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伟倩,谢培凤,李妮娅
1.龙胜各族自治县水产畜牧站,广西桂林 541799;2.龙胜县动物防疫检疫中心,广西桂林 541799
我国是一个养殖业发达国家,鸡鸭需求量较大,养殖范围广。在鸡鸭养殖过程中经常会碰见相关疾病发生,影响鸡鸭正常繁殖和成长,因此养殖过程中需要做好疾病预防工作。一般而言,传染性不强疾病影响不大,但是一些传染性强疾病会引起比较大的损失,可直接导致大批鸡鸭死亡,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鸡鸭同时感染巴氏杆菌病,多是在混合养殖或者散养中出现,巴氏杆菌病作为鸡鸭养殖中一种比较严重的慢性扩散性疾病,疾病一旦暴发后可快速传播,且多数鸡鸭感染疾病后短期内无明显症状,如果养殖户不能及时找出病因并开展治疗,极易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根据以上情况本次重点分析巴氏杆菌病的特点以及防治措施。
巴氏杆菌病是一种严重威胁家禽养殖的疾病,该疾病可在任何季节发生,侵染鸡鸭等家禽类身体,家禽在天气寒冷或者天气突变时容易感染该疾病。当鸭群感染巴氏杆菌病后,会快速传播,影响较大。对于该疾病一般出生时间较短的鸭受感染概率更大,主要是因为出生时间短,免疫力低,疾病发生后可出现相应的比较特殊的征兆,比如嘴、鼻腔都会有粘性分泌物向外流出,严重情况下眼睛周围组织发生扭曲,容貌改变,并可出现咳嗽、食欲不振以及快速消瘦等情况。对于鸡而言,患上巴氏杆菌病大体症状与鸭相似,但鸡就其本身而言巴氏杆菌的发病率会相对较低,但是如果存在鸡鸭混合养殖情况,就会大大提升鸡患病率,因此在后续的养殖过程中如果条件允许可采取鸡鸭分开养殖的模式,降低鸡患病率。
巴氏杆菌病传播模式可为直接或者间接传播,患病鸡鸭接触过的饲料,以及排泄物、饮用水均是传染源。鸡鸭同时患病多为混合养殖或者混食造成,此外该疾病还可以通过蚊虫叮咬感染健康个体。
鸡鸭感染巴氏杆菌病之后体温会快速上升,最高可达到42 ℃,并且会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情况,鸡鸭的反应明显迟钝,粪便为绿色或者白色、恶臭。鸡鸭腹痛症状明显,腿软不愿走动。疾病潜伏期一般为2 ~7 d,如果疾病发生在产蛋的鸡鸭中则表现为沙壳蛋、软壳蛋,情况严重时蛋鸡鸭可停止产蛋,即使经过相应治疗痊愈后也需要3周以上才可恢复产蛋。疾病类型主要包括肺炎病、败血病以及水肿病等三种类型:①肺炎病。患上该种疾病后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频繁咳嗽以及呼吸困难。并且鸡鸭体温明显升高,随着病程延长,鸡鸭会转为口呼吸;②败血病。该种类型疾病的鸡鸭主要表现为进食障碍、粪便有血,也是三种类型中最为严重的一种,此时鸡鸭的体温可达到42 ℃。在发病的早期,可见病鸡鸭不思饮食,排便困难,随着时间的推移可出现粪便混血,最后直接死亡。该类疾病病程比较短,一般为1 d 左右,病鸡鸭的死亡率比较高;③水肿病。该种情况之下,病鸡鸭会出现持续的高热,呼吸困难,同时伴随口腔、头部等位置水肿。按压水肿部位后有明显硬块感。病鸡鸭眼部潮红,容易流泪,病程一般为36 h,并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1]。
鸡鸭出现巴氏杆菌病疾病后,其心脏等部位可出现多个出血点,解剖发现有胸腔积液等情况出现,支气管也会出现气泡。
传统混合饲养的模式虽然饲养方便,但是容易引起疾病互相感染,因此可采取分开饲养的模式,独立建立鸡鸭舍进行分开养殖。养殖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全进全出的模式,降低鸡鸭交叉感染概率。并且,在鸡鸭养殖过程中做好鸡鸭舍的卫生管理,保持鸡鸭舍干净,定期通风透气,及时消毒,及时切断粪便、分泌物等传染途径,最大程度降低巴氏杆菌病在鸡鸭之间的传播。在高温夏季,或者天气变化显著的春秋季节等需要加强管理,保证养殖场所卫生环境、饮用水以及饲料无污染,及时清理饲槽,避免饲料、污染水成为鸡鸭混合感染的源头。
本着预防大于治疗的原则,在鸡鸭养殖的过程中,为了更加有效的预防巴氏杆菌病发生,养殖户需要根据养殖场所的情况适当接种疫苗。特别是已经发生过疾病的区域,需要加强疫苗接种,提升鸡鸭对于疾病的免疫力,然后加强饲养管理模式来降低疾病发生率。比如可以使用10%石灰乳定期对养殖场所消毒。根据临床经验,一般接种之后免疫期一般为3 个月,通过接种疫苗来提升鸡鸭的免疫力。出现病死的鸡鸭需要做好无害化处理,避免病原传播。将病死的鸡鸭深埋,并对被污染的鸡鸭舍相应材料进行焚烧。
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做好饲料的管理工作,避免饲料受污染或者变质,影响鸡鸭健康。饲养过程中为了提升鸡鸭的免疫力,可采取混合喂养的模式,即在饲料中添加微量元素或者矿物质,丰富营养成分。并且时刻注意饲料的情况,发现霉变的饲料需要及时丢弃。
发现鸡鸭感染巴氏杆菌病之后,需要及时将已经患病的鸡鸭进行隔离,并使用1∶300 的安灭杀对鸡鸭舍、饲养工具以及周围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及时更换鸡鸭饮用水。在对患病鸡鸭治疗中,可在饲料或者饮用水中加入庆大霉素以及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用药方法为100 g 饲料加入5 g 左氧氟沙星与1 000 U 的庆大霉素,连续治疗3 ~5 d。与此同时可以在1 000 kg 的饲料中加入150 g 多西四环素与150 g 新霉素或者100 g 头孢克肟与100 g 恩诺沙星进行治疗,连续用药3 ~5 d。如果饲养或者治疗的条件允许可以采取中西药结合治疗的模式,提升治疗效果。对于未被感染的鸡鸭,可注射巴氏杆菌病抗血清进行预防[2]。
本次笔者于2021 年1 ~6 月期间在一养殖户中发现1 只死亡小鸡,并且7 只鸡出现咳嗽以及发热症状,3 只樱桃鸭跛行。在治疗过程中对于病鸡鸭使用5 万U 青霉素、5 ~10 万U 链霉素进行肌肉注射治疗,2 次/d,连续治疗3 d 后痊愈。对于健康的鸡鸭,注射5 万U 的青霉素,1 次/d,连续用药2 d 预防,并要求对鸡鸭舍进行消毒处理,更换饮用水,在饲料中添加药物预防,经过以上的处理后无鸡鸭死亡。
巴氏杆菌病是一种感染性较强的疾病,该种疾病的存在给鸡鸭等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带来阻碍。该种病原菌传染性以及致死率菌比较高,鸡鸭感染之后如果不及时采取治疗可影响其生长或者产蛋情况,严重情况下可直接导致鸡鸭死亡,对于养殖户而言是造成经济损失的一个方面,危害性比较大。
在鸡鸭养殖过程中出现巴氏杆菌病主要原因是养殖户未及时给鸡鸭做好预防接种,平时未做好养殖管理。为此平时养殖过程中应该重视防疫工作,对于2 个月龄以上的鸡鸭需要注射禽霍乱菌苗,由于氢氧化铝菌苗免疫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因此2个月后可以再进行一次注射,从而获得更好的免疫效果。鸡鸭舍需要保持通风,做好卫生管理。在养殖的过程中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养殖密度过高,鸡鸭同舍,通风效果不佳,粪便堆积未及时清理,容易引起巴氏杆菌病的发生。鸡鸭分开饲养是一个避免巴氏杆菌病大面积传染的有效方法,在日常养殖过程中可采取鸡笼在上面,下面养殖鸭的模式,因鸡发生巴氏杆菌病的概率会明显低于鸭,如果采取鸡鸭混合养殖的模式可明显提升鸡患病率。在日常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卫生,做好疫苗接种,并在饮用水以及饲料中添加一些庆大霉素等药物,可有效提升鸡鸭的免疫力[3]。
在养殖的过程中如果已经发生了巴氏杆菌病,需要将病死的鸡鸭进行无害处理,并对养殖舍以及养殖工具进行彻底的消毒和处理,将感染源切断。对于未病死的鸡鸭,可采取青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通过规范化的治疗后可在短时间内获得治愈效果,降低鸡鸭的病死率,保证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在所有鸡鸭养殖中,会经常遇见各种疾病,但是巴氏杆菌病是一种常见且危害性大的疾病,需要认真处理。在养殖的过程中需要提高警惕,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养殖过程中做好卫生以及饲料管理,采取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模式,保证鸡鸭养殖安全性,并保证自身的经济利益。
综上所述,巴氏杆菌病是鸡鸭养殖过程中危害性比较大的疾病,其可直接导致鸡鸭死亡。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提高警惕,做好疾病的预防以及饲养管理工作,发现巴氏杆菌病发生后需要及时隔离和治疗,减少疾病的进一步扩散,保证其它健康鸡鸭安全,并对病鸡鸭积极治疗,使其快速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