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后发现,小学英语教师在实施表现性评价的过程中存在多种问题。为进一步发挥表现性评价的功能,须依据“实践自觉、过程自理、专业自省”这一路径,提升教师在设计评价量表、分析评价信息以及运用评价结果进行教学改进与决策等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表现性评价;评价素养;提升
评价素养(Assessment literacy)的概念最早由斯蒂金斯提出,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事各种评价活动所需的素质和能力,包括教师对评价的正确认识和价值取向、源自教学需要的评价冲动和意识、与评价相关的知识摄取能力和在教学实践评价中应用技术的能力等。[1]有学者认为评价素养是实施学业评价应具备的素养,是通过修习而内化于个体的支持学生学业评价行动的品质或涵养。[2]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要“加强教师教育评价能力建设”。2023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3],将“提升教师教学评价能力”作为“教学评价牵引行动”的第一条。可见,教师的评价素养已然成为深化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的关键因素。[4]
2022年7月,浙江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过程评价,推进表现性评价”,要求“关注学生真实发生的进步,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表现性评价不以分数判断一个学生能力的高低,而是以行动、表演、展示、操作、写作等方式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回应评价改革的诉求。[5]该评价方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有效开展表现性评价,发挥其作用和价值,教师的表现性评价素养至关重要。
表现性评价素养就是教师在尽量合乎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评分规则对学生完成复杂任务的过程表现或结果作出判断的能力。[6]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的表现性评价素养表现为立足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育,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质性、量化评价的能力,具体包括对学生英语水平的清晰把握能力、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全面诊断能力和依据评价结果进行教学改进与决策的能力。
一、小学英语教师表现性评价素养的现状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教师渴望提升自身的表现性评价素养。那么,小学英语教师是否具备了表现性评价知识与技能?实施表现性评价的过程是否顺利?影响因素有哪些?教师又该如何提升自身的表现性评价素养?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后发现,教师在实施表现性评价的过程中,存在多种问题。主要体现在设计评价量表、分析评价信息、运用评价结果进行教学改进与决策等方面。教师难以准确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获得感以及能力增长情况,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小学英语教师表现性评价素养的提升建议
(一)实践自觉:依据英语核心素养,精准设计评价量表
评价量表是一种评价工具或评分指南,用于评判学生学习作品、学习过程和学习成就等方面的表现,特别适用于表现性评价。[7]然而,表现性评价中的任务具有情境性、复杂性、开放性,答案具有非唯一性,学生表现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这决定了量表开发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评价量表的开发没有固定的模式或套路[8],导致许多教师受困于此。为了使量表设计顺利进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评价设计分析
PEP《英语》(新起点)五年级下册Unit 4 Last weekend Lesson 3一课中的语篇是一则日记,呈现了主人公Bob关于“周末常规活动”和“上个周末的特殊活动”的记录。基于单元主题“Last weekend”的教学定位及文本解读,教师把教学重心放在对“上个周末的特殊活动”的讨论上,确定评价任务——以“My last weekend”为题的周末活动介绍。评价目标为观察并确认学生能否熟练掌握并运用一般过去时介绍上周末的活动情况。
教师依据核心素养要求、单元目标、课时目标,设计了写作评价量表(如表1),从写作内容(即描述周末的活动)、写作方法(即有序描述、做到详略得当、合理使用句型)以及写作要求(书写准确、美观)三个维度实施评价,通过星级区分学生的表现,引导学生结合评价标准回顾文本内容,把握写作方向。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完善习作。教师利用评价量表呈现写作要点,帮助学生明确写作目标,规范写作过程,提升习作质量。
2.量表开发路径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学生的书面表达技能提出了不同要求。三、四年级的学生要能根据图片或语境仿写简单的句子;五、六年级的学生要能模仿范文结构和内容写意思连贯的话并尝试使用描述性词语添加细节,使内容更丰富、生动。[9]可见,《课程标准》对高年级学生在写作表达的逻辑性以及写作内容的丰富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案例分析,确定了评价量表的开发路径:确定评价内容和维度—分析学生作品或成果—试用与修订评价量表。
(1)确定评价内容和维度
教师在实施表现性评价的过程中,邀请学生一同参与,商讨并确定评价的内容与维度。如在确定评价内容的过程中,师生双方就写一天还是两天的活动展开讨论。学生提出写两天可以让内容更丰富,也更富有挑战性。这一过程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保评价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真实反映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这样,评价不再只是教师单方面的评判,而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
(2)分析学生作品或成果
学生的作品或成果是学习结果的展现,也是思考过程、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的综合体现。教师要对这些作品或成果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该案例中,在评价“有序描述”这一表现时,教师对比了两篇作品,发现作品1内容丰富但写作随意性较大,应根据要求进行修改。作品2对周末的活动时间作了明确的划分,逻辑性更强。通过分析,教师能够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其优点与不足,使后续的教学改进有了方向。
(3)试用与修订评价量表
在这一阶段,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易于理解、操作简便的评价量表。评价量表的内容紧扣评价目标,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重视学生在情感态度、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表现。教师在小范围内试用评价量表,并根据反馈情况对其进行修订和完善。如在描述句型的选择方面,教师保留了最为主要的三个句型,鼓励有能力的学生自如地表达,保证能力不足的学生有话可写,在充分尊重学生差异性的同时,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真实表现。
最后需要通过讨论和文献研究总结提高评价量表的使用效率[10]:描述评价量表维度的语言应尽量简练,并简要地划分等级,通过星级反映不同等级间的差异。简洁的语言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使其迅速获取评价内容、等级和评价标准等信息。每个维度中表现本质特征的关键词要突出并尽早呈现,必要时辅以中文说明。建议对评价量表的维度进行分组,使其更符合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和行为观察顺序。
(二)过程自理:分析评价信息,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作出诊断
反馈是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通过收集、交流信息,从而改进、调整和完善教学活动。[11]在实施表现性评价的过程中,需要观察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包括口语表达、角色扮演、主题演讲等,记录学生获得的进步。然而,教师在确定评价证据来源时往往较为随意,导致评价信息不全面,无法准确地诊断学生的学习情况,也难以获取学生的成长全貌。
为确保评价的全面性与深入性,需要系统梳理综合评价过程,有效获取信息,从而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作出精准的诊断。这一梳理过程须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以及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发展需求。此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深入挖掘评价数据背后的学习状态、能力差异及潜在问题。注意协调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力量,确保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评价视角的多元性。
1.完整收集信息
教师应全面收集并整理学生的评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课堂表现、口语测试、书面测试等方面的情况,同伴评价、自我评价、家长及其他人员的反馈也不可忽视。
2.科学分析信息
教师要通过对比学生的实际表现与预期目标,识别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强项与弱项,以此深入剖析评价信息。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策略运用及情感状态等非智力因素,避免主观臆断,保持客观公正。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教师须提供个性化辅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产生学习动力。
3.持续跟踪反馈
教师要通过持续的跟踪和反馈,不断验证诊断结果,确保学生的进步得到及时的认可。这一过程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也能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是教学相长的体现。
(三)专业自省:运用评价结果,进行教学改进与决策
教学改进是从决策开始的。[12]教师作为决策者需要挖掘与洞察复杂评价结果背后的规律和联系,确保决策的精准性。然而,教师在收集评价信息后,往往未能进行深入分析,只是简单地归纳问题,无法找出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案,导致教学改进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表现性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依据评价标准和观察结果,对评价理念、方法、过程及结果进行深度思考,而后作出教学改进与决策。这种反思性建构能够极大地增强评价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促进教师评价素养的提升,并最终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1.分析评价实施情况
在PEP《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6 How many? Part A Let’s talk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情境,要求学生数清楚物品的数量,从而习得语言,并养成有序数数的好习惯。因此,教师在评价量表中融入了有序数数的三种方法,即Count in directions、Count with shapes、Count with numbers。
在学生完成课文学习并对两位主人公的行为展开评价时,教师呈现了学习支架:按照方向数;用不同形状作出标记数;用标数字的方式数。接着,教师以对话视频作为示范,让学生根据框架新编对话。为观察并获取学生在该任务中的表现,教师嵌入了表现性评价,分别在Listen and tick、Listen and circle、Role-play、Try to say more、Pair work以及Make a new dialogue等活动中设计了评价量表。
2.促进教学改进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嵌入了评价量表,且每次都给出特别的说明,占据了较多的教学时间,需要作出调整。在梳理学习目标与评价目标之间的关系,明确评价目标可以小于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教师以学生的行为变化、成果、作品等作为切入点,调整评价量表。即将原评价量表中关于有序数数的三种方法——Count in directions、Count with shapes、Count with numbers作为评价标准并作具体描述,引导学生学习有序数数的方法并加以验证。
教师在删减了非必要的评价后又增加了学生的讨论以及对评价结果的反馈。针对学生在运用评价量表时可能产生的疑惑,教师提前展示评价标准的应用方法,促进学生全面把握并内化这些评价标准,确保评价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
在学生完成对话表演这一评价任务时,教师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改进建议。如果学生希望自己的表现达到更高等级,可以说:“When you’re talking, please use your face and body to show how you feel. It will be more interesting!”如果发现学生的倾听习惯需要改进,可以说:“When your partner is speaking, listen carefully, please.”这样的反馈和指导具有针对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能使学生明确自己的改进方向。在课堂接近尾声之时,教师带领学生对评价量表(如表2)中的星级数量进行了汇总,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并再次回应本课主题。
这一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详尽且具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反馈,让学生明确自身表现与评价标准间的差距,进而促使他们调整学习策略,优化学习过程,以达到提升学习效果的目的。
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能力的提升,教师应不断完善评价量表,适时吸纳新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技术,提升评价量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让评价量表更符合学生的真实情况。对于教师而言,这也是一个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和评价素养的重要过程。
参考文献:
[1]STIGGINS R J.Assessment literacy for the 21st century[J].Phi Delta Kappan,1991,72(7):534-539.
[2]郑东辉.教师评价素养发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的通知[EB/OL].[2024-05-20].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306/content_6884785.htm.
[4]马海燕.“教学评价牵引行动”背景下评价教研员专业素养提升的路径探索:以“作业调研”主题研修活动为例[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24(1/2):118-123.
[5]范东梅.小学“数与代数”表现性评价的实践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22.
[6]周文叶.中小学表现性评价的理论与技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53.
[7]张所帅.评价量表的内涵、特点及开发[J].教学与管理,2019(9):122-124.
[8]周文叶.学生表现性评价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27.
[10]OOSTERHOF A.开发和运用课堂评估[M].谭文明,罗兴娟,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248.
[11]孙巧玲.表现性评价在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基因在染色体上”为例[J].中学生物教学,2023(22):26-28.
[12]王陆,马如霞,彭玏.基于经验学习圈的不同教师群体教学行为改进特征[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39(2):6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