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共产党宣言》已经并将继续深刻影响世界历史进程。对于其时代性阐释应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三个维度展开。从国际维度看,我们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世界的发展变化,看待由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的改变与当今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从国内维度看,要回到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中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资本范畴;从政党建设维度看,《共产党宣言》蕴含着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政治思想、政治任务、政治原则等思想,是共产党人政治建设思想的理论源头,对于我们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两个大局”;世界秩序;资本;党的建设
中图分类号:A811;D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921(2025)01-0005-07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不仅深刻地改变着世界,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我们要联系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经验和教训不断加深对其中包含的立场、观点、方法的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不仅没有推翻《宣言》的基本原理,而且进一步验证了其正确性。当然,时代条件的变化也要求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其中的论述,在研究中既要做到正本清源,又要努力推进返本开新。从时代条件而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我们思考问题、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因此对于《宣言》的时代性阐释也应放在此视野中进行。
《宣言》基本思想的时代性阐释可以从三个维度展开。一是国际维度,《宣言》启示我们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世界的发展变化,看待由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的改变与当今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二是国内维度,要回到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中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规律,深入认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对于资本的科学态度;三是政党维度,《宣言》包含着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是共产党人政治建设思想的理论源头,对于我们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至为关键,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能否顺利实现,关系我们党和国家能否正确认识与有效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三个维度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基本分析框架。
一、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的改变与当今发展中国家崛起
《宣言》为我们生动描绘了一幅全球化开始时的景象,尽管马克思、恩格斯没有使用全球化这一词语,但他们指出“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1]32。“资产阶级使农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正像它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1]36在开启全球化的过程中,西方殖民者对落后国家和民族进行疯狂剥削、掠夺,从而建立了一个以西方国家为中心、以落后国家为外围,中心国家强势影响、支配外围国家,外围国家在各方面服务于中心国家,由资本主导的、不平等的、依附性的世界格局。当然,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也存在着激烈的矛盾与实力地位的更替,但以西方为中心的全球化格局已经形成。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揭示了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的全球化,资本流向世界,但利润流向西方。我们必须看到,资本主义的这种殖民是全方位的:在经济上,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殖民掠夺剥削、控制其他国家;在政治上,或是直接进行殖民统治,或是与落后国家的腐败上层进行勾结;文化上则以“普世价值”的面目强势输出西方的文明理念,摧毁其他国家的文化传统,尽管这种支配与控制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形势的发展不断变换形式,披上似乎更为文明的外衣,但其实质没有改变。
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直接给出这种不平等的全球化的解决方案,而是诉诸西欧多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共同的无产阶级革命经验,强调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在资本主义国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进而解构不平等的世界秩序。在后来关于中国和印度的评论文章中,马克思寄希望于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爆发武装起义,影响资本主义在落后国家的原料获取特别是商品销售,从而加重资本主义内部的经济危机,继而引发无产阶级革命。现实的发展并没有按照马克思的预测展开,但是在历史进程中,全球化格局确实逐渐发生改变,对此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其一,殖民体系的瓦解与世界政治格局的重构。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落后国家殖民的过程中,源自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权、科学等观念,特别是现代民族国家观念逐步在世界广泛传播,而被剥削、压迫的状况也极大地刺激了落后国家现代民族国家观念的萌发,残酷的国家现实与现代观念的启蒙共同推动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开展此起彼伏的反抗运动。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内部矛盾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支配的旧的世界政治格局无法维持,不得不分崩离析。1945年6月通过的《联合国宪章》的第一项原则是主权平等,也就是不论国家的大小、财富或实力如何,所有的国家都应平等对待,表明至少在政治上独立自主的现代民族国家观念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其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与两种制度并存。社会主义思潮与运动最初就是对资本主义进行反思的产物,社会主义制度是相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政治经济制度,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广大人民的利益,社会主义价值理念是对资本主义价值理念的扬弃与超越。社会主义国家的产生剧烈冲击着资本主导的世界秩序,进一步瓦解既有的全球化格局。社会主义的探索表明,人们已经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其主导的全球化是行不通的,必须要秉持新的价值理念,开辟新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尽管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力量遭受重大挫折,但要恢复资本主义一统世界的格局已经不可能。特别是中国作为现存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国家建设与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经过艰辛探索和反复实践,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2],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其三,发展中国家的独立探索与“全球南方”的崛起。在摆脱殖民统治、专制压迫获得政治独立与民族解放后,广大发展中国家致力于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探索并不顺利,西方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特别是发展理念的影响依然较大。由于发达国家最先提供了一种现代化模式并由此长期处于优势地位,广大发展中国家自觉不自觉地在追求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一种“西天取经”的心态,接受其所秉持、提倡的发展理念与制度模式,以期尽快实现工业化、现代化。换言之,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西方自由化、市场化的发展道路与制度模式被视为圭臬。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发展中国家认识到,要在依靠自身力量的基础上走符合国情的独特发展道路。同时,全球化的不断展开,使广大发展中国家可以有效利用发达国家的资金与技术,承接发达国家转移的产业,并不断加强相互合作。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21世纪以来,“全球南方”新兴经济体不断出现,“全球南方”占世界经济比重不断提高,正在深刻改写世界经济版图,成为国际秩序变革的关键力量。
其四,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变量。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奋斗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而且“以自强不息的奋斗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3]93。“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成为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3]93特别是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得到充分体现,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在世界现代化总进程中,以中国方式进行的‘现代性竞争’,随着在器物层面获得世界普遍意义的深入,在体制和制度层面触及世界普遍意义愈发明显。中国正以这样的姿态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换言之,正是向世界秩序意义上的制度枢纽转变,中国成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组成部分。”[4]在此意义上,未来中国将是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将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其五,《宣言》深刻揭示了全球化的实质和西方国家对于全球化的开创与主导作用,精辟分析了由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化的不平等性质,也预言了由于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必将被一个自由人联合体的大同世界所代替。今天,发展中国家的力量不断增强,“全球南方”正在崛起,特别是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的发展深刻改变并将进一步改变由西方国家主导与支配的世界体系。虽然自由人联合体的大同世界尚是一个历史的远景,但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是确定无疑的,正所谓世界潮流浩浩荡荡!中国将坚定不移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把握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建设多极化世界。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的基本观点之中,也要结合时代特征对世界格局演变和人类前途命运进行具体分析。
二、资本的两面作用与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对资本的科学态度
对于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而言,如何对待资本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宣言》关于资本历史作用的辩证分析对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科学对待资本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强调资本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工人劳动异化、经济危机与社会张力问题。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就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资本使用过程中的负面效应。“资本作为流动性最强、对市场信号最敏感的生产要素,无疑处于支配性地位并发挥着主导性作用……如果不对其施加任何限制,那么资本所拥有的效率优势或支配性地位不仅会诱发自身的‘野蛮生长’或‘无序扩张’,进而成为现代经济体系的巨大扰动因素甚至引发严重的经济问题,而且会由于其相对于劳动等生产要素的相对优势而导致劳动异化、社会分化乃至严重的社会问题,从而不仅会损害‘人的发展’乃至经济发展本身,而且会由于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内在冲突,导致整个社会的严重撕裂并使得整个现代化进程功亏一篑。”[5]就此而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效规范资本,正确处理资本与劳动的关系,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另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了资本的伟大历史作用。
其一,资本的自由竞争、平等交换、自由贸易要求打破传统的、地方的、狭隘的关系束缚,切实推动了人类社会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展现了人类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发展趋势。“一切固定的僵化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1]34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传统的等级关系、宗法观念、封建意识都被基于资本逻辑的自由、平等、法治、人权观念所取代,人类由此进入现代文明。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资本的交易、市场的交往、商品的交换本身要求形式上的自由平等而不是强迫强制,这种自由平等的要求与意识首先产生于经济领域,而后延伸至政治、文化等领域,这也体现了经济生活决定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对此作出明确阐述:“因此,如果说经济形式,交换,确立了主体之间的全面平等,那么内容,即促使人们去进行交换的个人材料和物质材料,则确立了自由。可见,平等和自由不仅在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交换中受到尊重,而且交换价值的交换是一切平等和自由的生产的、现实的基础。”[6]197中国的封建制度在一定时期内影响着社会的等级结构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在近代暴风骤雨的革命形势下,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发展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资本主义的发展虽然促进了封建社会的解体,但并没有使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改革开放以后,为加快推进中国式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人成功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总结中国现代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发展,开辟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境界。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其二,资本要获得利润,要在竞争中获得超额利润,就要不断对生产工具进行变革,从而推动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增长。《宣言》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1]36马克思、恩格斯在此指出的是资产阶级,而资产阶级作为资本的人格化产物,其历史作用也代表了资本的历史作用。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资本的“伟大的文明作用”,“因此,只有资本才创造出资产阶级社会,并创造出社会成员对自然界和社会联系本身的普遍占有。由此产生了资本的伟大的文明作用……资本破坏这一切并使之不断革命化,摧毁一切阻碍发展生产力、扩大需要、使生产多样化、利用和交换自然力量和精神力量的限制。”[6]393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确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对资本的历史作用的认识,新时代新征程要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需要充分发挥资本激发活力、推动创新、推进发展的历史作用。就此而言,我们不能停留在传统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层面一味对资本进行批判,而是要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国情,根据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具体实际,遵循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客观认识和科学对待资本。
其三,只有通过资本所创造的发达的、全球化的生产力,才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必要的物质基础。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关系的高度优化和谐就必须以生产力的高度发达为条件,资本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用科学的世界观哲学观深入考察其所处的早期资本主义时代,将资本主义社会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并指出人类将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资本论》第三卷明确指出:“发展社会劳动的生产力,是资本的历史任务和存在理由。资本正是以此不自觉地创造着一种更高级的生产形式的物质条件。”[7]在此意义上,没有资本历史作用的充分发挥,就不可能最终形成自由人联合体。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更要注重自觉、充分利用资本的这一历史作用。
综上所述,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既没有必要掩盖资本野蛮与扩张的一面,也没有必要人为地放大资本的消极作用与负面影响,对资本的单纯道德批判是不可取的。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允许资本的存在,还要正确认识资本与资本主义、资本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在牢牢坚持社会主义性质、规范资本的前提下,大力发展资本、充分利用资本。
三、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与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宣言》第二章“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的前部分集中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其一,明确了共产党的人民立场,指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利益不同的利益。其二,深刻论述了共产党的先进品格。从空间维度而言,共产党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致力于解放全人类;从时间维度而言,共产党既立足当下又着眼未来,在斗争的各个阶段始终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始终保持先进性;从实践维度而言,共产党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共产党人所从事的一切有益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活动都是共产主义事业;从理论发展而言,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革命进程与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和时代特点紧密联系起来,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学说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以及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其三,阐发了共产党的革命纲领,即在党的领导下把无产阶级组织起来,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统治、夺取政权,并利用其政治优势,快速推动和发展生产力。其四,强调了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担负起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进一步把共产主义者的政治目标与唯物史观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结合起来,发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战斗口号,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行动指南。
《宣言》的基本观点实际上已经系统地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和特点。无产者没有财产,没有什么自己的东西必须加以保护,无产阶级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恰恰是过去所有的运动都不具备的。在今天看来,以上论述似乎比较简单、不难理解,但从历史发展的视角看却具有极其伟大的功能:它催生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一种伟大政党类型——共产主义政党。《宣言》的提出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集中阐发了共产党存在的历史正当性,就是为了人民、为了实现共产主义,除此以外共产党没有任何存在的必要性、理由和依据——历史使命实现之日,就是共产党退出历史舞台之时。对比中国共产党章程,可以看出《宣言》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先导,为中国共产党革命先驱的成长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以《宣言》为蓝本拟定了《中国共产党宣言》,这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典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宣言》精神真正的传承者、发扬者、践行者。
《宣言》明确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要求与根本方向:党的建设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人民立场,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始终保持其先锋队性质。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党的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宣言》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要求。1939年10月,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毛泽东把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新的伟大工程来推进,要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和方针。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定位进一步凸显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对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决定性、关键性作用。“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8]
聚焦新时代党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原则、科学布局、价值追求、重点任务。其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饱含着真挚的为民情怀,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强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这“四为”集中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立场、民族抱负、国家使命、世界责任,与马克思主义政党使命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其二,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表明我们党对自身领导地位重要性的认识更为深刻,党的领导是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根本点。其三,强调紧紧围绕全面从严治党这条主线。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对新时代“怎样管好党、治好党”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对推进党的建设作出系统的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其四,强调要不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新时代新征程是面对重大风险挑战的艰巨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过程中充满着不确定性,各种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对党的领导能力与执政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领导干部迫切需要提高的“八种本领”,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
《宣言》已发表177年,它集中地规定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基本纲领,时至今日仍具有极大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宣言》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理论基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指路明灯,我们要继续以其中包含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始终不渝坚持共产党的政治品质,毫不动摇坚守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光明未来砥砺奋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
[3]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21.
[4]曹远征.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4:540.
[5]胡怀国.马克思论资本的“伟大的文明作用”及其历史使命[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六卷(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8.
[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13.
The Contemporary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Based on the Analytical Perspective of the“Two Overall Situations”
Li Haiqing
(School of Marxism,Party School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C.P.C(National Academy of Governance),Beijing,100091)
Abstract:The Communist Manifesto has profoundly influenced and will continue to shape the course of world history. Its contemporary interpretation should be based on the“unprecedented changes in a century”in the global context and the strategic overall situation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 nese nation,and should be developed from three dimensions:First,from an international dimension,we should view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in the world through a historical lens,understand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Western-dominated world order and the rise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he present era;Second,from a domestic perspective,we need to return to the classic texts of Marxism to accurately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behavioral laws of capital,as well as scien? tifically comprehend the category of capital in the basic economic system of socialism;Thirdl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arty-building,The Communist Manifesto encompasses the political stance,politi? cal ideology,political tasks,and political principles of communists. It serves as the theoretical source for the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ommunists and holds significant importance for advancing the new great project of Party building in the new era.
Keywords:Communist Manifesto;“Two Overall Situations”;World Order;Capital;Party Building
责任编辑: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