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三教”改革探析

2025-02-18 00:00:00陈林玉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5年1期
关键词:双师证书物流

摘" 要:“1+X”证书制度是推进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的重要创新,是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重要举措。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是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历经多年的实践探索,物流管理“1+X”证书逐步被社会关注与认可,较好地满足了物流行业和企业发展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但在“1+X”证书制度实施过程中,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亟须以“1+X”证书制度为抓手,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开发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打造职业特色优质课堂,提升物流人才培养质量,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关键词:“1+X”证书制度;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三教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673-7164(2025)02-0094-04

一、“1+X”证书制度的内涵及其对“三教”改革的意义

(一)“1+X”证书制度的内涵

“1+X”证书制度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也是我国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有效举措。在“1+X”证书制度中,“1”是指学历证书,凸显的是教育功能,是学历教育的结果,反映个体在学历教育系统内学习成果的教育证书,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X”证书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彰显的是教育特色,是非学历教育的结果,反映的是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1]注重的是对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

(二)“1+X”证书制度对“三教”改革的意义

1. 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升

“1+X”证书制度是围绕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的职业标准展开的,学生是否能够顺利取得证书,自然离不开具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的高质量教师队伍的指导。在“1+X”证书制度的推动下,要求教师紧跟社会发展、技术发展、产业需求,理解与把握“1+X”证书制度的理念,掌握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快速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2. 有利于教材内容的优化

“1+X”证书制度实施要求高职院校将证书培训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即将“X”证书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相互对接,培训内容与专业教学内容相互融通,逐步实现证书课程化、课程证书化。同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等纳入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始终紧跟生产实际和行业的新趋势,从而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知识、素养,拓展职业领域、职业能力。

3. 有利于教学方法的创新

“1+X”证书制度考核的内容是反映典型岗位所需要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是具体技能应用场景的真实化、场景化,需要高职院校基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深化课堂教法改革。教师要更新教学思路,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转向“实践探索型”,凸显教学的实践性和情境性。要以学生为中心,依据技能等级证书和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创建真实的工作情境,采用“项目引领、岗位导向、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推动“课堂革命”,提高教学效率。

4. 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1+X”证书制度是深化“三教”改革、加快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抓手。以“1+X”证书制度试点为契机,构建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等级培训深度融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深化“三教”改革,提升教师素质、优化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

二、“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三教”改革的主要挑战

(一)教师改革的困境

1. “双师型”教师比例整体不高

数量充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提升办学能力的关键,也是“1+X”证书制度实施的重要保障。2022年,教育部出台规定,要求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比不低于50%,以确保“1+X”证书制度顺利推进。据统计,在国家各项政策推动下,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比例从2018年的34%提高到了2022年的55%。但是,不同地区、不同层次高职院校之间“双师型”教师比例存在较大差距。以广西为例,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等“双高”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占比60%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大部分普通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占比未能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甚至有些学校未能达到教育部规定的50%,难以满足“1+X”证书制度实施的迫切需要。

2. “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不强

“1+X”证书制度中“X”强调职业教育的实践性,注重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这对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调查,很多高职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仅由学校走向学校,由课堂走向课堂,教师缺乏企业实践技能的锤炼,缺乏对物流产业发展、物流行业需求和物流岗位变化等方面的了解,未能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教学,难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实践操作技能,无法满足“1+X”证书制度的人才培养要求。

3. 教师“1+X”证书制度培训不足

对于教师而言,接受“1+X”证书制度师资培训,提高自身教学、培训和考核评价能力,才能更好地落实“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但在具体的实践中,有的学校对教师培养缺乏长远规划,未将“1+X”证书师资培训纳入学校师资培养培育的计划之中;有的学校“1+X”证书师资培训计划比较随机,导致培训与教师的教学时间相冲突,使得教师无法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脱身参与培训。当前培训机构多是以第三方评价组织为主,其开展培训的目的是服务学生物流管理“1+X”证书考试,很多培训变成学生考证评分标准的培训,培训内容在教学中实用性不强,培训质量不高,教师课证融通能力提升缓慢,无法真正满足“1+X”证书制度下的教学实施和考试培训要求。

(二)教材改革的困境

1. 教材形式单一,缺乏新形态教材

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使用的教材仍然以传统纸质教材为主,形式单一,缺乏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数字化等新形态教材,对学生吸引力不足。随着教育数字化战略实施、“产教融合”的推进,职业教育教材逐渐向多元化的新形态教材转变,单一形式的传统纸质教材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和“1+X”证书制度对教材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既不能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支持,也不能为学生增添更好的学习体验,总体上不利于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的提高。

2. 教材内容更新缓慢,职业特色不明显

在当前高职院校所使用的物流教材中,仍有部分教材内容更新缓慢,职业特色不明显。有的教材内容落后于物流产业发展,未能及时将物流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动态等纳入教材之中,缺乏与时俱进的时代性;有的教材内容偏向理论知识,面向物流岗位工作任务与需求的内容相对较少,实践技能训练则更少,无法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需要;有的教材只是将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简单叠加,未对物流知识体系进行重构,书证融通不足,难以满足“1+X”证书所强调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的要求;有的教材仅作为学生“1+X”证书考试的培训教材,如北京中物联物流采购培训中心开发的《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认证教材》等,容易造成“书、证两张皮”的局面,不利于物流人才的培养。

(三)教法改革的困境

1. 教学方法传统,信息技术应用不足

当前,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方法创新不足,课堂教学缺乏活力,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制约着“1+X”证书制度下物流人才培养的效果。

一方面,教学方法比较传统,仍以理论讲授为主,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新型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在日常教学应用十分有限,更多是在教师技能大赛、公开课等场合中应用。另一方面,受办学经费的限制,许多高职院校智慧物流实训室建设不足,人工智能、5G技术、VR技术、大数据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未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教师更多是使用简单的信息技术替代传统教学环节,缺乏信息化技术深化教学方式变革的意识,没有从根本上重构课堂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效果不佳。

2. 理论与实践教学融合不足,职业特色不明显

“1+X”证书制度实施要求高职院校围绕证书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强化知识与技能的联动,课堂教学与工作实际相互衔接。但是,很多高职院校的物流课堂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理论与实践教学融合不足,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无法实现有效对接,培养的物流人才与企业的实际工作需要相脱节,难以适应企业和市场的需要。

物流管理“1+X”证书的考核标准是典型工作任务分解后的知识与技能,需要在真实的工作情境和具体的工作任务中才能更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2]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未能结合物流企业实际岗位工作任务设计教学过程,不利于学生适应真实工作任务场景,也不利于物流人才的综合职业素养和操作能力培养。

三、“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三教”的改革路径

(一)建设高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

1.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把教师队伍入口关

师德是教师职业的灵魂,事关教师队伍良好形象。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双师型”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强化对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的考查,[3]将师德师风纳入教师招聘录用、年度考核、职称评聘、职务晋升、推优评先等方面,对师德失范的教师坚决实行“一票否决”。要引导教师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自觉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从而打造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建成师德师风高地,彰显新时代师德风采。[4]

2. 加强校企合作,协同培养“双师型”教师

一是要与物流行业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选派教师深入物流企业一线,了解物流行业最新发展,熟悉物流岗位标准,锻炼实践操作技能,提升教师自身专业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二是要引入物流行业企业参与“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的认定与考核,确保教师实践成果的真实性与有效性,保证教师在企业实践中提升自身的实践技能,有利于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无缝衔接。三是要深化校企合作的层次,推进校企人员之间双向流动,拓宽教师队伍人才引进渠道,如聘请物流企业的能工巧匠入校担任兼课教师,促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5]

3. 加强教师培训,提升“1+X”证书职教能力

作为高职院校,要以健全师资培训制度和增强培训效果为主线,将物流管理“1+X”证书师资培训纳入学校师资培养培育的计划之中,从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经费等方面科学统筹规划教师培训,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全员培训,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作为培训评价组织,要提高自身培训水平,开展高质量的个性化培训,满足不同教师对物流管理“1+X”证书培训需求。通过调研了解教师培训需求,整合资源,优化方案,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合理有效地开展培训工作。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培训机会,提升自身面向物流管理“1+X”证书的专业能力、教学能力、培训与考核能力等,快速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二)开发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

1. 创新教材形式,推动传统教材转型

《“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中明确要求加快建设新形态教材,结合专业教学改革实际,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等新形态教材。新形态教材打破传统纸质教材的局限,具有新颖性、交互性、动态性,更加符合“1+X”证书制度下职业人才培养要求。高职院校要重视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新形态教材的建设,加快推进传统纸质教材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数字化等新形态教材转型,以满足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例如,将内容可模块化且实践性较强的物流教材开发为可随时更新与组合的活页式教材,并嵌入教育二维码系统,链接课件、微课、动画、实践案例等数字化教育资源,增强教材表现力和吸引力。

2. 优化教材内容,促进书证融通

“1+X”证书制度的本质在于推进1与X的有机融合,实现书证融通,这就要求从多方面入手优化教材内容,确保“1+X”书证融通顺利进行。首先,对接《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及要求》行业标准,有机衔接教育部最新物流专业教学标准,解构知识点与技能点,优化教学内容,重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深度融合。其次,对接物流产业发展,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和新要求融入教材,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实现动态更新。最后,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分析物流相关岗位知识、技能与素养要求,分解岗位真实工作任务,开展真实的职业实践。

(三)打造职业特色优质课堂

1. 以信息技术为工具,加快智慧课堂建设

随着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推进,深化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应用,变革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推进信息化教育教学,成为满足“1+X”证书制度下的教学要求与人才培养的应然之策。因此,物流教师要主动适应大数据、人工智能、5G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变革,积极利用前沿科技成果与教学方法深度融合,加快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模式重构,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打造智慧课堂,构建师生、生生良性互动的教学生态,满足“互联网﹢职业教育”的新需求。要以学生为中心,推行项目化、任务式、情景化等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过程,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学习体验。

2. 深化理论与实践教学融合,开发理实一体化课程

“1+X”证书制度强调的是通过真实工作任务的淬炼,锻造与岗位典型任务相匹配的职业能力。因此,高职院校物流课堂教学亟须打破重理论轻实践的桎梏,深化理论与实践教学融合,开发理实一体化课程。一要对接物流管理“1+X”证书职业能力标准,结合物流企业岗位标准和作业流程,把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任务,并在课堂中营造真实工作氛围,构建学习情境。二要以项目为引领,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将物流知识点与技能点融入工作任务中,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将专业知识与技能传递给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从而打造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融“学、教、做”为一体,强化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凸显职业教育教学特色。

参考文献:

[1] 唐以志. 1+X证书制度:新时代职业教育制度设计的创新[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6):5-11.

[2] 张国民. 1+X证书制度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优化对策:基于职业教育“三个面向”的视角[J]. 中国高教研究,2022(04):103-108.

[3] 教育部办公厅. 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EB/OL]. (2022-10-25)[2024-01-10].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2210/t20221027_672715.html?eqid=853621d5001a1c88000000056428507a.

[4] 金霁.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34):23-24.

[5] 陈林玉. 1+X证书制度下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三教改革路径研究——以北海职业学院为例[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22,44(11):191-193.

(荐稿人:招莉莉,北海职业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专项课题“‘1+X’证书制度下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三教’改革路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22ZJY2274)。

作者简介:陈林玉(1990—),女,硕士,北海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物流教育。

猜你喜欢
双师证书物流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草原与草坪(2022年1期)2022-05-11 10:44:40
收录证书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湖北农机化(2020年4期)2020-07-24 09:07:26
林秀娟 茶业“双师”
海峡姐妹(2020年5期)2020-06-22 08:25:54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8:24
收录证书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汽车观察(2018年12期)2018-12-26 01:05:44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现代企业(2015年2期)2015-02-28 18:4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