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陇山南部林区森林防火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025-02-19 00:00:00贺树荣
南方农业·下旬 2025年1期
关键词:森林防火现状

摘 要 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是保护林业资源、维护生态安全的关键。为提高森林防火水平,为森林火灾防控工作提供参考,系统分析了小陇山南部林区森林防火存在的公众防火意识有待加强、防火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现代化林火监测预警体系不完善、气候暖干化背景下林火发生风险偏高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强森林防火宣传、完善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现代化林火监测预警体系、加大防火期防控力度等对策。

关键词 森林防火;现状;小陇山南部林区

中图分类号:S762.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2.063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森林火灾作为一种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森林资源的安全[2]。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森林火灾发生风险持续增加[3]。因此,加强森林防火工作,降低森林防火发生风险,是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课题。小陇山林区横跨长江、黄河两个流域,作为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其森林防火工作尤为关键。鉴于此,以小陇山南部林区(位于长江流域)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该地区森林防火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提升森林防火能力的有效对策,以期为该地区的森林火灾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1 小陇山南部林区森林防火存在的问题

1.1 公众防火意识有待加强

公众防火意识薄弱是当前小陇山南部林区森林防火存在的问题之一。尽管小陇山南部林区相关林场和属地政府相关部门多年来持续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活动,但由于宣传方式单一、内容陈旧等,使得防火意识尚未深入人心。尤其是在每年春季防火期,天干风大,林下细小可燃物含水率极低,森林火灾发生风险极高。当地居民对森林火灾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在生产生活中存在诸多不安全用火行为。例如,春季正值春耕、祭祀时期,一些居民仍然习惯于通过传统的烧荒方式清田,还有部分居民在林区内吸烟、野炊等,极易引发森林火灾;部分居民防火意识不强,清明节祭祀烧纸点烛的行为也易引发森林火灾。此外,近年来小陇山南部林区森林旅游业发展良好,游客数量逐年增多,部分游客对当地森林防火规定和森林环境缺乏了解,可能无意间造成火灾隐患,给森林防火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1.2 防火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小陇山南部林区的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尚存在诸多不足,严重制约了当地森林防火能力的提升。森林火灾具有突发性强、蔓延速率快、破坏性强等特点,一旦发生森林火灾,短时间进行快速扑救是避免森林火灾大规模蔓延、保护森林资源的关键。但目前,小陇山南部林区现有道路普遍存在路面狭窄、坡度过大、转弯半径小等问题,难以满足大型消防车辆的通行需求,极大地限制了紧急情况下扑火力量的快速调度。小陇山南部林区防火隔离带、瞭望塔、高山林火监控、卡口视频监控等防火设施的规划与建设也存在明显短板。防火隔离带基本以林区道路和自然河流为主,大部分林区道路和河流宽度不足,难以有效阻隔大规模森林火灾蔓延;部分区域因地形复杂,瞭望塔、高山林火监控建设规模小、布局密度不高,存在一定的监测死角;卡口视频监控分布稀少,数量严重不足。同时,小陇山南部林区以水灭火建设滞后是一个突出问题。小陇山南部林区内消防水池、蓄水池等基本设施建设滞后,取水点基本以自然河流、湖泊为主,缺乏可靠的取水点,严重影响灭火效率。在消防装备方面,虽然近年来有所改善,但与发达林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先进装备配备严重不足,难以应对复杂的火情。此外,在森林火灾扑救中,资源调度和扑救战术的快速下达至关重要,因此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完善。然而,小陇山南部林区部分地区存在通信盲区,卫星电话等设备配备相对不足,在森林火灾发生时可能导致信息传递不畅,影响指挥调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1.3 现代化林火监测预警体系不完善

随着遥感技术、计算机科学、统计学、机器学习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及学科的交叉融合,空天地一体化林火监测、林火预测预报等现代化林火监测预警技术在我国各大林区已有广泛应用[4-5]。但目前,小陇山南部林区现代化林火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不完善,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森林防火需求。当前,小陇山南部林区的林火监测工作仍以传统的人工瞭望塔监测+地面巡护的模式为主,这种方法虽然直观可靠,但存在覆盖范围有限、夜间和雾天监测效果差等缺陷。现代化的电子监控系统虽有引入,但覆盖面不够广泛,一般仅在重要卡口、建有通信铁塔的山头布设,难以实现对整个林区的全方位监控。此外,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在林火预警预测中的应用相对滞后,缺乏对历史火情数据、气象数据、地形植被等多源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难以实现对森林火灾的精准预测和提前预警。

1.4 气候暖干化背景下林火发生风险偏高

气象因素是引发森林火灾的主要因素之一[6]。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小陇山南部林区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气候暖干化趋势,尤其在2023年底至2024年初,小陇山南部林区出现了连续100多天没有有效降水的极端天气,显著提高了该地区森林火灾的发生风险。近年来,小陇山南部林区年平均气温持续上升,降水量呈现减少趋势,导致林区整体呈现出更为干燥的气候特征。气温升高直接导致林内可燃物质的含水量降低,使得地表枯枝落叶等细小可燃物更易引发火灾[7-8]。同时,气候暖干化可能引起植被类型的变化,使得一些抗火能力较弱的物种在林区中占据优势,从而增大了森林火灾发生风险。而且,受气候暖干化影响,小陇山南部林区干旱天气持续增多,火险期有延长的趋势。此外,气候暖干化可影响森林火灾行为特征,在更为干燥的环境中,森林火灾强度、蔓延速度均会有所提高,进一步加大了森林火灾的扑火难度和危险性。

2 对策

2.1 加强森林防火宣传

鉴于当前公众森林防火意识薄弱的现状,小陇山南部林区有必要采取更加系统、全面的宣传策略,以深化公众森林防火理念。1)创新宣传方式,突破传统单一的宣传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制作富有吸引力的森林防火知识科普内容,以适应不同年龄群体的接受习惯;同时可以开发互动性强的手机应用程序,将森林防火知识融入日常生活,增强宣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2)森林防火宣传内容应当与时俱进,既要涵盖基本的森林防火常识,也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最新的森林防火技术,使宣传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例如,可以编制通俗易懂的林火预警指南,指导公众正确解读火险预报信息,提高自我防护能力。3)森林防火宣传对象应当全覆盖,不仅要面向林区居民,还要针对外来人口、游客等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可以在景区入口、主要交通要道等设置醒目的森林防火警示牌,在旅游旺季增加流动宣传队伍,确保森林防火信息全面传达。4)注重发挥基层组织和公众力量在森林防火宣传中的作用。可以培训一批熟悉当地情况的森林防火宣传员,深入村组开展面对面的宣传教育,鼓励成立森林防火志愿者队伍,宣传森林防火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

2.2 完善防火基础设施建设

鉴于当前小陇山南部林区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诸多不足,急需采取全面系统的措施予以改善。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防火通道网络建设,科学规划林区道路,构建覆盖全面、布局合理的林区道路系统。同时,加强现有道路的升级改造,重点解决路面狭窄、坡度过大等问题,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安全性。2)加大防火隔离带建设力度,根据不同区域的火险等级和地形特征,合理规划防火隔离带的宽度和布局,确保其能有效阻隔大规模林火蔓延。在视频监控建设方面,可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优化高山林火监控布局,提高监测覆盖率,最大限度减少监测死角,同时加强卡口视频监控建设。3)加强消防水源建设,在关键位置和水源匮乏地区建设消防水池、蓄水池,构建完善的取水点网络,为森林火灾扑救行动提供充足可靠的水源保障。在消防装备方面,引进高性能的远程供水系统、大功率森林消防车等先进装备,提升火灾应对能力。4)注重林区通信基础设施的完善,通过增设中继站、配备卫星电话等措施,消除通信盲区,确保森林火灾发生时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3 建立现代化林火监测预警体系

现代化林火监测预警体系是森林防火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9-10]。1)在林火监测方面,要建立空天地一体化林火监测系统,利用高分卫星数据、哨兵数据等遥感影像中的温度异常数据问题,提高林区的火点监测能力,扩大监测范围,实现对人力不可达的监测死角的补充。定期采用无人机进行林区巡检,通过无人机影像补充遥感影像分辨率不高的缺陷。继续发展地表监测体系,定期巡查、瞭望,从空天地3方面实现对林火的全方位监测,做到森林火灾的“打早、打小、打了”。2)在林火预测预警方面,基于历史火灾资料、气象数据、植被数据、地形数据、人为因子数据等构建林火发生预测预警模型,结合遥感影像开发林火发生概率预测系统,加强火险因子综合监测站的建设,同时基于二分类模型的林火发生预报充分考虑诸多因素,对不同地区的林火发生风险进行判定,实现集中防控。

2.4 加大防火期防控力度

针对气候暖干化背景下林火发生风险显著提高的问题,加大防火期的防控力度是主要手段。1)防止火源上山是防火期减少森林火灾发生的重要手段,应加大林区的巡查力度,在入山卡口设置监控,设立临时防火检查站,严防火源进山。2)在进入防火期前,可在林区森林火灾高风险区域(如火烧迹地、采伐迹地等地表植被复杂、可燃物载量较高的区域)周边开设防火隔离带,以防森林火灾蔓延。3)在林下可燃物较多的区域可实施计划烧除,通过有控制地燃烧林下枯枝落叶、杂草等易燃物质,减少林内可燃物积累量,从而降低大规模森林火灾发生风险。

3 结语

小陇山南部林区森林防火面临公众防火意识薄弱、防火基础设施不完善、现代化林火监测预警体系不完善及气候暖干化背景下林火发生风险偏高等多重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森林防火宣传、完善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现代化林火监测预警体系、加大防火期防控力度等一系列对策,旨在全面提升小陇山南部林区的森林防火能力。森林防火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为进一步深化研究,提高森林火灾防控水平,未来可加强对气候变化与森林火灾发生关系的定量研究,为制订长期防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提高森林火灾预警预测能力;深入研究森林防火的社会经济因素,为减少人为火灾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龚金玉,马致远,胡琛,等.原始森林的概念、生态功能及研究进展[J].林业科学,2024,60(4):173-182.

[2] 县锦明,李军辉,王红利.森林火灾隐患防控措施初探:以小陇山林区为例[J].森林防火,2024,42(1):64-66.

[3] 唐婉儒,姚启超,张秀梅,等.1985—2020年美国火灾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23,18(1):79-86.

[4] 朱龙祥,王自法,张昕,等.基于GIS和多种机器学习算法的广东省森林火灾预测模型[J].林业工程学报,2024,9(3):159-167.

[5] 张金钰,彭道黎,张超珺,等.基于深度学习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火灾预测建模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24,37(1):31-40.

[6] 宋卫国,郑伟,张俊.全天候多模式森林火险监测预报与火灾早期精准探测研究[J].中国减灾,2023(9):30-33.

[7] 朱诗豪,吴志伟,李政杰,等.赣南马尾松林地表细小死可燃物含水率动态及模型[J].林业科学,2024,60(5):158-168.

[8] 韩喜越,王晓迪,崔晨曦,等.内蒙古大兴安岭根河林业局主要可燃物类型地表细小可燃物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23,43(12):94-103.

[9] 徐华.国有林区森林防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以南陵县戴公山国有林场森林防火工作为例[J].森林防火,2022,40(1):75-77.

[10] 曾文娟,张迎庭.景洪市国有林场森林防火信息化建设与新技术应用实践[J].花卉,2024(12):148-150.

(责任编辑:张春雨)

猜你喜欢
森林防火现状
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管理措施探讨
西海子管护站森林防火工作措施
关于营林技术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研究
营林技术在环境中的应用研究
营林技术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
浙江天台县森林防火现状及预防对策
现代园艺(2016年17期)2016-10-17 08:51:19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3:07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37:13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20:44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