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女儿所在的幼儿园举办亲子运动会,期望家长陪同参加。我和老公征求了女儿的意见,一致决定由我陪她参加这次亲子运动会。
运动会主要有两个运动项目——拍篮球和障碍接力跑步比赛。拍篮球赛,每位小朋友保持双脚不动单手拍30下篮球就算过关。对于已经可以一口气拍200多下篮球的女儿来说,这简直是小菜一碟。对于活泼爱动的女儿来说,跑步更是不在话下。在两项擅长的运动面前,女儿甚至扬言要拿第一名。
运动会当天,女儿早早起床,我们一起洗漱完毕,吃完早饭,抱着篮球朝学校跑去。运动会开始后,所有小朋友都抱着篮球,跃跃欲试。只听篮球教练的口哨声一响,所有人都将自己的篮球投向地面,开始拍打起来。家长负责帮自己家的孩子数拍球次数,如果中途断开,需要重新开始计数。
女儿表现得异常紧张,刚拍10下就中断了。我对女儿说:“断了没关系,我们重来。”在我的鼓励下,女儿匆忙捡起掉落的篮球,再次投入比赛。
这时我才发现,女儿平常练习拍篮球时双脚可以随意走动,而这次比赛要求保持双脚不动,这无疑加大了难度。第二次开始拍打篮球,女儿显得有些焦急,我在一旁提醒她:“不要慌,将注意力集中在球上,才能更好地拍到球。”在我的安抚下,女儿很快拍到第28下,一加速,就没有拍准球,球又滚开了。身旁有些小朋友已经顺利完成拍30下的任务,有的甚至超过30下。女儿急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连忙将球捡回来,拍拍女儿,对她说:“不急不急,只要我们能拍满30个,就算赢。”
女儿准备重新拍打的时候,身旁的小朋友们几乎都完成了比赛,所有人的目光都定格在女儿的身上。女儿的情绪一下就憋不住了,眼泪哗啦啦地流。我连忙抱了抱女儿,对她说:“停下来缓一缓,等下妈妈陪你一起拍,拍完我们就是双赢!”
我向旁边已经完成比赛的小朋友借了一个篮球,准备陪女儿一起重新拍打计数。女儿看向我,擦干眼泪,整理好自己的情绪,我们双双将手中的球拍向地面,“1、2、3、4……稳住不慌……11、12……保持节奏……21、22、23……最后两个,坚持住……29、30!”“成功了!”我和女儿一同欢呼起来。旁边观看的老师、家长和小朋友们也为我们鼓掌,女儿脸上的阴霾不见了,露出久违的笑容。
紧接着,我们又投入障碍接力跑步比赛中。家长和小朋友依次从起点出发,绕过所有障碍,再次回到起点,按计时排名。老师一声哨响,我就“唰”的一下冲出去,幼儿园里的障碍物对于我来说着实有点小。在穿过一个圆形网状障碍物时,我显得有点吃力,头发被绳子勾住,一度困在里面。女儿站在起点处看到我的窘况,大声为我打气:“妈妈,没关系,你先停下来把头发理顺,再继续跑。”我接收到女儿的信号,一下子放平心态,将勾住的头发理好,很快从障碍物里钻出来,奔跑着冲向起点和女儿击掌交接,并说:“后面就交给你啦!”“没问题!”稍显落后的我们,在女儿的奋力奔跑下,迅速追上其他家庭小组,最后女儿一个跨步冲刺,我们拿下小组第一的成绩。
“耶!宝贝你太棒了!给你点赞。”说着我将拇指点在女儿的额头上,女儿一蹦三尺高,愉快的亲子运动会落下帷幕。
在比赛中,先是我陪女儿停下,后来女儿又反过来指导我停下,这就像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时的陪伴一样。作为家长,做出良好的“陪停”,其实是为往后的“陪跑”积蓄力量。“陪跑”很重要,但懂得“陪停”更加重要。
编辑|龙轲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