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没有什么事情能像榜样这样温和地、深刻地打在人们的心里。”这充分说明榜样在塑造学生价值观、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作用。基于此,在实行德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榜样的力量,尤其是运用榜样的说服力、直观性、现实性的优势,让学生以榜样的先进思想、模范行动为感召,不断约束自己的言行,提升思想境界,真正让榜样为德育赋能!
关键词:小学德育 榜样力量 教学路径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5.01.059
榜样教育是指在基于学生实际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基础上,引入优秀的人物作为德育的目标、方式,使学生受到优秀人物的影响,并自觉在思想上提升认识,在行为上贯彻执行,并让学生在知行合一中,实现道德素质提高的德育方式。在实际的榜样教育过程中,教师更需要立体化认识榜样的意义、原则和方式,真正在学生身边寻找触手可及的、立足时代的、被学生所乐于接受的榜样,让学生在榜样的身上获得力量,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完善,也让德育教学更具有现实意义!
一、榜样力量融入小学德育的必要性
榜样示范教育具有直观性、驱动性、导向性特点,一是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榜样的所言所行,二是让学生主动向榜样学习,并主动向榜样看齐,三是以榜样的言行为目标,约束个人的言行。基于此,本文从如下三点论述榜样力量融入小学德育的必要性。
(一)感召作用
在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的德育中,我国有“见贤思齐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名言,强调向榜样学习,以榜样的言行作为方向。此外,我国历史上可以被称为榜样的人物不胜枚举,比如精忠报国的岳飞、公正不阿的海瑞、对国忠贞的苏武等,这些人物是榜样示范育人的重要着力点。通过讲授这些文化故事,让学生在听这些故事的过程中深受感动和引导,并通过自身的行为去贯彻,发挥榜样在德育中的感召作用。
(二)激励作用
榜样对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激励作用,尤其是身边的榜样,避免了学生心中产生巨大的落差感。此外,榜样的言行、思想往往扎根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更有利于学生理解、体会和践行,更容易触及学生内心,内化为学生的人格品质,外化为学生的行为,起到良好的正向激励作用。
(三)鞭策作用
榜样的鞭策作用主要体现在约束力上,包括自律和他律两个部分。在自律上,学生在榜样的引导下,有意识地改掉错误的思想,践行正向的行为;在他律上,学生则需要借助他人的督促,如教师、同学等,不断提高自我的言行控制能力,使学生更趋向于榜样的标准。通过自律和他律的两个方面,发挥榜样的鞭策作用。
二、在德育过程中发挥榜样力量的注意事项
在认识榜样力量对于德育的重要性后,教师更需要注重选择合适的榜样,处理好榜样与学生、时代的关系,尤其是立足于时代榜样、学生身边榜样,以及可效仿的榜样,真正让学生在榜样的感召、激励、鞭策下,不断提升思想境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立足时代
在榜样的选择上,教师需要立足于时代,尤其是立足于时代下的立德树人目标,开展榜样示范教育,紧紧围绕立德树人,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学生真正在德育中获得心灵的滋润、动手能力的提升、思维的拓展,学会欣赏美、创造美,塑造学生的健康体质,凸显新时代的育人特色。
(二)乐于接受
在榜样的选择上,教师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选择相应的榜样,真正让榜样的言行、精神打动学生的内心,还需选择与学生同时代、同经历的榜样,使学生更愿意接受榜样身上散发的独有精神、品格和魅力,更愿意向榜样看齐。与此同时,教师更需要引导学生分析榜样身上的精神与取得成就的内在逻辑联系,使学生更容易效仿,发挥榜样在德育中的力量。
(三)触手可及
在榜样的选择上,教师应选择学生触手可及的榜样,尤其是注重“三贴近”原则。一是贴近现实实际,让学生真正可以看到,并与之交流;二是贴近生活,选择和学生具有同样生活经历的榜样;三是贴近学生,即贴近学生认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榜样并不是“深不可测”,而是凡人,更易激发学生的效仿内驱力。
三、小学德育释放“榜样力量”的路径
在释放“榜样力量”的德育过程中,教师主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维度,开展榜样德育。在家庭,则是从家长入手,让学生在观察家长言行举止的过程中,学会以父母爱孩子的方式,去向身边的学生释放暖意。在学校方面,则是从教师和学生入手。在学习教师上,则是引导学生从教师的日常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相处中,感受教师的人格魅力,尤其是体会教师尽职尽责的优秀品质。在学习同学上,则是让学生秉持“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谦虚心理,看到不同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相互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社会上,则是引入具有典型性的人物,尤其是感动中国的人物、体育明星等等,让学生感受到典型人物的独有魅力,塑造学生的优良品行。在实际落实上,教师主要从如下角度切入:
(一)以同班同学为榜样,懂得取长补短
以同学为榜样的最大优势在于,让学生真正地触手可及,且乐于接受,使学生在和个人有同样经历的同学中,“取他人之长,补自身之短”,促进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发挥榜样的激励性作用。在实际以同学为榜样的过程中,教师则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生活、卫生三方面,选择对应的榜样,让学生在榜样身上看到闪光点,并积极学习。
1.学习学习委员的优点,掌握科学学习方法
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是主要任务,而良好学习成绩的取得十分重要。学习成绩提高的关键在于学习方法。基于此,教师可以学习委员为榜样,开展向学委学习的活动,让学委介绍个人的学习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组成“优生+后进生”对子,更有针对性地实现向学委学习的目的。在实际落实上,首先,学委可分享个人常用的学习方法,如在课前预习发现问题,在课中认真听讲解决问题,在课后复习整理形成知识体系等,让其他学生学习科学的学习方法。其次,组成学习对子,可让学生以自愿的方式组成“学习对子”,并以优等生带后进生的方式,促进学委学习方法的落实。最后,开展竞赛,以“对子”的平均成绩为依据,进行评选,并让获胜者分享学习的“新经验”,实现新一轮的“榜样学习”,促进“比、学、赶、帮、超”学习氛围的构建,真正发挥学习榜样的力量。
2.学习生活委员的强项,真正热爱享受生活
生活是学习的补充,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便不能更好地享受小学生涯。基于此,教师可发起向生活委员学习的活动,让生活委员介绍各种生活的技巧,或是生活的爱好,使学生享受生活的乐趣,真正去热爱生活,做一个爱动手、爱生活的小学生。在实际落实上,教师可借鉴如下方式:首先,开展生活大讲堂,让生活委员作为“主讲嘉宾”,分享生活中的小技巧,包括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在食物上,分享“吃过冷过油食物的害处”,还可分享生活爱好,如种植各种绿植的方法等,让学生真正在生活委员的介绍中,掌握更多的生活“秘密”,以生活委员为榜样,去热爱生活,体会生活的乐趣。
3.学习卫生委员的长处,懂得认真仔细负责
众所周知,卫生委员以认真、仔细和负责见长,而这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之处。在向卫生委员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观察卫生委员在打扫卫生、检查卫生时的种种细节,如从卫生死角入手,打扫卫生或检查卫生等,又如用报纸擦玻璃等,使学生真正在卫生委员的身上学会认真、仔细、负责的品质。
综上所述,通过从学生角度入手,让学生向身边的优秀学生学习,弥补个人的不足,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发挥榜样的正向激励和导向作用。
(二)以任课教师为榜样,塑造负责精神
“身正为师,德高为范。”只有道德高尚,行为端正的教师才能为人师表。在学生日常的班级管理、教学生活中,教师需要认识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并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道,信其师”,以教师的言行,尤其是对待教育的严谨负责态度感染学生,塑造学生的负责精神。在实际落实中,任课教师可从以下角度入手:
1.从规章制度入手,以身作则
在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执行过程中,教师作为学校的一员,更需要严格执行,为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真正意识到“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地位,并更愿意遵守规章制度”,从而以身作则。以笔者为例,作为所在班级的班主任,曾因为堵车导致上课迟到,导致本班学生在上课后“等5分钟”。对此,笔者并未寻找理由,而是迅速投入上课中,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在课间向学生道歉,并说明具体缘由,征求本班学生的原谅。与此同时,在惩罚方面,我和本班学生一块打扫楼道卫生。以身作则,让学生从教师身上学会对个人的行为负责,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
2.从教学态度入手,严谨认真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同样需要以严谨的学风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负责意识。例如,在一堂科学课上,为了展示相应的实验现象,教师需要克服内心对火焰的恐惧,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呈现实验的真实效果,让学生真正在此过程中认识到教师工作的尽职尽责。除此之外,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课本上的知识,更要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适时地拓展基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内容,打开学生的学习眼界,真正承担起“知识的传播者”的责任。例如,在开展语文红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立足于课本中的教材内容,而且还需要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储备,有意识地拓展相应的历史知识,让学生了解教材中关于红色历史的全貌,在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真正做到对教学负责,让学生感受教师的独有魅力,学习教师的负责精神。
综上所述,作为任课教师,需要认识到个人的言行会深刻影响学生,是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榜样”。基于此,教师需要做到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学会负责。
(三)以身边家长为榜样,学会温暖他人
家庭是学生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位教师,父母的言行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思维方式等方面能够产生深层次的影响,更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重要对象。作为家长需要以身作则,让孩子学习个人身上的优势,尤其是让孩子在与个人的相处中学会爱,并用爱去温暖他人。在实际的践行上,家长需做到如下内容:
1.父亲:用责任、担当,让学生学会爱
从心理学而言,父亲是学生接触外部世界的“第一人”。究其原因在于,在心理学上,孩子来自母亲,认为母亲与自己是一体的,因而对母亲有天然的亲近感,而对父亲会有不同程度的畏惧感。对此,父亲需要多接触孩子,消除孩子对父亲的陌生感,并通过与孩子一块玩的方式,让学生学会爱。例如,父亲可通过与孩子一块打乒乓球,让孩子学会遵守规则,并形成正确的胜负观。更为重要的是,父亲可设定相应的奖惩措施,让孩子在遵守规则的同时,真正学会为个人的行为负责。在此过程中,孩子真正学会负责,尤其是在未来的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懂得负责,并以负责的态度,处理与其他同学的关系,学会尽职尽责,并通过此种方式让其他同学感受到真诚和温暖。
2.母亲:用大度、关心,让学生学会爱
从心理学而言,母亲是孩子最为亲近的人,母亲的所言所行对孩子的成长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在与孩子的实际相处中,母亲需要多给孩子关爱、关心,尤其是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并结合孩子的心情和思想变化,提供必要的指导,让孩子真正在内心深处体会到母亲的爱。例如,母亲在面对孩子突然发生的情绪变化时,需要及时作出回应,而不是默不作声,产生“孩子慢慢就会好”的心理,并通过语言沟通的方式,了解孩子内心的思想,提供必要的指引。长此以往,孩子也会从母亲的身上学会关心的方式,并将此种方式应用在与其他学生的相处中,学会关心同学。
综上所述,作为孩子最亲近的父母,需要认识到个人的言行对孩子内心成长,以及未来为人处世的作用,并提高自我要求,通过与孩子的接触,展现个人的优点,让孩子学习自己身上的品格,尤其是责任、奉献、善意、包容等,使学生将这份温暖传递给他人,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和良性人际关系的构建。
(四)以典型人物为榜样,孕育爱国情怀
此部分的典型人物包括道德典型人物、体育典型人物、影视典型人物等。在开展德育教学时,教师可结合实际的德育内容,选取不同类型的榜样,让学生学习这些榜样身上的爱国情感,以及在此种爱国情感下的行为,使学生真正通过一点一滴的行动学会爱国,塑造学生的家国情怀。
以道德典型人物为例,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教师在课上引入202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跳水运动员张雨霏,并展示如下句子:“张雨霏是赛场上的‘劳模’,平均每四天一次比赛,如此强度的赛程,如果为自己,可以不去,但是为祖国,她必须去。”与此同时,教师播放关于张雨霏训练的相关报告,让学生体会到运动员内心为国争光的爱国之情,更让学生认识到“任何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日复一日的训练”。更为关键的是,教师应注重与学生互动,并讲解爱国价值观和爱国行为的内在逻辑,让学生真正将爱国落实在行动上,从日常的低碳出行、保护环境等生活细节入手,向体育健儿学习。
参考文献:
[1] 严建红《发挥榜样力量,助推德育工作》,《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9年第12期。
[2] 黄昆琨《善用榜样力量助力学生德育教学》,《教育实践与研究》2023年第6期。
[3] 焦帆《主流媒体中少年儿童榜样的身份建构及德育功能》,《少年儿童研究》2021年第12期。
(李云峰,1981年生,男,汉族,甘肃临夏人,大专,研究方向: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