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教育视域下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劳动教育探索

2025-02-14 00:00:00朱达伟
安徽教育科研 2025年4期
关键词:活教育劳动教育幼儿园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活教育视域下幼儿一日生活的劳动教育。基于活教育理论可以发现劳动教育对幼儿的帮助良多,可以健康体魄、培养品德、促进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可以从一日活动中的特色主题活动与多元集体活动两个方面入手,释放幼儿劳动潜能,使其在健康成长的同时获得更丰富的劳动教育经验。

关键词:活教育" 幼儿园" 劳动教育

为了解决刻板的“死教育”问题,陈鹤琴提出了“活教育”理论,该理论主要包含教书活、活教书与教活书三个方面的内容。在实践过程中,“活教育”主张教师在认真解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幼儿的现实需求去展开教学活动。这一理论鼓励幼儿在实践参与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强调了幼儿园教学环境的创设,提出老师要让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学习,用鲜活的案例去引导幼儿。例如用视频、图片去引导幼儿认识苹果,不如让幼儿亲自参与一次摘苹果活动的教育意义明显,后者可以让幼儿直观地看到苹果的形状、颜色等。教材的知识是固定的,但是幼儿与自然环境、老师都是活的个体,“活教育”之于幼儿劳动教育意义重大。

一、活教育视域下的劳动教育

陈鹤琴认为,幼儿阶段的教育需要从全局的视角出发。根据他的观点,幼儿教师必须践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使命。同时,他非常重视幼儿教育中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尤其强调动手操作的重要性,指出幼儿必须养成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掌握相应的生活技能,要获得这些技能,就必须做好对幼儿的劳动教育,让劳动教育发挥应有的价值。

(一)塑造幼儿健康体魄的重要途径

陈鹤琴指出,一些家长习惯性帮助孩子做事的行为,让孩子失去了塑造健康体魄发展的良机。因此,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动手实践,主动参加一些体力劳动,在亲身劳动的过程中强身健体,提高其生活的积极性,有效锻炼幼儿的肌肉,促进其身体发育,增强其运动能力。同时,组织幼儿参加手工游戏活动,既能让幼儿手指更加灵巧,又能锻炼其手、眼协调能力。由此可见,让幼儿参加劳动活动,可以有效帮助幼儿成长,提高其身体素质。

(二)培养幼儿良好品德的有效手段

在陈鹤琴看来,让幼儿参与劳动不仅能够培养其勤俭节约的意识,还能让幼儿认识到生活的不易。幼儿阶段是品格培育的重要阶段,一方面,参与劳动活动可以锻炼幼儿的品性,让幼儿在艰辛的劳动中感受到收获,体会到劳动群众的辛苦,增强其共情能力,形成对劳动的正面看法。幼儿认识到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获得相应的报酬,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品格。另一方面,通过有特色的劳动教育活动,幼儿会形成对劳动的正确认识。例如在幼儿园组织的“五一劳动节”主题活动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选择心仪的工具去打扫卫生。在参与劳动时,幼儿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能力如何,认可自己的付出,享受劳动获得的成果,从而真正从心理层面爱上劳动,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劳动观念。

(三)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

通过接触世界,幼儿可以了解、认识世界,获得相应的知识。幼儿在自主参与、积极动手的劳动教育中,可以直接感知劳动的意义,获得足够的生活经验,形成对世界的正确认识,得到思维及感召力的双重发展。与此同时,借助具体的劳动活动,幼儿能够有效地锻炼自己、活动身体,实现体力的提升。劳动教育在锻炼身体之外还有提高审美的功能,幼儿在参与劳动时,可以更加直接地认识、感受身边世界中的美好元素,继而以个人的行为去创造美。此外,劳动教育还可以构建一个正面的道德环境,让幼儿在劳动过程中提高个人的品德,磨炼自己的意志,形成对劳动的正确认识。综上所述,劳动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锻炼幼儿的身体,还能帮助幼儿提高审美认识、强化品德塑造,推动幼儿全面发展。

二、活教育视域下幼儿园一日活动劳动教育的核心原则

(一)亲身实践,在放手中促进劳动自主

在陈鹤琴看来,幼儿能够自己做事非常重要,自己动手是幼儿成长的必修课程,只要幼儿可以自主完成,教师决不能代为操作。教师可以做的就是仔细观察、坚定支持幼儿的决定,及时引导他们的行为,设计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劳动教育内容,注意难度的把控,让幼儿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完相应的工作。

(二)适当容错,在鼓励中激发劳动热情

陈鹤琴认为积极鼓励作用很大,正因为幼儿的年龄不大,所以应该适当降低对他们的要求,要认识到幼儿在认知水平和技能技巧上的差异,适当地创造其学习的机会,让幼儿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中品味、成长,要适当设置容错空间。往往只是简单的肯定和鼓励的动作,就能够让幼儿积极地投入到劳动中。

(三)寓教于乐,在游戏中体验劳动乐趣

“儿童大都喜欢比赛和竞争的,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心理法来教导儿童,增加其兴趣,促进学习的效率。”老师要正视游戏对幼儿的意义,在劳动教育中发挥好游戏的作用,设置一些适当的游戏活动推动劳动教育,让幼儿在愉悦的心态下参加劳动、获得知识、实现成长。

(四)融入自然,在实践中深化劳动教育

在陈鹤琴看来,优秀的教师应该在自然中给予幼儿劳动的机会。大自然是一切事物赖以生存的基础,教师要认识到自然环境对幼儿成长的重要作用,善用资源、活用资源、用好资源。“活教材”就存在于环境中,幼儿应该走近自然,认真感受,在和环境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身心。

三、活教育视域下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劳动教育探索

(一)策划特色主题活动,深化劳动教育内涵

1.巧妙渗透劳动技巧,提升幼儿劳动能力

整体看来,目前幼儿劳动教育活动中,教学重点仍然是基础知识的传授,教师没有结合实际开展特色的劳动主题活动。这使得一些幼儿在面对真正的劳动时,因为不具备科学的知识和方法,难以迅速完成相应的劳动任务。如果老师一味地纠正幼儿在劳动中的表现,也无法让幼儿感受劳动的乐趣,影响幼儿参与劳动的热情。所以,教师必须结合幼儿劳动教育活动主题,引导幼儿知晓如何正确参与劳动,提高其生活技能,帮助幼儿提高劳动能力。

比如,打扫卫生、整理书桌是幼儿应该掌握的基础劳动技能。在传统的劳动教育中,老师一般会直接为幼儿布置劳动任务,要求幼儿打扫卫生,表面看来,这是让幼儿自由劳动,事实上幼儿对这些劳动任务的完成情况非常一般,一些幼儿并没有很好地完成劳动任务。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通过一些问题,例如“我们为什么要扫地、擦桌子呢?”“如果不扫地,我们的教室会怎么样呢”等,让幼儿在思考中认识到劳动的可贵。同时,老师可以一边示范一边解说,向幼儿讲解扫地、整理的基础技巧,让幼儿在实践过程中掌握这些基础的劳动技能,持续提高劳动的质效。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授人以渔”,在主题活动时,老师可以灵活运用工作方法,让幼儿感受到怎样科学参与劳动,从而掌握更多的技能和技巧,以便提升劳动教育的整体效果。

2.创新组织竞技比赛,焕发劳动教育活力

对于幼儿来说,兴趣是决定其学习成果的关键。幼儿对劳动教育的关注程度,直接关系着劳动教育的推进效果。当幼儿兴致勃勃时,他们会更积极地参加劳动活动;当他们兴趣缺缺时,他们会不愿意参加劳动活动。幼儿喜欢参加竞技活动,也会为了夺得胜利而全身心投入比赛活动。所以,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劳动内容,安排幼儿进行竞技比赛,让幼儿在竞技游戏的浓厚氛围中,自觉融入特色的劳动活动,不断增强个人的劳动技能。例如,老师可以引导幼儿参加以“劳动技巧大比拼”为主题的竞赛活动,在活动前,老师要仔细为幼儿解读相应的竞技要求。环节一,穿衣服:要求幼儿把桌子上的衣服穿到身上,再脱下叠放整齐。环节二,系鞋带:要求幼儿将鞋带解开,再自己系好,将鞋子穿好。环节三,玩具整理收纳:要求幼儿把桌上散乱的玩具整理好,并且收纳整齐。环节四,谁的书包最整齐:要求幼儿将文具、书和铅笔放到准备好的书包内,收纳好。当幼儿明确各个环节的比赛要求后,为幼儿留足练习时间,让幼儿能够更有信心地参与比赛活动,感受到游戏的乐趣。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老师可以结合劳动教育的要求,引导幼儿参加竞技比赛,继而提升劳动游戏的趣味性,让幼儿积极参加劳动活动,让劳动变成有意思、有激情的活动。幼儿也能在兴趣的助力下更加热情地参加到劳动活动中,获得更多的劳动技巧。

(二)组织多元集体活动,全面推进劳动教育

1.切实依托田园实践,拓宽劳动教育天地

在以往的劳动教育中,老师一般会将劳动的地点定在某个固定的场所,影响了幼儿的思维拓展。在田园环境中开展劳动教育,能够让幼儿获得更多投身劳动的机会,拥有更加广阔的劳动空间,在户外活动时更好地锻炼自己,提高个人的劳动技能。在幼儿参与劳动教育时,教师要加强指导,以便幼儿更好地施展才能。鉴于田园劳动活动的复杂性和多元化,老师可以将幼儿分为几个固定的小组,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劳动的乐趣。例如老师可以组织以“快乐播种”为主题的劳动,借以提高幼儿的劳动能力。在田园中,老师可以先向幼儿展示各种植物的种子,待幼儿认识种子后,让其选择自己心仪的种子进行种植。待幼儿选择完后,把选择了同样种子的幼儿划分到同一个小组中。在组织幼儿播种前,老师可以进行提问:“怎样把种子种在土里?”“播种需要哪些流程?”借助这些趣味性的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切实发挥好小组讨论的作用,让幼儿在讨论中获得播种的技巧和思路。然后,教师让幼儿自己挑选播种所需的花盆、瓶子等器具,以及铁锹、铲子等工具。幼儿在小组互动时,会交流、分享更多的劳动技巧,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劳动教育中。在活动开始后,幼儿分工明确,有的松土,有的埋种子,有的接水,有的浇水。通过这些方法,幼儿能够更加有序地把种子种完,也能够在互相配合、协作的过程中感受到团队协作对于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得到全面的成长。教师可以结合田园的实际情况,设计科学合理的活动内容,引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更好地投入到种植中,让幼儿的劳动活动开展得更好。整个户外劳动活动有序、和谐进行,切实达到提升幼儿劳动素养的目的。

2.积极开展创造活动,释放幼儿劳动潜能

通过参与劳动,品尝劳动成果,可以切实提高幼儿的劳动热情。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理论指出,每个人一出生,就具备了创造的才能。这个理念切实指出了幼儿的创造天赋,而创造的基础就是劳动。所以,老师要鼓励幼儿积极开展创造活动,让幼儿积极参与劳动,用劳动去启发幼儿的创造才能。待幼儿完成创造后,老师可以在班级内为幼儿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在劳动中创造的成果,让幼儿在收获成果的同时,深切地体会到劳动的快乐。比如,老师从幼儿自主能力发挥的角度出发,组织幼儿开展“旧物利用”的美术手工活动,切实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在活动正式开始前,组织幼儿收集身边可以利用的废旧物品,为活动的顺利展开做好准备。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借助视频、图片等形式,向幼儿展示废旧利用的成果,包括用旧纸箱做的收纳盒,用旧衣服改做的桌布、门帘等,切实鼓励幼儿动手创作。然后,要求幼儿将活动前准备的废旧物品拿出来,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地展开改造。在活动中,一些幼儿用塑料瓶制作出了风铃,一些幼儿用旧衣服缝出了可爱的小包包。在幼儿完成了自己的旧物改造后,老师为幼儿组织了一次分享交流活动,让幼儿积极展示活动成果,大胆地向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创作故事、灵感来源,不断提高幼儿的劳动成就感,丰富其活动体验。老师鼓励幼儿参加废旧利用的活动,也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劳动意识,让其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提高自己的劳动能力,并且把相应的技能应用到生活里。

四、结语

“活教育”强调的是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并且在实践中得到相应的知识,这一理念与劳动教育息息相关。活教育鼓励幼儿教育与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提倡一种生活化的学习成长环境。这种理念和劳动教育的具体要求不谋而合。通过具体的活动,幼儿能够直接参加劳动,在劳动中感受付出与收获,提高个人的劳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教师要重视幼儿园劳动教育,借助科学、创新、现代的方式,帮助幼儿提高学习和生活中的实践技能,让幼儿形成对社会的正确认识,获得更多的生活技能,继而实现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陈晓晔.探究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劳动教育——以合肥市长江路幼儿园为例[J].安徽教育科研,2023(22):67-69.

[2]高瑾.一日活动中幼儿劳动养成教育实践[J].文理导航(上旬),2023(7):88-90.

[3]陆枫灵.基于幼儿园一日活动渗透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究[J].教育界,2023(7):77-79.

[4]林芸.依据“活教育”理念实施“五育”融合教育——以科学探究活动“大树你好”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2(12):129-131.

[5]何玉龙,王静梅.幼儿园造花园:“活教育”理念下幼儿种植玩学具模块化设计研究[J].装饰,2022(11):127-129.

责任编辑:黄大灿

**本文系亳州市教研课题“活教育理念下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劳动教育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为BZKTLX2024092。

猜你喜欢
活教育劳动教育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14期)2020-11-10 09:06:24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22期)2020-03-29 02:17:52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大灰狼(2018年9期)2018-10-25 20:56:42
爱“上”幼儿园
“活教育”思想在幼儿审美教育中的渗透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论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
考试周刊(2016年97期)2016-12-26 20:16:21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求知导刊(2016年24期)2016-10-14 12:35:07
幼儿园自主游戏中的“活教育”