导下,早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论述,如《素问·金匮真言论》所云:“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

    江苏中医药 2014年6期2014-04-15

  • 梅公瘴说警人心
    ,人一不小心沾上瘴气,十有九死,望千万小心。经过一段时间的体验与观察,梅挚发现地方盛传的“瘴气致死”,并无传说的那么可怕,倒是另一种“瘴气”对社会世风危害极大。于是笔锋一转,直指官府弊政。指出官场上存在“五瘴”,乃为:“急征暴敛,剥下奉上,此租赋之瘴也;深文以逞,良恶不白,此刑狱之瘴也;昏晨醉宴,弛废王事,此饮食之瘴也;侵牟民利,以实私储,此货财之瘴也;盛拣姬妾,以娱声色,此帏薄之瘴也。”梅公指出,当时官场上盛行的横征暴敛、冤假错案、大吃大喝、与民争利、作

    人事天地 2014年3期2014-03-21

  • 冰 姬
    ,还有黑雾迷茫的瘴气。我们没有任何选择,面对日军的重重包围,我们的食物越来越少,甚至开始杀马和狗。看着和我一起枪林弹雨的她,我开始流泪了。人是有意识的,我们至少知道,我们为什么而战斗?我们是为祖国而战,可是她们呢?冰姬呢?作为一个优秀的征战犬,她理解什么是战争吗?她们也被分为各种各样,有征战犬,有麻醉搜索犬,不一而足。可是,她们是否知道,为什么会来到这个险恶的地方呢?看着被杀害的狗,我感慨万千。她们背着炸药包,犹如一个个勇猛的战士,在腥风血雨中,冲过密密的

    微型小说选刊 2014年9期2014-03-18

  • 明清笔记中瘴病概念及病因病机
    学一般认为,瘴、瘴气或瘴病对应于现代医学的恶性疟疾,是一种经蚊叮咬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这个结论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解放前,1935年姚永政、林梁城等人深入云贵两地作田野调查,对贵州南部80名瘴气病人进行了血液检查,均发现疟原虫,因而得出“瘴气”实则是恶性疟疾的结论。这个结论在很长时期内为医学界所认可。流行病学专家苏德隆编著的《流行病学》一书明确指出:“过去流行的‘瘴疠之气’,即指疟疾。[1]”传统中医文献中也认为瘴病就是疟疾,如《外台秘要方》卷5引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2年8期2012-01-25

  • 人文珠江
    江流域气候炎热,瘴气逼人,地广人稀。自唐代以后,作为边地的珠江流域岭南地区,便成为安置贬黜官员的流放之地。唐宋两代,著名的文化名人韩愈、柳宗元、白居易、苏轼等,都曾流放于岭南。这些带来中原文化的名流,为岭南文化的启蒙和发展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时光荏苒,到了公元20世纪末叶,珠江流域人文荟萃,岭南,尤其是广东,成为近代改革者的崛起之地,并吸引了整个中国甚至全世界的关注……在中国,也许很难再找一个地方像广东这样,受到那么多的争议。可不争的

    中国三峡 2011年2期2011-05-18

  • 病名中有病理
    子”。☆谬误的“瘴气”致病——疟疾疟疾的病因古人皆怪罪于污浊的空气。我国古代将疟疾称为“瘴疠”或“瘴气”,这与外文称疟疾为malaria是相同的含义。malaria系意大利文,由mal-(不良的)加-aria(空气)构成此词。可见古代中外人士都不谋而合地得出错误的“共识”,认为引起疟疾的元凶是“不良的空气”—— 瘴气。直至1880年,法国的拉弗兰在疟疾患者的红细胞中发现了病原体——疟原虫,才打破了“瘴气”之说,解开了千年之谜。☆狰狞的螃蟹形象——癌“癌”字

    知识窗 2009年7期2009-09-07

  • 原始秘境逃生记
    逼近!“不好,有瘴气!快捂住鼻子!”经验比较丰富的陈刚大吼一声。我们也恍然大悟,忙扯下衣服,捂住了脸,紧贴在树干上,一动也不敢动。仅过了十几秒,就感到一股阴森的冷气把我们笼罩住了……果然是瘴气!亚热带原始森林中每年都有大量的动植物死亡,枯枝败叶和动物尸体在潮湿、闷热的环境中很快腐败,散发出有毒的气体。这些气体在封闭的森林中越聚越多,就会形成瘴气。尤其在一些深狭幽沟中,由于温度低,空气不流通,更会形成密度极大的瘴气团,经年不散。如果遇到大风,瘴气团会在森林中

    科普童话·百科探秘 2009年3期2009-04-09

  • 大禹妈妈吃的是什么玉米?
    南征,军中多有染瘴气者,就采用民间食疗便方,用薏苡治愈。南征凯旋,马援带回几车薏苡引种北国,称其能“轻身省欲”。马援死后,南征时的监军梁松诬告他带回来的几车薏苡,其实是搜刮来的大量明珠,于是马援被夺爵追印,死后不得安生。时人认为这是一宗冤案,称之为“薏苡之谤”──这是个不常用的成语。说到这里要提一个人,就是《文化中国》的主持今波。纪连海说薏苡仁就是玉米的时候,今波插话说:“在当时,这个薏苡是治瘴气的。估计当时还是比较稀少和珍贵的。所以她当时吃下去那可是神珠

    文苑·感悟 2008年6期2008-07-28

  • 密林惊魂
    临了?“不好,有瘴气,快捂住鼻子!”经验丰富的李国庆大吼一声。我们也恍然大悟,忙扯下衣服,堵住了脸,趴在树干上,动也不敢动。仅过去了十几秒,就感到一股阴森的冷气把我们笼罩住了。果然是瘴气!亚热带原始森林中每年都有大量的动植物死亡,枯枝败叶和动物的尸体在潮湿、闷热的环境中很快腐败,散发出有毒的气体。这些气体在封闭的森林中越聚越多,就会形成瘴气。尤其在一些深峡幽谷中,由于温度低,空气不流通,更会形成密度极大的瘴气团,经年不散。如果遇到大风,瘴气团会在森林中慢慢

    意林 2004年6期2004-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