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鸡鸭养殖的过程中,支原体病作为一种高发病症,广泛存在于各个季节,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慢性呼吸道疾病,该疾病具有病程长、发病率高的特点,直接威胁鸡鸭的生存,进而对养殖业造成显著的经济损失。近年来,“禽咳灵”作为一种针对鸡鸭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中药制剂,其应用价值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禽咳灵;鸡鸭;慢性呼吸道病;临床疗效
“禽咳灵”配方主要包含桔梗、北杏仁、龙脑、半夏等中草药成分,在中医理论中具有润肺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基于此,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评估“禽咳灵”在治疗鸡鸭慢性呼吸道病中的临床疗效,为家禽健康管理和疾病防控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 病情介绍
2023年6月,德州市武城县某家禽养殖场的经营者遭遇了严峻的养殖挑战,其饲养的鸡鸭群体中出现了显著的健康异常现象。家禽展现出了食欲显著减退、站立姿态不稳以及排泄物形状异常等症状,在发现时养殖场主迅速响应,主动与专业的兽医团队建立了联系,通过系统的临床观察、病史询问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测,最终确认该养殖场内的100只家禽感染慢性呼吸道疾病。针对确诊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兽医引入“禽咳灵”这一中药制剂作为核心治疗药物进行治疗。
2 治疗过程
在针对鸡鸭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临床治疗实践中,选取“禽咳灵”中药复方制剂作为关键治疗药物。药物与饲料的调配比例设定为每50 g“禽咳灵”药物混合于10 kg饲料中,此给药方式旨在确保药物均匀分布,避免采用饮用方式可能导致的疗效减弱。治疗方案持续5 d,以充分发挥药物作用。针对鸡鸭慢性呼吸道疾病,其病理基础为心肺积热、血络受损,属于中医瘟疫范畴。治疗核心在于止咳化痰与润肺。分析“禽咳灵”的药剂组成,桔梗发挥其疏肺祛痰的主要作用,苏叶辅助降气平喘,龙脑散热明目以清热,甘草则解毒消炎并调和诸药。以上药物成分的协同作用,共同实现了解热清肺、平喘祛痰的治疗效果,针对疾病根本病机进行干预。
3 治疗结果
本次研究中的治疗效率被细分为四个等级:痊愈治疗,定义为患病鸡鸭所有不良症状完全消失,活力恢复至正常水平;显著治疗,指病鸡鸭的不良症状出现大幅度改善,伴随精神与食欲的显著好转[1];有效治疗,表现为病鸡鸭的部分不良症状有所改善,但精神状态仍略显萎靡;无效治疗,则指病鸡鸭的不良症状未见缓解,甚至可能出现病情加重或死亡的情况。痊愈率、显著治疗率与有效治疗率之和,构成总治疗率,作为治疗效果的总体评价指标。为更精确地反映治疗过程中的症状变化情况,本研究还引入了症状积分统计方法。具体症状包括鼻腔黏膜异常、湿啰音、食欲降低、排泄物异常、精神萎靡及呼吸困难等六项,每项均设有100分的总评分区间,分数的高低直接对应着症状的严重程度,即分数越高,表示患病鸡鸭的相应症状越为显著。通过对治疗效率与症状积分的综合分析,可以全面评估“禽咳灵”在鸡鸭慢性呼吸道疾病治疗中的效果,为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3.1 患病鸡鸭的治疗效率情况
根据表1的结果显示,鸡的总治疗效率达到了91.4%,而鸭的总治疗效率则更高,为92.3%。值得注意的是,两者的治疗率均超过了90.0%的阈值,这一数据充分表明所采用的治疗方案在鸡鸭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治疗中展现出了可观的治疗效果。
3.2 患病鸡鸭的症状积分情况
根据表2的结果显示,鸡的症状积分与鸭的症状积分相较于治疗前均展现出显著的降低趋势,且降低幅度明显,这意味着药物治疗对改善患病鸡只与鸭只临床症状的实质性贡献。
4 “禽咳灵”治疗鸡鸭慢性呼吸道病的注意事项
4.1 精准分析病因
鸡鸭慢性呼吸道病是一种常见的家禽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涉及饲养环境、管理水平、营养状况及病原微生物等多方面因素。首先,饲养密度过大的情况下,鸡鸭之间的接触频率增加,使得病原体的传播更加容易,当饲养密度超过每平方米20只时,慢性呼吸道病的发病率将显著上升[2]。其次,饲料营养不均衡、缺乏必要的维生素及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会导致鸡鸭的免疫力下降,使其更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通常情况下,维生素A缺乏的鸡鸭,其呼吸道黏膜的完整性和局部免疫功能会受到影响,从而增加慢性呼吸道病的发病风险。最后,支原体作为该病的主要病原体广泛存在于家禽体内,在疫苗免疫、环境变化等应激因素的作用下,支原体病毒将会大量繁殖并引发疾病,约有70%的慢性呼吸道病病例与支原体感染有关。
4.2 加强病因诊断
从临床症状方面来看,在病情的初期阶段,鸡鸭慢性呼吸道病的症状可能较轻微,此时病禽常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液等轻微呼吸道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症状逐渐加重,病禽的呼吸频率加快,出现明显的湿性啰音;进一步恶化后,病禽的眼部症状也开始显现。眼睑肿胀、流泪、眼部突出等症状逐渐加重,甚至可能导致双目失明;病禽的精神状态明显变差,食欲下降,生长停滞,体重减轻[3]。在严重的情况下,病禽可能因呼吸困难、血氧降低而呈现冠髯变青紫色等缺氧症状。针对病程较长的患病鸡鸭而言,其呼吸道症状可能转为慢性,并伴随有气囊炎、气囊浑浊增厚等病理变化。从病理剖检症状来看,可以观察到病禽的鼻腔、喉头、气管等部位存在大量黏液或干酪样渗出物;对于产蛋鸡而言,剖检时可以发现卵巢和输卵管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卵泡可能充血、出血,输卵管内可能充满黏稠的白色分泌物。
4.3 使用药物预防
在鸡、鸭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策略中,药物预防作为核心环节,对于提升家禽群体的疾病抵抗力具有显著成效。为此,在治疗的过程中可以使用500 mg的泰乐菌素和75 g的恩诺沙星,并在饲料中额外添加30 g的吉他霉素,持续应用一周作为预防性给药周期。在药物防控实施过程中,若监测到鸡、鸭慢性呼吸道疾病伴随并发症的出现,特别是当合并感染迹象显现时,应及时采用干扰素等生物制剂进行针对性治疗;若检测到大肠埃希菌等继发性感染病原体的存在,应立即启动药敏试验,精准选择高效敏感的抗生素,以此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
4.4 中西医结合治疗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领域的持续创新与进步,针对鸡、鸭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治疗策略亦趋向多元化,其中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备受推崇。例如,在治疗的过程中,可以在鸡鸭饲料饮水中添加氟苯尼考等现代药物,并依据其使用指南精确调控剂量,旨在提升家禽的整体健康状态与抵抗力。与此同时,适时引入环丙沙星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并在饲料中融入具有清肺止咳功效的中草药,如栀子、桔梗、金银花及连翘各100 g,实施为期5天的持续干预,以自然疗法强化家禽对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防御能力。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个体,建议采用注射疗法,每只发病家禽0.005%亚硒酸钠溶液约0.5 mL的剂量,连续注射3 d,随后在其饮水中添加亚硒酸钠-维生素E复合物,以进一步巩固治疗效果,促进病情的有效缓解与恢复。
4.5 及时进行隔离与免疫干预
在面临鸡鸭疑似罹患疾病的情境下,应立即实施严格的隔离管理措施,确保疑似病例与健康家禽群体之间建立有效的物理屏障,以防止疾病传播。针对蛋鸡而言需强化饲养管理,提供均衡营养的饲料配方,以增强其体质与抗病能力;对于肉鸡而言则侧重于通过营养强化策略提升其机体抵抗力,特别是在免疫接种前后,应补充电解多维或速补等抗应激添加剂,以综合提升家禽的生理适应性与免疫力。对于已确诊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鸡鸭,治疗策略应多元化,不仅限于使用“禽咳灵”等针对性药物,还应联合红霉素等抗生素以预防和控制二次感染,保障家禽的生存安全与健康恢复。
结语
综上所述,“禽咳灵”在治疗鸡鸭慢性呼吸道病中展现出显著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为家禽健康管理和疾病防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但由于家禽慢性呼吸道病的病因复杂多样,治疗过程中仍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推动家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小波.“禽咳灵”治疗鸡鸭慢性呼吸道病的临床疗效探讨[J].吉林畜牧兽医,2024,45(4):94-96.
[2] 牛彦红,李荣唐.冬病夏治疗法治疗196例慢性呼吸道疾病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11):2.
[3] 李新华,徐步.“感喘康”防治人工诱发鸡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试验[J].中国兽药杂志,2001(6):64-66.
收稿日期:2024-12-13
作者简介:李杰(1980—),男,本科,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疫病预防控制。
*通讯作者:张敏(1978—),女,本科,高级畜牧师。研究方向:动物疫病预防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