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代中国画创作中的融合应用

2025-02-15 00:00:00张环
参花(上) 2025年2期
关键词:笔墨中国画画家

中国画作为传统艺术形式之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世界艺术领域中自成体系。一直以来,中国画深受大众所喜爱,不论是在艺术创作上,还是在内容形式上,都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彰显着历代艺术大师的卓越技艺。基于此,本文首先梳理中国画的发展历程及审美价值,进而分析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画创作的影响,最后从多个层面提出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中国画创作的具体策略,以期拓宽中国画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推动中国画创作的可持续发展。

一、中国画的发展历程及审美价值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画经历了不同时代的创新性发展,从萌芽、发展阶段迈入成熟阶段。在中国绘画的历史长河中,有无数璀璨的艺术明珠,形成了独特的发展脉络,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一)新石器时期

从原始社会的彩陶上,人们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纹样图案,但该时期的图案以实用装饰为主,图案内容分为人物纹、几何纹、植物纹以及动物纹等类型。此外,该时期的部分地区还出现了相关的壁画、岩画。[1]在这些壁画、岩画中,人们能够看到中国画绘画技法的雏形。例如,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上孙家寨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以变化丰富而自然的线条描绘了15个跳舞的妇女,是新石器时代原始歌舞的生动写照,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庆祝丰收的喜悦。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发展和玄学的兴起对当时的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画家,如被誉为“佛画之祖”的曹不兴;被称为“六朝三杰”的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等。这一时期,花鸟画理论雏形初现,这与当时具有一定高度的花鸟审美意识的产生以及日臻完善的绘画理论有紧密联系。同时,该时期山水画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对之后的山水画艺术产生了极大影响。

(三)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绘画分科更加明显,并产生了新的风格,逐渐形成了诸如水墨山水、青绿山水以及金碧山水等画法类型。另外,花鸟画开始崭露头角,并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比如,隋代的杨契丹、董伯仁、展子虔等,唐代的阎立本、吴道子、李思训等,他们创作的画作展现了隋唐时期的艺术成就及审美趣味。到了五代两宋时期,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实现了进一步发展。比如,人物画有以梁楷为代表的简笔画。山水画家师法自然,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基于自然美感,提炼出其中美的内涵,并与自身感情意境相融合,继而形成了风格迥异的绘画技法。[2]

(四)宋代时期

中国绘画艺术到宋代达到了巅峰,这个时期的绘画多反映现实生活,运用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描绘现实社会。随着宋代画院的兴起,画家对物象展开了细致深入的观察。在这一时期,画家的写生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具有鲜明写实风格的作品不断涌现,反映出画家对自然界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在该时期,北宋李成的《寒林平野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郭熙的《早春图》《关山春雪图》成为流传至今的佳作。

(五)元明清时期

进入元明清时期,中国画艺术更加成熟,风格趋向繁复。文人的山水画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写意花鸟画也得到了发展。其中,“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意在抒发主观思想,追求笔墨韵味和诗、书、画、印相结合的模式,共同谱写了中国绘画史上光辉的一页。赵孟頫的山水画作《鹊华秋色图》取材于山东济南郊外鹊山、华不注山的自然景色,采用平远法构图,山石、堤岸用披麻皴和荷叶皴法,山尖用青绿皴染,树木、村舍、人畜等先用细笔点到,再用青、赭、红、绿等多色加以渲染,笔法潇洒秀逸,设色清明淡雅,表现出文人画独特的笔墨趣味。[3]

二、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画创作的影响

与西方绘画相比,中国画有着自己的特征,而这些特征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画的创作强调写意而非写实,注重意境的表达和情感的传达,这种创作理念源自中国古代哲学和美学思想。与西方绘画相比,中国画的创作更加注重“神似”而非“形似”,这一“以形写神”的创作理念深植于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道家和禅宗的哲学思想中。千百年来,传统文化对中国画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这种影响在当代中国画创作中依然显著。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画创作影响至深,具体体现在创作理念、题材选择、笔墨技法、书法艺术等多个层面。

在创作理念方面,“中庸之道”“天人合一”“无为而治”“禅定思修”等传统的哲学观念,对当代中国画的创作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当代画家通过作品传达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借助画面表达哲学思考。例如,中国知名山水画家吴冠中在“天人合一”思想影响下“迁想妙得”,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作品,包括《周庄》《北国风光》《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

在题材选择方面,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文化符号,如书法、山水、花鸟等,都是当代中国画的灵感源泉,为当代中国画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当代画家通过对这些传统文化符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作出大量符合当代人审美的作品。例如,当代画家所创作的《亭亭花影重》,在取法南宋花鸟画技法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色彩理念,既有古典的韵味,又不失现代感,是对传统花鸟画题材的创新性发展。

在笔墨技法方面,正如著名画家张仃所提出的“笔墨是中国画的底线”,当代中国画的体系建立以传统“笔墨观”为基础。笔墨不仅是技法,更是艺术思想的载体,承载着画家的情感与思想,表达着中国画独有的美学追求。通过笔墨的运用,画家可以基于“墨分五色”赋予画面丰富的层次感,使画面表现多元复杂的物象。例如当代画家刘大为的《春郊牧马图》,通过墨色的浓淡变化来表现不同的马匹。《春郊牧马图》是画家在继承传统笔墨技法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艺术元素创作出来的作品,既有传统中国画的韵味,又不失现代感。

在书法艺术方面,近代山水画大师黄宾虹曾提出“欲明画法,先究书法”的观点,可见书法艺术对中国画创作的影响之深。书法的线条美、结体法则、章法布局都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画的创作。书法中的笔法运用和墨色变化,为中国画提供了多样化的表现技法,使画面在笔触的流动和层次的丰富上更具表现力。例如,书法中的“用笔如飞、用墨如渊”被许多画家借鉴,使画面在虚实、轻重的变化中展现出独特的韵味。同时,书法的章法技巧强调结构的疏密、均衡,为中国画的构图提供了独特的布局思路,让作品更富层次感和和谐美。

传统文化赋予当代中国画丰富的思想底蕴和艺术特色,使其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当代中国画画家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汲取与融合,将中国传统美学与现代艺术观念相结合,使中国画在当代艺术领域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三、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代中国画创作中的融合应用策略

(一)深刻体现现实生活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提出:“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这一理念也适用于当代中国画的创作。当代中国画画家要从现实生活中汲取灵感,而不是闭门造车。现实生活中的诸多文化元素,都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画家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传统文化深刻地影响着当代中国画创作者,因此应以现实生活为媒介建立起二者之间的联系。当代中国画创作者需深刻地感受现实生活,并从现实生活中体会传统文化的精神,而不是生硬地在画作中融入各种传统文化元素。生活在不同时代的创作者,在特定时代背景的熏陶之下会产生不同的体验,受时代影响的当代中国画必然体现着时代特色。从现实生活当中寻找创作的灵感,能够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元素巧妙融入绘画艺术创作中,促使各个时代的人以当代中国画为媒介进行跨时空的交流。[4]例如,1979年袁运生创作的巨幅壁画《泼水节——生命的赞歌》,这一作品通过描绘傣族人民泼水节的欢乐场景,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幅壁画的出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是画中人物的艺术呈现在当时是非常大胆和前卫的。它的创作和展出,反映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社会对传统思想的突破和对新思想、新文化的接受。这幅壁画的诞生,展现了艺术家对时代精神的深刻理解和对艺术自由的追求。

(二)巧妙融入传统哲学观念

当代中国画画家通过理解并创新性地融入儒、释、道三家的哲学观念,能够使作品焕发新的生机,并在艺术表达中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画家通过融入“中庸之道”“仁爱”等儒家哲学观念,表达对社会伦理和人际和谐的理解;通过“天人合一”“无为而治”等哲学理念的融入,体现了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之美。为此,当代中国画画家要通过不断学习经典,以更深刻地理解传统哲学观念的内涵,并思考如何将这些哲学思想内化为个人创作的灵感源泉。画家还要反复进行创作尝试,只有通过大量的创作实践,才能真正做到将传统哲学与现代艺术相融合,使作品不仅是视觉的呈现,更是画家内心修为与艺术探索的体现。例如,任建国在作品《风行图》中,以“放笔直取”的笔墨方式表达了形与意的动感,呈现出一种超然自适的意境。这幅画巧妙地融合了传统大写意的笔墨与现代抽象表现手法,体现了他对庄子“逍遥”精神的诠释。任建国通过这样的创作方式,探索现代抽象形式与传统笔墨的交会,不仅延续了中国画的古意,也赋予作品一种独特的现代艺术生命力。

(三)不断创新传统笔墨技法

笔墨是中国画的底线,当代中国画的发展需守住笔墨这个底线。笔墨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不断增添新的元素,不断改变面貌。笔墨的多元化发展使当代中国画笔墨概念逐渐模糊,一些名为中国画的作品抛弃了笔墨本源,也就失去了生命力。以笔墨为本体语言所创作的当代中国画作品富有“气韵”,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基于此,当代中国画的创新须坚守笔墨这个底线,要做到“万变不离其宗”。因此,当代中国画画家需加强对传统中国画作品的研究、临摹,以便对这些作品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与感受。在深刻理解与认识中国画笔墨的基础之上,当代中国画画家在进行作品创作时能够把握笔墨这个核心要素,创作出精品。[5]例如,当代画家王雪梅在创作中始终坚守以笔墨为核心,创作出《故山似画屏》《岫出浮云》《林泉高致》等多个优秀作品。她通过深厚的线条和多层次的墨色变化表现山水的静谧与力量,既继承了传统笔墨的韵味,又融入了现代审美,展现了当代中国画的独特风格。在创作中,她重视对经典山水画的研究与临摹,深入理解中国画的笔墨精髓,再结合自身艺术感悟,使作品既具传统气韵,又充满现代生命力。

(四)巧妙结合中国书法艺术

中国书法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中国书法融入当代中国画创作中,将文字与图形进行巧妙结合,能够体现书画和谐之美。具体而言,在当代中国画中使用书法技法,能够充分体现中国画的书写之美、传神之美。作为创作者,将楷书、行书等多元的书法技巧巧妙与中国画相结合,可以使书画共同成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这种书画融合的创作方式,不仅丰富了作品的艺术表现,还赋予画作独特的文化象征,成为当代艺术领域极具魅力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这种巧妙的结合,创作者不仅表达了个人的艺术追求,也将中国书画艺术的经典之美延续并发扬光大。例如,钱宗飞在深刻融合中国书法与当代中国画的基础之上,创作了《盛会》。画面上辽阔的草原、低垂的云天与碧草如茵的背景中,蒙古族农牧民的豪放姿态、欢笑、凝重沉思、欢歌载舞一一展现。他采用书法中的草书笔法,注重线条的凝重与变化,融合“干裂秋风”般的焦墨渴笔和“润含春雨”般的泼墨技巧,使画面兼具书法的韵律和绘画的生命力。在构图上,他没有照搬西方焦点透视,而是以“散点透视”布局,赋予作品独特的张力和耐人寻味的意境。

四、结语

当代中国画是传统文化的构成要素之一,是中华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画承载着“以人为本”“和而不同”“贵和尚中”等中华传统文化精神,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当代中国画之美。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大众审美水平的提升,在中国画创作中,画家应充分结合当代受众的审美思想和审美趣味,基于对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充分把握,推进中国画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推动中国画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孟繁宇,关迪心.在中国画意境中融入纹样设计[J].云端,2024(03):31-33.

[2]吴偲.现实生活的诗意——以隋唐五代中国绘画为例[J].书画世界,2018(06):87.

[3]刘潇.中国绘画历史研究及审美鉴赏[J].牡丹,2021(24):135-138.

[4]王宇昂.论中国画艺术与时代精神——以周思聪《矿工图》的现实主义精神为例[J].收藏与投资,2024,15(09):122-124.

[5]廖翼恩.浅谈中国画笔墨特点与技法传承[J].参花,2024(27):45-47.

(作者简介:张环,男,大专,连云港市赣榆区文化馆,馆员,研究方向:美术、舞台灯光)

(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笔墨中国画画家
中国画
华夏文化(2021年3期)2021-11-04 04:46:34
笔墨童年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 03:15:16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艺术品鉴(2020年1期)2020-01-19 06:01:08
《远方》中国画
吐鲁番(2019年3期)2020-01-01 07:42:04
酷炫小画家
聪明的画家
大灰狼(2018年12期)2018-01-18 00:40:36
笔墨厨神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海燕(2017年2期)2017-03-18 05:34:09
笔墨厨神
小画家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