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前小学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存在的问题表现在:项目内容挖掘不足,缺失真实情境;项目实践驱动无力,缺少整体架构;学习方式匮乏单一,缺乏支架创生等。本文以学校开发的“蝶润童心”拓展课程中的一次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蝴蝶之家”为例,探讨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任务设计、模式创生、实施支架与多维评价等,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关键词〕" 小学科学;“蝴蝶之家”;跨学科;项目式;设计
〔中图分类号〕" G424" " " " " " " " 〔文献标识码〕" A" " " " "〔文章编号〕" 1674-6317" " (2025)" 08" " 049-051
教育部颁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从“知识立意”的教育走向“素养发展”的价值取向,构建了“三个维度、六个素养、十八个基本要点”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强调的是对真实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核心素养的落实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革,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变革为保障的系统变革。基于真实情境的跨学科项目式问题解决式学习是体现这种学习本质的重要方式。
那么如何引领学生开展基于真实情境的跨学科项目式问题解决式学习呢?笔者所在学校依托开发的“蝶润童心"”拓展课程,巧借蝴蝶的生长规律,大胆打破学科界限,开发一系列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资源,尝试以解决真实问题为导向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本文就以其中的一个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设计与建造蝴蝶之家”为例展开具体阐述。
一、创设真实情境,设计项目任务
“蝶润童心"”拓展课程依托蝴蝶的饲养活动开展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而蝴蝶的饲养活动需要一个合适的饲养容器,这个容器不仅要便于学生开展观察活动,而且要满足所饲养蝶种的生活需求。基于这样的一个实际需求,笔者带领“蝶润童心”拓展课程的学生参观学校的蝴蝶饲养园,当他们进入蝶园惊飞一群小巧可爱的粉蝶时,顿时被这些可爱的精灵吸引了,想与它们为伴、想饲养它们的愿望便油然而生。他们想亲眼看着它们由一粒小小的卵孵出丑的毛毛虫,再到华丽变身为翩翩飞舞仙子,该给它们准备一个怎样的“家”呢?“给蝴蝶建一个家”实际问题就这样在学生的渴望中产生了。
整个活动的核心任务是“制作蝴蝶之家"”,成果为后续蝴蝶饲养与研究做准备。活动以“我们需要一个怎样的蝴蝶之家?”为驱动性问题,具体包括:探究蝴蝶生活环境;对野外蝴蝶生存环境的认识。围绕设计、制作与维护“蝴蝶之家”这几个子项目,项目组梳理了与之相关的各学科核心素养(如表1)。
基于上述跨学科核心素养的梳理,项目组进行了项目实施任务进阶设计,具体包括:阅读与搜集蝴蝶相关文献资料,制作蝴蝶资料卡;野外考察蝴蝶生存环境,认识蝴蝶多样性与环境相适应;设计与制作、评鉴与改进“蝴蝶之家”作品等(如图1)。
二、开发实施模式,促进项目开展
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一般包括驱动性问题—合作探究—成果展示三个步骤。而如何基于驱动性问题开展合作探究,进而获得成果呢?在设计与制作“蝴蝶之家”的跨学科项目式实施过程中,我们开发出三种“跨学科+项目式”实施模式,具体包括“学科合作式”“子问题递进式”“多路并进式”,这三种模式都是以跨学科的真实问题为起始点,以形成体现跨学科理解的跨学科项目成果为终点,所不同的是从始到终之间学科的不同整合方式(如图2)。
“蝴蝶之家”项目的实施模式融合了子问题递进式、学科合作式和多路并进模式,形成一个全面而有机的学习框架。整个项目采用了子问题递进模式,基于“制作一个蝴蝶之家”这个大项目,分成“认识蝴蝶生活环境”“设计蝴蝶之家”“建造蝴蝶之家”“改进蝴蝶之家”这几个子问题,每一个子问题的解决分别综合运用了跨学科知识。项目启动阶段采用“学科合作模式”,将制作“蝴蝶之家”的准备任务分解为两个独立的子问题,即蝴蝶的生活环境和蝴蝶需要的植物,针对每一个子问题通过不同学科的学习进行探究,通过各学科的合作共同探究“蝴蝶之家”的准备,为后续设计与制作提供深入的学科知识支持。在“蝴蝶之家”的设计与制作阶段,项目采用了“多路并进模式”,学习小组基于不同的视角提出独特的设计方案。通过小组作品的展示与交流,学科之间发生了冲突与融合。在评鉴与迭代环节,学生进行多层次的迭代,不仅对设计进行技术性评估,还考查了其跨学科知识的应用程度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性。
三、设计有效支架,助推项目实施
跨学科项目需要一定的支架设计支持学生的项目实践。学习支架是建立在一定的学习情境、学生全程参与基础上的。
针对上述分析,“蝴蝶之家”项目具体设计了以下学习支架,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意图,从学习资源、学习方法等方面为跨学科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持(如图3)。
四、制定评价量表,调控项目式学习
跨学科学习通过制定明确的评价量表,对项目式学习进行有效反馈和调控。评价过程关注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同时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一)综合评价:基于项目式学习的个体多维评价
此评价量表主要针对学生个体在开展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中各个维度表现的评价,既有针对科学四维目标的评价,又有在"STEAM"学习目标中,对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方面表现的评价(如表2)。
(二)合作精髓: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组多维评价
这一层面聚焦学习小组为评价对象。从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合作表现等小组合作情况进行评价,同时对小组完成五项任务情况来进行评价,以此来促进合作小组能调整成员岗位结构,实现高效合作的目标(见文后表3)。
“蝴蝶之家”项目学生小组的评价体系充分考查了学生在项目中的表现,不仅详细了解他们在各个任务环节的表现,也为团队成员提供了清晰的学习方向和发展目标。这一体系全面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发展。
五、结语
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实现了让学生从生活经验走向科学探究,从生活概念走向科学概念,从生活判断走向科学方法。学生在项目探究活动中,运用多学科核心知识深入理解并建构跨学科的概念;运用观察、调查、实验等研究方法,切身感受科学证据和科学论证的价值;在提炼观点的过程中,感悟科学观点或价值判断的得出需要经历一个文献分析、寻找证据、科学论证的严谨研究过程。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方向,也提供了一个基于学科又超越学科的学习视角,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带着问题运用多学科的核心知识和相关方法开展探究实践,通过项目带动跨学科的融合,又通过跨学科融合促进项目式学习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崔允漷,王中男.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意义与性质、问题及澄清[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2):44-47.
[2]郭华.项目式学习的教育学意义[J].教育科学研究,2018(1):25-31.
[3]贺慧,张燕,林敏.项目式学习:培育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J].基础教育课程,2019(3):7-10.
[4]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北京:教学科学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