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森精神的美育意蕴在德育主课堂融入的路径

2025-02-18 00:00:00刘翔杨树虹李莉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5年1期
关键词:CDIO模式美育

摘" 要:EIP-CDIO模式作为近年来教学改革中探索的先进教育模式,在各类课程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德育主课堂中运用这种先进教育理念,是提升思政课教书育人效果的重要途径。文章主要研究在EIP-CDIO教学模式下,如何不断挖掘孔繁森精神的内涵及其美育价值,探究其与德育主课堂教学的契合点,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四个方面进行矩阵分析,以期为德育主课堂的教学改革提供经验。

关键词:EIP-CDIO模式;孔繁森精神;德育主课堂;美育

中图分类号:G4"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673-7164(2025)02-0057-0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1]孔繁森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其深厚的道德底蕴和时代价值历经岁月洗礼,在当代社会依然闪耀着耀眼的光芒。这种精神不仅为共产党人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更对广大青年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何让青年学生深刻领悟孔繁森精神的价值内涵,思政课教学承担了重要的育人任务。在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性地提出了“大思政课”的理念,强调对于“‘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2]如何让思政课变得有血有肉,美育在其中就充当了润滑剂的作用。美育不仅构成了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一环,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美育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使学生身心得以协调和谐,这也是美育最根本的人文价值。马克思说:“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3]从中可以看出重视审美发展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才能造就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4]

挖掘孔繁森精神的美育意蕴,可以帮助学生重塑自身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孔繁森精神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之中,不仅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还彰显出独特的美育价值。美育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与孔繁森精神的道德教育、人格塑造、智慧启迪等方面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将孔繁森精神融入德育主课堂的美育实践,对于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审美素养和人文情怀,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发展和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孔繁森精神的美育价值

美育与德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美育作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人的道德品质、塑造人的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孔繁森精神所蕴含的德育育人功能以及美育的价值,正是对这种关系的最好诠释。将孔繁森精神与美育相融合,不仅可以更好地发挥美育在德育中的作用,还可以促进两者之间的相互融合和协同发展。这样一来,孔繁森精神的美育价值将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一是道德美。道德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人类内在的精神追求和高尚情操。孔繁森精神作为一种典范,其强调的仁爱、忠诚等道德品质,正是道德美的具体体现。这些品质不仅代表了人的内在美,更是社会和谐、文明进步的重要基石。美育实践在培养学生道德美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参与各种艺术活动和社会实践,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和理解孔繁森精神所蕴含的道德美,从而在内心深处产生共鸣和认同。这种共鸣和认同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更能够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二是理性美。孔繁森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念有着共通之处。孔繁森精神所具有的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等精神内核,都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终极目标。这种精神体现了人对于自我价值和实现自由的追求。马克思究其一生探索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真谛,他从三个维度对于人自由全面发展作出科学的解释,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5]马克思这段经典论述的理论逻辑主要落脚于两个方面,即如何做到理论说服人和抓住事物根本。要做到理论说服人就要保证理论的科学性和批判性,对于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有清晰准确的定位。对于孔繁森的精神所展现的理性美要有科学合理的阐述。抓住人本身也就是在保证真理性认识的基础之上,学生内心产生认同感,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树立坚定的品格和意志,不断升华精神境界,学生自觉摆脱自我束缚,产生情感共鸣,言行一致,身心和谐,真正实现自身的全面自由发展。

三是人格美。孔繁森核心在于君子人格的塑造。这种精神强调人的品德修养和人格魅力,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关于如何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和有担当的人的典范。在美育的实践中,通过对孔繁森精神的学习和孔繁森精神与美育的结合,不仅有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提升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还能够为美育实践提供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基于EIP-CDIO模式孔繁森精神在德育主课堂中的美育实践

(一)教育理念的美育化

首先要在德育主课堂中通过引入孔繁森精神的美育理念,让学生感受到该精神的伟大,强调其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意义。其次要将美育理念融入思政课教学目标,确保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教学活动的设计都突出对孔繁森精神美育价值的重视。最后要确保所有教学活动都围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品质展开,确立美育的核心地位。

(二)教育内容的美育化

在教学过程中,将孔繁森精神融入教学内容,不仅是对传统美德的传承,更是对青年学生价值观塑造的重要途径。孔繁森精神体现了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等核心价值,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深远影响。将孔繁森精神与德育主课堂相融合,不但可以丰富教学资源,拓宽教学路径,而且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通过讲述孔繁森同志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故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孔繁森精神背后所蕴含的深刻价值内涵,使其感受伟大的人格背后所深藏的美育意蕴,增强学生对孔繁森精神的认同感。

(三)教育方法的美育化

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通过美育与孔繁森精神相结合,利用情境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探索和营造富有美感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例如,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孔繁森精神的美育价值,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模拟情境,让学生扮演孔繁森或其身边的人物,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理解其精神内涵和美育价值。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能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化对美的认识和理解。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优美的画作、音乐作品等艺术作品,让学生欣赏美、体验美,提升其审美能力。

(四)教育评价的美育化

教育评价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不仅要重视学生对于孔繁森精神知识层面的理解,而且要提升学生对美育意蕴的认知和感受。评价体系要避免单一刻板,通过引进不同的评价机制,从EIP角度出发,即从道德层面、诚信层面、职业操守层面对学生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评价。

三、基于EIP-CDIO矩阵分析下的孔繁森精神美育意蕴在德育主课堂路径探究

基于EIP-CDIO模式 ,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四个方面对孔繁森精神的美育意蕴在德育主课堂融入的路径进行矩阵分析,见表1。

通过矩阵分析可以发现孔繁森精神的美育意蕴融入德育主课堂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以确保孔繁森精神的美育意蕴能够有效融入德育主课堂,为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审美能力提供有力支持。

(一)教育理念:强化师生互动,共筑审美基石

美育的目标在于引导学生发现美和欣赏美,而美往往隐藏在学习和生活的各个角落,等待被挖掘。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他们就有机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不仅能够丰富自己的审美体验,通过参与互动讨论,学生也能更深入地理解孔繁森精神的美育力量,这种力量能够激励他们追求真善美,成为有道德、讲诚信、有职业操守的人。

美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美育不仅仅是让学生欣赏美,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创造美。因此,教师在鼓励学生用美的眼光看待社会问题的同时,也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和传播这些美好。这种创新性的思维方式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孔繁森精神境界,还能以此为导向确定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

(二)教育内容:融合美育精髓,深化课程内涵

在德育主课堂的课程设计中,融入美育元素不仅有助于丰富课程教育资源,更重要的是促进全体学生对真理的追求,营造一种积极向上、昂扬奋发的学习风貌,拓展教学外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进一步认同孔繁森精神美育的重要性。

如何选取孔繁森精神中具有美育价值的案例、故事等材料成为课程设计中的至关重要的环节。这些材料的选取不仅要符合教学内容,更要贴合学生实际,以激发学生学习探究。例如可以选取孔繁森同志资助贫困家庭孩子读书的感人事迹,让学生感悟到今天读书机会的来之不易,让学生在了解孔繁森精神的同时,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美育力量。这种美育力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可以激发他们对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烈使命感。

(三)教育方法:探索创新路径,优化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AI人工智能等为高校思政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技术变革。一方面,通过引入新技术手段,如搭建元宇宙云平台实验室、利用数字孪生技术生成虚拟镜像以及通过VR、AR等虚拟技术,不仅可以极大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还能深化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实现更加高效的思政教学。另一方面,在这种沉浸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更自然、真实的方式与学习内容互动。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使他们在实践中深化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进而提升了思政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学生无法到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学习,教师便可以利用元宇宙技术将红色基地真实还原,甚至可以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再造教育基地。这样线上基地不仅与线下实体基地形成开放、多样的动态统一体,而且线下基地的红色资源和线上基地数字形态可以实现互补。

(四)教育评价:提升共情能力,评估学生素养

思政课教育评价体系要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共情能力的提升应当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青年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共情能力作为一种能够深入理解他人情感的心理素质,能够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提升情感表达和处理能力,从而在生活、学习、工作中保持积极的态度和正面的情绪。思政课中融入人文情怀的教育,不仅是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怀,更是对他们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教师作为教育的引导者,通过在教学设计中强调人文情怀,将关爱、尊重、理解等价值观传递给学生,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这种共情式的教育模式,让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温暖的、互动的关系,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会更加懂得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从而形成一种正向的、积极的社会风气。另一方面,在共情能力的培养上,元宇宙技术展现了其独特的优势。考虑到学生自身情况的复杂性和对共情理解的差异性,通过元宇宙技术搭建的虚拟场景,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沉浸式的、高度真实的学习环境。在元宇宙的虚拟场景中,学生可以亲身体验不同的情感场景,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和境遇。这种基于真实体验的共情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还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也符合美育育人的题中之义。

四、结语

孔繁森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赋予其新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闪耀着科学和人性的光芒。将这种伟大的精神以新的教学载体呈现,可以打通德育主课堂的各个环节,使德育主课堂变得更加立体、生动、鲜活,进而不断丰富、拓展、加深青年学生对于孔繁森精神的认同感,让孔繁森精神与时代同频、与现实同步、与实践共舞,与学生的思想共情。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3.

[2] 杜尚泽.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两会现场观察[N]. 人民日报,2021-03-07(01).

[3] 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234.

[4] 王嘉毅. 扎实推进新时代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J]. 教育研究,2023,44(12):4-11.

[5]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责任编辑:杨毅恒)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科联2023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经费资助课题“孔繁森精神的美育意蕴在德育中的融入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23KFSZ11);青岛恒星科技学院2023年度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路径研究”(课题编号:HXSZ2023S032);青岛恒星科技学院2024年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EIP-CDIO模式的高校思政课融合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研究”(课题编号:HXJY2024J073)。

作者简介:刘翔(1987—),男,硕士,青岛恒星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杨树虹(1962—),女,学士,青岛恒星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李莉(1983—),女,硕士,青岛恒星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CDIO模式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7:54
美育史料·天津美育社
美育学刊(2019年3期)2019-05-24 00:54:34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学刊(2018年3期)2018-05-16 11:22:11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风采童装(2017年12期)2017-04-27 02:21:42
基于CDIO模式的多层次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探讨
价值工程(2016年36期)2017-01-11 09:33:44
CDIO模式下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计算机教育(2016年9期)2016-12-21 00:42:57
基于CDIO模式的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实践
科技视界(2016年23期)2016-11-04 13:33:23
基于CDIO模式高职“可编程序控制器”实践教学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2:15:58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专业《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改革初探
科技视界(2016年22期)2016-10-18 16: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