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景观的描绘,时空交织的艺术

2025-02-16 00:00:00李璐琳
现代阅读 2025年2期
关键词:姚鼐景色登山

同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姚鼐是清代桐城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散文风格简洁明了,富有表现力。在《登泰山记》中,姚鼐以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冬日登泰山及观赏日出的全过程,再现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象和日出时的壮观场面。《登泰山记》中的动态景色描绘成为文本中的一大亮点。

《登泰山记》不仅是一篇优秀的山水游记,更是一部充满艺术感染力的文学佳作。它以其细腻的笔触、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描写,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泰山的雄伟壮观和日出时的瑰丽景象。同时,它也以其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富有表现力的文字,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动态景色描绘的

典范。

移步换景,呈现观览时间线

移步换景是游记的常见写法,即不固定视点,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叙述和说明下来。

《登泰山记》以时间为经,以泰山景为纬,通过移步换景的手法,层层深入地描绘了沿途景色。全文以作者登山的路线为线索,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展现了泰山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景色变化。文章开篇,姚鼐便对泰山的地理位置和形势进行了总体描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这段文字从面到线到点,一层层地交代了泰山的地理位置,还巧妙地引出了古长城和日观峰,为后文的描写作了铺垫。

随后,作者详细记叙了登山的经过:“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从京师出发,途经齐河、长清,穿越泰山西北谷,越过长城,最终到达泰安,这一系列地理位置的变化,让读者仿佛跟随作者的脚步,身临其境地感受登山的艰辛。

在登山过程中,姚鼐还巧妙地运用时间变化,描绘了沿途所见景色的变化:“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从山脚下的迷雾冰滑,到山顶上的苍山负雪,再到远望的城郭如画,以及半山间的云雾缭绕,这些景色随着作者登山进程的推进而不断变化,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最后,在山顶观日出时,姚鼐更是按照时间顺序,详细描绘了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景色变化。从五鼓时分等待日出,到大风扬积雪击面,再到云中白若樗蒱的山峰,以及一线异色的云彩,最终到红日东升,正赤如丹,这一系列景色的变化,如同一幅幅动态的画面,展现在读者眼前。

妙用动词,增加动态表现力

动词往往是描写中最有表现力的,能够为静态的景物注入活力和动感,增强描述的生动性和感

染力。

在《登泰山记》中,姚鼐通过运用大量动词,

增加了文字的动态表现力,使得画面更加生动鲜活。例如,在描写登山过程时,姚鼐运用了“乘”“历”“穿”“越”“至”“循”等动词,生动地描绘了作者不畏严寒,勇往直前,最终到达泰安的艰辛过程。没有过多的修饰语,没有附加的情感词,只用概括式记录式的语言,不仅还原了登山的过程,也展现了作者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在描写山顶景色时,姚鼐更是巧妙地运用了动词,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如“苍山负雪,明烛天南”,一个“负”字,以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泰山背负着白雪的壮丽景象;一个“烛”字,名词作动词,生动地描绘了白雪返照的阳光如同明灯一般照亮了泰山南边的天空。这两个动词的运用不仅是在写景,也是在写意,仿佛被光芒照亮的不仅是天空,还有作者向往光明的坚定内心。动词的妙用让画面更加生动鲜活,更有表现力。

在描写日出时,姚鼐同样运用了丰富的动词,如“扬”“击”“漫”“见”“成”“上”等,生动地描绘了日出前后的景色变化。这些动词的运用,将日出景色化成一幅幅动态的画面,展现在读者眼前。

动静结合,突出画面精彩点

静态描写可以提供稳定的视觉画面,而动态描写则带来变化和活力。这种节奏的交替,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一种动态的平衡,既不会感到单调,也不会感到过于浮躁。动静结合的手法能够丰富文本的表现力,增强读者的感官体验,提升描写的层次感。

在《登泰山记》中,姚鼐巧妙地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在读者在心中构建出更加丰富和生动的画面。在描写登山过程时,姚鼐以动衬静,通过描写作者不畏严寒,勇往直前的动态过程,突出了泰山的雄伟壮观和寂静庄严。如“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通过描写登山道路的艰险,反衬出泰山的巍峨高耸和不可攀登的威严。

在描写山顶景色时,姚鼐则以静衬动,通过描写静止的山峰和流动的云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画面的精彩点。如“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通过描写云彩的变化,生动地描绘了日出前的景象。又如“半山居雾若带然”,通过描写云雾的缭绕,形象地描绘了泰山半山间的朦胧景象。这些动静结合的描写,使得画面更加生动鲜活,充满了艺术感染力。

在描写日出时,姚鼐更是将动静结合的手法运用到了极致。如“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通过描写红日的升起和红光的摇曳,生动地描绘了日出的壮观场面。又如“须臾成五采”,通过描写云彩的变化,突出了日出前后的色彩变化。这些动静结合的描写,使得日出前后的景色如同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在读者眼前。把日出动态的精彩集中在第三段的描绘中,第四段、第五段又归于静态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的描写,文章结构上的详略,节奏上的急缓,都在动静交错中呈现。

要描绘具有画面感的动态美景,必须辅以宁静的静态画面,有动有静,才能相得益彰,突出重点。

《登泰山记》通过观览时间的演变、动词的活用以及动静结合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象和日出时的壮观场面。全文语言简洁明了,富有表现力,展现了姚鼐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我们在创作游记时,也可以学习姚鼐的写景方法,将一幅幅静态的画面加工成一帧帧连续的、动态的、美妙的片段。

微写作

描写一段你看到的动态风景,例如海啸、潮汐、日落、下雪等,300字左右。

运用动态景色描绘技法前:

雪花如柳絮般在空中翩翩起舞,它们轻盈地从灰蒙蒙的天空中飘落,悄无声息地覆盖了大地。街道两旁的树木披上了银装,枝头挂满了晶莹的冰凌,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刻的艺术品。屋顶、车辆、公园的长椅,无一不被这洁白的雪覆盖,整个世界变得宁静而祥和。

孩子们在雪地里欢笑着打雪仗,堆雪人,他们的小手冻得通红,却依旧乐此不疲。雪花落在他们的发梢,点缀着冬日的欢乐。远处,一位老人缓缓走过,留下一串深深的脚印,仿佛是岁月在雪地上的印记。街灯下,雪花似乎更加活跃,它们在灯光的映照下闪烁着柔和的光芒,如同夜空中飘落的星辰。

空气变得清新而冷冽,每一次呼吸都能感受到冬日的纯净。雪花继续飘落,它们无声地讲述着冬天的故事,将这座城市装扮成一个宁静的童话世界。

运用动态景色描绘技法后:

雪花纷飞,它们在空中旋转、跳跃,轻盈地从铅灰色的天空中飘洒而下,悄无声息地为大地披上了一层洁白的绒毯。街道两旁的树木仿佛被施了魔法,枝条被冰晶装点,变成了闪耀的银枝,仿佛是冬日里的自然雕塑。屋顶、车辆、公园的长椅,都被这纯净的雪覆盖,整个世界在这一刻变得宁静而祥和。

孩子们在雪地里欢呼雀跃,他们的小手冻得通红,却依旧兴高采烈地投掷雪球,堆砌着形态各异的雪人,他们的笑声在空气中回荡。雪花落在他们的发梢,为冬日的欢乐增添了一抹亮色。远处,一位老人缓缓踱步,留下一串深深的脚印,仿佛是岁月在雪地上的印记。街灯下,雪花似乎更加活跃,它们在灯光的映照下闪烁着柔和的光芒,如同夜空中飘落的星辰。随着步伐的移动,场景也随之变换。

空气变得清新而冷冽,每一次深呼吸都能感受到冬日的纯净。雪花继续飘落,它们无声地讲述着冬天的故事,将这座城市装扮成一个宁静的童话世界。从街道的这头走到那头,从公园的一角转到另一角,每一步都踏着不同的雪景,每一幕都是一幅动人的画卷。

教师简评

修改后的雪景描写通过活用动词如“纷飞”“旋转”“跳跃”增强了动态美,使雪花的轻盈和活泼跃然纸上。动静结合的手法,既展现了孩子们嬉戏的活泼场景,又描绘了静态的雪覆盖的树木和建筑,突出了冬日雪景的精彩之处。通过“移步换景”的手法,读者仿佛跟随作者的视角,一步步游览这个被雪覆盖的世界,增加了文本的空间感和时间感。这些技巧的运用,成功营造了一幅既生动又富有情感的冬日雪景画面,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宁静而又充满活力的雪世界中。

类文阅读

片段1:

他们走进竹林里,灯光全没有了。竹林本来不甚密,而且中间还留了一条羊肠小径。月光从上面直照下来。人一抬头就可以望见清明的蓝空。竹梢微微抖动,发出细微的声音,同时人又听见水淙淙地流着,但是不知道水从什么地方来,快走完竹林时才看见一道小溪横在前面。

(节选自巴金《家》)

这个片段通过光影、声音和探索的元素,构建了一幅充满生机和神秘的竹林夜景。月光和竹梢的互动,以及水流声的引导,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静谧而又充满活力的自然之中,体验着每一步的发现和惊喜。

片段2:

他眺望着海面,发觉他此刻是多么孤单。但是他可以看见漆黑的海水深处的彩虹七色,面前伸展着的钓索和那平静的海面上奇妙的波动。由于贸易风的吹刮,这时云块正在积聚起来,他朝前望去,见到一群野鸭在水面上飞,在天空的衬托下,身影刻画得很清楚,然后模糊起来,然后又清楚地刻画出来,于是他发觉,一个人在海上是永远不会感到孤单的。

(节选自海明威《老人与海》 译者:吴劳)

这个片段通过色彩、光影和生物活动,展现了海的广阔和动态。彩虹的色彩和海面的波动,以及云块和野鸭的动态,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海上画卷,即使在孤独中,自然界的活力和美丽也能给予人陪伴和慰藉。

片段3:

安德烈公爵爬起来,走到窗前开窗。月光仿佛早就守候在窗外,一下子倾泻进来。夜清凉、宁静而明亮。窗外是一排梢头剪过的树,一侧黑魆魆,另一侧则银光闪闪。树下长着潮湿、多汁而茂密的灌木,有些枝叶是银色的。在黑糊糊的树木后面有一个露珠闪亮的屋顶,右边是一颗枝叶扶疏、树干发白的大树,树的上方,在清澈无星的春天的天空中挂着一轮近乎团栾的月亮。安德烈公爵双臂支着窗台,眼睛凝望着天空。

(节选自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译者:草婴)

这个片段通过月光、光影和天空的变化,营造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细节的夜晚场景。月光的倾泻和树木、灌木的光影变化,让读者感受到夜晚的活力和美丽。同时,月亮的位置和天空的描述,为这一动态场景提供了宁静的背景,增强了夜晚的宁静感和神秘感。

猜你喜欢
姚鼐景色登山
作为礼物的书籍:姚鼐赠书与桐城派的流传
长江学术(2023年2期)2023-04-25 13:49:38
《海那边的景色》
乾嘉诗坛“混江龙”姚鼐
咦,春天!
佛禅老庄思想与姚鼐文学创作
登山
登山有几人
疏逸文气 清雅超然
多用登山杖
甜甜的龙眼,美美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