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研究的新视觉、新方法、新路径

2025-02-22 00:00:00冯欣欣
音乐生活 2025年1期
关键词:弗洛马勒交响乐

奥地利著名作曲家、指挥家古斯塔夫·马勒(Gustav Mahler, 1860—1911)是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作品在当代音乐舞台上持续焕发光彩,全球范围内的顶级指挥家和乐团频繁演绎并录制他的交响曲,这些作品不仅在专业音乐界享有极高的声誉,也深受广大乐迷的喜爱与推崇。

马勒的交响曲在音乐史和音乐研究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位置。与他的同时代作曲家相比,马勒在处理交响结构时展现出晚期浪漫主义作品特有的宏大规模、复杂性和混合风格。他通过音乐深刻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将丰富的情感和哲学思考注入交响乐之中,并在作品中巧妙扩展了传统音乐形式的界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度。这种独特的音乐视野,使他在西方音乐史,尤其是德奥交响音乐的发展历程中,享有与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以及布鲁克纳等伟大作曲家齐名的崇高地位。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24年10月隆重推出了经典论著《马勒与19世纪交响曲新解》的中译本。此书的原作者是德国当代著名音乐学家、马勒研究专家康斯坦丁·弗洛罗斯(Constantin Floros, 1930—)。该书被誉为“浪漫主义交响曲创作的百科全书”,为深入研究马勒及19世纪交响乐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学术资源和全新视角。

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马勒及其交响曲创作便引起了音乐学界的广泛关注。胡戈·里曼(Hugo Riemann,1849—1919)、鲁道夫·路易斯(Rudolf Louis,1870—1914)和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86—1944)等著名音乐评论家纷纷撰写评论文章,对马勒的音乐作品进行深入探讨。这些学者们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对马勒音乐的理解,也在学术界为其作品的经典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

马勒的同学及密友娜塔莉·鲍尔-莱希纳(Natalie Bauer-Lechner, 1858—1921)在1923年出版了《回忆马勒》[2]。莱希纳凭借自己对马勒长时间的观察,结合保留下来的日记与两人之间的通信,汇集成这本珍贵的回忆录。与此同时,马勒的妻子阿尔玛·马勒(Alma Mahler,1879—1964)则通过《马勒——回忆和书信》[3]详细记录了她与马勒从1901年至其去世期间的生活和创作经历,该书的第二部分收录了马勒在1901至1910年间的信件。这两本书内容丰富,信息珍贵,至今仍是研究马勒生平与创作的必读第一手资料。

作为指挥家,马勒无论在生前还是身后,其卓越的成就都备受推崇,未曾受到质疑。然而,对于他的音乐创作,人们的评价却始终褒贬不一。在20世纪上半叶,马勒的作曲才华和作品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他的音乐曾受到一些不够公正的评价。胡戈·里曼、鲁道夫·路易斯和罗曼·罗兰将马勒视为一位“折衷主义”作曲家[4]。为了为马勒正名,20世纪奥地利著名音乐学家、评论家圭多·阿德勒(Guido Adler,1855—1941)于1914年强调了马勒独具特色的“自我风格”。尽管如此,后来的研究者并不认可这种折中的观点,甚至直接推翻了上述批评。他们主张,马勒的音乐风格前所未有,且选择不去质疑马勒与其艺术环境的关系,遑论进一步探讨这些因素的影响。

1921年,德国著名音乐评论家保罗·贝克(Paul Bekker,1882—1937)出版了《马勒的交响曲》[5]一书。在书中,贝克提出了“马勒的交响曲直接源自安东·布鲁克纳”的观点。这一论断自此广泛传播,确立了马勒作为舒伯特和布鲁克纳继承人、奥地利交响乐传统集大成者的地位。这一观点对后世理解马勒在交响乐发展史中的重要性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马勒去世后,圭多·阿德勒成为第一个公开反对“马勒是布鲁克纳继承者”这一理论的学者。1924年,也就是保罗·贝克《马勒的交响曲》一书出版三年后,阿德勒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尽管马勒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视为布鲁克纳交响曲作品的“延续者”,但这种延续仅存在于极为有限的范围。阿德勒的这一观点与贝克的论断形成鲜明对比。他坚信,马勒与布鲁克纳这两位交响曲作曲家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直接对立。[6]

二战结束后,尤其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马勒研究迎来了新的发展趋势。其中当属音乐学家康斯坦丁·弗洛罗斯于1977至1985年撰写的三卷本《古斯塔夫·马勒》[7]尤为引人注目。弗洛罗斯对马勒及19世纪交响曲的解读全面、客观、扎实且具有可验证性。他不仅从新的高度和视角重新审视了“标题”“标题性”与“标题音乐”的概念及其理解的永恒意义,还通过“音乐释经学”(Musikalische Exegetik)这一新颖的分析方法,提供了突破性的视角,更好地揭示了马勒音乐的复杂性与深刻性。他的研究标志着马勒研究进入了一个更为深刻和多维的阶段。

康斯坦丁·弗洛罗斯1930年生于希腊萨洛尼卡,是当代音乐学界的杰出人物,学术成就斐然。他早年在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塞萨洛尼基大学学习法律(1947—1951年),随后赴维也纳音乐学院跟随阿尔弗雷德·乌尔学习作曲,并师从汉斯·斯瓦罗夫斯基和戈特弗里德·卡索维茨学习指挥。1953年,他在作曲和指挥领域取得了毕业资格。

与此同时,弗洛罗斯在维也纳大学攻读音乐学,师从著名音乐学家埃里希·申克,并深入研究艺术史、哲学和心理学。1955年,他在维也纳获得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主题为安东尼奥·坎皮奥尼。随后,他前往汉堡大学,继续在海因里希·胡斯曼的指导下深入研究音乐学,并于1961年完成了教授资格论文,主题为拜占庭圣咏。

1967年,弗洛罗斯成为汉堡大学的特聘教授,并于1972年晋升为正式教授,直到1995年被授予名誉教授称号。其学术声誉不断提升,1999年雅典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他不仅担任《汉堡音乐学年鉴》的编辑,还于1988年成为汉堡古斯塔夫·马勒协会主席。此后,他又成为多个国际学术机构的成员,如爱尔福特公益科学学院和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等。

弗洛罗斯的研究领域广泛,涵盖了从拜占庭音乐到18、19世纪的器乐作品,以及新维也纳乐派的音乐创作。他的代表作包括《通用纽姆符号学》(1970),这部三卷本巨著推翻了传统的格里高利圣咏纽姆符号起源理论,并提出了创新的语义分析方法。他的另一部重要著作是《古斯塔夫·马勒》(1977—1985),深入探讨了交响乐的语义意义和绝对音乐理论。此外,他对阿尔班·贝尔格和利盖蒂的研究提出了“音乐即自传”的独特观点,将音乐作品与作曲家的个人生活和心理紧密联系。

通过他的多部著作和研究,弗洛罗斯奠定了自己作为德国当代音乐学界领军人物的地位,并对西方音乐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8]

作为“马勒三部曲”中的第二部,《马勒与19世纪交响曲新解》不仅是对古斯塔夫·马勒交响乐创作的深入探讨,更是对整个19世纪交响乐发展的系统研究。该书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每一部分都揭示了不同的理论和美学维度,逐层剖析了马勒以及他所处的音乐传统和创新。

第一部分聚焦于19世纪交响曲创作的“基础”,这是整个浪漫主义音乐发展的根基。弗洛罗斯通过对贝多芬交响曲的接受和影响进行深刻分析,强调了贝多芬在交响曲发展中的核心地位。贝多芬的逝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但也为新体裁的诞生打开了大门。在他的影响下,浪漫主义作曲家们不再拘泥于传统的交响曲形式,而是大胆探索并创造了多种新形式,如多乐章的标题交响曲、单乐章交响诗以及交响康塔塔。这些新形式并非随机的创新,而是作曲家们对贝多芬遗产的深入研究与创造性解读的结果。因此,弗洛罗斯认为,19世纪交响曲的辉煌成就可以被看作是贝多芬交响乐传统的延续与拓展。

第二部分则深入分析了19世纪交响曲中的不同体裁,尤其是马勒交响乐中声乐与器乐的融合。在马勒的作品中,宣叙调、咏叹调、赞美诗、艺术歌曲等声乐形式常常与器乐部分相得益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语言。这种跨体裁的交融使得马勒的作品在表现力上达到了新的高度。同时,马勒还借用了进行曲、田园曲、小夜曲等多种器乐形式,赋予交响乐多元的音乐特征。更为独特的是,马勒的作品还展现了谐谑曲、小步舞曲、连德勒舞曲等舞蹈形式的元素,这些舞蹈形式在19世纪的德奥音乐传统中十分常见。弗洛罗斯通过对马勒及其同代作曲家作品的详细分析,证明了这些体裁在19世纪交响乐创作中的普遍存在,马勒不仅继承了这些传统,更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丰富了交响乐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

在第三部分中,弗洛罗斯展开了对交响曲中“元素”的深度探讨。他通过现代创作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的视角,研究了马勒和其他19世纪作曲家如何运用音乐中的符号与象征元素来表达超越音乐本身的思想。例如,鸟鸣、动机、音阶、节奏、音响、空间和标题等音乐元素,在马勒的交响曲中不只是单纯的音乐结构,更承载了深刻的象征意义。弗洛罗斯指出,马勒所提到的“经历”实际上是对其内心世界的投射,这个心理宇宙充满了复杂的情感和哲思。通过这些元素,马勒巧妙地将个人经历与音乐创作结合,展现了他在艺术与人生之间的深刻联系。弗洛罗斯进一步指出,马勒作品中的“音符中的诗与真”这一说法,暗示了他与歌德自传体巨著《诗与真》之间的某种呼应。这一概念揭示了马勒如何通过音乐反映现实人生与虚构艺术之间的微妙关系。

总结而言,弗洛罗斯通过《马勒与19世纪交响曲新解》不仅深入探讨了马勒交响乐的独特性,还将19世纪交响乐的发展脉络与音乐理论进行了详细剖析。他的研究不仅拓展了对马勒的理解,更为读者提供了一幅19世纪交响乐宏大的文化和艺术全景图。马勒的音乐不仅是个人生活的深刻反映,更是对整个时代精神的艺术表达。

在《马勒与19世纪交响曲新解》一书中,康斯坦丁·弗洛罗斯对马勒的交响曲及19世纪交响曲传统进行了全新诠释,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弗洛罗斯深入研究了马勒交响曲与19世纪其他作曲家的作品之间的紧密联系。 他指出,马勒的交响曲深受贝多芬、舒伯特、布鲁克纳等作曲家的影响,尤其是他们在交响乐结构和内容上的探索。同时,瓦格纳的乐剧风格和柏辽兹、李斯特的标题交响曲对马勒的创作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弗洛罗斯的研究推翻了传统观点中认为马勒的交响曲与19世纪交响曲传统相对独立的看法,提出马勒实际上是这一传统的承继者和创新者。在这一角度上,马勒不仅是19世纪交响乐辉煌成就的集大成者,更是推动交响曲发展至新高度的关键人物。

其次,弗洛罗斯重新定义了当代对马勒具象化的理解。他指出,马勒的交响曲并不能完全归类为“绝对音乐”。通过对鲜为人知的手稿资料的深入研究,弗洛罗斯发现了描绘性标题、关键词、格言、文学暗示、联想、感叹和呼喊等重要线索。传统观点认为,标题音乐和绝对音乐之间有着明确的界限,前者通过具体的标题或描述性文字传达情感或叙述故事,而后者则被视为纯粹的、非描述性的。然而,弗洛罗斯的研究表明,许多被视为“绝对音乐”的作品实际上蕴含着丰富的标题和描绘性元素。这一发现挑战了传统的分类方式,突出了标题在音乐理解中的关键作用。弗洛罗斯进一步指出,马勒时代的交响乐不能仅被理解为音乐本身,而是深受个人经历及音乐以外的内容、思想和观念的深远影响,如诗歌、文学、绘画和哲学。

第三,弗洛罗斯提出了一种名为“音乐释经学”的综合分析方法,这种方法突破了传统的音乐形式分析和风格批评。音乐释经学将音乐作品与哲学、美学、历史及文化等多重维度相结合,通过语义分析等手段,为音乐的解读提供更丰富、更深刻的视角。这一方法为音乐作品的分析融入了人文内涵的解读,将许多传统上被视为“绝对音乐”的作品具体化和具象化。弗洛罗斯认为,通过这种分析方式,打破了音乐与人文学科之间的界限,拓宽了音乐分析的视野,可以揭示作品中深藏的象征意义和文化意涵,从而更好地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时代背景。

《马勒与19世纪交响曲新解》不仅是一部深刻剖析马勒交响曲的巨作,更是一部全面涵盖19世纪交响乐创作的“百科全书”。书中探讨了19世纪交响乐的核心观念、作曲理论和创作技法,深入揭示了这一时期交响曲创作的多样性与复杂性。马勒的交响曲,宏伟而深邃,抒情而感人,如同一个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充满了无尽的研究可能性。该书以马勒为中心,辐射整个19世纪的交响乐创作,通过探讨其与同时代作曲家的关系,形成相互映照、互为补充的论述方式。书中提出的“音乐释经学”方法尤为引人注目,这种方法将音乐作品的分析与更为复杂的文化和人文内涵相结合,为音乐理论研究提供了新颖的视角。这不仅拓宽了音乐作品的分析维度,还为音乐学研究领域带来了丰富的思考路径,极具学术和方法论的借鉴价值。

注释:

[1]参阅《马勒与19世纪交响曲新解》中译本第5页。

[2]Natalie Bauer-Lechner: Erinnerungen an Gustav Mahler,hrsg.von J.Killian, Leipzig-Wien-Zürich,1923.

[3]Alma Mahler: Gustav Mahler-Erinnerungen und Briefe,1.Aufl.1940,2.Aufl.Amsterdam, 1949.

[4]参见中译本第一章第5页。

[5]Paul Bekker: Gustav Mahlers Sinfonien, Berlin, 1921.

[6]参见中译本第一章第10页。

[7]Constantin Floros:Die geistige Welt Gustav Mahlers in systematischer Darstellung ,Wiesbaden,1977; Mahler und die Symphonik des 19.Jahrhunderts in neuer Deutung,Wiesbaden, 1977; Gustav Mahler-Die Symphonien,Wiesbaden, 1985.《古斯塔夫·马勒》系列:第一卷《马勒精神世界的系统呈现》、第二卷《马勒与19世纪交响曲新解》、第三卷《马勒的交响曲》。

[8]MGG Online, hrsg. von Laurenz Lütteken,New York, Kassel, Stuttgart 2016 ff., zuerst veröffentlicht 2001,online veröffentlicht 2016, https://www-1mgg-2online- 1com-1000046np01ba.han.kug.ac.at/mgg/stable/14195 © 2016-2024 GbR MGG.

冯欣欣 博士,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教授

(责任编辑 于洋)

猜你喜欢
弗洛马勒交响乐
《魔法交响乐》
天天爱科学(2022年9期)2022-09-15 01:12:52
交响乐之王——贝多芬
马勒与后现代——探寻马勒交响曲中的“文本化”起源
乐府新声(2019年2期)2019-11-29 07:33:50
马勒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马勒推出新型模块化混动系统
班纳吉、迪弗洛和克雷默: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中国外汇(2019年21期)2019-05-21 03:04:08
美妙的交响乐
幼儿100(2019年35期)2019-02-11 03:10:36
弗洛普西的小兔子的故事
宠物狗弗洛比
启蒙(3-7岁)(2017年12期)2017-12-18 05:09:51
交响乐演绎经典电影典目
电影故事(2016年18期)2016-10-22 02:4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