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单元教学聚焦学科核心素养,以整合课程资源的方式,通过整体化、系统化的视角来组织教学内容。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它更注重从整体视野对教材知识进行梳理,通过创新教学活动,完善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单元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以单元主题为核心,围绕单元主题,对章节知识点进行深入剖析和阐述,以此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最终达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效果。
关键词:新《课标》 道德与法治 大单元教学 核心素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5.01.050
随着《2024年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教学用书目录(根据2022年版课程标准修订)》的颁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大单元教学受到了教师的更多关注。如何围绕大单元教学设计课程成为教师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大单元教学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强化大单元主题”“组织大单元活动”“创设大单元情景”三个解决方向,力求让教师通过大单元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构建知识框架。
一、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的优势
1.大单元教学能构建完整知识框架
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较大帮助,能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知识点比较零散,对于学生的记忆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大单元教学的方式被提出。在大单元教学的形式下,教师通过对整单元的知识点进行解构后,能够深挖其后的背景和文化知识,并融入章节知识点中,通过章节知识点和单元知识点的结合帮学生构建知识框架,相较传统教学模式,大单元教学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出清晰的框架,而后根据框架形成知识网络。
2.大单元教学能提升学习效率
初中生因其心智发育尚不成熟,具有爱玩、活跃的性格,注意力往往难以集中。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往往会出现零散、琐碎、难以形成整体的情况。这使得教师的教学过程变得难以沿着某个既定路线进行下去,学生很难在错过一个知识点后继续对后续知识点进行理解。相较传统教学模式而言,大单元教学的形式能让学生在一个相对完整的背景下对知识点进行学习,这使得学生即使难以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也能够通过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相对全面的认知。省去了学生在错过知识点后回头寻找知识点的过程,提升学习效率。
3.大单元教学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大单元教学的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大单元教学的形式下,学生不仅是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了掌握,同时也了解了知识背后蕴藏的文化。在教学过程中,还能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起到锻炼效果,让学生深入思考知识间有什么共同之处或区别。此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其学会从一个知识点向外延伸出新的知识点,最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最后,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也有着积极作用,大单元教学模式能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件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二、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现存问题分析
1.大单元主题性不强
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仍存在部分问题,如单元主体性不强,单元主题不明确等。我国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已经提出大单元教学的理念,但因时代局限性导致我国在大单元教学上起步较晚。部分教师虽然了解了大单元教学的概念,但对如何实践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误解,往往是先对大单元知识点进行了总结,让学生们理解这个单元的教学核心,对单元知识的挖掘却不够深入,没有真正做到让学生掌握单元的主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无法将单元知识和章节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导致最后的大单元教学成为徒有其表的空壳,并不能对学生的知识框架搭建形成帮助。
2.大单元教学使用率较低
除了单元性不强,目前我国的大单元教学还面临着教师认知水平不高的困境。由于传统教育观念对教师团队的长期影响,加上考试的压力,教师往往更倾向于填鸭式教学。这就体现出了教师对大单元教学的认知水平有待提升,直接表现是教师认为大单元教学会浪费时间、影响教学效率,甚至影响到了具体应用,导致教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不愿应用此种方式。此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教师已经习惯了传统教学方法,致使其习惯性地以课时为单位,难以实现大单元教学的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方面存在弱势,导致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不好。
3.大单元教学形式单一
在我国目前的大单元学习中,部分教师的教学形式仍有待拓展,由于我国大单元教学起步较晚,因此部分教师在教学时还是强调“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教学理念,习惯采用让学生在书本上多次记、多次写,课后将知识点背下来的教学模式。这让学生在无形之中对道德与法治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从教学角度来看,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是不利的。大单元教学不仅强调将知识作为一个整体,更强调以新颖的形式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对于部分教师而言,教学形式的拓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策略分析
1.深挖单元内容,强化大单元主题
在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要深挖单元内容,整合单元主题,并在整合出单元主题后,寻找其和章节知识点间的关联,随后通过逻辑将其联系起来,利用这种方式让学生自行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不同章节强调的知识点强化单元主题,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相关水平,对单元教学进行设计时,既要考虑学生的发展方向,也要保证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为学生的成长打下牢固的基础。同时,在国家要求五育并举的大背景下,教师还应对自己有明确的定位。在深挖大单元主题的过程中,教师应作为学生的引领者、监督者、倾听者,发挥正确引导学生的作用,以教学知识作为主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带来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提升。因此,教师在进行主题挖掘时,应选取正能量的内容,并利用大单元学习具备的特点,以单元化的思路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对比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不成体系的碎片化学习方式,大单元教学模式能给学习成果带来显著提升。当学生能够自己形成知识网络后,很多行为只要带入知识网络就能意识到这件事是对或错,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一个积极的导向。
以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第一、二单元“少年有梦”和“成长的时空”为例,教师确定这两个单元的学习目标可以整合为让学生掌握“和他人友好共处,尊重和关心他人,学会交友”“尊重师长,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推动学业和情感上的双向交流,并能正确理解家的概念”“尊重生命,珍视生命,守护生命,正确认识困境和逆境,提升抗压能力”等关键价值。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两个单元融合成为一个单元,并向学生们提出“如何更好地进行社会生活”这个单元问题,并带领学生们展开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让学生在该主题下了解如何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在这个主题下,学生很快讨论出了答案:“我们应该和其他同学做好朋友,尊重对方的兴趣和爱好。”“要尊重教师和家长,在家里不耍小脾气,能和家人进行有效交流。”“要珍视生命,不伤害自己,也不能伤害别人,看到别人遇到困难我们应该伸出手去帮助他。”经过这样的讨论,学生初步认识到了自己和世界的联系,并对各种社会规则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让该主题下的单元教学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从而搭建出关于如何融入社会的简单知识框架。
2.加强师生互动,创建和谐学习环境
为了保证大单元教学的效果,在新方案、新《课标》要求下,教师不仅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更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这要求教师不仅要深入了解单元内容,还要将其应用到实际中。教师作为学生的重要引路人,要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为学生提供和谐的学习环境。只有在和谐的学习环境下,才能落实教师原本规划好的目标,在此前提下,教师可向上层层递进,步步深入,达成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围绕设定好的某一主题进行深度交流,以此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进行培养,并使学生的交流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此外,教师可引导学生将理论和案例结合起来,通过生动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其中包含的政治核心理念,还能通过指导学生进行情景模拟的方式来表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以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为例,单元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及国家统一的中国梦,根据各章节的知识点,教师引导学生对中华一家亲、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等相关内容展开讨论,最后,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大单元知识点。教师在课程上先让学生根据教材找出相应的问题,随后引导学生一同梳理课程中讲到的关键知识点,让学生对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当今的小康社会还存在什么问题,你又是怎么理解中国梦这一概念的?”学生给出回答:“现在的小康社会还不能保证全面实现,仍有部分偏远地区无法实现小康社会,生活条件比较艰苦。”“我认为中国梦仍需要我们不断努力才能实现,不应该出现懈怠的情绪。”在这种一问一答的过程中,不仅加强了师生间的相互交流,也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了锻炼。教师除了应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相互沟通,还应建立线上沟通平台,以此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直接和教师进行沟通,确保师生间的交流不会中断,让学生能够更加理解教师的工作,也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形成更清晰的认识,营造良好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课程内容。
3.开展课堂活动,拓展大单元教学形式
在大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开展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知识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让学生获得更强的参与感。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同时,在拓展大单元教学形式的过程中,也能对学生的思辨和批判能力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教师想让学生认可大单元教学就要让学生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课堂中。大单元教学能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在课堂上,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方式。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要想通过大单元教学形式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也要求教师能在拓展教学形式的过程中起到引导和启发的作用,要积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法治观,并在引导学生讨论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及时的正向反馈,在激励中为学生提供培养核心素养的土壤,让学生明白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在无形中为其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帮助。
以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为例,教师为了让学生明确“国家利益是广大人民最根本,最长远的利益”“国家利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青少年应该通过自觉遵守规则,维护国家利益保证国家利益不受损坏”等知识点,在班级中开展了角色扮演的活动,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们提出问题:“在你们成长的过程中,都遇到过哪些国家利益呢?”有同学回答:“我遇到过国家领土主权被侵害的事情,有的地图上没画台湾。”有的同学则说:“我见过在军区附近拍照的人,他被抓住了。”教师通过各章节间的知识点共同为学生讲述了要维护国家利益这个大单元知识点,并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们对该单元知识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共同学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初中阶段的学生十分热衷于集体活动,并对在集体中表现自己十分感兴趣,这是青少年的常态,也是教师团队应该重视的学生性格特点。因此,在大单元学习过程中可以适当组织学生进行共同学习,教师不仅要对教学内容有深度理解,同时也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做到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展开教学。合作学习在大单元学习的过程中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在竞争的过程中互相激励,并对核心素养的提升做出贡献。通过在大单元学习中组织共同学习,可实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科学,高效。为后续的学习过程打下良好基础。
例如,在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第三单元“走向未来的少年”这一单元中,教师引导学生自行组成学习兴趣小组并通过“我们的少年梦”这一主题,结合“让少年走向世界舞台,适应世界趋势”“肩负两个一百年重任”“学生的职业准备、敬业精神”“增长知识、培养能力”等多个章节知识点,为学生全面阐述了大单元知识点。随后,教师展开了演讲比赛。各小组在小组内部自行沟通交流,并撰写演讲稿,将小组观点融入演讲稿中,最后以集体演讲的形式对本课做出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演讲效果对学生做出了评价,以此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单元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整体认知能力,让学生从单元的角度来看待章节知识点,同时通过加强师生互动,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此外,大单元教学的形式还能对学生的辩证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进行培养,为培养其核心素养提供了帮助。最后,强调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能让学生通过新颖的教学形式,对学科学习产生兴趣,为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孟孟《初中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思想政治课教学》2023年第9期。
[2] 何书丽、刘勋昌《初中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基础教育研究》2023年第23期。
[3] 吴玉兰《初中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深度教学策略析探》,《考试周刊》202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